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jpg

 

我將小說題作「考工記」,顧名思義,圍繞修葺房屋展開的故事,又以《考工記》官書的身分,反諷小說稗史的性質,同時還因為房屋裡的人------這個人的一生時間,倘若只是奔走修房,未免太托實,也太簡單,世事往往就是簡單,小說可不是,小說應該有另一種人生,在個體中隱喻著更多數。這個人,在上世紀最為動盪的中國社會,磨礪和修鍊自身,使之納入穿越時間的空間,也許算得上一部小小的營造史。  By 作者,《考工記》跋

 

 

 


對於每年能安安穩穩讀上一本王安憶 (王安忆)的小說,我很珍惜這樣的時光,在閱讀的時空裡,作者細膩優美的文字,絕不多言的恰到好處,加上某一種與生俱來的寬宏大度性格,在王安憶筆下的人,無論古今,總沒有工於心計之人,被命運捉弄的人不多,反而相對地大家都生活得很有一些小餘裕;讀王安憶總感覺在讀前半部的紅樓夢,有景有物有好人兒,生活總是平靜、有餘時居多,寧謐而時有點小風波,但不打緊,順其自然總是會沒事作結。

 


有時候我很慶幸自己讀了理工科,所以六年級生的我,除了國中非不可的歷史以外,到了高中就沒再碰過歷史,------戡亂時期教育部版本的國共內戰後的歷史是假歷史,因為沒讀過,所以不知道,也就沒了包袱。一直要到我大學後期,因為所學也因為國家願意讓真實的歷史重現,我才從許多相關文獻和內地小說裡讀到,其實若非特定人,文革時期沒有那麼慘烈的。年輕一代作家如王安憶或畢飛宇筆下的中學生參加文革,實在也就是六七零年代、台灣更大規模一點的救國團活動而已,一群年輕孩子集體下鄉,鬧鬧玩玩也就過了。只是將身上用不掉的青春荷爾蒙努力用光而已,參加文革的孩子真的沒什麼太大的壞心眼。

 


王安憶 (王安忆) 的小說《考工記(考工记)》,藉四位年青孩子從小到老的友誼,書寫自民國38年國民黨撤退來台之後,選擇留在內地生活的人為歷史見證。既想寫大歷史,又不願拿太樣板的背景直接複製貼上,於是書中出現了上海陳家古厝,看陳家人自清朝以來前輩的開枝散葉,乃至後輩老死不相往來的親戚互動,也從古厝的各式精細雕工品評中國古代工匠藝術之美。

 

 

 


坦白說,我不喜歡老東西,甚至會害怕靠近老東西。因此書中陳家古厝的各式繁複形容,對我來說閱讀得挺無感的。反而是人,人勾起我極大的感觸。阿陳、大虞、朱朱、悉子,從少年時期便生出極親厚友情的四人,因著大時代的改變和自身家境不同,原本在上海可以一起尋歡作樂的日子沒了,阿陳莫名其妙一路逃到西南,發現一切無事後又回到上海當起小學教師;大虞一直留在上海,繼承木作家業;朱朱最先娶妻,卻是典型「妻管嚴」;最神秘的是悉子,一再改名換姓,不與老朋友接觸,卻時常能在報紙上看見他又升官了。

 


這是二十多歲三十歲的他們,總在家庭與工作間轉呀轉,誰家有不方便的急事,總有一位寬厚的朋友出來接待,待一切方便了,再照原樣地回去。這是尋常人家的生活,但是事情如果扯到官非呢?悉子的服務單位很好找,報紙永遠會登出他又高升到某某單位,照著去尋也就是了;偏偏悉子總像故意避著老朋友似地,怎麼找就是不見客,總有一位名為「小李」的屬下要他們寫下姓名與求見事由,然後就不了了之。神奇的是,只要等過一小段時間,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底是不是悉子從中暗助,誰也不知道,只知道,又幸運地度過一次劫難。

 


這樣奇妙的友情一直維持下去,要到文革期間,悉子才落魄地出現在老朋友面前,留在上海的阿陳與大虞也不多計較,就是對外宣稱這是遠房親戚來借住,將悉子身分隱藏得很好,直到文革結束,悉子又回去當上更高的官位。

 


這期間,文革前便移民到香港的朱朱與妻子,一直感念阿陳在朱朱莫名其妙被關時期的大力奔走,知道文革時期缺糧食,從香港寄了一大袋食物給每天總是吃不飽的阿陳。又在香港與內地關係更好時,問阿陳是否願意到較富庶的香港生活,他們夫妻可以代為打點一切手續。

 


於是,本來想寫一部考究古蹟的老房子,卻寫出了一代人的情感;無論時間再如何經過,也無論世態再怎樣炎涼,這四個當年的好朋友總是能在對方最需要時伸出手,不求回報的相助。

 


在這四人年過六十之後,退休的退休,有家含飴弄孫的,有官位越作越高的,也有人去世了。王安憶的《考工記》彷彿重點已經不是古蹟老屋,而是一生堅信的那份友情------年過50,我的朋友數正式縮小到一隻手便能數完畢。我不是那種很好相處的人,從來性格異常孤僻,但回頭看,那幾位從20歲就一路相挺、護我、助我至今的老友,我於是明白了何謂「一生的朋友」,既感激也感到幸運。生命中因著這幾位好友,一路再難,還是能走著走著,不擔心絕望時沒有求援處。

 

 

 

由於種種契機,百多年來,房屋的占地奇蹟般地遺留下來......。老城廂在新的行政規劃中,歸併鄰區,隱退匿名。新生活的蓬勃生機形成包圍之勢,閉合起歷史的入口,不期然間,悄然滋生出美學,美學大約總有頹然的姿態,作為殘缺生活的補償。而我,不將它作小說看的時候,將它寫成小說,有一點像那句古詞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By 作者,《考工記》跋

 


寫景讀情,王安憶的《考工記》帶讀者經歷一次悠長的回憶。既美好也感動人心。

 

 

 

1.jpg

 

 

考工記
考工记


作者:王安憶   王安忆   @  2018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8/08/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445876
規格:平裝 / 288頁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小說

 

 

 

1535449454-2016123209.gif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6471

 


《考工記》內容簡介


 一部書寫人世深情致遠的大戲!
 王安憶最新重磅長篇小說,
 書寫上海老城舊宅,市井歷史的頹然美學。


 大時代的洪波中,他們這一間老屋,好像《聖經》故事裡的方舟,既隨波逐流,又自給自足,等待彼岸臨近,終有臨近的時刻吧!


我將小說題作「考工記」,顧名思義,圍繞修葺房屋展開的故事,又以《考工記》官書的身分,反諷小說稗史的性質,同時還因為房屋裡的人——這個人的一生時間,倘若只是奔走修房,未免太托實了,也太簡單,世事往往就是簡單,小說可不是,小說應該有另一種人生,在個體中隱喻著更多數。這個人,在上世紀最為動盪的中國社會,磨礪和修煉自身,使之納入穿越時間的空間,也許算得上一部小小的營造史。
——王安憶

 

 

 


 /


「半水樓」,又稱「煮書」,陳家老宅,晚清時期的貴冑大宅邸,整幢樓不用鉚釘,全是插和套,渾然一體,歷經百年不散架。陳書玉的祖父有一日帶著他遍走樓上樓下告訴他,門扉上的雕飾都有源頭,源頭都是八仙。門板上的圖案是八仙操持的法器,張果老的巾箱,藍采和的板子,何仙姑的果籃,韓湘子的牡丹花;窗櫺的鏤刻是四款花色,冬梅,秋菊,夏荷,春天的芍藥……

上海西廂四小開,朱朱、奚子、大虞和陳書玉。大虞經營木藝工坊,奚子父親是律師,朱朱家與洋人作生意;陳書玉的老祖宗乾隆年間從台灣來到上海,開船號,經營碼頭生意,世代靠遺澤蔭庇度日。

四小開在他們生命最美好的青春時期,一起品美食,泡舞廳,走冒險……然而在惶遽的世事裡,人往往身不由己,那些不期然的邂逅,打個漩,又匯入滔滔洪流,奔騰而去。他們歷經太平洋戰爭、淞滬會戰,直到文化大革命的歷史狂流後,好友們一個個離去,陳家宅子裡的人,也一代一代地蛻殼,蛻到後來,終於什麼都沒有,獨留下陳書玉,孑然一身,與那百年老宅,相依為命,淡看世態炎涼。

陳書玉一生與老宅相依相存,歷經戰亂及文革洗禮,老宅存活下來了,但也傾圮敗漏;面對這衰敗,他燃起修復老宅的冀望。他找來木工功夫了得的好友大虞,商研宅邸的古老修葺工法,試圖讓老宅在新時代的摩登上海,矗立如昔。然而,古蹟法和產權如此繁複,官方承諾忽明忽暗,眼看老宅日漸傾圮,他能以古老工法,如願修復這座新時代摩登上海巷弄裡的古宅大院嗎?或者他將與落拓的老宅,彷如被時代遺忘的孤舟,黯然飄蕩在新舊社會交接的渡口,何去何從!


《考工記》以陳書玉為主軸,陳家「正宗清代古建築」大宅院為基底,輻射書寫動盪戰亂時期到新時代的二十一世紀,陳書玉與他的老宅、友人,一生的浮沉故事;王安憶以其不慍的筆,細膩描繪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傷與情,她的考工除了考究建築工法,也考古眾生的浮生記憶與情感。
 

 

 


 
作者簡介

王安憶


王安憶,1954年生於南京,翌年隨母親遷至上海,文革時期曾至安徽插隊落戶。曾任演奏員、編輯,現專事寫作並在復旦大學任教。

《長恨歌》榮獲九○代最有影響力的中國作品、1998第四屆上海文學藝術獎、1999年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0年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1年第六屆星洲日報「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富萍》榮獲2003年第六屆「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長篇小說二等獎;《天香》獲2012年第四屆紅樓夢文學獎;《紀實與虛構》獲2017年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2011年入圍第四屆曼布克國際文學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2013年獲頒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 of the Order of Arts and Letters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著有《紀實與虛構》、《長恨歌》、《憂傷的年代》、《處女蛋》、《隱居的時代》、《獨語》、《妹頭》、《富萍》、《香港情與愛》、《剃度》、《我讀我看》、《現代生活》、《逐鹿中街》、《兒女英雄傳》、《叔叔的故事》、《遍地梟雄》、《上種紅菱下種藕》、《小說家的讀書密碼》、《啟蒙時代》、《月色撩人》、《茜紗窗下》、《天香》、《眾聲喧嘩》、《匿名》、《鄉關處處》等。

作品被翻譯成英、德、荷、法、捷、日、韓、希伯來文等多種文字,是一位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的中國作家。

相關著作:《匿名》《天香》《眾聲喧嘩》《茜紗窗下》《鄉關處處》《月色撩人》

 

 

 

 
目  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弟五章
 第六章

 《考工记》跋
 

 
 

 

 
詳細資料


ISBN:9789863445876
叢書系列:王安憶經典作品集
規格:平裝 / 288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20歲~65歲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