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照-1         快照-2  

 

她在離岔路大概一公里前的避車彎上停下來。
直直往前開就會到家,回到過去。如果從既定路線岔出去,那條路將帶她通往新世界。
沒有目標的旅程。她熄掉引擎。
過去幾週以來,她已經徹底擺脫之前的人生。她將之扯下,拆解成小塊,然後丟掉不屬於她的部分。假記憶予以解構,而潛藏的記憶被喚出並擦亮。她已經達到清澈、淨化的狀態。








只讀過《烏鴉女孩上冊》的讀者,千萬別忘了續追《烏鴉女孩下冊》,因為劇情峰迴路轉,原本在上冊以為的連續男童命案兇手是人格解離的心理師,到了下冊,心理師為何人格解離謎底揭曉。




除了已知的維多莉亞以外,還有多到令人吃驚的不同解離人格一一跳出來,敘述著不同時間中心理師所承受過的不同方式虐待,心理的、生理的,那樣殘破不堪的往事,難怪乎需要創造出如此多分身來幫助她度過曾有的苦難。








雙人作家耶里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筆下的《烏鴉女孩﹙The Crow Girl﹚》令我個人感覺反差最大之處就在於,北歐、瑞典,一向被視為社會福利天堂,多少人羨慕著那裡各種完整的社會福利,多少第三世界的難民希望能有機會到那裡去。




美麗的外表下,其實北歐社會和其他國家一樣,永遠都有見不得光的犯罪事件。不僅僅是那些殺人縱火案,更甚者如《烏鴉女孩》中一群受近親性侵害的女孩兒,就讀私立中學被學姐霸凌的事件,外來移民不被主流社會大眾接受而成為邊緣人……。




在閱讀這些歷歷在目的故事片段時,我經常會停下來納悶,這真的是在講瑞典社會嗎?但是,一定是作者曾經在日常生活中閱聽過大量相關犯罪報導,才有可能將知拆解並組合成《烏鴉女孩》一書的故事。




那坊間其他書上讀到的所謂福利天堂,真的還存在嗎?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呢?特別是書中的加害者,出身都是資產階級,既不缺錢,也大可在外尋歡作樂,為何要選擇性侵自己的女兒,並且還組成同好會呢?做出那些令人髮指的事件呢?




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不解,在《烏鴉女孩》上下兩冊書的故事裡,老是像突來的炸彈那樣攻擊讀者的心。








可以理解的是,在經歷這麼多不堪的事件之後,受害的女孩們一定承受不了。但不能理解的是,為何這些家庭當中的母親都失去了所謂『為母則強』的本能,導致她們每一個都對自己丈夫的獸行沉默?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的《烏鴉女孩》,叨叨絮絮了好幾個哀傷得幾乎無法承受的故事,讀完令人不禁垂淚。




為什麼命運要如此折磨她們呢?




 

 

 

 

 

1  

 

 

 

 

 




烏鴉女孩(上下冊)   The Crow Girl



•    作者:耶里克.艾克索.頌德     Erik Axl Sund  @  2016
•    譯者:謝儀霏
•    出版社:小異出版  
•    出版日期:2017/06/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8870093
•    規格:平裝 / 832頁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其他地區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懸疑/推理小說> 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快照-3  

 




轉載自~~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6221

 



《烏鴉女孩》內容簡介


  ★《紐約郵報》2016年夏天必讀書目
  ★《觀察家報》當月驚悚小說
  ★《華爾街日報》預測2016年最受歡迎的驚悚小說之一
  ★許皓宜(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諮商心理師)、高仁和(前刑事警官)推薦

 


  「文明」的人類有能力犯下哪些恐怖罪行?

  史詩般的心理驚悚小說,超黑暗的懸疑氛圍
  檢視跨越世代的凌虐與復仇循環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女孩,
  父親在她心裡建了房間,裡面只有痛苦磨難。
  經過了好幾年,這房間有用悲傷砌成的堅固牆面、
  復仇渴望鋪設的地板,與最終以仇恨搭蓋的厚實天花板。


四具男童屍體陸續在斯德哥爾摩被發現,死者身上都有遭到虐待的跡象,有的甚至已經過防腐處理,製成木乃伊。女刑警荷內特負責調查這幾宗離奇的命案,諸多事證讓她懷疑這是戀童癖慣犯所為,並審問最可疑的嫌犯卡爾。

卡爾供出「幻影之家」容許戀童癖行為等訊息後,卻在戒護就醫時自殺未遂,無法繼續接受偵訊。荷內特轉而聯繫曾診療卡爾的心理治療師蘇菲亞,請她提供更多線索。從此荷內特與蘇菲亞展開合作,偵查兒童色情犯罪。

蘇菲亞的病患中,不少人是童年時期遭受性侵與虐待的被害者。其中「烏鴉女孩」維多莉亞是蘇菲亞投注最多心力的案例。「毆打、愛撫、保護、傷害」,是維多莉亞與父親的相處模式。每當父親動手傷害她時,烏鴉就會進駐她的腦袋:黑色翅膀在她眼前拍動,接著,烏鴉會伸出腳爪奮力抓住父親的頭髮……


《烏鴉女孩》融合寫實、暴力、北歐社會陰暗面,獲頒瑞典犯罪作家學院2012年特別獎。刑警荷內特與心理治療師蘇菲亞追查難以捉摸又殘忍的殺手,並在過程中觸碰爭議性的黑暗主題:虐童及戀童,情節充滿懸疑,且有驚人轉折,是犯罪小說愛好者不可錯過的書目。








國際媒體好評


  「瑞典怎麼能創造出這麼了不起、這麼黑暗古怪不落俗套的驚悚小說,刻劃出氣質獨特的複雜角色,如莉絲.莎蘭德(《龍紋身的女孩》),以及《烏鴉女孩》的女警探荷內特.基爾貝里?荷內特調查專找移民兒童下手的兇手時,她必須處理仇外、極右派政治和其他敏感問題,全都只會加深讀者對小說情節病態的迷戀。」——美國《歐普拉雜誌》

  「後龍紋身女孩時代的瑞典犯罪小說呈現出各式各樣怪異風格的作品……但不論是瘋狂的張力,或是雄心抱負,八百頁巨作《烏鴉女孩》無人能出其右。」——美國《芝加哥論壇報》

  「複雜且相當陰鬱的敘事……故事慢慢且穩當地施加無情的掌控……毫無偏差地累積張力。而且,承襲北歐犯罪小說的最佳特質,小說中總留有空間對社會做尖銳批判……本書核心的幾位女性性格皆精心刻畫,描寫成功,其慾望需求各個鮮明迥異。你會發現《烏鴉女孩》會是你讀過最廣泛、力道最強的北歐犯罪小說。」——美國《金融時報》

  「恐怖充斥在《烏鴉女孩》中,把瑞典當代福利體制的表象劃得支離破碎,揭露出所有可以想到的人類罪行……刺激的多層面墮落,墜入邪惡與瘋狂的深淵。」——美國《出版人週刊》

  「比《龍紋身的女孩》更勝一籌,控訴看似『文明』的人類能犯下多麼恐怖的罪行。」——美國《亞歷桑那共和報》

  「讓人猛打寒顫……值得一讀的心理驚悚小說,著重心理也著重驚悚不偏廢。」——美國《科克斯書評》

  「《烏鴉女孩》非常有可能是你一整年讀過最令人不安的書……故事有驚人的轉折,安排巧妙,兩位作者在小說中編織的複雜邪惡之網收尾得很成功……絕佳之作。」——英國《衛報》

  「一趟疾速狂飆的旅程,穿越錯縱複雜的情節……頌德大膽地將解離型人格疾患置於這部令人極度掛心擔憂的小說中心。」——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這本傑作內容殘酷,情節令人憤怒苦惱,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最佳的犯罪小說……雙人作家……對仇女與性別歧視怒目以對,指責虐童與人口走私。也許最重要的是,作者說了一個出色的故事……這部小說很黑暗,是烏漆嘛黑的黑暗……然而作者最大的勝利,是讓這本八百頁的巨著呼嘯而過……文筆精煉、直接、引人入勝。」——英國《都市報》

  「本書黑暗得如此斷然,又叫人焦躁,使得《龍紋身的女孩》相形之下就像英國鄉間推理劇《密森默謀殺案》……八百頁的篇幅情節豐富……不可思議地饒富興味……讓人欲罷不能,不忍釋卷。」——英國《週日快報》

  「可怕陰森、引人入勝,讓人極度坐立難安的驚悚處女作。」——英國《每日郵報》

  「巧妙累積的懸疑讓你沉迷於八百頁的篇幅中。這本小說證明我們最害怕的不是暴力行為,而是人類心理不出聲的恐怖。」——《英國新聞聯合社》

  「一部深深讓你恐懼的小說,黑暗的童話故事,在北歐犯罪小說傳統中獨幟一格……這部小說是心理黑色作品,分析人類的心靈,深入挖掘人類的邪惡、受壓抑的潛意識變態以及人類天性中與生俱來的暴力。」——義大利Sololibri.net網站

  「再見,人魔漢尼拔。和維多莉亞.柏格曼相比,那個老人魔的心理狀態就過就像籠中金絲雀一樣有趣。」——瑞典《勞工日報》

  「《烏鴉女孩》是該類型瑞典小說中我讀過數一數二的,或許甚至就是最棒的那本……許多瑞典作家及國外作家總是會說瑞典夫妻檔作家荷瓦兒(Sjöwall)和法勒(Wahlöö)是他們靈感的來源,如果未來的作家也用相同方式提起本書,我不會意外。」——瑞典《耶夫勒日報》

  「《烏鴉女孩》讓你在書頁中追尋,氣喘吁吁,大惑不解,急著想知道更多。這個故事發生在榮格所謂的集體潛意識中……一部隱含光芒的傑作。」——瑞典《DAST雜誌》

  「結局優雅地收起所有的線索和懸而未解的問題……真相非常殘忍邪惡,我怎麼想都猜不出來……耶里克.艾克索.頌德寫了一部犯罪小說讀者不能錯過的佳作。」——丹麥Krimifan犯罪小說迷網站

  「一部讓你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的心理驚悚小說,把不堪一擊的正常放在顯微鏡下檢視。」——丹麥版《ELLE雜誌》

  「《烏鴉女孩》是部陰暗的心理驚悚小說,和北歐冬天的夜晚一樣悠長陰鬱……一個複雜、好聽、讓人憂慮的故事。」——紐西蘭《奧塔戈每日時報》

  「這個故事裡盡是充滿障礙失能的角色,不寒而慄感被提升到藝術層面……但巧妙逐步累積的懸疑全程吊足你的胃口。」——蘇格蘭《新聞雜誌》
 







作者簡介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是瑞典雙人作家葉爾克.耶里克頌(Jerker Eriksson)與霍坎.艾克索倫德.頌卡斯特(Håkan Axlander Sundquist)的筆名。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目前是兩部系列小說的作者。《烏鴉女孩》(Crow Girl, 2010)、《飢餓之火》(Hunger Fire, 2011)、《皮媞亞的諭令》(Pythia's Instructions , 2012)組成【維多莉亞.柏格曼三部曲】,之後又合併為【烏鴉女孩】;而《玻璃身》(Glass Bodies, 2014)則是【憂鬱三部曲】的第一部。這些黑暗又令人上癮的小說,馬上在瑞典一炮而紅,叫好又叫座。

《烏鴉女孩》是瑞典犯罪小說的最新文學風潮,也是當代犯罪小說的里程碑;曾獲瑞典犯罪作家學院2012年的特別獎,學院推崇《烏鴉女孩》:「以犯罪小說的形式,呈現令人神魂顛倒的心理分析。」


葉爾克.耶里克頌,1974年生於瑞典中部的港市耶夫勒(Gävle),他做過很多工作,其中之一,是本書另一位作者霍坎的電音龐克樂團「i love you baby!」的製作人,並和樂團一起在東歐許多國家巡迴演出。他也曾擔任門房、裝貨員、倉儲經理與監獄圖書館員。


霍坎.艾克索倫德.頌卡斯特,1965年出生於瑞典南部的林雪坪(Linköping)。和葉爾克一起投入寫作事業前,他曾是音響師、音樂家及藝術家,曾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開過五十場以上的畫展。他在2000年初期是電音龐克樂團「i love you baby!」成員,在東歐許多國家巡迴演出。







 
詳細資料


    ISBN:9789868870093
    叢書系列:SM
    規格:平裝 / 83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其他地區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懸疑/推理小說> 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