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有好幾次差一點就按捺不住衝動,也想要跟林桑細說從頭,但我立刻就克制住自己這樣的濫情。
......
有些事,就算說了對方也未必理解。
開設音樂教室的年輕妻子因病去世了,留下不知該如何處理數台鋼琴的先生林桑,還有誰也想不到、默默無語的鋼琴調音師。林桑從商,凡事以做生意與賺錢為前提思考事物,因為與調音師的一段相處,突然萌生要不要乾脆就轉型成一家二手鋼琴店的念頭。內心這樣盤算著的林桑將計畫告訴四十多歲的調音師,為了瞭解是否可行,也為了尋找二手鋼琴來源。兩個原本不相識的男人成為可能的生意夥伴,在林桑的要求下,寒冬裡他們前往紐約,試著了解進入這個市場的可能性。故事開始走下去......
郭強生老師的《尋琴者》,書中以鋼琴調音師的獨白為主,失去了原本配合的調音工作,生命中又意外出現這位不算太愛妻子的現任鰥夫說要合夥做二手鋼琴生意,不相識的兩人開始日漸熟悉,暫時往尋琴方向走去的。
聽著林桑指示向未知的人生前方走去的調音師,其實一直都是不出聲的人。看似與林桑向前行的旅程,調音師的內心卻慢慢朝自己的過往走去,這四十幾歲的人生,這成為調音師的人生,這看似碌碌無為卻實際一步一腳印走來的人生------每走過都留下清晰難忘的痕跡。他回頭看自己,曾經被老師認為是音樂神童的起步,終究跨不過古典音樂界需要的、用實際金錢堆砌起來的高門檻,出身並不富裕的他,只能放棄理想,最後從事著相當接近古典鋼琴界所不可缺少的鋼琴調音師工作。
讀調音師說過去,很是揪心。我好討厭那種隨便的大人,隨便到去稱讚和承諾一個孩子的一生,最後卻毫不負責任,拍拍屁股就離去。所以我討厭書中那位假惺惺當好人的邱老師、和邱老師留美鋼琴家同學答應給還是少年的調音師在音樂會上合作一手四手聯彈的機會。
你們了解這孩子的真實生活有多少,孩子是「故意」「荒廢」學琴的機會嗎?如果你們放不下自己高貴富裕出身和已經入古典音樂世界的心態,去了解眼前的這位被稱為神童的孩子,終究是完全沒有機會碰觸到那樣一個只能接受高貴和典雅的世界,你們一開始就不該給孩子過多過大的期待。
為人師長者,說出一句「你是鋼琴神童」,對一個小孩子有多大的影響力,孩子長成大人,無論他是否確實當時是神童,卻也念念不忘地以為自己真是神童。眼見凡事不由人地與「鋼琴神童」這個稱號越來越遠,對於還沒長大或者長大後已經認清現實一切的調音師,都是慘事。他莫名地背上遺憾成長著並逐漸老去著,懷抱著表面可笑、實際悲哀的夢想。如果沒有當初那些不負責任地誇詞,調音師的人生會不會少些遺憾和多些快樂,畢竟,不被期待著長大也可以是另一種快樂。但命運卻在他還年紀尚小時,就開了一個大玩笑。
人生有太多煩愁,世事紛雜。
我厭惡自己,就是這樣。
音樂家的自我評價,最後也似乎成為調音師對自己的看法。我厭惡自己。是厭惡自己終究沒有成為厲害的鋼琴演奏家嗎?
------書中那句「究竟是誰被困在那架鋼琴中?」困在鋼琴中也彷彿是調音師的一生,因為被年少的自己綁住而沒有機會去思考長大後自己所有的可能性,帶著童年時無謂的榮光,遺憾地在雪地裡毫無目標地走著。終究識得了人生的可能和有限。無喜無嗔,無貪無癡。
五顆星推薦《尋琴者》。郭強生老師的文字,永遠深沉而耐人尋味。
尋琴者
作者:郭強生 @ 2020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0/04/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597797
規格:平裝 / 224頁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小說
★尋琴者【限量典藏套組】內含:
限量精裝版簽名書,加贈尋琴者專屬帆布袋,獨一無二、印有郭強生油畫創作的帆布袋(尺寸寬21*長30公分)。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3167?sloc=main
《尋琴者》內容簡介
暌違五年,郭強生最新小說
王德威專文推薦:《尋琴者》是郭強生最好的作品,
也是近年來台灣小說難得的佳作。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
「神用音樂將靈魂騙進肉體,靈魂從此失去自由。」
一位擁有過人音樂天分的鋼琴調音師,少年時的遭遇讓他放棄成為鋼琴家的夢想,人生也停留在逝去的時光與感情之中。
一位年逾六十歲的生意人,因為妻子死後留下的一架鋼琴與調音師相遇,兩人結伴踏上尋琴之路……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共鳴程式,「有人在樂器中尋找,有人在歌聲中尋找,也有人更幸運地,能夠就在茫茫塵世間,找到了那個能夠喚醒與過去、現在、未來產生共鳴的一種震動。」你的一生是否也在尋覓能夠共鳴的靈魂?
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開卷好書獎得主郭強生,繼暢銷動人的散文書寫之後,重回小說領域推出《尋琴者》。這是郭強生首次嘗試音樂題材的小說,每個句子宛如音符精確而優雅,譜寫愛慕與寂寞的殘酷,只為追尋靈魂共鳴的無悔。全書哀傷而節制,讀完讓你掩卷嘆息。馬世芳力推:「這本書既寫出了深淵的黑暗,也寫出了那不可方物的至美。」
不會彈鋼琴,卻選擇書寫關於一個迷失在失望與渴望中的調音師,正因為需要這樣的難度,才能夠讓小說創作之於我,成為永無止境的追求。終於發現可以溫柔地輕吻那些壓抑與寂寞所留下來的傷口了。最後能救贖自己的,原來仍是惟有這種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郭強生
名人推薦
白先勇(小說家)、甘耀明(小說家)、朱天文(作家)、任明信(詩人)、李桐豪(作家)、周芬伶(作家)、胡晴舫(作家)、馬世芳(廣播人、作家)、馬翊航(作家)、郝譽翔(作家)、張曼娟(作家)、盛浩偉(作家)、陳玠安(作家)、陳栢青(作家)、陳雪(作家)、焦元溥(《遊藝黑白》、《聽見蕭邦》作者)、葉佳怡(小說家)、蔡素芬(小說家)、譚光磊(版權經紀人)——一致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如貓印般音符的輕緩語言,演奏出一段迷人故事,傾訴了人、音樂與情感之間的靈魂歸屬,如此的蒼茫雪景與滄桑人生的互映,只有郭強生老師的《尋琴者》能乘載,這是一部令人眷戀的小說。──甘耀明(小說家)
《尋琴者》裡,這個「情」是大哉問,懷疑論的,也是郭強生ㄧ生的主題與變奏。從《作伴》開始,書名都點題了,好孤獨的人,試著去與一個又一個孤獨的人作伴。這次選了鋼琴調音師來寫,難度很高。經過時間的過濾與沉澱,結晶出節制的愛慕,以及與這愛慕同等量的寂寞,厚積薄發,令人耳目一新。──朱天文(作家)
維基百科寫一根鋼琴琴弦平均有六十八到九十公斤的張力,《尋琴者》由第一頁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頁最後一個句點,同樣扣緊心弦,每一頁都充滿張力。這本小說關於調音師和他的鋼琴,哀傷卻節制,小說家行文每一個造句,精確而優雅,像是對的音符擺在對的樂譜上,閃閃發亮。它如同李赫特演奏舒伯特,字與字之間如同音符和音符之間留下片刻安寧,全然輕與靜,讓讀者共振,在心裡迴響出一聲嘆息。──李桐豪(作家)
《尋琴者》關於音樂與樂器的描寫很多,從小聽曲、唱曲的強生,有著善於審音的聽覺,他寫了一個聽覺小說,讓感情更純粹與空靈。這本書在談藝術,更在談創造小說的敘述藝術,然而愛情總是他作品中的終極藝術,因為不完美,甚至千瘡百孔,更能說明細緻純粹的情愛更是藝術,這是作者孤獨的藝術,也是悲傷的救贖。──周芬伶(作家)
《尋琴者》寫得最好的,莫過於「敗壞」二字,從音樂之美延伸而出的,竟是一幅千瘡百孔的廢墟,花冠頓萎,天人五衰,纏綿悲戚的哀歌,曲折道出了小說中人物的秘密心事,而在那不為人知的過往回憶中,慾望和挫折相伴,最終只剩無言的孤寂。──郝譽翔(作家)
讀《尋琴者》宛如聆聽一首跌宕的曲子,讓人不禁憶起孟若的《幸福與陰影之舞》、石黑一雄的《夜曲》、托瑪斯・曼的《魂斷威尼斯》、三島的《金閣寺》,甚至是恩田陸《蜜蜂與遠雷》……在這中篇裡,幾乎與所有音樂小說、與所有探討人性與命運之複雜的小說、與所有追求藝術與美的偉大小說,都彼此呼應著。如此具有啟發,如此難得。──盛浩偉(作家)
幾百年來,無數大師雙手在黑白鍵上千錘百鍊,通過億萬雙耳朵,終於凝成人類文明至美的結晶。為了創造那至美,歷來毀滅了的靈魂,虛擲了的才華,耗損了的歲月,盡皆不可數算。那追求的彼岸,可以是至高的頂峰,也可以是無底的深淵。
我想,這本書既寫出了深淵的黑暗,也寫出了那不可方物的至美。──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談與彈,琴與情。尋覓,巡視,詢問。調音與調動,技藝與記憶。諧音是誘餌,世上絕無相同的琴聲,也沒有能夠複製取代的關係。為了辨識情感幽秘的撞擊,為了體貼人間的失落,郭強生為我們展開《尋琴者》,構造心的腔室與細弦,愛的靈魂與身體。──馬翊航(作家)
尋琴者,亦尋人,奮力尋覓所得,是生命中的幽靈;以琴喻人,以曲喻情,當敏銳動之以「琴」,樂音將永存,人的眼中,卻剩幽靈返景⋯⋯
以適切的音樂認識,帶出物、景、情之綿延、提煉。人物藉各自理由,以記憶之殘忍,還原聲韻之純粹;人生的音色,不停嘆息,沒有辨識的盡頭,「消逝」已然存在,悲傷,現實,而美麗。──陳玠安(作家)
要我是選秀節目導師,會在小說開始第一章便把椅子轉過來。《尋琴者》之後,郭強生真正為台灣文學史「強聲健體」。當大家還在用視覺寫生,郭強生早嫻熟寫聲,他讓我們看到一個好看,更好聽的文體--強力在一種節奏,能收放,掌進退,知緩急,用故事釣你到一顆心要懸出喉嚨,又怎麼輕攏慢撥三兩句,便能沿情感幾度音階逆勢推回,再洶湧,渾若無事。那是真正的大家,很通透,一種自在。你總會想像他該有多修長好看的手指,以及未需經手指撩撥,早已千瘡百孔的心。──陳栢青(作家)
「每個音都準,音律卻不準。」交織業內秘辛與業外敘事,準與不準之間,《尋琴者》捕捉了微妙曖昧難言的情感音調,呼喚讀者的悠長共鳴,聽到琴韻也感受心聲。──焦元溥(《遊藝黑白》、《聽見蕭邦》作者)
《尋琴者》表面上尋琴,實際上尋身。身為上世紀末的男同志,同性情慾讓男主角自厭自棄,甚至透過追求藝術極致的「無我」,來取消掉自己的身體。然而在這樣的哀婉中,卻又存在著一抹堅定的傲氣:我從不放棄聆聽痛苦的所有細節,畢竟那是我存在於世,以身體為樂器,展演出的唯一的、無可取代的音色。──葉佳怡(小說家)
藉音樂與靈魂結合,曲徑幽探靈魂與肉體的愛欲情怨!做為調音師的天才鋼琴家迷情於年少時的情感投射對象,在尋琴的結終點暴發極深的內在壓抑,如琴音之激情戛止。而後緩和敍述,以俄國鋼琴大師李赫特的琴藝和愛情做為追求靈魂之愛與音樂之癡的情路回味,心曲舖排綿密細緻。全書詳述鋼琴音樂細節,情節亦如交響樂章慢板急奏起伏。──蔡素芬(小說家)
作者簡介
郭強生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回國後先在國立東華大學任教,協助創立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以《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獎戲劇首獎;長篇小說《惑鄉之人》獲金鼎獎(日文版二○一八年出版);《夜行之子》、《斷代》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短篇小說〈罪人〉榮獲二○一七年九歌年度小說獎。散文集《何不認真來悲傷》獲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肯定;《我將前往的遠方》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優遊於文學與文化不同領域,其文字美學與創作視角成熟沉穩,冷冽華麗,從激昂與憂鬱之人性衝突中淬取恣放與純情,澎湃中見深厚底蘊。除小說與戲劇外,其散文出版作品包括《就是捨不得》、日記文學《2003╱郭強生》,以及評論文集《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文學公民》、《在文學徬徨的年代》等多部。
後 記
謝謝即將要掩卷的各位,循著琴聲,陪伴我一路走到了這裡。
這裡除了寂寞,還有謊言,軟弱,恐懼,懊悔;但這裡也什麼都沒有,不是空無一物的沒有,而是無限可能的、那種無法預測的、宛若如釋重負的沒有。
的確是如釋重負了。沒想到一個隱約的念頭,在心頭積壓了二十年後,竟然此刻有了一個終於定格的畫面:一場雪,一架鋼琴,一個人。
要感謝的是歲月,畢竟二十年前的我是無法如此勇敢誠實的。
二○一八年的七月,當我寫下「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之後,故事中的所有元素,意想不到地都開始被召喚出來了。終於能體會維琴妮亞.伍爾芙在寫下那句「達洛薇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時,生命中所有的瘋狂、喜悅、悲傷、孤獨一剎那突然都聚焦的那個當下,她是如何地訝異與心驚,但是已經沒有退路了。
關心現實,批判社會,嘲諷人性,優秀的小說家在三十多歲時都做得到。但是三十多歲的我卻一度決定不再寫小說了,這一空白就是十三年。如果問我,《尋琴者》對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也許答案就是,我終於面對了那十三年間內心深處的自我懷疑,感覺傷痕累累的疲憊,還有迷惘。
而五十歲之後,我坦然接受,原來這就是做為像我這樣一個人,總在追求一種在現實中沒有換算刻度的感動,必然得付出的代價。
三十到五十歲,多麼漫長的等待與跋涉。走過那些背叛與遺棄,生離與死別,總算走到了安心做人的這一天。走到了接下來的人生再沒有腳本、世俗標準所代表的肯定再也無法支撐未來的這一天。我開始走向空曠的舞台,面對台下的你們,只想一口氣把這個故事講完。
我一直喜愛像是《雪國》、《春琴抄》、《魂斷威尼斯》、《異鄉人》……那樣簡潔深刻的文筆,誰說一段深情款款鋼琴獨奏,力道會不及一部氣勢雄渾的交響樂?這樣老靈魂式的自我追求,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容易受挫。一來是不符合約定俗成的年輕藝術家姿態,要野心勃勃,要大膽創新,二來是自己在那個年紀根本也無法說得清,缺乏那種如音符般的純淨與透明,達不到那樣既慈悲又殘忍的救贖。
越是躁鬱騷動的年代,越是要懂得如何為自己調音。
中年後再提筆創作小說,先後完成了《夜行之子》、《惑鄉之人》與《斷代》,企圖跨越那些曾經在生命中發生的塌陷,回到ground zero。來到了這本《尋琴者》,呼喊奔竄嘈雜的人聲漸遠,在記憶的彼端竟已化成淡淡的悠揚。曾經覺得這個世界嚴重走音,也許只是因為沒有找到聆聽的方式。
不會彈鋼琴,卻選擇書寫關於一個迷失在失望與渴望中的調音師,正因為需要這樣的難度,才能夠讓小說創作之於我,成為永無止境的追求。終於發現可以溫柔地輕吻那些壓抑與寂寞所留下來的傷口了。最後能救贖自己的,原來仍是惟有這種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
謝謝各位能夠如同聆聽一首鋼琴曲般,耐心地欣賞了每一個音符,沒有跳頁,沒有一目十行,甚至聽到了字裡行間所有的輕喟與低迴。
小說的初稿先是發表於《印刻》文學雜誌,謝謝簡白副總編輯當時的邀稿。後來又經過改寫,成為如今的樣貌。謝謝王德威老師,以及朱天文、周芬伶、蔡素芬、郝譽翔在初稿階段所給予的鼓勵。同時要感謝「木馬」的伙伴們,他們的用心付出,才讓這本書能夠呈現在各位眼前。
我們後會有期。
詳細資料
ISBN:9789863597797
叢書系列:我愛讀系列
規格:平裝 / 224頁 / 12.8 x 19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小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