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Tina 的 閱讀心得 (170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ag.jpg  

 

隨著年紀漸長,我發現鮮少有事情非黑即白,而往往是不同程度的灰色。

 


這是《生而為囚》( A Prisoner of Birth )一書中,主角丹尼.卡特萊在第二次審判時,資深辯護大律師所說的話,先姑且不論這句話出自於一個資深法律人的口中是多麼饒富深思,至少------對照《生而為囚》這本書的內容鋪陳就相當值得玩味了。

 

 


傑弗瑞.亞契 ( Jeffrey Archer ) 的《生而為囚》在寫作技巧和故事發展流程,幾乎沒有運用什麼特殊的寫作方法,就只是很單純地從頭至尾描述丹尼從被陷害入獄,到出獄後復仇的經過。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dhjtf.jpg  

 

我感覺自己有些累了......是心累了。......想起家,想起父親,阿靈,心更在作痛:他們做孤兒工作的時候,有沒有也像我,要做到孤兒之外去呢?工作越了界線,釀成這樣大的悲劇,我該怎樣來挽回呢?

 

 

漢人姑娘梅朵繼承父親的遺志從事孤兒教育工作,又再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西藏的喇嘛,於是跋涉千山外水,梅朵來到西藏,靠著自己的信心,以及藏族各部落、寺廟喇嘛們的協助,終於開了一所孤兒學校。


在尋找孤兒的過程中,梅朵了解到許多藏人遊牧民族的特殊文化和社會觀,例如為了維持家族不分裂而有的一妻多夫制度,為了使亡者靈魂能順利升天的天葬制度,凡事皆以喇嘛念經、卜卦為一切行為依據的生活習慣。


梅朵從最初的不了解、疑問和抗爭,到最後尊重藏族人的信仰的態度。 江覺遲的《酥油》這本書,無疑是給讀者最生動且感人的文化人類學的課程。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EFGGERGE.jpg  

情侶就像體細胞,具有彼此滲透的特性。

 

 


該說這本書非常有創意,還是說作者在寫書時太過偷懶呢?

總之,我在瑪姬.歐法洛 ( Maggie O’Farrell ) 這本《我愛人的愛人》( My Lover’s Lover ) 讀到了一種想讓我拍手叫好的創意!

 

 

 

莉莉以房客的身分住進新結識的男友馬可斯的房子裡,一開始馬可斯帶莉莉參觀這間房間時,房間完全沒有經過整理,到處都充滿著使用中的氣味,只是留下前房客一夜之間匆匆離去的那種感覺。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jpg  

 

這是無法逃避的悲劇運算法,也是悲傷的乘法效應。有太多善良的人們,當她們所愛的人去世時,他們自己的一部分也跟著死去。一個人的死亡會招致兩個或二十個或一百個人死亡。全世界都一樣。

 


讀完班.薛伍德( Ben Sherwood ) 的《查理的生與死》( The Death and Life of Charlie St. Cloud ),我的感覺是:好溫柔的一本書呀!


之前,我以為這本書 / 電影 [生死情緣]  會叫好又叫座是因為電影男主角柴克艾佛隆很帥的關係,如今讀了原著《查理的生與死》才瞭解,電影好看與否其實不是最重點,。

 

 

《查理的生與死》書中,讀者可以讀到許多生者和亡者的心聲,原本互相相愛的人,不論關係是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戀人朋友、甚或是工作夥伴;本來人與人在通常相處生活中建立起一份密不可分的情誼,而且這份情誼是隨著時間會逐漸越積累越深醇的。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EFGGERGE.jpg  

 

明天是我的生日。五十歲生日,知天命的五十歲。我不會舉行什麼生日宴會,因為我人將在法庭上,罪名是謀殺——這種慶祝方式更特別。

 

 

《最仁慈的愛》( The Kindest Thing ) 是一本讀來令人感到憂傷、悲痛、甚至是絕望的故事。

 

書中女主角黛柏拉深愛著丈夫奈爾,但很不幸的奈爾罹患了運動神經元疾病,也就是所謂的『漸凍人』,在奈爾的身體機能狀況被疾病一天天折磨到終於無法自由行動時,奈爾要求妻子黛柏拉協助他自殺。

 

如何親手了結自己最愛的丈夫的生命呢?不幸的黛柏拉同時還要面對兒子有精神疾病的困擾,面對女兒認為母親正是殺父兇手的煎熬,工作與家庭、親情與理智,沒有一項不將她推入兩難的深淵當中。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CDQ4KV.jpg  

 

「我一天到晚都在想家,」她說,仍然沒有轉頭看他,「我只是不知道家在哪裡。總是會有這樣的承諾,承諾會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知道,我甚至有時候感覺得到。但那種感覺就像在追逐月亮------每當我覺得我快要擁有的時候,它就消失在地平線上了。我心痛悲傷地試著要繼續走下去,但隔天晚上,那可惡的東西又再度出現了,又再次給我希望,讓我從頭再一次去追它、去抓住它。」


好討人喜歡的一本書呀~~

 


儘管讀到最後,我終於知道書中『追月亮的女孩』,不是我原先以為的女孩,但是 莎拉.艾迪森.艾倫 ( Sarah Addison Allen ) 的《追月亮的女孩》 ( The Girl Who Chased the Moon ) 真是很溫馨、又很有意思的小鎮故事。

 


剛剛失去母親成為孤兒的少女艾蜜莉,隻身來到從未拜訪過的外公家居住。外公身高超過250公分,被稱為『穆拉比巨人』;雖然外公對艾蜜莉還算親切,可是艾蜜莉從來沒聽母親說過任何有關穆拉比小鎮或外公的事情,身在此地,她覺得自己好孤單………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jpg  

 

《上蒼選了妳:全民女孩Selina的地獄90天》拿到這一本書,我先是心情很沉重地嘆了一口氣,Selina在大陸拍片受到嚴重燒傷的新聞,已經在報章媒體出現好一段時間了。

 


雖然我並非S.H.E的歌迷,但是她們過去所演唱的那些或優美、或輕快、或俏皮、或動人、或傷感的歌曲,到現在我都還能隨口哼上幾句。而且S.H.E三個女生給人的感覺就是無憂無慮、每天開開心心面對觀眾的三個小女生。基本上就相當討人喜歡,像鄰家女孩般親切又不做作,也沒有大明星的派頭。

 


因此,當去年傳來Selina拍片嚴重燒傷事件傳回台灣時,我知道網路或臉書上有很多人、即使非歌迷,也都很熱忱地獻上最大的祝福和支持給Selina。

 

 

現在已經事隔一年,很多事情隨著時間的過去,慢慢地真實的面目被呈現出來了,因為時間的考驗,所有的所有,都不可能再騙人,也都不可能只是場面話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age.jpg  

 

最近偶然一個狀況下發現:原來之前讀過的《不適合少女的職業》(少女には向かない職業, 2005)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青年のための読書クラブ, 2007 ) 的作者櫻庭一樹 (桜庭一樹 Kazuki Sakuraba ),原來是個不折不扣的年輕美女作家,讓我小小地吃了一驚。


之前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想是因為村上春『樹』先生的緣故,只要名字裡有個『樹』字,我就會以為是男性作家。


雖然我對《不適合少女的職業》評價中等,但《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個人相當喜愛。我好像還記得當時一邊讀一邊想,男性作家怎麼能把青少女古靈精怪的心態和個性寫得如此深刻………


原來櫻庭一樹是女性作家呀,這麼一來,《我的男人》,乍看書名就非常吸引我,我想這樣的書由櫻庭小姐寫來一定更深刻吧。

 

 

我的男人緩緩地撐起偷來的雨傘朝我走來,夜幕比黃昏稍早一步降臨在晚上六點過後的銀座並木通。他腳下的舊皮鞋肆意踐踏柏油路上閃爍的水窪,不顧自己被濺濕,毫不猶豫地走上前,將偷來的傘撐向靠在店面櫥窗前躲雨的我。明明是個偷傘賊,流暢的動作卻宛如沒落貴族般優雅,我不禁覺得那道身影美麗至極。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所以古董服飾對一個女孩有什麼影響?」

「知道自己身上穿的是非常獨特美麗的衣物本來就是很令人興奮的事,妳又知道那件衣服是有歷史的,喜歡的話,妳還可以稱它為一個遺產,這更賦予它一種底蘊,而這是當代服飾所無法提供的附加特色。」

 


伊莎貝爾.渥芙( Isabel Wolff )《古董衣情緣》( A Vintage Affair )是一本溫柔到不能再溫柔的作品,讓我深深覺得,個人有必要將這本好書介紹給所有的愛書朋友。


不能錯過,您千萬不能錯過細細品味這本《古董衣情緣》,否則,還不知道要多久,才會遇上像這樣一個渾然天成、且不刻意做作的好故事。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請試著相信我。」我說:「這種事情不是意外。在我第一輩子,妳就出現了。每一輩子,我最先想起來的,就是妳。妳是唯一貫穿我每一次人生的線索。我之所以一直是同一個人,全都是因為妳。」

 

 

《不忘》( My Name Is Memory ) !天呀!一本溫柔且浪漫到讓人想哭的書!

 


讀完安娜.布蕾雪絲 ( Ann Brashares ) 的《不忘》,感動過後,我靜下心來思索丹尼爾與蘇菲亞這段愛情。


如果是我,有沒有辦法如丹尼爾那樣深情執著、在無限大的宇宙時空中努力輪迴的,永遠不放棄與蘇菲亞重逢的機會?答案真的很尷尬,我想我做不到。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B3ISDH.jpg  

 

閱讀這本帕維爾.薩納耶夫 ( Pavel Sanaev) 的《把我埋在牆腳下》( Bury Me Under the Tiling ),真是百味雜陳,一開始被愣愣的小沙夏搞得爆笑到肚子痛,後來又因為不捨阿嬤對小沙夏的真情流露,而差一點兒掉淚。

 


我相信一定有人會說:「阿嬤不可能這樣破口大罵……也不會動不動就發作。」請相信我,雖然故事看起來很像瞎編的,不過阿嬤罵人確實就是我描寫的樣子。………在小說裡,我當然可以把罵人的話刪掉一半,不過這樣一來,我在書頁裡就認不得自己的人生了。

 

 


可憐又可愛的小沙夏,不過我真的相信他的話,因為發現作者帕維爾.薩納耶夫和我年紀很接近,所以他小時候與阿公阿嬤的相處,大概也和我差不多。我跟作者有點像,都因為某種原因沒有父親,母親在外工作,童年時期都是由阿公阿嬤帶大的。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91MTJ9.jpg  

 

經過整個早上的不舒服,這是她第一次覺得驚慌,一切是那麼真實,她心臟狂跳,那是一種想要逃跑的驚慌失措。

他們看到了。他們全看到了。

他們看到血了。

迪芳東張西望,急著找個東西遮住自己,找個出口逃走,或是找個地方躲起來。

 

 

閱讀艾美.伊佛 (Amy Efaw ) 的《那天之後》(After )有一種正在看報紙社會新聞版的感覺。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我在幹麼?他在心中暗忖。我千里迢迢跑來這裡幹麼?

到了此時此刻,開車愈來愈像是一種幻覺。在途中的某處,太陽不再東升西沈;它像是在天際來回微微移動,但是他也無法確定這是否為真。沿著這段鄧普斯特公路,有道銀白色的粉末散落泥路。是鈣嗎?粉末似乎在發光-不過話說回來,在如此詭異的陽光下,什麼都在發光:草地、天空、就連泥土也有一種螢光的特質,彷彿萬物全都由內而外地散發光芒。

 

就讀美國名校大學二年級的萊恩,某天接到久未連絡的舅舅小杰的來電。電話中,小杰告訴萊恩他其實才是萊恩的生父,只因為年少荒唐,讓女友懷孕,姊姊因無法懷孕而極力想扶養萊恩。於是萊恩的養父母用盡一切辦法,讓萊恩的出生證明是親骨肉,並且付出絕對的愛心培養萊恩長大。


這聽到這個消息卻完全不能接受的萊恩認為:『我的人生整個是一場騙局。』於是不留下隻字片語,跟隨著四處漂泊遊蕩的生父小杰,同時小杰也教導萊恩各種網路駭客詐騙銀行金錢的辦法。一直到有一天,幾個身型魁伍高大的黑衣人找上門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ZX4RU3.jpg  

 

我的重點是:或許你禁得起等待。或許對你來說來日方長。或許你有一千個明天、三千個明天或者一萬個明天,有這麼多時間可以沉浸、可以在裡頭翻滾、可以任它如硬幣一般地溜過指尖。有這麼多的光陰讓你虛擲。

但是對某些人來說,我們只有今天。而且事實是,這種事誰也說不準。

 


很少有書讓我一邊想笑又一邊想哭地讀完它,然後深深感動------蘿倫.奧立佛 (Lauren Oliver) 的《還有機會說再見》( Before I fall ) 偏偏就是這樣一本讓人回味不已的好書。

 

 


書中主角莎曼珊原本是個無憂無慮的青少女,不但是學校裡的辣妹風雲人物之一,美貌、身材、家庭、學業、愛情、死黨……各項青少年時期大家會希望擁有的東西,她沒有一項缺少;更重要的是,她也從來沒有忽略過去享受和珍惜這些她所擁有的一切,只是------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9f63b6c318e55e3af778a5784f755d01_m.jpg  

 

還是那句老話,青春期的孩子真辛苦,對任何事物都敏感得不得了。

也許是我已經太老,反而贊成波特老師說的:『如果妳不想提出告訴,又不想當面跟他對質,那麼,妳就必須考慮忘掉這件事。』

可憐的波特老師,不應該最後一個收到錄音帶的……,不過,也可以從這裡看出作者潛意識裡『恨老師』吧!


這是我在aNobii寫下的簡單讀後感想,寫完之後,自己再看一次,啞然失笑。這可能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同情老師勝於同情學生。(基本上個人從小就是屬於極端『恨老師』一族 )

 

 

  

就讀高中的十七歲男孩克萊,一天放學後,在家門口收到一個包裹,上面沒有寄件人姓名、也沒有寄件地址,只是很單純地寫著克萊‧詹森收。


文章標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image.jpg  

 

森川滋之的《奇蹟業務處》是一本不算太厚的書,我想一般人不到一個鐘頭就可以將它讀完。但是這裡面卻蘊含了豐富且珍貴的寶藏,讓我願意給予將近滿點的評價。

 


我自己做過七年的業務行銷工作,而且是由最基層的業務員開始做起,一直當到主管。因此書中前半段大約130頁左右的吉田處長辦公室所發生的故事,幾乎就是我長達七年工作生涯的縮影。


在閱讀時,我的內心很感慨也很澎派,因為書中無論哪一個角色,好像都曾經是我,每一段小故事都那麼地似層相識。讀書一向容易入戲的我,這次要扮演的角色好多,大概除了『老驢』以外,我從其他人每個人的身上都能看見自己從前的影子。

 


業務工作之難,難在它只論結果、不論過程。在業務工作中,沒有理由,沒有藉口。不論你說了多少自己辦不到的理由,只會引來主管、老闆的斥責,和同事、夥伴的失望。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11041236-bf9e58c0a99b211eac2d9ba6708bbe8c.jpg  

 

一九三七年,兩個男孩開始交往。兩個人的初識是在巴別亞茂(Babel Amond)市場,一台滿載新鮮蔬果與油罐的手推車後面。當時哈山坐在那兒,正讀著一本阿拉伯詩集。一個猶太小男孩,大大的眼睛,靦腆的微笑,朝著他走過來,一條沒有治癒的腿,走起來一跛一跛,一件破損的納粹「褐衫黨」制服。只見他掏出一把折疊式小刀,切開一個買來的大紅番茄,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給了哈山。

「我是亞里,亞里.柏爾斯坦。」男孩說。

「日安!」哈山勉強搬出自己極有限的非阿拉伯語,挪出空間讓男孩坐下。亞里的阿拉伯語,拼拼湊湊也只是可以應付而已。但兩個人很快就在彼此的不足中找到了共同的話題。

「我是哈山。哈山.耶亞.阿布赫傑。」

「一切平安。」亞里用阿拉伯語回答。然後指了指,用德語問:「你讀的什麼書?」

「書。」講的是英語。「這本書。」

「是。」英語。「Kitab。」書,阿拉伯語。「是。」兩人相視而笑,咬一大口番茄。

就這樣,在納粹陰影籠罩的歐洲,在阿拉伯人與猶太人日趨分歧的家鄉,一段友誼誕生了,且因十二歲的天真,加上書中詩意的孤寂,以及對政治的冷感,這段情誼始終穩固。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封.jpg  

 

好一陣子沒有讀到這種『一翻開就捨不得闔上』的書了,居然還是本YA小說耶。

 


從收到書的中午時分,我一直待在西曬的房間裡讀《戀愛挑戰書》這個故事,連到很熱很熱、電風扇吹出來的都是熱風的時分,我還是捨不得放下書去開個冷氣,或者換間涼快一點的房間閱讀………

 


於是就在熱到爆、笑到爆、也感動到爆的狀況下,用一整個下午的時光,重溫了一次青春的美好。(說實話,晚上作夢還夢見初戀情人,這本《戀愛挑戰書》的魔力真是不容小覷呀!)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1106_238737456148199_1932592_n.jpg  

 

凱倫‧李布萊希 ( Karen Liebreich )的作品《來自遠方的瓶中信》 ( The Letter in the Bottle ),真是一本會讓讀者深感出乎意料的好書!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因為在最近短短一個多月內,我個人閱讀了包括《四減三,我和在天堂的家人》、《兒子》、《我們,兩個休止符》,都是作者描寫喪失兒女哀慟心情的文學作品。

 


甚至在《來自遠方的瓶中信》試讀文宣中也有這樣一段內容簡介:


二○○二年某個寒冷冬日,一位英國婦女偶然在英國肯特海岸撿到一封以法文寫成的神祕瓶中信,信中還包著一綹頭髮。透過本書作者凱倫的翻譯,才發現信件內容娓娓道出一位母親對孩子的不捨之情。………這是一封來自遠方的瓶中信,承載著母親對兒子的無限思念。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你啊,碰上理性分析就毫無招架之力。我倒覺得,如果一切都可以用理性來說明,這個世界會變得更乏味。』


這是書中「小三」秋葉分析男主角渡部的話。我個人感覺,也像是東野圭吾說故事給讀者聽的態度。

 

 


正因為自己並不是個推理迷,對於東野圭吾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是位推理小說作家。《沉睡的森林》和《放學後》是我第一次讀東野圭吾的作品,如果閱讀過《沉睡的森林》和《放學後》的讀者一定知道,沒錯,這兩本作品可都是不折不扣的推理小說。


後來陸陸續續讀了《白夜行》、《幻夜》、《信》,我漸漸發現,其實東野圭吾不只是為推理小說家,更正確地說,他是一位全方位的文學作家。這一點在我讀過《黎明破曉的街道》之後,更加肯定。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