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活了才這麼喝的。活著這件事,真是悲哀得沒辦法啊。不是像冷清、寂寞這樣給人留有餘地,而是悲哀呀!
太宰 治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經典小說選》閱讀來到了第二篇< 斜陽 (斜陽) >,這個故事很悲哀,和子與直治是一對擁有貴族封號的姊弟,在二戰以前非常富有,但因為貴族只會吃吃喝喝,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卻不知如何理財,於是末了只好賣掉位在東京的大房子,搬到伊豆的鄉下去住。和子與行為舉止完全是貴族做派的母親一起過著坐吃山空的日子,一一變賣掉家中飾品、高貴華麗的和服做為生活費,勉強撐著等弟弟從南洋戰場上歸來。
等到弟弟回國時,這個弟弟已經不是過去那個弟弟了。無情的南洋參戰經歷改變他許多人生觀,回到日本後,戰敗國的重建、貴族沒落、社會主義興盛、在戰場上染上毒癮、以及背負著母親與姐姐的希望重振家風,這些很現實的事情就立刻成為弟弟生活上的壓力。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敗類什麼的也無所謂吧,我們只要能活著就好了。」我說。
會在這個部落格閱讀的書友們,應該都差不多了解我的閱讀方向,我是幾乎不讀所謂「經典文學」的。一來是,有一部分的經典在少年時代的「志文出版」閱讀過了,不想再回頭看;再來是,「經典」一詞對我而言壓力太大,只不過是閱讀,我寧可輕輕鬆鬆讀,又不是還要讀書考試的孩子,連讀文學作品都要有所謂對與錯,真是莫名其妙 (笑!)
這次會誤入日本經典作家太宰 治的文學世界,其實是一個算不上美麗的錯誤,只能說我自己太懶,只在網路書局看到有《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樣的書名,啊,好適合我,簡直是我如果是位作家會想寫的作品書名,於是想也沒多想就買下來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不起,不知不覺聊了這麼多私事,我相信妳應該完全沒有興趣。
我只是寫下自己想寫的內容,妳不需要回覆。
事隔一年,我又再度傳訊息給妳,也許在內心深處對妳還有一絲眷戀。我自己在寫的時候也忍不住苦笑。都已經活到五十二歲,真是太沒出息了。
這是最後一次傳訊息給妳,祝妳永遠健康。
季節更迭,希望妳別感冒了。
水谷一馬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昏暗的光線中……
腥臭味撲鼻。
低頭。
視線往下。
是一個小女孩。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像這本《犯罪小說集》這樣,被故事劇情耍得團團轉,登場人物完全無法控制。
這部作品集是以現代日本實際發生過的事件作為題材的五則短篇故事所構成。
......
這五則短篇故事,當然都有其各自的故事內容、主題,以及興味。在這次的小說集當中,我想嘗試的是,當我將這五則沒有關聯的故事擺在一起時,會不會產生連我自己也料想不到的事。
而寫完此書後,是否真有意外的發現呢?這點連作者本身也無法清楚說明,不過,看過此書的各位讀者們如果覺得自己彷彿接觸到過去從未聽過的話語,嗅聞到不曾聞過的人味,身為本書作者的我將感到無比欣喜。
------by 中文版作者序 <完全無法控制的書中人物,遠非過去任何一部作品所能比擬!>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但我相信這個:故事提供一種框架、一種形式、一種模版。而好的故事,可以代代相傳的故事,要求你把個人生活亂七八糟全都倒進去,看看凝固成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愛蓮娜走了。一年過去了。春天回來了。羅伯沒有回來。
然後------
我又不按順序講了。
事情是這樣的。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對門口的,是幾張「惡水潭」的影像。妳從想得到的各種角度和切入地點反覆拍攝:冬日潭水灰白冰冷,峭壁黑暗光禿;到了夏天,惡水潭和綠洲一樣青翠;在烏雲罩頂的日子,水面反射出燧石般的灰暗色調。妳一次又一次地拍。看到最後,所有影像全模糊成一體,成了讓人目眩的攻擊。我覺得自己好像在那裡,在那個地方,就像站在懸崖上俯身看著水面。我也體會到緊扣情緒的刺激感,領受到遺忘一切的誘惑。
不得不承認我的某些閱讀上的怪僻,好比,我不會只給一名新認識的作家一次機會,如果作者的這一本書很難看,我真的會再給一次機會,回頭找作者其他的書,或者等待新人作家的第二本書。
之於珀拉.霍金斯 (Paula Hawkins)的《水底的妳們( INTO THE WATER )》或處女作《列車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我都是錯的讀者,珀拉.霍金斯的寫作不但不是我的菜,更是那種我覺得做得太糟糕而難以下嚥的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說真的,我不知道。只是每當有人去世,我們便會認為做什麼都晚了,一切都晚了──更不用說等他了,我們只能將他刪除。我們對於親友也是這樣,儘管更難接受。,連最瑣碎的小事也是,哪怕一個普通的電話或者一句傻傻的問話(「我的車鑰匙掉在這裡嗎?」「今天孩子們幾點出門?」),不必抱任何希望了。無望就是無望了。事實上這很難理解,因為這意味的是肯定,雖然違反我們的本性:肯定某人不再來,不再說話,不再走動──哪怕靠近或者遠離一步,不再凝視我們,目光不再轉動。我不知道我們如何承受,如何從中恢復。我不知道當時光流逝,讓我們遠離了他們──他們早已靜止在那一刻,但我們是如何忘記的?
我們哀悼他們,無論走在大街上還是待在家裡,他們的形象總在我們腦海縈繞,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以為自己永遠不會習慣。但是從一開始──從他們離我們而去那一刻起──我們就知道,不應該再指望他們了......
哈維爾.馬利亞斯 (Javier Marías) 的《如此盲目的愛(Los enamoramientos)》果然是文學大師的作品,書中讀既讀文學,又更像對於「死亡」哲學上了好幾個鐘頭的討論課程。故事雖然很簡單,是講述關於一個出版社女編輯如何意外認識男友,和她對幾乎算是外遇的男友的愛情紀事;但除去簡單的A愛B、B卻愛C之類的愛情互動以外,這本書幾乎有9成的書寫,也許是不同兩人間的對談,也許是主角人物的內心思考,都哲學化得不得了。坦白說,這非常是我的菜,但我用去三天時間才讀完。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若不說愛我,」她開口:「我會告訴大家,把你的祕密告訴所有人。你會身敗名裂。」
突然,事情就這麼發生了。可能是倏地颳起的一陣強風,也可能是她的重心不穩,但胸口忽然出現的重擊難道是錯覺?總之,她只知道自己正在墜落,朝著地面俯衝,跌入漆黑夏夜的熱氣裡。她還來不及想該怎麼辦,就剩下一片空白。
如果說《影片中的女孩(Sworn Secret)》是作者雅曼達.詹寧斯 (Amanda Jennings) 的第一本小說作品,那我會非常期待再閱讀她的其他作品。《影片中的女孩》作為一位作家的處女作,寫得非常深入人心,書中對於喪失親人的痛苦與思念,正邁入青春期女孩兒的遇見心愛之人的忐忑與愉悅,都描述得相當到位。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決定劇本的兩大主線應該是社會所知的無差別殺人類型的兩種,一是不確定原因但已經發生(李曉明有誠戲院槍擊事件),律師與家屬在尋找真相的過程;另一條主線是罹患精神疾病的病患與家屬的困境(應思聰家族)。 By 呂蒔媛,<寫劇本是每天跟自己打仗的工作>
是實體世界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少看電視,看來看去就是內地的宮鬥劇或是韓國古裝劇------我特別不愛看現代劇,因為知道描寫現實的戲劇誇張了人生,也知道戲劇寫不出真正的人生。那些大悲大喜,大愛大恨,都是騙人的,將現代戲劇減減減,連三減,看能不能不要那麼矯情誇大,比較接近現實一點。
這本呂蒔媛、公共電視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創作全集見:完整十劇本&幕後導讀訪談記事》的閱讀,其實是這一個多月來,不斷在臉書發現自己哪個現實生活的朋友,又或者是網路上認識的非現實(?)書友一直在談論《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完結篇。所有人都是盛讚,這部戲太精緻了,這部戲太完美了,這部戲將現實中的OO議題討論得太好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個女孩還真難,凱蒂想,而且只會越來越難。
有很多事物是她和艾瑞克努力讓戴雯晚點接觸的。例如世上所有會令人破滅和留下創傷的事物,所有會讓她分心或傷害她的事物。
......
畢竟,所有的父母都想這麼照料自己的孩子。
......
在戴雯用蠻力闖出去的瞬間,她向抽搐般到處亂踢,被那個帥氣男孩一把揪住、扯了出來,她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該怎麼在這世上生存。好像每件事都超出承受範圍了。
她沒有學過,沒人教過她------凱蒂和艾瑞克都沒有教------你想要的總是得不到。如果你得到了,就會發現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可是你仍會不擇手段把它留下。因為你想要,想要太久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名速水的二階堂很了不起,但一瞬間就把詭譎的緊張感轉變成歡笑聲的速水,更令人甘拜下風。小山內再次對這名同期刮目相看。速水沒有半點緊張的模樣,在台上展露迷人的笑容。
小山內雖然不得志,對速水卻全無嫉妒,只是純粹地羨慕他討人喜愛的個性。
閱讀這本書,先要理解「錯視畫」是什麼,上網google一下,喔~~原來很常見,只是孤陋寡聞的我不知道這種繪畫的名稱就叫「錯視畫」。 也可以直接看塩田 武士 (Ruth Hogan) 的《錯視畫的利牙(騙し絵の牙)》的書封和封底了解「錯視畫」,例如書封正面部分,您看到的是左邊一張側臉的剪影?或者是右邊拿著公文夾的男人呢?總之,繪畫上有「錯視畫」的技巧,作者塩田 武士則直接拿來寫一本書。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年前,他開始收集失物的時候,他並沒有計畫。他只是安然守護這些失物,希望有一天這些東西能夠與失主重逢。他常常不曉得自己找到的是垃圾還是寶藏,但有時的確能夠找到寶藏。而且那時他又提筆寫作了,以他找到的失物為主題,編織出短篇故事。幾年下來,他的層架與抽屜櫃裡充滿他人生命的碎片,而這些碎片不知怎麼著也幫忙修補他那遭到無情摔碎的生命,讓其完整起來,當然經過那種事情發生後,是補不到完美的境界。這個生命依舊傷痕累累,扭曲變形且充滿裂痕,但至少值得活下去了。
這個生命依舊傷痕累累,扭曲變形且充滿裂痕,但至少值得活下去了。
傷痕累累的人生中總要從生命中找到一些什麼,才能支持著你走下去。最近我實在找不到「那個什麼」,「那個什麼」怎麼會如此難找,很想放棄,當然也希望能和其他人一樣,總有好多「那個什麼」,但實在想不出來,於是只能一昧躲進閱讀的世界,讀別人的故事,讓自己的感覺麻痺。但真得很辛苦,沒有「那個什麼」也還是要活、要呼吸、要讓人粗魯地打擾,感覺很痛苦。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洛琳以為家是可以被創造的東西,是可以被塑造成快樂的東西。可是,現在她終於明白,家是無法創造或修復的。這是個事實,永遠確立而無法改變。
家是人生根的地方,生命開始之處。人受到早期意識的控制,讓家在身上留下印記,烙下痕跡。假若家是個破損、荒蕪之處,如同卡洛琳開啟人生地方,那麼這個人的一輩子,永遠都會渴望與不安,永遠都會受到懲罰。
黛安.迪克森 (Dianne Dixon) 的《秘密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Secrets)》非常好看,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故事,一個祕密被牢牢掩蓋住,另一個祕密卻急著被解開,當真相水落石出時,傷害了誰?又療愈了誰?
久居英國擔任飯店業主管的賈斯汀,被挖角回故鄉加州任職。當他帶著妻兒回到幼時居住的老家時,屋主已經換人,並且好心地告訴他,前任屋主父親的聯絡地址。賈斯汀循著地址找到養老院,院方告訴他,父親母親皆已過世,還順便告訴他墓園的地點。當賈斯汀又循線找到父母親墳墓時卻猛然發現,旁邊還有一個刻著自己出生年月和名字的墳墓,這......究竟三十幾年來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他對童年印象深刻,卻在這之後的記憶闕無,到底賈斯汀的過去被隱藏了怎樣的秘密?他開始正式面對,展開調查。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是不是也像人類一樣,是不是也會感覺到她在看他?有些時候,她看著他,他也對著她看------這種情形雖不多,確實有過。這種時候她會把對他的猜測 、疑問、需要、熱情,全部輸進她的眼神裡------,畢竟,她懷胎八個月生下他,儘管害她差一點死掉------但他完全感受不到她的問詢。他冷漠、漫不經心地別開視線,轉向注意那些同伴和追隨著們的面孔。
他看到------看到什麼?
他是否還記得她------他的母親,這個名詞對他具有什麼意義?
性格中擁有極強大仇父仇母心態的我,很好奇自己會對多麗絲.萊辛 (Doris Lessing) 的《第五個孩子(The Tattoo Thief)》寫出怎樣一篇讀後心得。(笑)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失去意識,我掀開他背部鮮血淋漓的T恤,一個華麗的刺青出現了。從口袋拿出的照片縐了,但還清楚,我可以拿來與男人皮膚上的圖案比對。謝天謝地,街燈光線夠亮,我看出兩個設計是一模一樣的。濃黑色墨水勾勒的波西尼亞圓形刺青裝飾在男人的左肩上,中央精細複雜的 部落臉孔露出憤怒的表情。一對藝術造型翅膀自外緣展開,一隻往下延伸到男人的肩胛骨,另一隻延伸到左胸。一片血跡斑斑。
圖案吻合,我找對人了。
倫敦街頭發生連環殺命案,對象似乎不是針對人,而是被害者身上的刺青------找到相符合的圖案,把人殺掉,再割取想要的圖案部分的人體,用於收藏。殺人者並非收藏者,殺人者只是接收收藏者的訊息,尋找相符合的被害者下手。刺青收藏者究竟心裡在想些什麼?收集刺青圖案對他來說有何特殊意義?
愛莉森卓.貝爾珊 (Alison Belsham) 的《收藏刺青的人(The Tattoo Thief)》用節奏明快的手法開始描述這個血淋淋又奇特的故事。一開始一定是殺人者在殺人過程的心情描述,有點激動,有點興奮,有點對自己的找人成功而感到喜悅;於是將被害者擊傷後要抓緊時間,因為活體割下的刺青才美,如果已經變成死屍,那這片刺青就會隨之變色枯萎------這不是刺青收藏者要的,殺人者也希望自己的完成品是受到收藏家肯定的。因此,閱讀每章節的首段,都是一種新知識的學習,喔~~原來是要這樣殺人或取皮的呀!(大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自己是北川的話,他有把握不會犯下相同的過錯嗎?
當然他知道這種假設性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
錯就是錯。人生中本來就有好運與壞運,而這些運氣的大小將導致各種不同的結果,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人生中本來就有好運與壞運,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93390867833695/
詳情
招募試讀評論家,搶先閱讀皇冠文化2019年5月新書《收藏刺青的人》,閱畢後在個人部落格或臉書網誌上貼出500字以上的讀後心得(使用fb網誌者需同時發表在塗鴉牆),如期繳交心得者,即可免費獲得《收藏刺青的人》新書一本。
【書籍簡介】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將小說題作「考工記」,顧名思義,圍繞修葺房屋展開的故事,又以《考工記》官書的身分,反諷小說稗史的性質,同時還因為房屋裡的人------這個人的一生時間,倘若只是奔走修房,未免太托實,也太簡單,世事往往就是簡單,小說可不是,小說應該有另一種人生,在個體中隱喻著更多數。這個人,在上世紀最為動盪的中國社會,磨礪和修鍊自身,使之納入穿越時間的空間,也許算得上一部小小的營造史。 By 作者,《考工記》跋
對於每年能安安穩穩讀上一本王安憶 (王安忆)的小說,我很珍惜這樣的時光,在閱讀的時空裡,作者細膩優美的文字,絕不多言的恰到好處,加上某一種與生俱來的寬宏大度性格,在王安憶筆下的人,無論古今,總沒有工於心計之人,被命運捉弄的人不多,反而相對地大家都生活得很有一些小餘裕;讀王安憶總感覺在讀前半部的紅樓夢,有景有物有好人兒,生活總是平靜、有餘時居多,寧謐而時有點小風波,但不打緊,順其自然總是會沒事作結。
有時候我很慶幸自己讀了理工科,所以六年級生的我,除了國中非不可的歷史以外,到了高中就沒再碰過歷史,------戡亂時期教育部版本的國共內戰後的歷史是假歷史,因為沒讀過,所以不知道,也就沒了包袱。一直要到我大學後期,因為所學也因為國家願意讓真實的歷史重現,我才從許多相關文獻和內地小說裡讀到,其實若非特定人,文革時期沒有那麼慘烈的。年輕一代作家如王安憶或畢飛宇筆下的中學生參加文革,實在也就是六七零年代、台灣更大規模一點的救國團活動而已,一群年輕孩子集體下鄉,鬧鬧玩玩也就過了。只是將身上用不掉的青春荷爾蒙努力用光而已,參加文革的孩子真的沒什麼太大的壞心眼。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這個國家來說,「管教」與「過當」是具有魔力的字眼。即使對孩子加諸就算出人命也不奇怪的暴力------就算真的殺死孩子,只要加害人是父母或教師,全都能用「管教過當」一句話帶過。
談白說,我對教育議題完全沒興趣,會買這本似鳥 雞 (似鳥 鶏) 的《一○一教室(一○一教室)》,單純是書封讓我誤以為是本科幻小說。而我對教育議題沒興趣是因為我的母系家族幾乎全部都是教師,當我還不知道教師是何物時,早看盡了不同教師的各式各樣嘴臉------學生看不到的私下那面,不公開的那面,就和担任其他職業沒有兩樣。只是我不大懂當老師為什麼如此驕傲,為什麼他們可以以自己的理由當理由責罰學生,誰來判定他們的理由是正確的呢?
為著這生性叛逆,一直擔任高中教師的母親,在我高中畢業以前飽受困擾,每個老師都會打電話到家裡責問她~~怎麼會讓女兒有公然反抗或衝撞老師的言語與行為。母親和我都一樣覺得,老師憑什麼就比學生偉大呢?老師憑什麼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呢?因此高中畢業以前,我一直被公認是問題學生,母親被認為是問題家長。(笑)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