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Tina 的 閱讀心得 (16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age.jpg  

 

凱蒂的丈夫尼克在籃球場上被槍人近距離槍殺身亡,開槍的不是別人,而是與她們夫婦倆關係極為親密、在外人眼中有點近乎養子或乾兒子角色的傑瑞。

 

凱蒂與尼克經過甜蜜的戀愛期和三年的婚姻,終於出現了一些雙方都無法克服的小瓶頸,凱蒂開口要與尼克暫時分居,尼克這一方也默然地搬離原本居住的房子。就在這個時候,在特殊治療中心擔任語言病理學家的尼克,卻在工作場所中與其他案主(病人)打籃球時,被槍殺了。

持槍近距離射殺尼克的人,是一名從小有著智力發展障礙、成長過程又飽經母親虐待而有精神異常狀況的男子傑瑞。在這之前,傑瑞與凱蒂和尼克夫妻相處甚歡,她們夫妻甚至有許多次邀請傑瑞參與她們的家庭生活,將傑瑞當成自己孩子般的疼愛;而從小智力與精神雙重障礙的傑瑞,也視這對夫妻如遲來的慈愛雙親一般,在他們的疼愛與呵護下漸漸敞開從前緊閉的心房。

 


那------傑瑞為何要持槍殺害他尊敬如父親的尼克呢?根據所有目擊證人的指證,傑瑞是近距離的射殺,而且在開槍的前一刻還呼喚了尼克的名字;臉帶笑容地呼喚尼克,接下來就是近距離、致命的一槍。

在場目擊整個過程,以及協助後續報警處理的,通通都是與尼克和傑瑞同一個治療中心的工作夥伴或案主,沒有人說得出傑瑞行兇的動機,他們兩個------就如同大家所知道的相處融洽如父子,近期內兩人除了例行性的治療以外,完全沒有發生過類似爭吵的行為------但治療過程呢?兩人交談過哪些話題?傑瑞對於凱蒂和尼克的分居就如同一般兒童面臨父母離異時一般的困惑,但這又為何會導致他想殺尼克呢?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f,gjh;elkgyy.jpg 

 

凱瑟琳.史托基特 ( Kathryn Stockett )的《姊妹 (The Help)》果然又是一本典型強調女性情誼的感人好書,這一次作者引導讀者從三個面向觀察三位主角,黑人女傭愛比琳,黑人女傭米妮,和白人年輕女性史基特小姐之間發生的故事。

 

時間回到1962年美國南方的密西西比州傑克森小鎮,這時正式金恩博士即將發起黑人民權運動的前夕,美國雖然經歷過黑奴解放運動,但是在南方,種族歧視仍然相當嚴重且平常,黑白人種隔離政策再這裡徹底被實行。

這其中就包括許多人認為,黑人是不可以與白人共用一間廁所,因為黑人是不潔的、身上帶有各式病菌的。愛比琳的雇主李佛太太、米妮前任雇主的女兒希莉剛從大學畢業的女性史基特小姐,三人是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她們都生長在白人中產階級家庭。

等她們三人到了進入大學的時候------嗯,很不幸的,這時候的社會價值觀還是認為,女生讀大學只是一個過渡時期,最重要的是要在大學生涯中,找到一位門當戶對的白人男性共組家庭。

 

李佛太太和希莉都辦到了,大學還沒讀到一半,就遇見如意郎君,休學結婚生子去了。獨留史基特一人努力在課堂與圖書館間遊走,鍛鍊自己的筆下工夫,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出版社編輯或報社記者。雖然人生方向不同,三人仍是好朋友,在傑克森小鎮的尋常生活中,來往密切。

史基特看著兩個姊妹淘為她的婚姻大事認真安排相親對象,也看到這兩位已經嫁為人婦、身為人母的好朋友,如何當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白人家庭主婦------她們雖然生養小孩,但卻在孩子年幼時,把照顧孩子的責任丟給僱請來的黑人女傭負責。

白人小娃娃與黑人保母長年建立如同母子般深厚的感情,卻總是到了某一個時刻,小娃娃長大成人發現自己身份是『白人』之後,將上一代的價值觀原原本本複製過來,視當初疼愛呵護自己的保母是低等的黑人。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djfgkqhjg.jpg 

 

當我還小的時候,行動過程中經常失敗。
在擁擠的店內,或是陌生人的家裡,偷偷抓在手中的東西經常掉落。別人的東西在我手上只是難以是適應的異物。


這就是《掏摸》一書的開場白。猶如晴天一聲雷,『轟』地一聲,在我腦海中炸開來,原來……這就是「掏」「摸」二字的意思。也難怪書封是一幅東京新宿街頭的夜景,數不清的繁華也有道不盡的滄涼。

 


主人翁『我』是一名職業慣竊,與偷竊這個行為最為諷刺的是:從事這類行動為了不讓人起疑,必須做稍微高尚的打扮,滿口謊言,以說謊來適應週遭環境。偷偷摸摸的行為和特別體面的打扮,如此諷刺的對比。

 


除了外表打扮的特殊,『我』在長期的偷竊生涯中,飽經滄桑、看透人情冷暖,漸漸地生出一些因為職業而來的感慨: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為什麼呢?
希和子邊走,邊將雙手舉向空中。為什麼?憎恨別人,闖下大禍,求助別人的善意,然後又面不改色地背判,逃離,逃離,在這過程中明明已失去一切變成空殼子,為何還覺得這手中仍握著什麼呢?明知不該抱起嬰兒時,在手心漫開的溫暖與柔軟,以及沉重的分量,那早已失去的,為何還好像留在這雙手之中呢?


雖然我是第一次讀角田光代的書,《第八日的蟬》卻讓我好像可以脫口而出說:我愛上了角田光代 (的作品)。


《第八日的蟬》是一本不算太濃烈,但是卻相當有餘韻的感人好書。故事一開始,與有婦之夫秋山相戀卻沒有結果的希和子,在兩人分手後,----我個人覺得並不是出自恨意,而是一種………我也形容不出來的心情,她闖入了秋山的家裡,正好發現秋山太太剛生下的小女嬰獨自在家,曾經為秋山墮胎而從此無法生育的希和子,一看見這名女嬰,便從心中湧生出強大的母愛。

如果是我,絕對不會把孩子一個人扔在這種地方。由我來保護。我會保護你,免於一切的痛苦、悲傷、寂寞、不安、恐懼、煎熬。希和子已經無法再思考任何事。她像念咒般不斷喃喃自語。由我來保護。保護。保護。直到永遠。


偷偷抱走了就情人孩子的希和子,不斷潛逃,不斷躲避;終於讓她尋覓到一處新興宗教團體,可以和心中的女兒----薰,一起在這裡生活,默默地將薰養大。但是希和子終能如願嗎?會被人發現事情的真相嗎?………

經歷了這段特殊遭遇的薰,長大以後又會懷抱著怎麼樣的心態,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下去呢?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VCTSVN.jpg

 

我個人是非常真心想要推薦這本劉心陽寫的《我的第一支股票會賺錢》,理由不複雜,因為我覺得這本書『童叟無欺』,是一本非常適合第一次買股票或想買股票的人的一本入門書。
(當然~~然果您已經在股海打滾多年,那這一本書是不適合您看的)。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也因重押南海股票,散盡家產,嘆息之餘,說出一句至今有效的名言:「我能計算天體運行,但卻無法計算人類的愚蠢。」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曾說:「股票是個藝術,不是科學。」因為股票市場的運作,變數太多且無法量化,不可能找到一個萬能公式破解它的秘訣。從各國央行對利率與匯率的政策調整,到國際原物料走向,乃至產業新科技與新應用的變化,甚至個別公司的競爭策略,或是一國元首無意當中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偷會影響整個股市的走向。但也正因它的撲朔迷離、鬥智有趣,更是資本主義快速擴張的動力核心。


書中這兩段話,道盡股海暗潮洶湧的一面。

 

我知道有非常多年輕人想要試一試買賣股票,賺點額外的零用錢來花;每天隨手開任何報報章雜誌,十有八九都有分析股票的新聞;就算連親朋好友聚會的場合:「你最近看好哪支股票?」也都能成為熱門的討論話題。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也許本來就不夠用一般文學作品的角度去評價《酷馬》這本書!因為任誰都知道,這是由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王小隸導演為了拍電影而產生出來的一本書。


其實,給我類似感覺的書籍還有一本崔西.雪佛里兒 (Tracy Chevalier)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都是比較少數我覺得電影拍得比原著好很多的書。

其實看電影跟閱讀一本書,也許故事相同,但是透過人體感官的不同媒介傳達,感覺本來就有不同。比較經常是:我覺得原著很棒,但改編成電影亂七八糟(甚至傷透了我的心)。不過,徐林克( Bernhard Schlink)的《我願意為妳朗讀》拍成電影『為愛朗讀』,二者在我心中評價一樣超過五顆星,文字有文字的魔力,電影有電影的特色。

 


好了,焦點還是拉回《酷馬》這本書,書中故事是一個勤奮向上的好青年酷馬,在一次意外中,被輟學加混幫派的中姓少女糖果,誤殺身亡。化成一縷幽魂的酷馬----很奇怪地,只有當初把他殺死的糖果能看得見他並且和他溝通、對話;酷馬想請糖果幫助他代為安慰飽受喪子之痛折磨的母親,也還有其他一些酷馬未完成的心願,他想藉由糖果代替他傳達出去。

因此酷馬經常出現在糖果身邊,也發現糖果其實本質並不壞,只是因為父母長年在外缺乏溫暖、加上青少年期的叛逆、和對自己性別的不滿意等等因素綜合在一起,才會變成一個中輟學生。

當然,故事發展也毫不意外地,酷馬以真誠的心感化/感動了糖果,讓糖果重新找回人生的目標和對自己的信心,也改善了她和父母的關係,而酷馬最掛心的----希望糖果能夠幫助母親走出喪子的陰霾----這件大事,糖果也完成了,而且每個程度上也帶給酷馬的馬親一絲安慰和寬心。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4MH1JZ.jpg

 

當我閱讀完蘭迪.蘇珊.梅爾斯(Randy Susan Meyers)《謀殺犯的女兒(The Murder’s Daughters) 》的整本書後,按照慣例,如果沒有序文或推薦文,我就會開始看作者和譯者簡介。

看到作者的蘭迪.蘇珊.梅爾斯的學、經歷,讓我感覺十分汗顏。作者簡介上面介紹她是一位『長期關注家庭暴力與受虐者,並在相關的保護組織工作達八年之久』。

我在20歲那次讀大學,所學和後來從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與家庭暴力防治有關,可是我只工作了一年,就因為受不了每天看見被虐待者的種種灰暗面,而完全離開了所謂的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的實務界與學術界。

 

也因為自己過去的學經歷,我很仔細的閱讀蘭迪.蘇珊.梅爾斯的《謀殺犯的女兒》這本書,特別是書裡描寫各個不同角色身分的人,在整個故事發展中的心態變化。我想蘭迪.蘇珊.梅爾斯一定是一位很傑出的家庭暴力防治工作者,否則她是無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出每個人的心理轉折的。

 


《謀殺犯的女兒》這本書整個故事大綱並不複雜,十歲小女孩露露和五歲的妹妹梅莉的父母親分居了,雖然母親曾經一再交代過,絕對不可以讓父親進到屋子裡來。但是,這天中午母親在午睡時,父親來敲門了,露露一時心軟開了們讓父親進來,卻沒想到這正是一切悲劇的起頭。

父親殺死了母親,也將妹妹梅莉刺成重傷;父親受到法律制裁必須終身監禁,而露露和梅莉只好輾轉居住在親戚家中。但是這些親戚們永遠也忘不了,她們姊妹倆是個殺人兇手的親生女兒,因此她們處處受到排擠,任誰都不願意留她們久住,最後不得已只好雙雙住進達菲育幼院。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我不知道別人是如何看待尤麗.策 ( Juli Zeh ) 這本《物理屬於相愛的人 (Schilf) 》。但是在我讀來,這是一本很令人傷感的書。


先說封面好了,陰暗的石板巷弄中幾隻低飛過的鴿子,暗色系冷調的封面,道盡了這本書結局的無奈與寂寥。


再說作者尤麗.策 ( Juli Zeh ) 本人,讀完《物理屬於相愛的人》我只有佩服二字。

她擁有法學和文學雙學位,也擁有得德國的律師和法官資格,我想所有讀法律科系的人都知道,想考上德國的法官或律師,非平常人能輕易辦得到的事情。

《物理屬於相愛的人》流暢優美的文字,證明了她的文學學位並非虛得。

上面提到的兩點都還好------至少是我個人以為,只要有點天份加上努力就辦得到的。

但是書中大量精準而複雜的物理概念,又能巧妙地運用在故事之間:一個物理學上名詞發音的相似,導致一件無法挽回的殺人命案。太多的物理現象與理論,用來形容幾位主角之間流動的各式情感。

------我一直很難想像,精研物理那麼理性的人,居然有能力將各種物理狀態聯想成人與人之間感性的互動。能寫出《物理屬於相愛的人》這樣一本感情細緻的書,外加上尤麗.策生於1974年這般年輕的年紀,我只能說~~真的佩服! (~~外加想自殺!)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精采的【著謎系列】進入了第二集,也是該揭曉女主角初蕾真正身世的時候到了。( 咦?我這樣一開始就講結局,會不會被其他讀者丟石頭呀?)


在林詠琛《深藍的呼喚》一書的開頭,故事中三位主角:初蕾、陶源和猛,帶著不同的原因與任務,偷偷地同時朝這次的目的地------日本伊豆大島和鄰近的南伊豆下田海中水族館前進。


初蕾的原因是,她的私人電腦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一直彈跳出日本南伊豆下田海中水族館的網頁;依照初蕾過去在古書店認識過的那麼多特異能力人士的經驗,她直覺這是一種『儀器輔助式靈異通信』。

因為初蕾的腦中雖然完全消失了八歲以前的記憶,但是有關童年的第一個畫面,就是鳴海在一片深藍的大海中救起溺水的初蕾的景象。初蕾感覺,那片深藍的大海在呼喚她,呼喚她前去解開自己的疑惑。


陶源前往日本伊豆大島的原因則是,他在三天前拍攝的一捲底片中,居然沖洗出一張初蕾的親生母親----橘站在伊豆大島火山博物館前的花壇、滿臉笑容洋溢的照片。

橘是陶源此生唯一愛過的女人,可是她應該在十一年前就過世了啊,為什麼又會出現在日本伊豆大島呢?無論如何,陶源拼了命也想親眼再見自己心愛的女人一面。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讀林詠琛的新書《即將遺忘》的同時,出現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念頭是:她會不會是『女性版的倪匡大師』呀?!

且看她在《即將遺忘》一開始的序中就寫道:
如果問我『著謎系列』是個怎樣的故事,我會說:「這是個不可思議的故事。」證據就是,你只要一旦進入這個故事的世界裡,便再也無法脫身了!
這是個以蜘蛛網為靈感和架構的故事,正因為每個角色都無路可逃,唯有縱身跳進愈織愈大的蜘蛛網裡,才有希望變成真正的強者。

呀~~好有企圖心的一段文字,我抱著滿滿的期待,開始閱讀『著謎系列』的第一個故事《即將遺忘》………

 

初蕾是個十九歲的青春少女,因為沒考上大學,就暫且在父親陶源經營的古書店裡工作,這間古書店據父親說是外祖父留下來的店。初蕾對外祖父沒有印象,因為他在初蕾還未出生時就去世了------對自己祖父母沒有印象並不算是特別奇怪的事情;但是,初蕾對自己的母親也沒有印象!

父親陶源告訴初蕾,母親因為交通意外去世了,可是初蕾對這件事情完全沒有印象,成長的過程中,她沒有看過半張母親的照片,也不曾有任何一位母親的親人與他們父女倆來往過。更奇怪的是------初蕾對自己八歲以前所發生的事,一點記憶也沒有,可以說是像白紙一樣的空白。

加上父親陶源的年紀只大初蕾十六歲,初蕾隱隱約約感覺,自己對過去的喪失記憶好像是連結著什麼秘密,與母親的死亡、父親陶源的過分年輕、古書店裡的奇異氛圍………好像一團朦朦朧朧的謎團。

父親陶源緊緊守護著這個謎團,而初蕾的心態也像駝鳥似地不敢去碰觸;初蕾甚至懷疑,眼前這個自稱是她父親的男人,真的是她的親生父親嗎?------但是,深究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為陶源對待初蕾就像父親一般的慈愛,只是兩人站在一起,父女像情侶,還是一件相當奇怪的事情。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小心輕放------因為小柳罹患了第三型成骨不全症!

小心輕放------我並不是說妳的日子比較好過。我只是覺得我比較慘,因為每次我覺得自己的生命爛透了的時候,一看到妳,就會恨自己當初為什麼覺得自己的生命爛透了?

小心輕放------我永遠不會希望自己擁有的是個肢體正常的孩子,因為如此的話,那個孩子就會是另外某個孩子,而不是妳。

小心輕放------如果掙到這些賠償的唯一方法是假裝我不希望妳出生,那麼這又讓我變成什麼樣的父親?

小心輕放------「不當出生,」我大聲地念出來,只為了試試看這幾個字在舌尖的感覺;不意外地,它們就像咖啡渣一樣苦澀。……這個案件隱含的一個訊息是,有些小孩不應該被生出來。一想到這裡,我就在心裡默默感謝我的生母,幸好當時她並沒有這麼想。


這裡沒有黑與白,只有一千種不同的灰。


自從《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的中譯本問世之後,我沒有錯過任何一部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的小說。我非常驚訝有人將我兩次大學所學的主修融合在一起寫成一系列的書----醫療倫理與法律。繼而我又想,還好,我自己在修這兩個學位時時間與空間上是完全錯開的,否則,我不知道,就算僅僅是一個旁觀的第三者也好,我都不曉得該怎樣擔任茱迪.皮考特書中的任何一個角色。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書封.jpg

 

讀韓寒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到最後,我哭了………

讓讀者掉淚,也許並不是韓寒的本意,我猜測依他的個性也只是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絕對沒有想要催淚的意思吧!


我哭,因為故事中的兩個地方。


其一

天真的妓女娜娜 (珊珊) 懷了不知名的客人的孩子,她非但不打算墮胎,還打算生下孩子,把孩子撫養長大成人,主人翁和娜娜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我說,妳對未來的規劃夠仔細的。
珊珊摸了摸肚子,說,那是。我就崇拜我媽,我從小的心願就是做媽。
我說,那妳不知道這孩子的爹是誰,不是有點遺憾。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784_151674168211135_6986736_n 書封.jpg 

 

愛笛和薇樂莉從小就是鄰居、同班同學兼超級好朋友。愛笛生長的家庭有疼愛她的雙親和一位處處表現優秀的哥哥;薇樂莉則是父母離婚之後,隨著母親搬到愛笛家隔壁居住。

薇樂莉從小就喜歡愛笛父母親的慈祥和藹,經常往愛笛家跑、跟著愛笛一起享用母親用愛心烹煮的每一餐,因為薇樂莉的母親就像個典型的嬉痞,連自己都照顧得不好,自然談不上為女兒按時準備三餐了。

愛笛雖然非常愛自己的父母與家庭,可是偶爾到薇樂莉家,接受薇樂莉母親一些善意但瘋狂的舉動,也覺得讓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刺激。兩個小女生既是好朋友又情同姊妹地度過了童年。


進入中學後,由於女孩子進入青春期,身體與生理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薇樂莉既瘦又高、還有一頭漂亮的金髮,自然成為全校學生注目的焦點。愛笛則是體重越往橫向發展,既不起眼,也只剩下薇樂莉一個朋友還願意和她講話。

高三那一年,愛笛和薇樂莉之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在一次同學間的派對裡,薇樂莉被喜歡的男孩丹‧史旺西強暴了,愛笛堅持將這件事情告訴母親,校方和警方也展開調查,但薇樂莉卻當著眾人的面前駁斥這並非強暴案件,而是男女朋友間的你情我願。

於是這件案子不了了之,愛笛也被全校同學排擠,認為她只是出於忌妒的陷害丹‧史旺西------讀過中學的人都知道,這種超沒義氣的陷害事件最讓人不齒了,何況又是出於忌妒?

愛笛從此在高中的生活非常不好過,每一個人都會當著她的面,說一些與她肥胖體型有關的、傷害她的話,甚至於也會在學校的桌子或牆壁寫下『愛笛‧唐恩很臭』這一類傷人的字眼。愛笛的生活----拜她最要好的朋友薇樂莉所賜,幾乎是不堪回首的一段高中生涯。她們兩人也從此互不往來。一直到………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旅居歐洲多年的女作家謝如心,受邀到香港的大學擔任為期一年的校園邀訪作家。因為旅居歐洲多年,女作家幾乎無法長期陪伴年老的父親與母親,此時,她的父親已經是癌症末期的病人,由住在香港的姊姊接來照顧;女作家的母親傭留在台灣,但因為有嚴重的精神問題,所以住在東部的一家精神療養院。

在親姊姊的眼中,這個旅居海外多年的妹妹幾乎是一種逃避照顧父母責任的做法,姊姊非常不以為然。但是女作家心裡想的是,自己並非逃避責任,而是為了躲避並試著遺忘童年的傷痕,所以不願面對長期外遇,置自己母女於不顧的父親。

女作家之所以受邀到香港來,與住在歐洲的外籍丈夫分隔兩地,其實也是因為兩人之間的濃情蜜意已淡,幾乎快要變成只有禮貌性打招呼的室友而已。她之所以接受香港大學的邀請,目的之一也是想為兩人日漸冷淡的感情,試圖理出一點頭緒。

 

在香港,女作家遇見一位男書迷;這個男書迷來自台灣,能說出女作家所有的作品,甚至對於女作家早年作品也倒背如流。幾次交談下來,女作家覺得這位男書迷很特別,特別到------他其實不是來香港讀書或工作,他在香港也沒有朋友、沒有地緣關係,男書迷只是因為知道女作家將駐港一年的消息,才特地從台灣過來。

他知道女作家上課的時間地點,他知道女作家的電話號碼,甚至……連女作家住的旅館房間幾號他都知道。起初是兩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巧遇,接著女作家發現:不對,這根本不是巧遇,這是男書迷有意的跟蹤。

 

究竟男書迷的意圖為何?為錢、為情、為仇?或者只是單純的崇拜?或者裡面有更大、更不可告人的目的?

就這樣陳玉慧老師的新書《書迷》幾乎快要令人懷疑她改寫推理小說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封.jpg

 

父親去世的幾個鐘頭後,莉亞發現自己右手腕上突然多出一個奇怪的銀色不規則螺旋狀印記。

父親下葬之後的當天夜裡,莉亞看見自己的雙胞胎妹妹艾莉絲,獨自坐在家中號稱『黑暗之屋』----也就是十多年前母親過世時的房間裡。莉亞看見艾莉絲坐在一個大圈圈裡,對著空無一人的方向,喃喃低語。

父親下葬後的隔天早晨,艾莉絲來到莉亞的房間,一邊幫莉亞梳理一頭長髮,一邊又留下幾句讓莉亞百思不得其解的話語,然後轉身離去。此時的莉亞心中生起一陣恐懼,她發現自己對過去共同成長、無話不談的妹妹艾莉絲產生了一股莫名的戒心,她發現自己不再信任艾莉絲,甚至是恐懼著艾莉絲。


幸而父親生前摯友的兒子、與莉亞青梅竹馬一起長大詹姆士,一直溫柔地陪伴在莉亞身旁,為了稍微轉移莉亞哀痛的心情,詹姆士為她找來了一本奇妙古老的拉丁文小書;這本書一開頭就寫著兩人從未聽過的預言:

『人類撐過了烈火與和諧,直到守望著的降臨,他們把人類中的女性當成了妻子與愛人,引發了天譴。
兩個姊妹,來自同一個搖蕩的海洋,一個是守護者,一個是守門者。一個是和平的守護者,另一個則為了魔法出賣靈魂。』

當然詹姆士與莉亞都讀不透這寓言或預言當中的啟示,但是莉亞卻堅信,父親死在黑暗之屋、艾莉絲在黑暗之屋裡令人毛骨悚然的儀式、和現在就在莉亞手上的這一本陌生且古老的寓言書,這幾者必然有其相關性。而她,莉亞,一定要找出這些事件背後的關聯。


於是一場雙胞胎姊妹的戰爭,隨之爆發;莉亞從艾莉絲的身上讀到更多不尋常的訊息、聽到更多挑釁的言語。而在屬於莉亞個人獨立的生活圈中,她也巧遇另外兩位手上和她有著同樣印記的同齡女孩,三人之間不可思議的連結,應證了那本古老預言書中另外一部份的描述。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金錢具有保護家人免於承受風暴的力量。
在關鍵的時候,希望可以讓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留在安心的地方。

這是這本西原理惠子的《有「錢」最重要》這本書中,讓我感想最大的兩句話。

 


我不知道西原理惠子在日本的文壇或漫畫界有怎樣的地位,在這本書之前,我並沒有接觸過她的作品;但是,《有「錢」最重要》這本書,卻讓我對西原理惠子這位大姐肅然起敬。

這本書雖說是散文體型式,但是圍繞著主題「錢」:作者西原理惠子從小時候家庭環境的貧窮說起,青少年時期她的繼父因為愛賭博加上做生意失敗欠錢而自殺,當時西原理惠子的母親從僅存的很少數的錢當中,撥出一部分支持西原理惠子到東京學習美術。

東京的物價之高,不管是哪個年代都一樣,每個月母親給西原理惠子的金錢援助其實僅僅勉強可以租間房子住而已,她必須生活下去,讀美術學校買畫圖用品的支出又特別多、特別龐大,西原理惠子這時瞭解到錢的重要性,於是開始過著一邊畫漫畫打工、一邊讀美術學校的日子。

 

這段時間的磨練以及童年時家庭的經濟環境等等,讓她想綜合地寫出這樣一本談「錢」的書。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記得前些年曾經看過一篇網路文章,內容在討論外國電影的中文翻譯片名;印象最深刻的是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 [Top Gun], 台灣片名翻譯成【捍衛戰士】,大陸片名則翻譯成【好大的一枝槍】。雖然不知道是網路謠言或是真實, 都說明了給外文書或外文電影一個合適的中文書名/片名,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近期的翻譯書中, 我對幾本比較有深刻印象的, 其一是安.佩克 (Ann Packer) 的《當妳先說再見》, 英文原書名是《The Dive from Clausen’s Pier》, 直譯是很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在克勞森碼頭的跳水” , 但是讀過這本書的讀者就知道, 男主角是因為在克勞森碼頭發生跳水意外導致全身癱瘓, 才有女主角後來的”先說再見”, 這些後續的故事發展。

另一本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奧黛麗.尼芬格 (Audrey Niffenegger) 的《她的對稱靈魂》, 書名英文原名是《Her Fearful Symmetry》, 這也還不難聯想。但是德文版的書名《Die Zwillinge von Highgate》, 翻成中文意思非常簡單, 就是”高門墓園”, 也就是整個故事主要發生的地點。

 

我非常自豪台灣的出版社將這幾本書的書名取得相當優雅, 至少比起”在克勞森碼頭的跳水”或”高門墓園”, 來得更有意境, 也更貼近書中作者想表達的深刻感情。


這本尼可拉斯.莎士比亞 (Nicholas Shakespeare) 的《錯得多美麗》, 也是中文書名取得非常吸引人的一本書。它的英文書名就是很單純的《INHERITANCE》, 我曾經想過,如果這本書的書名直接翻譯做”遺產”, 然後擺在書店的書架上, 我大概會認為這是一本討論遺產法律的書吧!至於進一步去翻閱甚至讀它, 可能性都相當不高。

既然《錯得多美麗》這本書有一個這麼優雅的書名,那麼書中內容呢?我很開心地讀到一個完全能相互映稱的美麗故事。


故事裡的男主角小安雖然有心參加高中時代恩師的告別式, 卻心不在焉地走錯了禮拜堂, 甚至還進行到了告別儀式結束, 小安才發現自己走錯禮堂了, 他參加的這位舉辦告別式的麥帝根先生, 是一位他根本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我承認自己不太擅長看推理小說,也不太經常看推理小說,二者究竟何者是因何者是果,當然已經無從考察。不過我只能說,小時候讀推理小說給我的打擊太大,總覺得自己好像被劇情拉著團團轉,既沒有思考力,偶爾來個思考也絕對是錯的,因此,自覺蠻像傻瓜;所以比較大一點,自己有自由買書權以後,我就幾乎不主動買推理小說來看。


不過我發現周圍喜愛看推裡的朋友相當多,今天讀的這本 小野不由美 (Ono fuyumi) 的《黑祠之島》就是朋友貓小姐所推薦的,而且據側面了解,她一整書櫃通通都是推理小說。實在相當令我佩服。
(不會害怕嗎?每一本推理小說都至少有兩個人以上是死於非命的……本本有屍體……呀…….)


《黑祠之島》先撇開它是一本推理小說的大前提,首先,它有一個非常喜引我的封面,黑色的鳥居,當我迷上京都之後,凡是看到鳥居,心中都會有一股莫名的衝動。


再來是這一段文字解說深深吸引了我:所謂的【黑祠】----在明治政府採行宗教與政治合一的政策之下,「神社」對人民而言並非信仰,而是義務崇拜的象徵。神社是國家的宗祠,政府依其等級制度予以編組、統合,成為國家的設施,祭祀活動也按國家制定的模式加以統一。沒有加入這種統合制度的神社即被視為迷信,將遭到彈劾與壓迫。在國家神道掛帥的制度當中,所謂的黑祠指的就是沒有被統合的「神社」。這是迷信的產物,也就是人們口中的「邪教」。

就是這一段充滿歷史學和人類學味道的文字,讓我有信心開始看者本《黑祠之島》。

 

故事的場景在九州西北部的一個小島,式部是一間偵探事務所的社長,擅長報導文學的女作家葛木志保,為了寫作資料上的需要,長期和偵探事務所合作,兩方也合作的相當順利且愉快。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3 失落的祕密手稿書封...jpg

 

難怪天下文化在把《失落的秘密手稿》試讀本寄出前後,一直再三千叮嚀萬囑咐,拜託讀者不要把結局寫出來。我看到書末知道結局時,也不禁「呀!」的大叫一聲出來。作者說故事的功力真的是一流的,如果有人先把結局說出來,那這個人的確是小狗!

 


我在廢棄的紙上寫下自己的人生,從一張乾淨的紙開始,陸陸續續愈寫愈多。現在我多麼想留下一個故事,一段脆弱卻又坦誠的個人歷史。如果上天賜給我足夠的力量,我將娓娓道出這故事,並將它囚禁於地板木條之下。如此我將懷抱喜悅,在盧斯卡門的草皮下安息長眠。

 

這就是塞巴斯提安‧貝瑞(Sebastian Barry) 的《失落的秘密手稿 (The Secret Scripture )》這本書一開始的背景。

羅珊娜這位老婦人自從一九五七年起就居住在盧斯卡門精神病院裡------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幾歲了,只曉得自己很老很老,說不一定都超過一百歲了。

時間對她來說,或對任何一位久住在盧斯卡門精神病院裡的病患來說都一樣:時間是存在的,但是也是毫無意義的。

就像葛林醫師形容的:「要說他們心智瘋狂,不如說他們無家可歸又古老。」就這樣寥寥數個字,道盡了老婦人羅珊娜一生的淒苦。

當然這也是羅珊娜開始動筆寫下她一生記憶中所發生過的故事的原因之一:也許人們和世界都遺忘了她的存在,但她有必要對自己負責,她要證明自己曾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過。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傑伊.帕里尼的《為愛起程》是描寫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故事,說來慚愧,雖然托爾斯泰是二十世紀頂頂有名的大作家,我卻連一本他的書也沒看過;原因其實也不複雜,只因為他的每本鉅著都真的太『鉅』了,所以我雖然說得出《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這些書名,但是對於托爾斯泰一生的事蹟或寫作風格等等卻一無所知。

唯一我所知道的是,他病逝在一個離莫斯科並不近的火車站裡。------我忘了是在哪本書看到的,我猜測是《我忠實的舒里克》或《女孩自由狂奔》或《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 或者都不是, 但一定有這樣一本書沒錯! ) ------至於是哪一本,因為這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也無從查證了。


《為愛起程》故事的時間點圍繞在托爾斯泰去世前一兩年之內,他週遭所發生的事。托爾斯泰雖然身在貴族家庭、擁有伯爵的頭銜,同時也是大財主、大地主兼知名作家,但是他卻有一顆社會主義的心,嚮往貧富不分階級的理想境界,並以此為他晚年的理念核心,從事許多協助改革或幫助窮人、農奴、異議份子的事情。

同時,托爾斯泰以自己貴為貴族和富豪為恥,他認為自己身邊的財富和奢華的生活都是一種罪孽,在晚年他非常希望能將財富歸給全體人民,而非一人獨占;也因此與結縭近五十年的心愛的妻子蘇菲亞之間的想法越離越遠。


其實,蘇菲亞的想法和大多數那個年代的女性一樣,年輕時渴望嫁入豪門,婚後過著貴婦的生活,同時也希望將來能將這份可觀的財富留給子女繼承。只可惜,因為相愛而結合的托爾斯泰夫妻,隨著托爾斯泰許多理念的發展,特別是關於財產這一方面的事情,兩人想法大不相同,因此蘇菲亞漸漸疑神疑鬼,認為托爾斯泰不再愛她,而另外愛上其他人。

同時蘇菲亞也為了維護家族財產而經常與托爾斯泰公然發生爭執,就這樣也與托爾斯泰週遭的信徒不合,最後促使年老體衰的托爾斯泰不得不離家出走,想尋求清靜。最後托爾斯泰在離家的旅程中,病逝在一個小車站裡。


我沒有真正讀過《為愛起程》這本書以外的、其他關於托爾斯泰或蘇菲亞的生平,所以並不知道世人一般是如何評價蘇菲亞這個女性的。但是在《為愛起程》書中,包過托爾斯泰晚年最親近的密友伽科夫、私人秘書布嘉柯夫、私人醫生馬可斯基、甚至她們兩人的的親生女兒莎夏,都對蘇菲亞對托爾斯泰的『監控』頗有微詞,大家都一面倒地認為蘇菲亞狹隘的目光遠遠配不上托爾斯泰寬大的胸襟,因此經常背地裡給予很差的評價,有時也會公然譏諷蘇菲亞的作為。

相較之下,托爾斯泰晚年生活的心境幾乎是處在一種矛盾狀態中,他羨慕窮人、厭惡奢華和富貴,但是卻從小就生長在養尊處優的貴族世家。他既深愛蘇菲亞,卻又發現自己晚年的想法和做法帶給蘇菲亞極大的憂慮和痛苦;所以他決定離開自己的莊園,過著清貧的日子;最後因不堪旅途勞頓而病逝。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