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P3srWw4L__SX331_BO1,204,203,200_.jpg

 

過度擁護青少年、犯罪者的人權,難道整體社會不會忽視了必須守護的真正「人權」嗎?

整體社會必須最先守護的,到底是誰呢?

應該是過普通、平凡生活的一般人才對。

包含不懂得懷疑別人的淳在內,還有努力不造成其他人困擾、每天都拼命生活的所有人。

若是忽視了這最重要的根本,那麼整體社會的價值觀不會因此扭曲嗎?

 

 

 


土師 守 (Mindy McGinnis) 的《淳:一個被害者父親的真實告白 (淳)》,作者本人發展稍微遲緩的次子淳在某天傍晚失蹤了,留給當時在家的母親最後一句話是~~我去爺爺奶奶家玩囉。這一去就不再回,連祖父母都沒有看到淳的前往。

 


經過了幾天的搜索和調查,找到了淳的遺體,也找到殺害淳的兇手,兇手是淳的朋友的哥哥;少年有沒有說出殺害淳的原因,少年的父母師長有沒有在管教少年時用心盡力。其實無論說再多,淳的家人永遠無法彌補失去愛子的心痛,也無論當時日本法律給了少年怎樣的制裁,我猜淳的父母也一定都不滿意。

 


人,身處於國家之內,國家有義務保護人民各項權利,使用的是並非人人皆滿意或同意的現行法律。各個國家對法律的基本出發不一樣,人民對法律的期待也不同,因此奉公守法如淳的親人者,完全無法接受因為兇手是少年所以可以輕判這件事。------說不一定惹上麻煩的少年父母也不能接受這個審判結果,說不一定他們也希望兒子一死了之,以免日後更自己家族帶來更大蒙羞。

 

 

 


土師 守的《淳》,只有父親一人對整個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表達自己的心聲,32k版本、256頁 的內心淌血控訴,也只有相當集理性與憤怒於一身的擔任醫師的父親才有辦法辦到。於是這本書中,被害者淳的樣貌被父親一筆一畫描述出來,無憂的幼年,單純的童年,然後某天忽然成為一具冰冷的屍體。是誰都無法接受的事實。

 


於是在事隔一年多以後,父親提筆寫下這所有淳短暫來到這個世界中所發生和影響的事件。他控訴司法保護少年殺人犯的制度,他懷疑殺人者母親在大家尋找淳的下落時老是來探頭探腦有無共犯嫌疑,他唾棄媒體工作人一面倒地揭發與報導被害者和被害家屬的各種公開或隱私,他想問問,有沒有人像騷擾他家這樣去騷擾加害人家?可能沒有,因為少年犯案的各種檔案證據必須被匿名甚至不可以對外公開------我想嗜血的媒體還是找得到少年的,只不過也許當時日本法律就已經充分保護少年犯罪,所以報無可報的記者,在1990年代通訊軟硬體皆不甚發達的時代,只好每天守候在土師家等看看會不會有出人意表的新聞發生。

 


關於淳的被殺害,確實是少年犯下的錯。在八卦異常的今日,即便政府單位不公開任何加害者與受害者雙方資料,閱讀或閱聽大眾其實可以透過蛛絲馬跡,在最短時間內肉搜到當事人,以及當事人的生平,當事人的周遭,並且替天行道地施以「正義」等等等等。社會大眾總能不費力也不求證地就假裝瞭解事情的發展,對同樣一個殺人案件,有人認為法官判太重,有人認為法官判太輕,有人認為法官審理案件速度過慢是有目的的拖延,有人認為法官審理案件速度過快事草草了事。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卻發展出完全不同的看法。讀土師 守的《淳》,也許情緒可以很冷靜,因為書寫者的父親先控制住內心那些無須再多添加的哀傷或憤怒,他只想讓世人聽一聽受害者的聲音,他不希望殺人犯就此輕輕放過。

 


他將對於失去次子的傷痛,以最理性的文字敘述自己的感想與事發過程。原來,人很脆弱,無論加害者或受害者,只要一小步沒踏穩,或者起了一絲絲小的壞心眼,事情就此全改頭換貌,說遺憾時,什麼都已經太晚了。

 

 

 

1.jpg

 

 

淳:一個被害者父親的真實告白


作者:土師 守  @  2012
譯者:陳柏翰
出版社:新雨出版 
出版日期:2017/05/1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272190
規格:平裝 / 256頁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日本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社會議題

 

 

 

Image 1.jpg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2441

 

 

《淳:一個被害者父親的真實告白》內容簡介


  我的孩子遭到殘殺——犯人,完全沒有悔意。
 「我所要的,只是一個道歉,但卻連這樣一句也得不到。」

 

   日本史上最兇殘罪案「酒鬼薔薇聖斗事件」 四百五十天煎熬記事


   本書盈餘十分之一將捐贈兒童保護團體


   「我不敢告訴妻子,我們的孩子變成了什麼樣子——」


   一名國小男童土師淳突然遭人殺害;
   署名「酒鬼薔薇聖斗」的兇嫌――年僅十四歲的「少年A」遭到逮捕。
   其手段之兇殘、犯罪年齡之低,引起社會廣大的驚駭。
   然而,被害者的家屬,卻在這股輿論譁然中遭到極不公平的對待。
   相對於殺人犯受到法律保護,得以隱匿其真實身分,而被害者家人卻全都絲毫不留地暴露在媒體之下;
   各界的指指點點、流言蜚語,幾乎要將這個破碎的家庭整個淹沒……
   法律,究竟是弱者的保障,還是加害者的護身符?

 

 

 


名家推薦


  《與絕望奮鬥》被害者家屬本村洋 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會理事長王薇君
    育英國小總務主任、教育博士、法律碩士林作逸 律師、作家呂秋遠 名作家吳淡如 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許家馨 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施慧玲 白曉燕文教基金會董事陳淑貞 精神科醫師潘建志
  公義推薦

   這是一本真實地讓人心碎的書,是一本直到最後一頁難以放下的書,是一本讓人感動垂淚的書,是一本好書。――許家馨

   想理解「被害人」生命故事的讀者,藉由這本書,您可以去想像、參與「被害人」生命經歷,學習聽聽「被害人」的聲音。藉由同理、尊重、理解、關懷,進而終結一段「被害人」可能從未真正過去的心裡創傷;在支持及陪伴、友善和照顧的生命敘寫下,如此的終結「被害人」經驗,才會有一個全新的開始。――林作逸

   被害人家屬非只悲慟敘事令人動容,對於死刑存在的意義、刑事訴訟法犯罪被害人或其家屬訴訟地位的平衡保護、媒體報導犯罪新聞的規範、訴訟制度應納入「修復式司法」精神的期待……等,一定能深刻、積極鼓舞我國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的「司法改革」。――陳淑貞

   一位痛失愛子的父親,字字血淚敘述成為被害家屬的過程;理解被害家屬,才能更有同理心。――王薇君

   愛讓他從喪子之痛中站起來。這本書,証明被害者不是弱者。――潘建志

   從書裡,我們不知道司法專業者是否相信母親說的話,我們不知道殺人少年及其父母親如何接受調查,我們只知道,「淳」的父母一直在堅強與無助中,一邊面對咄咄逼人的媒體報導,一邊等待了無音訊的司法調查;一天天感覺「淳」慢慢離親人遠去,一天天感覺正義慢慢離「淳」遠去……
   這本手札,娓娓訴說一位父親喪子的傷痛、被媒體逼供的難奈、被司法排擠的無助。沒有緊密情節的鋪陳,沒有呼天搶地的情緒,也沒有振振有詞的控訴,但是,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帶著無解的沉重……――施慧玲

 

 

 


作者簡介

 土師守


出生於神戶,神戶大學醫學院畢業,任職放射線醫師。一九九七年五月,因自稱「酒鬼薔薇聖斗」的少年所犯下的兇行,痛失當時就讀小學六年級的次男――淳。

一九九八年秋天,在絕望的深淵中,他將自己一字一句、打從心底深處的吶喊,寫成一本獻給淳的鎮魂手記,就是本書《淳》。

 

 

 


譯者簡介

 陳柏翰


享受低調且平凡的生活,常與文字相伴度過漫漫長夜。

現為自由譯者,譯有《憂鬱的心情》、《無盡充塞的夜》。

聯絡信箱:mooncbh@gmail.com

 

 

 

 
目  錄


 出生與成長
 永遠的離別
 面目全非的身軀
 警方搜查
 嫌犯落網
 少年與人權
 虛偽
 媒體被害者
 少年法
 筆錄
 畢業、一周年忌日
 後記
 為保護被害者點亮燭光 陳淑貞
 責任與憐憫 許家馨
 荼蘼花開,有時終結亦是另一個開始 林作逸
 沒有聲音的人權,你是否聽到!? 施慧玲

 


 

 

推薦序

 那沒有聲音的人權,你是否聽到?!   ◎施慧玲


   窗外忽然下起大雨,似乎蓋住所有的聲響、洗去所有的顏色……

  「淳」與家人的故事,適合在這樣的夜晚閱讀。可以大聲嘆息而不被聽到,可以望著窗外的黑暗沉澱憤怒,可以閉眼數著雨點的頻率,悄悄挽回「淳」誕生那天的期待與喜悅。

   在作者土師守醫生的筆下,他的次子「淳」,是一個不吵不鬧、充滿笑容、懂得分享、人緣很好的小男孩。沒有確診的語言及心智發展遲緩,似乎沒有影響「淳」的快樂童年,他和同年級的學童一起被高年級學長霸凌,似乎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直到,「淳」沒有留下打鬥痕跡、就被曾經霸凌他的少年、殺害並且砍頭的那一天……

   在家人尋找數日後,「淳」不完整的屍體終於被警方發現。在父親的筆下,身首異處的「淳」,只剩下一張慘白的臉……

   那殺人又毀損屍體的少年,加上他那位永遠不懂得道歉的母親,在受害者父親的筆下,更是喪盡血色……

   在父親筆下的「淳」,是被認定為發展遲緩的孩子,他有家人的愛護與特別的關照,也有喜歡的玩具和娛樂休閒,還接受看似友善的在地特殊教育。這孩子總是帶著可愛笑容到固定的地方串門子,生活平靜、作息規律、沒有危險……

   只是,一如往常的串門子,竟就在沒有抵抗的情形下,被同學的少年哥哥殺害後砍頭。「淳」沒有留下一句話,任由媒體對他的「智能障礙」大作文章,即便母親極力為他辯白:「淳」不會亂跑、不會做傻事,這孩子的乖巧與笑容,終究沒能被殺人案件的筆錄記下來;留在人世間被討論的,是那殺人少年的治療、處遇與回歸社會……

   從書裡,我們不知道司法專業者是否相信母親說的話,我們不知道殺人少年及其父母親如何接受調查,我們只知道,「淳」的父母一直在堅強與無助中,一邊面對咄咄逼人的媒體報導,一邊等待了無音訊的司法調查;一天天感覺「淳」慢慢離親人遠去,一天天感覺正義慢慢離「淳」遠去……

   這本手札,娓娓訴說一位父親喪子的傷痛、被媒體逼供的難奈、被司法排擠的無助。沒有緊密情節的鋪陳,沒有呼天搶地的情緒,也沒有振振有詞的控訴,但是,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帶著無解的沉重……

   兒童權利公約第六條,白紙黑字寫著:未滿十八歲的孩子都享有生命、生存及發展權;第四十條且禁止將兒童少年處以死刑。這個享有全球社會的人權公約,讀起來順口、聽起來理所當然。但對於「淳」及他的父母而言,卻是慘白而沒有血色。

   十一歲的「淳」,在兒童權利公約第六條的保障下,應該享有生命、生存及發展權。他是個發展較遲緩的孩子,喜歡玩具小汽車、迷戀樂高積木、愛護動物、行徑固定可預期。在父母與親人的愛與呵護下,「淳」也應該享有生命、生存及發展權。

   但是十一歲的「淳」,只是去了鄰居家玩,遇上在書中沒有名字的殺人少年,便從兒童權利公約第六條消失了蹤跡,而殺他的兇手,卻成了該公約四十條要保護的權利主體,還要佔去「淳」在公約第六條的位置。

   而「淳」被剝奪的,不只是第六條的權利,還有第十六條給他的,可以守護家庭隱私的權利。但是這個家庭在痛失孩子之後,竟然任由媒體恣意地騷擾,面對司法的時候卻幾乎沒有知道真相的權利。

   作為一個兒童權利公約的擁護者,我無言地、完全無言地,讀著「淳」的父親為兒子的死所寫的手扎。土師守醫生所提出的疑問,我無法回答,甚至無法思考任何回答的可能……

  這一位父親,勇敢地寫下傷痛,清楚的對現行司法體制提出質疑,還敲中了當今兒童人權保障最難解的一個習題 – 隨機\連續殺人少年。

 

2017.04.20 施慧玲 停筆於夜半的最後一滴雨

 

 

 

 
詳細資料


ISBN:9789862272190
叢書系列:精選
規格:平裝 / 256頁 / 32k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日本文學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社會議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