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妳知道,平行宇宙是存在的!!而且平行宇宙裡的人事物有可能還是相似的,只不過時間先後順序上有所不同而已。也就是說,在這個時空裡面,我正跟妳說著話,在另外一個平行時空裡面,我可能正打算過來跟妳說話。妳知道,如果這種平行宇宙的理論成立的話,會產生什麼現象嗎?如果這種理論成立,加上靈魂的物質不滅定律,我在上個平行宇宙死亡後,就有可能轉世到這個平行宇宙,而其實這個平行宇宙有可能跟我生前的宇宙裡的人事物根本都一樣,這樣會有什麼結果呢?這樣就會產生,我在那個宇宙死亡的靈魂,有可能轉世到這個宇宙裡面,妳的身體裡,換句話,妳的前世有可能是我,而我的前世有可能是妳,神奇?」
立基在這樣一段冗長的對話中,《真。愛的平行宇宙》這本書一直留在網路書店我的待購書單中,有一些些好奇是因為書名和作者名,卻步沒有馬上買的原因是,這是一本20個短篇小說和一篇中篇小說〈我把我的青春給你〉 組合成的書。我個人比較偏好長篇小說。
偶然間拿到這本《真。愛的平行宇宙》,也不知怎的沒有像往常一樣跳過推薦序直接進入文本閱讀,反而先讀了兩篇推薦序,然後發現一個名字「H」,是的,這本書的作者是媒體常見的談話來賓「H」,只不過他換了個筆名。我一直都不欣賞電視上的談話來賓「H」,沒有特別原因,就只是他在節目中說的話我很毫無理由地聽不下去。那,眼前這本八番目字母的《真。愛的平行宇宙》,還要不要讀呢?
不讀還好,一讀矛盾立馬充滿心頭。我確實很不喜歡作家本人呀,但絕對沒有想到文字中的作者八番目字母寫起故事如此有趣。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註定他的這輩子要成為黑夜裡的人,陽光的眩目刺眼使他全身感到灼熱不適,他仍然往牡丹的方向前走去。
鏡文學 2020年5月新書,陳乃雄的《牡丹》,一本以日治時期台灣為背景的純愛小說,故事小巧,卻相當討喜。
少女牡丹的父親嗜賭如命,賭到終於有一天付不出賭債,竟然想變賣自己的女兒,一名面貌清秀的男子在這時出面,幫牡丹父親償還了賭債,並且提出想迎娶牡丹為妻子的要求。
拿人手軟,牡丹一家不得不面對父親的荒唐,同時自稱是後山林家的男方不斷送來結婚前的各項聘禮,高貴豪華得令人瞠目,但在這同時,市街上紛紛流傳後山林家是鬼屋,單純如牡丹這樣的少女,真的嫁進鬼屋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把意義困在裡面」不太對,畢竟,我們其實是被困在前一個階段所遺留的巨大結界中,我們所必須承擔的後果是如此明顯。身為作家,無論從時代和個人的角度,都會感受到人之必死、親人的難題,以及某種對真實性的焦慮。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捏造的敘事?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那些聲音又從何而來?
安妮.吉斯雷森( Anne Gisleson )的《拯救悲傷的一年:追憶後治癒,我這樣找回了我自己 (The Futilitarians: Our Year of Thinking, Drinking, Grieving, and Reading)》忠實紀錄下自己傷感又認真想擺脫悲傷的一年。事情緣起於兩位雙胞胎妹先後自殺身亡,接著是罹患癌症的老父也離開人世,這是內在的悲傷;外在,作者面臨了卡崔娜颶風 大自然賦予的強大殺傷性而失去家園。情緒感覺有很多,哀傷、疑惑、焦慮、過度自責、失敗感,種種負面情緒交雜。
在不知如何處理內心負面狀態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她將眼光往外一看,身邊許多朋友也正經歷不同事件、不同程度的悲傷,「何不認真來悲傷」,於是她邀請了幾位朋友組成名為「存在危機讀書會」的讀書會,藉由文字與故事,探討其中意義和閱讀後的再詮釋,企圖讓悲傷遠離。作家的讀書會是如何進展的呢?
在閱讀安妮.吉斯雷森的《拯救悲傷的一年》中,讀到許多令人深思之處。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有努力都白費了,而在另一個時空裡,那些無止盡的相遇、相愛、相離又將重新不斷循環,沒有盡頭。
現實生活裡,我不大看電視,也從不曾喜歡伍佰和他的歌曲(笑)。但《想見你》這個電視劇卻在偶爾打開電視時經常看見,幾次三番下來,興起了讀影視原著小說《想見你》的念頭。
2019年台北。女主角OL黃雨萱念念不忘因為飛機事故而喪命的男友王詮勝,因為任職電腦軟體開發公司,公司剛研發出一款新的軟體------號稱可以用以圖搜人方式,「尋找到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和自己長相一模一樣的人」。半好奇半新鮮,黃雨萱下載了這個軟體,並且輸入死去男友王詮勝 的照片,沒想到意外地跳出一張兩男一女身著高中生制服的三人合照,其中一男一女的長相分明就是黃雨萱和王詮勝,但,怎麼可能,他們二人是上大學後才認識交往,在這之前互不相識,為何會有這張照片?又,照片裡另一個男孩是誰?
1998年台南。高中生莫俊傑因為喜歡上同學陳韻如,因此拉著死黨李子維一起幫襯著追求陳韻如,對於文靜的陳韻如來說,男孩的追求很是心中一喜,於是三人經常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幾次的機緣巧合下,陳韻如發現自己更喜歡的對象是李子維。李子維雖然也同樣心儀陳韻如,然而隔著和莫俊傑的深摯友誼,加上他自己在高中畢業後就要前往加拿大念書,李子維不敢輕易表露自己對陳韻如的愛慕。這場好青春的純愛會如何走下去?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影子永遠趕不走。
用去三天時間讀完號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動人續集的《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Find Me)》,作者安德列.艾席蒙( Andre Aciman ) 好像應該見好就收的,這本《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雖然實際故事寫的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續集沒錯,但一點兒都不動人。
不感動人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將原本兩位年輕主角艾里歐、奧利佛未完待續的愛情,打散成艾里歐、奧利佛、薩謬爾三人後續的人生與愛情故事。不誇張,我在一開始閱讀時完全不記得薩謬爾是何人,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出現過這個人嗎?上網找了一會兒才知道,喔 ~~原來是艾里歐的父親,當年邀請奧利佛從美國到義大利的教授。怎麼......他也成了這所謂續集中的主角之一?
其次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我讀來是一種神來之筆、絕無僅有、猶如天籟般的創作,全書書寫艾里歐和奧利佛之間的純愛,一氣呵成地賺人熱淚,因為是神來之作,再發表的《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相較之下顯得刻意,三個人在二十年後的人生終究不同,身邊伴侶換了又換,性別也一再不同,說是寫三個短篇小說也不為過,只是用人物勉強去牽住彼此故事間的連結,讀不出出版社文宣所謂「無論我在哪裡,無論過了多少年,請你務必追尋我、找到我。」的絕美愛情世界。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79281916434801/?active_tab=about

詳情
親愛的讀者您好,感謝您曾經參與鏡文學的試讀徵文
今年5月,鏡文學即將出版一本帶點奇幻色彩、有點東方風味,日治時期的暮光之城故事。
誠摯邀請有興趣的讀者踴躍報名試閱活動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種氣味,叫做貧窮。
房屋也會散發出氣味,不曉得您在拜訪別人家時,是否曾經注意過?新成屋有一種說不出的乾淨清新感。新成屋又新裝潢的房屋則散發出一種高貴的木頭氣味。整理乾淨待出售的二手屋,淡淡地留下前一任屋主住過的、一絲絲人的氣味。貧窮人久住的屋子則有一種空氣悶著不流通的腐朽味。
我最怕的是家中禮佛、長期點香、終日放送佛音的屋子,那永遠讓我想起死亡。

電影 [寄生上流] 故事相當令人震撼。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說明】 書迷對作家的崇拜其實是不輸給歌迷對偶像歌手的敬意和熱情(笑),所以身為從1987年郭強生老師初出道時就是書迷的我,很珍惜這32年來老師的書,無論是小說或散文,在不同對的時間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從文字中,我找到感動或依靠或釋懷或放下。
這張照片是參加<一本時間換來的小說>一開始,老師到場坐定以後用手機拍來的。後來實在覺得這張照片很有一種想像中資深作家會擁有的雲淡風輕和自在從容,我認為這是每位經歷過人生各種莫可奈何的大事之後,終於好不容易的放鬆或說是逃出。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樣因為減少了煩惱而淡然又開朗的郭老師的樣貌。
如果這張照片的出現有任何不妥,煩請告知,我會只好將這張珍貴的照片移除。
【活動之前】 我先是因為參加了木馬文化舉行的郭強生老師《尋琴者》的試讀活動,因此比一般書友更早一些閱讀了這本意境與文字皆美的小說。但就是我經常憂慮的,閱讀時,有沒有標準答案?我是不是又以自己的角度去閱讀出與作家當初創作想法不同的思考?這本書的閱讀,我會不會又劃錯重點?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殺意也很平凡啊。話說回來,殺意這種東西,就棲息在每個人的人生中,極為普通,就像海市蜃樓一樣。如同想喝水的人會看到綠洲的幻影般,對生存很執著的人,會夢見自己殺人,如此而已。」
2017年夏天,首次讀到村田 沙耶香《殺人生產(殺人出產)》這本短篇小說集的中譯本,與書同名的短篇小說<殺人生產>這篇故事之精巧,令我激動不已,也因此無法在當時就將閱讀心得寫下來。當初在台灣也許還沒沒無聞的作者村田 沙耶香在接下來的幾年內,爆紅成日本知名小說家,另外兩本新作品《便利店人間(コンビニ人間)》和《地球星人(地球星人)》中譯本陸續推出,更明確地讓讀者了解作者特異冷冽的寫作風格,總讓像我這樣的讀者愛不釋手。
<殺人生產>這篇文章的背景設定非常有意思,書中世界的日本採用一種所謂「只要產下十人,就可殺一人」的殺人生產系統------
......不過,一旦採用後,大家便發現這樣反而是很理所當然的事......,要奪走生命的人,就要擔任創造生命的角色。
......在引進殺人生產制度之後,殺人的含義就此改變。願意這麼做的人,會被奉為「生產人」備受尊崇。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81501532723360/

詳情
創意市集強力徵求15位讀者,閱讀2020年4月新書《拯救悲傷的一年:追憶後治癒,我這樣找回了我自己》,將提供「電子試讀本」供入選者閱讀,閱畢後請在個人部落格或FB網誌上貼出500字以上的讀後心得(使用FB網誌者需同時發表在塗鴉牆),完成所有活動步驟,並如期繳交者,即可免費獲得《拯救悲傷的一年:追憶後治癒,我這樣找回了我自己》新書一本!
【故事簡介】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佐方在決定接不接受委託時,既不是看報酬的多寡,也不是看勝算的有無。簡單來說,佐方看的是案件有不有趣。什麼是有趣的案件呢?指的就是並非如檢方所解讀的單純犯罪,而是只要剝去一層紗,就會現出不同樣貌的案件。像是在檢方調查報告書上所寫的動機背後,藏有不可告人之複雜情感的案件。佐方的行事原則就是,在不會不利於被告人之下探求真相。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日本女作家柚月 裕子的作品,因此在閱讀完畢之後,稍稍查了網路上有關作家的介紹。首先是,柚月 裕子確實是個女作家,雖然從名字上看,「裕子」通常是屬於女性的名字,但《最後的證人(最後の証人)》書中,揣寫男律師的行動和說話語氣,很容易讓人誤會寫作者是男性。
再來是有關作者柚月 裕子的背景。如果上日文網路書店,會發現作者其實寫過相當多與檢察官或法律有關的書,應該要有法學院方面的背景吧。不是耶,生於1969年的作者只有高中學歷,21歲就結婚成為家庭主婦專心養兒育女,然後到40多歲才正式踏入文壇。真的很厲害,《最後的證人》是本很容易閱讀又合情合理的法庭小說。
有關《最後的證人》,整本書在故事敘述架構中非常微妙,不能太輕鬆就略過一行文字漏讀,因為書中藏有太多巧妙的細節,關於人,也關於人的行動,因為本質上是屬於一本不難入門的推理小說,太想趕快讀到書中兩個故事的最後發展,於是本以為沒什麼,很容易就把一些主詞或動詞略過去,每每讀到一個段落會心想~~疑,不對吧,不是吧。某某人不是某某人,某某人做出的行為原來早就寫出來過,只是放在故事一開頭前,很容易以刻板印象去想當而爾地跳著讀,然後讀到中間就撞牆。(笑)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的這個時候,確實有一個可以稱為男朋友的人。
我和專門學校同屆的海斗,談了一場描繪著愛情輪廓的戀愛。......可是,無論做了什麼,打從心底感到快樂的瞬間從未出現過。
失去了爺爺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如果不待在某個人身邊的話,就會覺得快要瘋掉。於是我依賴了身邊的海斗。可是我卻發現,和不是真心喜歡的人在一起,只會感到更加寂寞。......
凝望手心,不同時間、不同性格、不同年齡的人會產生各色各樣的情緒。孤獨,寂寞,渴愛,溫柔,陪伴,信仰,身為人類所可能有的感覺與情緒交雜在窪 美澄的《凝望手心 (じっと手を見る) 》書中。於是讀者開始側眼觀看書中主角日奈與海斗的生命,一對從就讀看護福祉專門學校專科時代的青梅竹馬,畢業後分別到不同的長照養老機構上班,年輕的他們因著工作的緣故,每天必須面對日漸衰老甚至死亡的被照顧者,既感覺從工作中得來許多疲憊,卻又認命地覺得看護是好工作,因為走到哪裡都有人會需要,不怕沒工作。
兩顆年輕的心,對女孩日奈而言,青梅竹馬逐漸質變為依賴,愛情似乎淡到不存在。意外間她認識了比她年長許多的宮澤先生,從認識到約會,最後成為追著宮澤而離鄉背井生活,女孩日奈確實愛著宮澤,可惜,宮澤並不是那種能死心踏地跟任何人共度一生的人,書中宮澤提到自己說到,因為從小是獨生子,所以性格中有一部分的需要個人空間,無論是妻子或是日奈,相處到一定的時間,宮澤會自然而然想逃跑,因為對方付出的愛太多,這些時間累積的愛,讓宮澤無法承受,因此要逃,必須逃,一個人也好,再遇見另一個新的女性也好,總之,他無法習慣於在一段愛裡停留太久。於是被拋棄的日奈,黯然地回到故鄉。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779643378773764/?active_tab=about
【活動】一本時間換來的小說——郭強生 X 陳蕙慧談《尋琴者》
由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和紀州庵文學森林主辦


詳 情
時間|4/25(六)14:30-16: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樓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人就像罐頭一樣,沒有把他打開看看,你永遠不知道裡頭裝的是什麼味道。
好久沒有讀到這樣精采到想拍手的小說了,特別的是,它還是一本由17篇短篇小說集合起來的書。
令我愛不釋手的《恐懼罐頭》,可能因著作者不帶劍 / skypoem是法律人的緣故,每個短篇都只專心說故事,沒有太多不需要的贅字或冗長的故事背景,只精準地、盡其可能地用有限的文字說出有趣而吸睛的故事,真的是打開書閱讀,就一定要將每一篇都欣賞到底的狀態。
《恐懼罐頭》當中的每一個故事感覺時間地點都在你我生活周遭,我是信鬼神靈異之說的人,因此每一篇的閱讀都是完美演出。每一個故事都安排得相當細膩生動,偶爾用用信手捻來的都市傳說,就能編出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新故事,彷彿那就是自身經歷或從友人身邊聽來的真實故事,眉頭一皺,心頭一緊,一個奇幻到無法想像的故事就這樣誕生在眼前,即便是當中插入某些都市傳說的老梗,也完全無違和感。
17篇短篇故事雖說充滿懸疑推理,但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無論把故事解釋成靈異現象,或者認為當事人是因為精神異常才會出現各種怪異現象,總之,都解釋得通,也都可以令讀者心服口服。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什麼都沒變。就算我改了名字,渡過大海,說著另一種語言,我還是我。而只要我還是我,只要這個事實仍然存在,我就註定被世界所疏離。身為自己,這就是我生命苦難的根源。
身為自己,這就是我生命苦難的根源。
李琴峰的《獨舞(独り舞)》描寫一位名為趙紀惠的女同性戀者從小到大約莫三十年人生裡的所感所記。從青春期起對自己性別意識的發現,乃至於在高中與另一位女同學交往。某天與女友約會完回家的路上,她被仇女同的男子所強暴,這件事情的發生成為紀惠生命中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她從高中一路逃到大學,在大學社團中企圖隱藏自己,又在大學畢業後改掉原名,用新的名字去到日本留學,畢業後找到一份大公司的工作,並在公司間盡量保持低調。但世界總是這麼小,高中被強暴這件事,透過旁人惡意或無心的轉述,終於在事隔十年後的日本東京,還是被惡意地散播開來。被強暴的事件導致紀惠罹患憂鬱症,《獨舞》也有一定分量憂鬱症治療過程的描寫。
不知道所謂的「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標準是如何,據說村上春樹也是從這個獎項中出道。但閱讀《獨舞》感覺了無新意,將比較受注目的社會議題,同志身分,女性遭強暴,憂鬱症,自殺,數種較特殊的心理狀態加成結合在一起,感覺企圖想以這些社會議題引人注目,但如此刻意反而令讀者感覺女主角趙紀惠的生命與生活故事好樣板,直覺就是創意少少的故事。雖然想理解書中人物的內心,卻總覺得讀到的都很樣板,只要取找相關議題的書,應該都能讀到類似相同的反應,不足為奇,更毫無驚豔感。就連末了的女主角自殺前與後的過程也制式化得毫無創意,只除了作者的文筆真的相當優美以外,《獨舞》一書的故事性很普通到令人意外。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準備結婚時,我常想起姊姊的話。我不要成為別人的妻子,別人的媳婦,別人的媽媽,我要作為我自己而活。
原著出版於2018年中的《她的名字是(그녀 이름은)》,是2017年韓國最暢銷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조남주 저)最新力作。這本書收錄了近六十個極短篇,主角的年齡和背景幾乎涵括了所有年齡層和職業別,與其說作者是在寫小說,倒不如說,她忠實紀錄了韓國社會中絕大部分的女性縮影。故事小品好讀,非常適合想開始(?)進入閱讀界的新來乍到書友閱讀。
由著是資深女生的緣故,《她的名字是》書中每一篇故事對我而言都不陌生,不同的故事帶我回到不同的過去,讀書時女性好友的故事,職場上女性同事的故事,家族中女性親人的故事。我回到從前,用現在的眼光和所感所思,去看過去曾經在她們身上發生的故事。那些真實人生的片段彷彿就烙印在趙南柱的《她的名字是》當中,可是時間過去了,以前的她,帶著與故事集中相似的背景,走到今日來,又變成怎樣的樣貌呢?
因此,一本薄薄的小書,簡樸的文字,卻讓我有莫大的感慨。親愛的女人,妳有沒有或能不能多愛自己一點呢?如果現在的妳不是如此,且進來讀一下《她的名字是》,每一篇都充滿對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也許是發生在家庭間、夫妻間、婆媳間、與自己的母親間、職場、甚至是職業的選擇上,妳有沒有曾經為了某種因素而承受了許多委屈?一樁委屈也許不算太委屈,但如果妳不反擊而在時間流去中默默隱忍,那就真的是妳的不對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無法相信自己的人,因為不願正視這個事實,只能把值得信賴的對象當作叛徒。不僅拒絕鐵平的建言,還把一切過失推到提出建言的人身上,試圖轉嫁責任。到最後,內心喪失所有虛懷,只剩下陰鬱的猜疑之心。
與妻子結縭20多年的丈夫鐵平,偶然間發現妻子竟然在婚前就繼承了48億日幣的存款由律師委託代管,秘密生出疑心,疑心後則是一連串的不信任和抗議,無論太太再怎樣跟他說明「因為我覺得這筆錢不屬於我」,鐵平都覺得毫無道理。鐵平回想過往,在自己職涯生活遇見挫折時,當兒女因著家庭經濟因素不得不放棄更好的私立大學就讀時,當家中房屋有好幾處需要修繕時,明明就是一筆小錢,只要太太肯拿出錢來,生活就可以過得頗有餘裕,但,妻子為何如此堅持不動用這筆錢來改善生活或減少兩人的經濟壓力呢?
加上對一雙已就讀大學的兒女分別在感情上出狀況,太太夏代早就知道了,也正耐著性子慢慢處理,現在才知情的照平,對兒女發生的事件感到驚訝之後的茫然。工作上他雖進入家族企業,卻被社長堂弟一再降職,空有滿腔抱負卻不得伸展。多年的壓力累積到此已經是爆發點,他經常質問妻子關於龐大財產的運用,卻得不到正式回應。一天早上鐵平醒來發現妻子留紙條說要外出住宿,另外留下了一億元的現金給鐵平,並說明實際用途她還要再想一想。彷彿拿到分手費一般,鐵平看著一億元現金,心裡也活動了起來。感覺被全世界遺忘,好像只剩自己能相信自己了。鐵平想著想著,決定離開九州,前往北陸的金澤重新生活。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筆寫作後,我偶然讀到作家瓊.蒂蒂安的一句名言:「我們靠著說故事活下來。」即使我們兩人的文化背景懸殊,這句話卻敲醒了我,在我腦中迴盪不已。我想通了。有時候,唯一能走出回憶的方式,就是把回憶變成故事,重新理解那些難以言說的事件對我們的意義。
讀朴研美(Yeonmi Park) 的《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In Order to Live: A North Korean Girl’s Journey to Freedom)》,是作者真實經歷過的人生,很大致去讀她的脫北過程,其實和其他脫北者的原因理由和方式幾乎是同小異。北韓專制政權領導下,人民幾乎不用思考太多(除了如何變食物出來),而作者逃離北韓時也才不過十三歲,因此,許多外界的險惡即便連一起逃走的母親也沒想到。社會主義有其真的存在的意義,如果好好使用社會主義治理國家,其實過的也許不比資本主義國家差。
《為了活下去》一書只是作者書寫自己脫北之前,脫北過程,和脫北之後的歷程,在那樣突如其來的中,年紀尚輕的她沒有辦法想太多,只為了活下去,要做出許多可能比活著更不堪的事情,但是她忍耐下來了。正是擁有南韓國籍之後,朴研美努力擺脫過去的黑暗面,也不讓他人知道她的過去,漸漸也就融入南韓社會,像一般同齡女孩兒過著相似的生活。
然而南韓媒體需要專題報導,於是乎找上了朴研美,說出過去北韓生活的種種,以流利的英語告訴世界北韓政權下人民如何貧困生活,轉眼間她成為世界級的人權鬥士,世界想傾聽她的聲音和她的故事,因此有了這本《為了活下去:脫北女孩朴研美》的問世。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延伸閱讀~~
TinaRay讀 岩井 俊二 的《最後的情書》ラストレター / Last Letter
https://fangkuo0917.pixnet.net/blog/post/44781994

昨天讀岩井 俊二的《最後的情書 (ラストレター / Last Letter)》,意外發現這個故事已經被內地拍成電影【你好,之華】,由周迅主演。因為一直很喜歡周迅的演技,也想知道日劇小說改編成說華語的電影,會是什麼感覺?因此上網找了【你好,之華】來看。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踏上歸途,為了到底該不該參加這同學會而苦惱不已。不去是很簡單。因為妳不可能會去。但萬一妳去了的話、如果妳在那裡的話------這麼一想,內心深處變躁動起來。都已經過去了二十四年了。一切都是遙遠的往事了。彼此老早就過了作夢的年紀,時至今日,當時的一切也都成了懷念的回憶。也不是要說「我還愛著你」這些,心傷也老早就痊癒了。但遺憾的是,妳對我施下的魔法尚未解除。如果能見妳,妳能為我解除魔法嗎?妳什麼事都不用做。我只覺得,睽違二十四年見到妳,或許就能讓自己畫下一個句點。
再也寫不出小說的小說家乙坂,接到中學時代同學會的邀請函,內心激動不已。時間已經過去24年,除了前女友未咲的近況讓他掛心以外,其他同學都是可見可不見,然而就因為有那麼一絲可能見到未咲的可能,乙坂匆匆搭車回到家鄉。
同學會中乍聽人喊「未咲」,回話的女子卻是未咲的妹妹裕里,中學時代,乙坂暗戀未咲,總託裕里將愛慕的信件帶給姐姐,誰知乙坂竟是裕里的暗戀對象,妹妹偷偷扣下情書不給姐姐知道,事情卻在一次乙坂主動詢問未咲是否收到信的同時真相大白,妹妹裕里將所有情書悉數交出,也直接向乙坂表達戀慕之意......
為何妹妹裕里會假裝姐姐未咲出席?本想在同學會中與未咲再見一面的乙坂相當好奇,卻因為假裝成姐姐的裕里主動交談,兩人互換了聯絡方式與地址。乙坂並沒有直接拆穿裕里的謊言,反而想著,就這樣將錯就錯下去也可以,總之有聯絡就能慢慢得知姐姐未咲的現況。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