目前分類:Tina 的 閱讀心得 (166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age 3.jpg

 

我覺得紫色裙子的女人跟我姊有點像,會不會也就代表她跟我這個做妹妹的人也有點像呢?還是不像?要說我們兩人有沒有什麼共同點,其實也不算沒有。如果她是「紫色裙子的女人」,那我就是「黃色開襟衫的女人」了。

只是很可惜,沒有人知道「黃色開襟衫的女人」的存在,不像「紫色裙子的女人」那麼出名。
 
「黃色開襟衫的女人」的女人走過商店街時,沒有人會特別留意到她的存在,但「紫色裙子的女人」可就不一樣了。

 

 


【第161屆芥川賞得獎作品】今村 夏子的《紫色裙子的女人(むらさきのスカートの女 )》讀來相當詭異。故事一開始,穿「黃色開襟衫的女人」的「我」開始極細膩地描寫「紫色裙子的女人」,觀察食衣住行以外,也不斷猜想對方做了哪些動作,這些動作有何意義;於是讀者開始認真地跟著「我」所說的去揣想這個神秘「紫色裙子的女人」。

 

一頁頁翻過,「我」還因為巧合,成為「紫色裙子的女人」的工作夥伴,於是描述更多也更細微,「紫色裙子的女人」的生活,無論公或私,完全被寫在「我」的視線範圍內。第一個直覺是,難道「我」正是「紫色裙子的女人」嗎,否則怎麼會對她的一言一行如此瞭解? 但書中又有人曾經以姓氏少少地與「我」對話,很明顯和「紫色裙子的女人」姓名不同,那到底「紫色裙子的女人」做了什麼或擁有什麼,讓「我」掛心至此?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我在照顧長輩時,學到了兩件事。這兩個不變的道理,是我年復一年從上一間房巡至下一間,或從前一個照護換至後一個時,他們皆不斷對我耳提面命的兩件事。

「人生苦短。好好把握。」

「祕密千萬不能說出口,就算是你的兄弟、你的子女、你的父親、你的閨蜜,或只是一位陌生人,都千萬不能說。」

 

 


愛人或被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形式。法國女作家瓦萊莉.貝涵(Valérie Perrin)發表於2015年的《星期天被遺忘的人(Les oublies du dimanche)》,細膩又大膽地寫出不同年代愛侶之間的互動與故事,讓讀者在閱讀中思考各種愛的可能,愛帶來的希望與愉悅,愛帶來的悲傷與絕望。愛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造成不同的化學反應,有幸福者也當然有遺憾者,問題是,面對愛情來臨時,人們有沒有機會或要不要去接受進一步的發展,而如果這份愛的發展是不幸或不為人所接受的呢?

 

《星期天被遺忘的人》書中分為兩條支線進行。主角是在養老院工作、喜歡聆聽老人細說從前故事的主角曲絲汀,在養老院工作聽老人說故事是她的日常為愛之一,她將自己最喜愛的被照顧者------年紀將近百歲的海倫,曾經告訴說過自己的愛情故事書寫成故事,這一條故事的敘線讀者於是讀到了不同世代間對愛情的態度,發生在海倫身上的愛情故事百轉千迴,最後又回歸平淡而不凡,愛的可能有時是要挑戰自己價值觀中的自私、放棄某些道德感、在是否傷害其他無辜第三者中擺盪,在保守年代中,人與人間要如何訴愛和受愛。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lxADmh5pL._SX340_BO1,204,203,200_11.jpg

 

工作的意義絕對在自己身上,必須自己挑選才可以。

 

 


日本2020年本屋大賞入圍作品早見 和真的《雖然店長少根筋(店長はバカすぎて)》,是一部細膩描繪書店店員日常生活的故事,書中充滿職場互動的喜怒哀樂,我雖然已經退休,卻可以從書中清晰讀到主角店員內心的糾結,與其他人的互動,以及愛書人如何愛書等等。作者下筆功夫輕巧,卻讀來許多真實,讓人不禁想著~~我也想試一試當個書店店員。

 

從前天真的我總以為當書店店員就是可以一天到晚沉浸在各式各樣的書中,想看什麼書就直接拿來看,只要有客人上門,才需要將未閱讀完的書擱在一邊。後來真的認識了幾位書店店員的朋友,直接將好奇問與他們,沒想到無論是中型書店或大型連鎖書店給我答案都差不多~~「最好是啦」!據他們的說法是,書店店員每天要花掉大把時間收點進貨的書和退貨的書,然後將書上架或下架,最後還要看看這面櫃子或這個空間這樣放書「能不能吸引買者的目光」。

 

若說上班時間能看書,或者說可以以低廉價格買書回來,那簡直是天方夜譚------上班時間根本忙不過來,有時要幫客人找書,有時代訂客戶想要書店卻沒有的書,至於買書的員工折扣真的聽起來也是普普而已。但是在滿室書香的工作場域中,不是很自然就會很開心的嗎?朋友都笑說~~「那你來當書店店員看看結果是怎樣」。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412195_bc1.jpg

 

三年前我曾經去過哪裡的大片水邊嗎?我無法追溯記憶。就連三年前到底是幾時發生的事,都無法明確掌握。她對我說的,一切都很具體,同時又很抽象。每一部分都很鮮明,同時卻欠缺焦點。那種牴觸從奇妙的角度調緊我的神經。

 

 


書友在部落格中與我討論~~村上 春樹 的《第一人稱單數》書中最後一篇 <第一人稱單數>中,「第一人稱單數 」到底發生什麼事?

 

因為將書借給了朋友,至今才能再次細讀,說出自己的想法,請書友對於我的遲到多見諒。

 

比較尋常去想,最後心理不快且落荒而逃的「我」,很可能是挑釁的對方認錯人,畢竟室內燈光昏暗,事情也過去三年多。最息事寧人的說法是,認錯人,或者,這是當事女人的無聊惡趣味。人生混久了,會遇到的無聊惡趣味也足以堆起一座小山。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jpg

 

 

但有些傷痛和回憶最好還是塵封起來,片段留在泛黃的相片裡就好。我們必須走出戰爭的陰霾,擺脫過往的控制,避開那些自已為是的臆測和流言蜚語,重新生活。 

 

 


艾米.哈蒙(Amy Harmon)的《塵埃與灰燼(From Sand and Ash)》以二次大戰末期仍受納粹德國管轄的義大利為背景,砲聲隆隆,槍林彈雨中,看見不同宗教的衝突和人道救援,也讀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戰爭是殘忍無情的,戰爭底下相愛的人卻是希望得到祝福的。書中主角安傑羅與伊娃不但是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更是從小青梅竹馬地快樂長大。猶太人伊娃專情地愛著安傑羅,原籍美國的安傑羅雖然同樣深愛著伊娃,但他更愛上帝,成為天主教神父是他自幼的願望,問題是,一旦踏入天主教修行的領域就必定無法娶妻,上帝與深愛的情人鐘擺似地橫槓在年輕的安傑羅身上。

 

幾經思考,安傑羅最後仍選擇踏上修道之路,伊娃仍專情不變,留在故鄉默默地希望能沉澱自己那顆愛安傑羅愛到發燙的心。關於未來,安傑羅有往神父方向走去的神學訓練課程,而伊娃只能靠著演奏從小熱愛的小提琴,默默守候和等待安傑羅的回心轉意。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edlphl_210x315.jpg

 

人總是在經歷過無法想像的事件後,才會知道原來很多事都是無關緊要的。

 

 


不得不先讚美,這本小說太好看了,故事開始一再令人莞爾,故事到中段開始想著:「不會吧」,故事到最後反轉再反轉,啊......這漫長的十六年,發生在男女主角身邊的故事,看似平常且似八點檔本土劇的誇張,原來......到最後是這樣出人意表的結局。作者編故事的功力太強大,有機會請一定要閱讀尤蒂特.W.塔須勒(Judith W. Taschler 的《德文女老師(Die Deutschlehrerin )》,保證結局讓人嚇掉眼鏡。

 

故事從十六年後的現在往回說起,德文女老師為了配合學校文學營的活動,刻意安排了當年拋下她與富商女兒結婚的作家前男友擔任文學營講師。不知情的作家啟開工作模式,先以電子郵件和德文女老師商討活動時間及進行內容,卻在郵件往返中突然發現,以縮寫名字互通了前幾封信的對方,竟然是自己十六年前他對她不告而別的前女友。

 

故事前段兩人的通信,完全就是舊情人的互嗆互槓,電子郵件的你來我往,將十六年前分手前後的故事做了一次大釐清,無所謂誰對誰錯,反正就是一場沒有結果的愛情,德文女老師承認自己當年有多傷心,男作家也懊悔其實離了女老師,後來的日子並非他想像的順遂。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熱源_小封.jpg

 

讓人活下去的熱源是人。

是人產生了熱意,留下了熱意,繼承了熱意。

他的生命還沒有結束,因為這份熱意還沒消失。

燒灼的感覺傳遍他全身,令他流下了熱淚。

很熱。他確實這麼感覺到了。

 

 


我一直深深記得一件事,大約2015年左右,我到北海道札幌自助旅行,期間拜訪了很多間文物館或歷史博物館,為了是想更認識這個陌生的北方島嶼。一天在某文物展覽館中發現一個特展,如果印象沒錯的話,是北海道的北方領土發起獨立公投的連署與展覽。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3.jpg

 

我覺得人生就像是驛站接力賽。我不知道是在人生哪一個區段被強制退場,以後還會有新的比賽嗎?

什麼比賽?

 

 


如果略去作者名,將這本《廣播社(ブロードキャスト /  BROADCAST)》給任何人讀,大概都會以為是新出道作者的初作吧。故事雖然流暢,但是對於取樣的題材和書寫方式都太過普通和簡單,簡單到讀者根本不可能把它將湊 佳苗(湊 かなえ)聯想在一起。

 

曾經有驚悚燒腦的「黑湊」,療癒情感傷痛的「白湊」,無法定義卻又直面探討人心的「灰湊」。這本連小學生有可能好好讀完、書寫太過平凡的《廣播社》,莫非要稱為「少年湊」?

 

讀者總是擅於比較和評論,總是希望喜愛的作家的下一部作品吸引人,然而這部原著在2018年湊 佳苗 的《廣播社》讀了也同樣嚇人一跳,取材自單純的高中校園,一群熱愛廣播的高中生們合力完成全國大賽,其中只讀到各式各樣樣板到不行的正面想法,故事平鋪直敘,沒有亮點,寫作也毫無特別技巧可言,每讀一個字都還無懸念般的不吸引人,讀著讀著忍不住好奇,這真的是出自那位厲害的湊 佳苗筆下嗎?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2.jpg

 

故事只要經過述說,就不會真正結束。

 

 


所有的人、事、物會有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會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幼時我們聽故事,想辦法理解故事,並且從中汲取所能理解一切的養分;長大的過程,我們身上會不斷跳出故事或創造故事,這些故事也許自己記得,也許被他人記得,也會許飄散在《無星之海》的世界裡;活過愛過、痛過傷過、喜怒哀樂,我們終究長成有故事和說故事的人。

 

故事滿溢,也讓這天地宇宙,永遠不朽。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4687260-2106967528-g_wn.jpg

 

 

我繞過L型的轉角,看到裘西克然在那裡,懸在半空中。她不是很高,她的腿懸在我的肩膀高度,可是由於她往前傾,兩手平伸,手掌張開,看起來像是被凍結了的墜落動作。各個角落都有燈光照射她,使得她無處躲藏。她的面孔極其肖似真實的裘西,然而眼裡沒有半點溫柔笑意、嘴唇曲線上揚的表情,卻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那張臉看起來既失望又害怕。

 

 


為了現實需求,也為了滿足體弱多病女兒裘西的請求,母親克莉絲帶著裘西前往專門販賣AI人工智慧機器人「愛芙」的店裡,現在已經有許多家庭都買了「愛芙」來協助照看孩子,成為孩子的最佳陪伴,因此大獲好評。

 

經過多次的觀察與試驗,母女倆都喜歡一位名為「克拉拉」的女孩機器人,克拉拉 不但具有機器人應有的各項高端功能,同時她能思考,擅長觀察人性,性格極為體貼。母親將克拉拉買下,在這之後,裘西因為多了一個隨時都在且善解人意的朋友,過著比之前更愈快的生活。也可以這樣說,裘西的生活裡不能沒有克拉拉。

 

母親其實是將克拉拉看成機器人而非真人,她發現克拉拉能相當仔細地模仿裘西日常的各種動作,而且因為和裘西有長期相伴和對話,克拉拉已經能深入地了解自己這位小主人的各種思考模式和價值觀。母親認為,克拉拉能懂得裘西的內心,更能完整複製裘西的內心。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4.jpg

 

這半年來,信好的星期一不分晴雨都耗在阿照身上。母親相信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生了兒子的女人應有的權利,甚至似乎從不懷疑。當窗外的防風林消失,出現幾乎壓扁地面一切的大片天空後,信好總在想同一件事。

即使此刻母親死了,自己大概也無動於衷吧──每一次,每一週,同樣的想法總會湧現。這個想法初次在腦中化為清晰的文字時,他在一瞬間不知所措,但第二次起就習慣了。

 

 


閱讀時我經常這樣想,能將最平凡無奇的生活瑣事,寫到強烈吸引讀者目光,是第一等難事。日本女作家櫻木 紫乃 (桜木紫乃)的《二人生活(ふたりぐらし)》就是一部近期內我所讀到這樣典型的作品,因此相當感慨。又驚又喜,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二人生活》主角的幸福婚姻,櫻木 紫乃 筆下的女主角終於可以不再是荒涼北海道上的無助女人,出生艱難覆又遇人不淑只能靠販賣肉體維生的不安女性了。

 

既然書名是《二人生活》,當然是描寫兩個特定關係的人如何從陌生到找出和平相處的過程。故事中信好和紗弓是對結褵多年、卻因為太過貧窮,雖然相愛,既想生子又覺著兩人無法承受懷孕生子之後又要多一筆開銷的夫妻,他們過著一種不求物慾的生活,價值觀幾乎沒有衝突過。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2.jpg

 

凱瑞面露微笑,心想自己竟然曾經以為自己是個「人」,多麼荒唐的錯覺,多麼勞心勞力。當個「自我」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用文字、功績和卓越成就來持續餵養一個龐氏騙局。他起身擁抱父親,但這道幻影消失了。他孤單一人,頭垂在洩氣不少的橡皮艇邊緣,眼睛在烈日下緊緊閉起。

 

 


金.凱瑞 (Jim Carrey) 和達納.培瓊 (Dana Vachon)合著的《回憶與誤解(Memoirs and Misinformation)》一書,在我心中無從歸類,閱讀前段,眾多好萊塢明星與名人一一 登場,面容與動作在我腦中浮現著,我卻懷疑,這是虛構的故事還是八卦真新聞?

 

找到出版社文宣上的兩行字~~

「書中描述的內容沒有一件是真的,但這一切都是實際存在的。」

以虛構的好萊塢演員金凱瑞,在虛構的好萊塢力爭上游的故事。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eilqbm_210x315.jpg

 

當時,攤商與小販推擠叫賣,古董及垃圾無序地隨興堆疊,一層蓋過一層;我才轉身,約翰就不見了。我愣在原地,陌生人從四面八方穿越、推撞過來。熟悉的焦慮感逐漸升起,我的掌心越來越濕黏,視野邊緣亦有黑影舞動——那些條狀、扭曲的幽靈。醫生表示那只是某種症狀,但對我而言卻無比真實,有血有肉,伸手可及。幽靈越來越多,灰暗的身影徹底佔據我的視線,在那一刻,我驚愕地體認到自己離家有多遠,和我原本為自己設想的人生已然離得好遠好遠。 

 

 


背景是一九五六年的摩洛哥大城坦吉爾,仍屬於法國殖民地,20出頭歲性格柔弱、大學剛畢業的愛麗絲,在新婚丈夫約翰的決定下,搬來這裡居住。性格不堅強,已然失去父母沒有家的愛麗絲,不知道如何面對眼前這片人聲吵雜且繁華炎熱的城市,從小小的不適應,幾乎到要發展成病態的不敢出門;這時,愛麗絲的訪客突然來了,來者是愛麗絲大學四年的室友兼最佳好友露西。個性獨立的露西攢足了紐約到坦吉爾的一路車資,飛塵僕僕來拜訪一年不見的好友,哪知按完電鈴來開門的愛麗絲,對露西的出現不但沒有驚喜,反而退縮成一種驚嚇狀態。愛麗絲與露西在分隔的一年中,到底發生過什麼事,讓彼此關係相疏至此?故事於焉展開......

 

克麗絲汀.曼根(Christine Mangan) 的《愛麗絲的訪客(Tangerine)》對我而言,最後結論是本難以吞咽的故事。整本書以愛麗絲與露西兩人的視角交互敘述,雖然各自描寫心理狀態詳細且另外刻意製造令人不安感,不過感覺就像另一本我同樣無法欣賞的珀拉.霍金斯﹙Paula Hawkins﹚《列車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那類 、或許可以姑且歸類為「新世代英國年輕女作家驚悚小說」的相關一系列作品那樣,故事架構小小,主述者都帶著嚴重神經質的問題,因而將一件實在不是多了不起的事件,大書特書主述者的心理狀態,企圖營造驚悚氛圍,然而卻失敗地讓讀者感覺沉悶難耐和做作。 

 

一開始還能讀得下《愛麗絲的訪客》,是因為故事的背景年代地點的特殊與兩人在互文中一直提到「讀大學最後一年的那件事」,究竟是怎樣的事,竟讓兩位女主角從閨蜜一夕成為陌生人,讓愛麗絲寧願捨棄倫敦的繁華上流社會生活,也要跟著約翰來到這鄉下中鄉下。另者,想了解摩洛哥的坦吉爾有如何的地方特色,才引起我繼續閱讀的興趣。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踏上約克街的最後一段路,他放慢腳步。一時間他又再度誤把路邊的消防栓看成了一頭紅髮,又再一次為自己重複的錯誤無奈的聳聳肩膀,他想著,怎麼搞的,錯誤總是一犯再犯,他想著,他整個的人生也是,一再的重蹈覆轍。

 

 


從拿到資深美國女作家安.泰勒(Anne Tyler) 的《麥卡的難題(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那一刻起,也許主角麥卡有難題,但我的難題更大,我好奇原文書名的《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明明每個單字我都懂,但就是想不出和誰、有怎樣的難題有何關聯?因為實在想像不出,只好先開始閱讀,很仔細地閱讀其中的文字,就是知道書名和麥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境遇為何會和「路邊的紅頭」有關。整本書都讀完,我還特意注意書中人物的頭髮顏色,但還是不懂書名,最後終於在某一個原文版書封看見也看懂了為何書名會取作《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瞭解了,因此會心一笑,作者安.泰勒也太幽默了吧!

 

既然中文書名是《麥卡的難題》,那不妨先整理出書中麥卡所正發生的問題。生活上,他很孤僻,不喜跟他人來往,也因此不想進到正式工作環境,所以自己開了一間私人到府維修的電腦工作室。感情上,他喜歡自己的女友,卻又因為對方年紀太大,只承認是「女性友人」而非「女友」,這一次因為意外,女友提出分手要求。說是意外,其實也不意外,因為有名18歲的男孩跑到麥卡家,一口咬定麥卡是他的親生父親,因此要求住在麥卡家中。女友也正因故面臨無家可住的窘境,麥卡不但沒有主動邀請或解決女友的困難,反而在女友主動找他之前,先答應了讓男孩住進家中。

 

女友因為這段過程而決議分手,麥卡卻完全不懂體貼地問:男孩可以住客房,女友就像往昔那樣在主臥室一起同枕共眠,這樣安排,又哪裡令女友不滿意了?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lajqn9_460x580233.jpg

 

本書除了原創作品外,還收錄了由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小故事、都市傳說、名作小說、古典落語等改編而來的故事。每篇看到最後都會讓人忍不住發出「啊」的一聲,想回頭再重新看一遍故事! by, 出版社文宣

 

 


讀過了《5分鐘後的意外結局:藍色推理( 5分後に意外な結末 2 青いミステリー)》,再來一本Gakken編著同一系列的《5分鐘後的意外結局:紅色惡夢(5分後に意外な結末 1 赤い悪夢)》,終於慢了一拍理解書名為何要取為【5分鐘後的意外結局】系列,因為每個短篇都不太長,也沒有艱澀難懂的文字或用詞,再怎樣讀書較慢的讀者也能在5分鐘內閱讀完,然後也就讀到最後一段說明一切的「意外結局」。

 

其實無論是「藍色推理」或「紅色惡夢」閱讀起來都無法將故事中的推理或 驚悚/惡夢 區分得很清楚,因為這系列的小書,就像在側寫地球上隨機抽到的某一段人生,人生無法皆順遂,人生也偶爾有遇見驚悚和需要推理。一個小故事,是一個人或一小群人的一小段人生,讀者看著劇中人演戲,短短地,卻相當有意思,結局喜怒哀樂都有,文字讓人想起自己的人生或他人的人生。我絕對相信這些短篇小說中,絕對真有其人是故事中人,走在人生路上,什麼奇怪恐怖搞笑的,不會發生呢?

 

【5分鐘後的意外結局】系列,非常適合推薦給正要踏入閱讀界、既想好好讀個有意思的故事、又無法駕馭磚頭書的讀者閱讀,輕巧的故事,流暢的線條,絕對在5分鐘內能讀完,結局很有趣,於是閱讀再來一遍或再讀一篇。如果有所謂「小說中的存在」,那這個系列是相當適合入門者閱讀的。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412195_bc1.jpg      8412195_bc.jpg

 

賣黑啤酒的男孩在那晚,想必接下來還得向很多人道歉。「對不起,這其實是黑啤酒。」因為大多數客人想買的八成不是黑啤,而是普通的拉格淡啤酒。我付了錢,對他送上小小的祝福:「加油。」

我也寫小說,所以經常嘗到與他同樣的滋味。很想對全世界的人一一道歉。「對不起。這其實是黑啤酒。」

 

 


一翻開村上 春樹 的《第一人稱單數(一人称単数)》,才讀上幾行,就有一種非常不對勁的感覺,稍微想了一下,翻回書封,果然,翻譯者不再是賴明珠,而換成劉子倩了。

 

之前在閱讀安德魯.西恩.格利爾( Andrew Sean Greer) 的《分手去旅行(Less)》時,書中有一段小故事,主角美國作家的某本作品翻譯成義大利文出版後,在當地獲得大獎。作者不知該高興或不高興,他認為,經過優美的翻譯文筆,也許這本翻譯書已經不屬於他了,這個大獎應該頒給這本書的義大利翻譯者,因為沒有好的翻譯者,哪來受肯定的翻譯書。

 

我並沒有覺得村上 春樹的作品「一定」要給誰翻譯,但是不同人翻譯,相同的故事卻會進到不同世界,例如我經常提到年少時被內地林少華版的《挪威的森林》很是嚇了一跳,後來閱讀了賴明珠的版本,總算正式成為村上迷。不知出版社為何會換掉村上春樹的御用翻譯,劉子倩翻譯的版本也很有意思,並沒有翻譯得不好,只不過長年讀慣了賴明珠的口氣上,再讀這本《第一人稱單數》,總覺得哪裡不大習慣,好像故人的鄉音被改腔了。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0Image 3.jpg

 

「我當時穿德國空軍制服。你知道我所隸屬的政權,摧毀了你的家庭、你的國家,為什麼還要救我?」

「因為你是活生生的人,而我是個護士。所以我做護士該做的事。」

 

 


因為納粹政權與戰爭而失去所有親人和男友的女孩芙蘭卡,在寒夜裡向最冰冷森林深處走去,這世界原本該屬於她的一切都失去了,現在的她,只想走向寒冷和死亡,這世界再也沒有值得她留戀的事了。而走著走著,芙蘭卡發現森林裡有人在哀嚎求救,憑著出身護士的自然反應,她朝著聲音走,發現了一名身穿納粹軍服的飛行員,雙腳骨折,無法動彈。

 

對於受傷的納粹軍人,芙蘭卡實在沒有辦法不救他,讓他也死於天寒地凍中。於是費盡一番勞心勞力,芙蘭卡將受傷的軍人抬回自己家中的小木屋,替他治療傷口,也餵飽他三餐。原本相敬如賓的兩人,在互相感應到對方的善意之後,終於各自說出自己真實身分------芙蘭卡因為反納粹行動,剛被囚禁出獄; 軍人約翰是美國派來的間諜,目的要取出一份德國科學家對於核武器的研究成果。

 

兩人現在身處的世界,到處都是納粹的眼線,芙蘭卡既痛恨納粹將他的唯一的弟弟處死,卻也同樣難以解開同盟軍發射砲導致父親死亡的仇。芙蘭卡在這個世界只有兩種選擇,支持納粹或反納粹,但兩種都是她所強烈怨恨的,面對眼前這名盟軍派來的間諜,她要怎麼辦......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下載.jpg

 

各自獨立、構思巧妙的短篇推理故事

恐怖、感動、歡笑、淚水……

讓你完全體驗「被騙的快感」!

看到最後才能知道真相的暢快閱讀體驗!!  ------by,<出版社文宣> 

 

 


Gakken的《5分鐘後的意外結局:藍色推理( 5分後に意外な結末 2 青いミステリー)》,整本書小巧玲瓏,每則短篇都大慨5-6頁,簡單不講繁複,將已流傳在坊間一堆厲害的推理故事和都市傳說,削去原本樹葉與枝枒,只剩主枝幹和不得不的相關樹芽; 一棵樹赤裸裸到只剩幾片葉子後,就會呈現樹木的真面目。啊劇中的原來如此,於是不免思索,到底是哪裡開始想像故事前段是如何?沿著文字讀著讀著竟被誘導到一個最充滿理由卻又不失邏輯的小故事裡來。

 

不帶任何情意感,偶然也有先加入預設立場,但只是單純紀錄每一個短篇故事的來龍去脈。在閱讀《5分鐘後的意外結局:藍色推理》中,經常在最開始的兩三頁文字中,沒有很拗口的字詞或少見的成語,一開始就是輕鬆的文字,直覺就是會發生在我們周遭的故事,讓讀者先卸下心防,進到渾然不知地開始敘事的世界裡,一切都平常/很正常,就算自己沒已發生過類似經驗,但總也聽過別人說。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你是誰?」真世的視線從書架上移開時,房間外傳來聲音,「目前警方正在搜索,請不要擅自闖入。」

「是誰擅自闖入?誰同意你們來這裡的?」有人反問。

 真世倒吸了一口氣。因為她聽出了聲音的主人是誰。但是,怎麼可能──?

 

 


真世離鄉工作多年,母親已經去世,會經常與中學教師退休的父親神尾電話往來。一天意外間,接到故鄉警察來電,說是發現父親被人殺害身亡;這......怎麼可能,父親是人人都喜愛和尊敬的教師,鄉下小鎮中也和人無冤無仇,若說是因病意外猝死還勉強可以接受,但被人殺害,而且狀似闖空門,神尾家代代書香世家,就算有值錢的東西,也只是一些珍藏的舊版書籍。可是等到真世趕回故鄉家中逐一檢查,根本沒有物品不見啊。

 

由於真世高中畢業的班級在下星期預定要開同學會,父親神尾老師已經答應學生要前往參加,因此片尋不著頭緒的警方,只好以父親最後電話通聯記錄和會出席同學會的老同學相比對,逐一查證不在場證明,哪知越查越落入死胡同。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ominqfm_210x315.jpg      Image 1.jpg

 

『有些人不需要野地也能活,有些人沒有野外不能活。』


 
「等妳夠大之後就會懂了。」他說。奇雅想要大吼:她或許年紀小,但可不笨。她知道爸是所有人離開的原因,她不懂的是為何沒人把她帶走。她也想離開,但無處可去,身上又沒有巴士錢。

 

 


七歲女孩奇雅,因為父親暴力對待,家中有能力離開的兄姊與母親終於都捨棄這棟沼澤邊的小屋,不再回來。年紀小小的奇雅出自生存本能,開始回想平日裡母親烹調了哪些食物給家人吃?烹調的過程又是如何?憑著想像和不斷嘗試,終於做出能讓自己活下去的食物吃下肚。

 

孤獨無依的小女孩,長大過程中雖然遭到許多人藐視,但也有人親切地對待她;例如超市店員總是故意算錯錢,多找一些零錢給她,然後再自掏腰包把差額補上;也例如黑人跳跳先生的家族,給予無私的愛和關懷和實際生活援助;也例如與哥哥同齡的泰特,自願教導奇亞認字、算數、閱讀和帶給她各式各類書籍。這些善心人,成為奇亞成長過程的光,有光就不怕未來,有光令讀者動容。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