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Tina 的 閱讀心得 (166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快照-1.jpg  

快照-2.jpg  

 

快照-4.jpg  

 

快照-5.jpg  

 

快照-6.jpg  

 

快照-7.jpg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kmhgfk.jpg  

 

最後一次見到她是什麼時侯?幾月幾日幾點幾分?當時妳們說了些什麼?她的反應如何?妳們平常的相處融洽媽?她最近有沒有什麼心事?有沒有認識或得罪了哪些人?


三十多歲的華裔電影紀錄片女導演童突然下落不明,警方從她身邊的最相關的人、事、物開始調查起。


心理醫師真,是童的室友,兩個人剛剛很不愉快地結束掉一段同性戀情。提分手的人是童,童的理由是:女同性戀的生涯不適合她,她發現了自己最愛的還是男人。真有些不知道如何挽回,因為童說的是真的,童過去每一段戀情都是與男性交往的異性戀,只不過之前某一次在拍女同性戀紀錄片電影時,看到一對相處融洽的老夫老妻,才想試試看女同性戀生活的。挽回不了童的心理醫師真,可能就是童下落不明的原因嗎?


小曲是童拍攝電影的助理,所謂助理,其實工作拉拉雜雜,加上童只是個人工作者,小曲上班的時間並不固定,有片子需要幫忙時她才出現在辦公室。雖說童樣是女性,但是當助理的小曲,就是看不起她的老闆童,表面上她是童的助理沒錯,但私底下她常常給童找麻煩,故意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上班時間摸魚打混還照算終點領薪水。小曲也說不出來自己為何討厭童,但……就是不喜歡。這可能就是童下落不明的原因嗎?


社區裡偶然相遇相識的男子恩。前來美國出差前男友捷克‧窗 (最後自陳本名是莊捷,居然被一堆美國人搞成一個怪名字) 。正在拍攝中的大陸人蛇紀錄片中,一但發表,不知擋了多少人財路又同時害多少人吃上官司。更別說美國報紙上三不五時出現的,莫名其妙、不必有理由的連續殺人狂。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erter.jpg  

 

珍娜在十六歲那年經歷了一場非常嚴重的車禍,昏迷一年多才醒來。醒來的同時,珍娜很困惑於自己的處境:她對自稱是她父母的兩個人沒有親子間應有的孺慕之情,她醒來以後沒有任何一位同學或朋友來探望過她,不過她也記不得自己有過朋友或同學。


不合理,發生在珍娜醒來後的一切都非常不合理,她背誦得出一整本梭羅的《湖濱散記》,卻不知道如時間、蘋果、熱等等簡單日常生活用字代表的概念是什麼。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珍娜對『過去的自己』探索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想得起自己曾經經歷過什麼事情。到了關鍵的那一天,她被父母親口告知,她是由車禍後僅存十分之一的珍娜,經過科學家父親違反醫學倫理與法規,偷偷重新製造成的『新的珍娜』。


我是誰?這個很基本的問題,卻變成珍娜最大的困擾,她甚至嚴重質疑父母親當初的做法是錯誤的。為什麼不直接讓重傷的珍娜死去呢?現在的她又算什麼?

 

瑪麗.皮爾森 ( Mary E. Pearson ) 的《寵愛珍娜 (The Adoration of Jenna Fox) 》中,我讀到了失去自我意識的珍娜的痛苦,但也讀到了無論如何不對女兒都不放手的雙親,還有因為深愛自己女兒可蕾而不得不接受這位『十分之一外孫女』的外婆莉莉。其中親情的糾葛讓人感動。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LCMZ80.jpg  

 

我記得以前獨坐在陰沉的夜暮裡,我會喀喀笑,是因為無論我的身體有過多少細微的變化,無論坦柏頓有過多少小小的異動,母親總是在同樣的時刻說出同樣的話,使用同樣的口吻,也展現同樣的熱情。我開心極了,因為我發現她恆長不變。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媽永不改變。

 

懷著自己博士班指導教授的骨肉,面對指導教授妻子謀殺未遂的可能控告,身心俱疲的葳莉回到自己的故鄉坦柏頓、回到母親的身邊、回到從小到大熟悉友善的環境,只求療傷和想出如何處理『腹中肉』的去留。


就在葳莉回到老家坦柏頓的這天清晨,傳說中瀲鏡胡的湖怪居然意外地被例行划船的民眾不小心殺死了。傳說已久的湖怪屍身浮上水面,所有坦柏頓的居民終於見到這則百餘年傳說中的湖怪。但是坦柏頓的整個氣氛,也因為湖怪的死亡,籠罩在一層如薄霧般的憂傷氣氛中。

 


葳莉的母親不忍心見到女兒如此萎靡不振,決定告訴女兒她真正的親生父親是誰,但是母親只留下線索,沒有直接的答案。目的就是希望女兒能從中振作起來。

「好,就給妳一個暗示。反正也無所謂,妳永遠查不到文獻資料的,他只跟我提過一次,而且那也只是一個傳聞。所以,妳可以得到線索,但線索派不上用場。就這樣。」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封.jpg  

 

※日文猜猜看※
這些日文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樣是漢字,中文跟日文的意思卻差很多喔!
1.怪我 (kega)  2.大丈夫 (Daijobu)  3.大家 (Oya)  4.娘 (Musume)  5.留守(Rusu) 

6.真面目 (Majime)  7.顏色(Kaoiro)  8.床 (Yuka)  9.組合 (Kumiai)  10.看病 (Kanbyo)。


上面的題目您會回答的有幾個呢?


身為資深『哈日族』近三十年的我,對於日本人也有『哈台族』感到非常有親切感。台日文化圈從古早古早開始就是關聯性不小的,特別是台灣受過日本治理,老一輩的人幾乎日語和台語一樣流利,從小在家耳濡目染,我也覺得日本文化特別能親近。


因為哈日的關係,我自己到過日本很多次自助旅行,鬧出的笑話當然不會比《台灣囝婿之桃太郎哈台記》的作者吉岡桃太郎來得少。因為是文化相對性的緣故,我對於書中吉岡先生寫到自己鬧出的笑話,幾乎是一路哈哈大笑地捧腹閱讀下去的,因為,我在日本也犯過很雷同的錯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drfgw.jpg  

 

第一眼看見《地下室狗頭 Doghead》的中文版封面時,不知道大家想法是如何?

我自己是稍微愣了幾秒鐘,感覺這就是一張老照片,十八、九世紀的歐洲家族大合照,所以說,這是一本在寫家族史的書囉,當然我會先這樣猜測。

 

奧斯卡接到姐姐的電話,祖母年事已高,行將就木,姐姐希望奧斯卡能回家鄉探望老奶奶最後一面。

奧斯卡不是一個不孝順的孩子,長大後在丹麥當畫家的生活也還算不錯,照理說,歸鄉去探望即將離開人世的祖母,雖然談不上衣錦還鄉,但是也不至於落魄到沒臉回故鄉的地步;但是回去故鄉與否,和奧斯卡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有關,這個秘密就是自己智障親姑姑的死亡事件,奧斯卡不敢回到故鄉去面對這件血淋淋的事實。

 


就像所有不願意面對現實的人在試圖努力告訴你事情發生經過一樣,這本由奧斯卡擔任主角的『我』,在面對不願回想的『地下室狗頭』與『姑姑死亡事件』時,選擇了一種天南地北開始漫天地聊的方式。

奧斯卡先告訴讀者,自己的阿斯吉爾爺爺當年如何在挪威遇見和追求碧玉奶奶,然後阿斯吉爾爺爺試著逃離納粹監控下的監獄,卻發生了讓他自己一輩子都良心不安的事情。之後自己的父親如何被生下來,父親與弟弟妹妹間的相處,還有父親的表哥在童年時,淘氣頑皮的狀況,乃至於青春期火熱追求妻子,最後又拋家棄子到海上當船員,最後又浪子回頭………。

奧斯卡用了很大的篇幅,是著逃離事情的最中心點,漫無目標地敘述著家族每一個成員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但是,到最後,他還是必須回到故鄉,面對所有的一切,並將自己與姑姑的死亡有關的秘密坦白說出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jpg 

 

我跟別人是不一樣的。第一次實際感受到這股不安,是在小學五年級時。


故事主角阿涉從小生長在只有媽媽的單親家庭,問起父親在哪裡,媽媽只淡淡地告訴阿涉,父親死了。就是這麼簡單。

但是所謂的父親死了,總該也有個父親的姓名、照片、或親人什麼的。阿涉都沒有。媽媽當初是以未婚媽媽的身分,大著肚子來到這個鄉下小村子定居,孩子的戶籍資料上登記著父不詳。這樣的單親家庭,比起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來說,更不見容於日本的傳統保守的鄉下小村子裡。

因此阿涉的童年,幾乎沒有玩伴,因為附近鄰居小孩的家長對於阿涉及媽媽的身分經常說長道短,自然也不准小孩和阿涉玩在一起。


童年時期的阿涉很孤單,除了沒有父親、母親是整天忙碌的職業婦女,以及沒有玩伴以外,隨著年齡逐漸增長,他的體型與外貌也明顯和四週同學們的長相不一樣。

由於媽媽在西伯利亞留學過,而且是研究基因工程方面的學者,阿涉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媽媽的卵子和古代克羅馬農人的精子結合之後,生下的產物。因為自己的外表,怎麼看阿涉都覺得自己好像母親書房多數書籍中古代克羅馬農人的長相。

對了,自己一定是克羅馬農人的子孫,阿涉是這樣想的,而且他還立志一定要以克羅馬農人的身分努力活下去,於是他開始學習各種克羅馬農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在這種想像中努力地長大。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dergw.jpg 

 

當我年幼時,醉心於西洋古典藝術的母親曾經一度幻想把我栽培成一位古典鋼琴演奏家,可惜叛逆如我者,寧願聽咆哮爵士樂、自由自由奔放的R&B,說什麼也不肯走進西洋藝術那個規規矩矩的藝術殿堂裡。


不過我幼年時期的朋友,幾乎大多數是乖乖牌,她們都在父母苦心栽培下,走上古典音樂的路,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長笛、巴松、豎琴、還有各式男女聲樂家、甚至是學習定音鼓的………真的耶,我還真沒認識半個學低音大提琴的朋友。

 

若按徐四金 (Patrick Süskind)在《低音大提琴 Der Kontrabass》裡頭的說法,學習低音大提琴者,幾乎都不是自小就開始學習此種樂器。

因為低音大提琴體積太龐大,年紀不夠大、身型不夠虎背熊腰者,幾乎是不可能將低音大提琴駕馭操控得很好。因此低音大提琴手,是被特別挑選出來的一群音樂人,請他們放棄原本學習了十數年的樂器,改學低音大提琴。

像《低音大提琴》故事中的男主角,也是因為這種情況才變成一位,低音大提琴的演奏家。

 

然而,矛盾的事實又在這裡曝露出來了,年紀夠大、身型虎背熊腰者,就一定必須放棄自己原先練習的樂器,改學習低音大提琴嗎?其實又不是這樣。

這些被刻意揀選出來的人必然有一個悲哀的共通點------他們在自己原先的樂器上表現不是頂尖的、不是第一流的、甚至不是第二流的------也就是說,他們是一群注定在原先選擇樂器上,相對沒有才華和吸引力的人,才會聽從學校老師的建議改學低音大提琴。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161.jpg

 

第二件工作,指板。迎棺。乞水。土公仔交代,迎棺去時不能哭,回來要哭。這些照劇本上演的片場指令,未來幾日不斷出現,我知道好多事不是我能決定的了,就連,哭與不哭。

 


劉梓潔的《父後七日》在去年造成文壇和影壇一陣轟動,不過,電影我只看過大約1/4,書本也是今天才看完。


《父後七日》這本書正確說應該是作者的散文集,同名之作〈父後七日〉是其中最主軸的一篇散文,也拿過國內文壇大獎。就文字的表現度和創意度,那自然是沒話說,流暢中帶點戲謔,倒是沖淡不少憂傷的情感。反而是之後幾篇作者客居異鄉時的文章,淡淡的鄉愁卻是相當勾魂。

 


很早就有書友跟我討論過《父後七日》,這幾位書友都是未滿三十歲,年紀和作者劉梓潔相當,所以從她們口中聽來的《父後七日》是既哀傷又具強烈催淚性的。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夜衝:說走就走,一起玩到天亮吧!》其實只能算是一本圖文書,這間出版社以出版圖文書著名(當然也有其他的文學書),我看過好幾本這間出版社的圖文書,都相當喜歡,原因無他,主概念好,照片佳(不一定是唯美, 但相當有創意就是了),文字也還算生動活潑。總之算是一個會吸引我去看的出版社的書就是啦。

 


《夜衝》的作者是名為『自由發揮』的團體,顧名思義,這個組合的確相當有意思,搞笑但絕對不低俗。

我在看書時,不斷發出噗哧的笑聲,幸好男朋友不在旁邊,不然辛苦建立的形象就毀了。

 

《夜衝:說走就走,一起玩到天亮吧!》的作者是『自由發揮』的兩位團員----李伯恩和阿達所合寫的書,內容就是他們兩人在台灣西部景點,沿路『夜晚騎機車暴衝或不暴衝』的點點滴滴。如果您以為這是一本很無聊的書,那就絕對錯了。

團員之一的李伯恩出自第三屆超級星光大道,當時我還是星光幫迷 (抱歉, 最近我變成開農迷了),所以也注意到這位感覺蠻有才華的男生。雖然另一位團員阿達,我真的沒聽過,但我想一定也是風格類似的人,兩人才有辦法一起組團體當搭檔吧。

 

夜衝到了後半段………就是找個地方等待日出了。太陽才剛從海上升起………一種強烈席捲而來,音樂人就應該寫出一首感人的歌,但此時我們……內心所有的澎湃與激動,換成語言居然只有一個『幹』字,幹!我們真低俗。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b8fmng_460x580.jpg

 

三十八歲的艾塞克斯郡檢察官保羅‧克普蘭,在二十年前曾經經歷過一樁慘案,那是人盡皆知的,警局資料檔案、報章媒體、甚至Google都能輕易找到當年這樁悲劇的來龍去脈。

當年還是十八歲青少年的保羅‧克普蘭,在夏令營擔任指導員,但是有一天夜裡,四名隊員偷跑進營隊附近的森林裡,再也沒有人看過生還的他們四人----一男一女被發現陳屍在森林內,身上多處刀傷。另外一男一女裴瑞茲和卡蜜拉卻怎麼樣也尋找不到屍體,就這樣人間蒸發------其中的女孩卡蜜拉正是保羅‧克普蘭唯一的妹妹。

 


二十年後,出現了一具三十多歲男子的屍體,穿著的外套上有一大疊與當年夏令營兇殺案有關的報導,發現屍體的警方請來保羅‧克普蘭前來指認,保羅‧克普蘭一眼就看出,躺在解剖台上的大體,正是消失了二十年的裴瑞茲。

這表示裴瑞茲沒有死----喔,不,現在他當然是死了,只不過二十年前他並沒有死,他就這樣整整又活了二十年,所以當年自然找不到屍首。

那麼,同樣也找不到屍首的自己妹妹呢?有沒有可能她還活在人間?或者,誰來告訴保羅‧克普蘭,當年那個他疏忽職守跑去約會的夜晚,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情?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哈蘭‧柯本 (Harlan Coben) 的書,寫這篇心得前我上了Amazon網站搜尋,才知道哈蘭‧柯本早就是一位推理界的大師級作家了,難怪整個故事鋪陳得既流暢又令人緊張,即使是非主角的小小配角,在他筆下也總能花上幾小段文字,讓這位配角變的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甚至我還覺得特別搶眼呢,好比對迷死人不償命的同志律師富萊的幾段描寫、對露西的助教----因為教途不得志,進而反抗教育權威體制的羅尼,都是相當有意思的描寫。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ver.jpg 

 

只有一件事我的看法是正確的:真正的奇人能反映出我們的內心。看見艾兒的秘密,連帶的也鬆開了我自己的秘密。它讓我看到真實的我。………

 

故事一開始,深夜裡搭著馬車出現在博物館樓下的艾兒,就是一位謎樣人物。

她不和其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同住、她很神秘,特別是,她非常美------有美麗的臉龐和每個女人都希望擁有的完美身材,即使她臉上有鬍鬚,那又如何呢?她還是一個每到令人心神眩惑的絕世美女。

 

不知為什麼,艾兒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就需要一種中國人的藥材。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心裡猜測這是什麼作用的藥材,維持男性荷爾蒙嗎?或是維持女性荷爾蒙呢?或是她本身罹患有特殊疾病?或者???

 

當答案揭曉艾兒是食用鴉片時,我有些嚇一跳,一開始還在想,可惜了,這樣一位絕世美女為何讓自己染上這種無可救藥的毒癮?深愛著愛兒的男主角巴索羅繆‧佛圖諾,會不會因此而幫助艾兒戒掉吸食鴉片的惡習,然後兩個人可以過著重新再來的幸福人生呢?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esggfd.jpg 

斯坦和蘇倫三十年前是一對同居的情侶,當時他們都是十九歲,剛離開家鄉前往大都市就讀大學。第一次離開家人束縛的自由,加上兩人個性相似,年輕浪漫的初戀一發不可收拾;他們彼此愛得深也愛得真。

但是交往五年後,他們在某一次旅行途中發生了一件事情,隔天蘇倫便獨自離開旅館,也與斯坦分手;從此各自男婚女嫁,三十年不曾往來,只有偶而會從共同認識的朋友那邊,聽到一些對方的狀況,但是也就僅止於此。


三十年後的現在,蘇倫與斯坦在當年分手的旅館相遇了……。

『三十年的光陰已然飛逝,時間卻幾乎仍完全停滯不前。』


蘇倫與先生是在度假途中,突發奇想決定住到這間旅館來的。斯坦則是因為工作出差,必須在這間旅館住一天,然後就要趕往另一個工作地點了。兩人這一次的相逢究竟是命運的安排?還是單純的巧合呢?


唯靈論的蘇倫與唯物論的斯坦就這個議題,展開相當頻繁的E-Mail交談。其先他們只像老朋友一般,爭論這次相逢的意義;接著,雙方互相回憶起從前再一起瘋狂而浪漫的年輕歲月;後來,又將話題轉到分手那一年的時間,雙方都很誠實地說出自己對當時那件事情的想法,也坦然地告訴對方,分手後對彼此的思念………

 

喬斯坦.賈德的《庇里牛斯山的城堡》是一本藉由斯坦和蘇倫兩人書信來往所寫出的書。讀者千萬別被書中一開始,兩人針對三十年後再相逢,究竟是命運有一的安排或純屬巧合,進行一大堆鋪天蓋地而來的形而上學或物理學的理論嚇到。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雖然我們常會說,台灣在經過日本殖民時代五十年,生活習慣或社會文化多多少少會受日本影響;但是好像也必須承認,終戰以來六十多年間,台灣與日本的文化漸行漸遠。

特別是可以在書店隨手購來的大量日文翻譯書中,讀者在閱讀之間會發現,許多細膩的人情世故是台灣人完全無法理解且難以想像的。

 

《贖罪》一書,說實話,我個人的感覺是湊佳苗寫書已經帶入一種『公式』,感覺蠻像蘿拉‧李普曼、或者是寫《狐的故事》之前的森見登美彥。

不過《贖罪》比它們棒的地方在於,湊佳苗書寫日本社會人情事故的細膩度。

 

盂蘭盆節假期中的一個下午,五個國小四年級的同班女生約在一起玩耍,期間走來了一位面目和善的叔叔,過來說想請一位同學過去幫他的忙,雖然大家都自告奮勇希望被選上,但是這位叔叔選擇了英未理前去幫忙,並且答應其他四位小朋友,等工作完成後,叔叔會請大家一起吃冰淇淋。

四個鄉下小女孩不疑有他,繼續玩著傳球遊戲,一邊等待叔叔與英未理回來一起去吃冰淇淋。誰也想不到,一樁獸行正在發生,叔叔和英未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英未理遭強暴且殺害身亡,同行的四個友人紗英、真紀、晶子和由佳,是最直接曾親眼目睹兇嫌的長相,而且和兇嫌交談過的人;因此無論是警方或英未理的父母、甚至是四人的雙親,都希望她們能說出兇嫌的長相或是類似線索;但是很可惜,四個才十歲的小女生也許是被嚇壞了,完全說不出兇嫌的長相。於是這樁慘案就一直懸而未破。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UT8QFA.jpg 

自從2008年我讀完厚如磚頭的《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 ( 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 Clay ) 之後,麥可.謝朋  ( Michael Chabon ) 這位作家的作品當場擠進我心中的前五強作者名單,我反覆地讀這本磚頭書百讀不膩;麥可.謝朋使用文字的方式,始終帶給我一種能飛天遁地的感覺,我一直覺得很奇妙,也不斷在等待他其他作品的中譯本問世。


接下來我等到的是2009年《消逝的六芒星》( 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 ),這本書一樣讓我反覆讀了很多次,不過有點小可惜是,我並不是因為喜歡書中的感覺,而是因為一直搞不清楚哪些事件或地點是作者編的、哪些又是真實存在的事件與地點,於是一邊看書,一邊上網查資料。

雖然如此,我對麥可.謝朋這位作者的敬意仍是存在的------至少他把我這個阿呆讀者唬得一愣一愣的。

 


因為對《消逝的六芒星》情節有點小失望 (我不喜歡書本裡會出現莫名其妙屍體的故事),所以在今年這本《那一年的神秘夏日》(The mysterious of Pittsburgh)中譯本上市時,我沒有馬上去買來看,因為我老是會莫名其妙擔心自己心愛的作家出現『江郎才盡』的問題。(對~~我知道~~我管太寬了~~因為我家住在海邊)

 


就這樣拖拖拉拉過了八個月,我還是抗拒不了麥可.謝朋這個名字的吸引力,在書店裡把這本《那一年的神秘夏日》帶回家了。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翻開了這本書,心裡想著:該來的,總是要面對。(是啊~~平時我到底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呢?)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書封.jpg

凌晨兩點電話鈴響起,喝得酩酊大醉的檢疫所公務員羽川,從話筒的那一端,聽到他這幾日以來朝思暮想的女性的聲音----這是他兩個星期前剛發生睽違六年的肉體關係的枝里子打來的電話。


我先生開車落海企圖自殺,現在被送進醫院了………枝里子在電話裡這樣說道。


枝里子的丈夫竹脇從中學起,便和羽川是好友。當時的羽川可以說是個無可救藥問題青少年,而竹脇則是名列前茅的優秀學生;本來八竿子打不在一起的兩人,因為竹脇本人和竹脇的雙親,對羽川伸出溫暖的雙手,關懷、接納他,同時也鼓勵羽川與過去那些壞朋友切斷關係,認真讀書----說來,竹脇家對羽川有恩,如果沒有他們在背後的直持,羽川恐怕沒辦法順利考上大學農學院,之後又考上國家公務員資格吧。


但是,兩個星期前羽川和竹脇的妻子枝里子發生關係,幾天後竹脇發現這件事,就提著一只包包,離家出走了。這期間,枝里子和羽川都曾多次打電話到竹脇任職的新聞週刊社,想要向竹脇道歉,但是每次竹脇都不在,留言則連半次也沒有回過。,


因為三位目擊證人說辭幾乎是相同的,他們看到竹脇的車子直直落入海中,同時間旁邊並沒有其他人,也沒發現不尋常的狀況;因此警方將竹脇的這個舉動先假設為自殺未遂,接下來就是要問----那竹脇為何自殺呢?


竹脇是一位記者,前不久才因一系列追蹤報導『放射能污染食品進口的三角關係』,一時名聲大噪,雖之而來的出書,更是讓竹脇名利兩收。這樣一位事業上意氣風發、有名有錢的男人何必自殺呢?警方和竹脇的父母都將矛頭指向羽川,認為就是羽川的背叛,讓被戴綠帽的竹脇心生輕生的念頭。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所謂『絕對的標準』呢?

一個人的身高要超過幾公分才算高?要低於幾公分才算矮?一個人的體重又要超過多少公斤才算過重?要低於多少公斤才算過輕?

一個人出現怎麼樣的行為算是正常?怎麼樣的情況下就屬於非正常?

有那樣一條無論有形或無形、但卻清楚明晰的界線,可以將之一分為二嗎?

 

布隆登酋長住在一間精神專科醫院裡,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送進這裡,也忘記自己進來這裡住了多久,總之,因為院方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他的精神有毛病,所以必須住在這裡。

他每天固定服藥,吞下肚的是哪一類的藥物呢?沒有人告訴過他。甚至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所有的人------包括醫護人員和其他病患------都認為布隆登酋長是個既聾且啞的人。

又因為他並沒有任何攻擊性的行為出現,院方請他協助清潔工作他也每天默默地完成,久而久之,布隆登酋長彷彿一團空氣,存在或不存在,不到絕對必要時,沒有人會想起他的存在。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9P6KCT.jpg

 

該如何形容《音樂使人自由》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呢?!


我雖然時常聽音樂,坂本龍一的作品也是從小聽到大(呀~~坂本先生別介意呀),但是對於這樣一本音樂人的自傳,我原本以為會和其他我曾經看過的音樂人的自傳一樣,嗯,呆板而無趣。(抱歉~~算我沒有guts,不敢把書名寫出來)


但是這本坂本龍一的自傳《音樂使人自由》,讓我熬夜讀完,而且讀完還有一種戀戀不捨的感覺。

我在aNobii給它五顆星的高評價,然後我也發現,幾乎所有的書友都是給五顆星,只有一位例外,理由是----這本書雖然是坂本龍一的自傳,但是真正的執筆人並非坂本龍一。

不過我還是想說,我也多次讀過想像中相當趣味的媒體人以口述方式,由他人代筆書寫自傳,但是,說真的,嗯,平淡而無味。(抱歉~~我仍然沒有guts,不敢把書名寫書來)

 


因此,我對坂本龍一《音樂使人自由》評價很高。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kjhgkhjl.jpg 

 

十三歲以前的雅莉,幾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在爸爸的房子裡』,因為身體虛弱,所以她沒有像一般同年齡小孩去學校上學,而是在家自學----由擁有高學歷的爸爸及爸爸的友人丹尼斯教導課業。

莉雅也沒有母親,母親並不是去世,而是在生下莉雅之後的當天,就沒有留下隻字片語地離開;感覺得出父親至今仍深深愛著母親,但是就是沒有母親的下落。莉雅平時的起居生活有一位非常慈祥的管家兼保母麥克加太太照料。

 


當莉雅十二歲快十三歲時,好心的麥克加太太認為莉雅生活裡根本沒有朋友,而這樣的生活是不健康的,於是向莉雅父親要求,利用週末帶莉雅到她家認識麥克加太太的家人----其中包括十個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

莉雅在這裡結交了生平第一個好朋友,麥克加太太的女兒凱薩琳;甫進入青春期的莉雅之後也和凱薩琳的哥哥麥克發展出一段清純的年輕少男少女情愫。莉雅在這裡真正瞭解到,什麼是愛人和被愛,什麼是家人,可惜這一切她都不曾擁有過。

 


在一次與凱薩琳相約晚間出遊時,莉雅由於突然身體不舒服,由麥克將她送回家,凱薩琳則獨自去參加聚會。可是到了清晨四點鐘,爸爸將沉睡在夢中的莉雅搖醒,原來是凱薩琳尚未回家,她的家人想問雅莉知不知道凱薩琳可能的行蹤?,因為凱薩琳至今未歸,大家都非常擔心。

最壞的情況果然發生了,凱薩琳的屍體被發現了,而且是很慘不忍睹的狀況。警方懷疑莉雅的爸爸涉嫌殺害凱薩琳,雖然還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但是莉雅和麥克、甚至是麥克加太太家人的關係,突然變得非常緊張。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dgsh.jpg  

我活在這樣的愛裡,給我溫暖,若說我有任何遺憾,那就是我無法向任何人訴說我們之間的事。

 

好久沒有看到這樣一本深深打進我心底最深處的書了………約翰.麥克坎納(John MacKenna) 的《我們之間 (The Space between Us)》。

 


十七年前她的妻子貝絲死於一場車禍意外,留下年紀才三歲的小女兒珍。他對妻子的死亡其實哀傷的程度的確是有少那麼一些些,因為在這之前,她們兩個經常性的意見不合或吵架幾乎是家常便飯的事了,之所以還勉強維持著這段搖搖欲墜的婚姻,雙方誰也不知道為什麼?

也許是因為女兒還年幼吧?不知道,沒有人能給答案。不過現在那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妻子已經死了。他和妻子貝絲的『我們之間』已經永遠畫下句號了。

 

十七年來,凱特和他的關係一直相當微妙,一方面布萊恩和凱特這對夫妻一直是他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另一方面,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凱特深愛著他。很多次他們曾經在私下只有兩個人的時候互相吐露愛意,但是他的遲遲沒有行動,終究讓凱特不得不選擇離開,重新過自己的生活。

無論她或是我,都無法找到任何方式,跨越我們之間的裂縫。

他和好友凱特的『我們之間』永遠那麼曖昧,又永遠那麼純潔。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