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Ray讀 卡爾‧尼克森的《夏日死亡紀事》(皇冠文化 2016年 5月新書)
http://fangkuo0917.pixnet.net/blog/post/42929903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870020613&lid=search&actid=wise
內容簡介
被殺死的原來不只是妳,
還有那年夏天,我們的青春……
入圍IMPAC都柏林國際文學獎!
入選德國年度最佳犯罪小說!
十五歲的我們不知道,
有些事件就像有去無回的入口,通往新的生命階段,
有時更美好,但通常更殘酷……
一九八一年的那個夏日清晨,十五歲的少年站在沙丘上凝望著海浪中的十七歲少女,曬成蜜色的纖腰、翹臀、長腿……他看傻了眼,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自己注視的其實是命案現場。
乳品店女兒露西年輕生命的隕落,奇異地吸引住海口小鎮上的一群少年。少年們憑著一股天真的正義感開始尋找兇手,露西在他們互相拼湊的記憶中越來越完美,他們所窺見的成人世界,卻越來越晦暗不明。隨著小鎮的氣氛在內憂外患下日益緊張,少年們從小聽慣的浪濤聲,也在不知不覺之間變成了鼓動情欲與血性的脈搏。
多年以後,已不再年少的他們仍掙扎著回頭,想穿過烈日、海霧和暴雨,看清自己當年的純真如何在一連串失控中亂葬,十五歲那年的漫長酷暑,彷彿從來不曾結束……
好評推薦
看似輕薄短小,卻承載了複雜而厚實的情感和憂傷。──圖書版權經紀人譚光磊
這是一本幻象之書,是由魔術師鍛造的傑作,它巧妙地將你的心思與最初的故事漸漸錯開,直到你驀然驚覺,之前讀過的所有事件忽然都有了新的意義……充滿豐富的細節與感染力。──基督城報
尼克森寫青少年語氣時充滿角色性格,他完全掌握了青春期那種火爆的情緒和探查未知的癡迷……若不把這本書列入全國高中英文課必讀,那可真是罪過!──尼爾森新聞網
尼克森懂得精算犯罪小說中的每一分情緒,讓懸疑盤旋,然後俯衝襲擊,在一個人身上堆積焦慮,然後把威脅感傳染給其他人。他是一個真正有天賦的作家!──週日明星時報
尼克森生動的書寫喚醒了彼時彼地,二十七年前的紐西蘭。那是青少年主角們生命的轉捩點,也是紐西蘭這個國家的分水嶺。這本書勾動了我們潛意識底下的懷念,渴望回歸那個一切都看起來比較簡單和有秩序的純真年代。──懷卡托時報
尼克森的寫作優美動人,完美演繹青少年的風格與音色,發揚了他在《炸魚薯條店之歌故事集》中展現的潛力。──南與北雜誌
《夏日死亡紀事》召喚出1980年代紐西蘭的氛圍:酪農業、夏季、沙灘、青少年的百無聊賴與性渴望,也抓住了男人中心的陽剛文化、悲傷,以及悲傷的難以言說。──紐西蘭自治領郵報
卡爾.尼克森技巧精湛地重建了1980年代的紐西蘭鄉下……真希望尼克森趕緊多寫幾本小說。──週日先鋒報
尋找真兇只佔了本書強大閱讀魅力的一小部分。 ──澳洲女性周刊
作者簡介
卡爾‧尼克森 Carl Nixon
專業小說家與劇作家,也是紐西蘭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他曾在1997、1999年兩度贏得週日明星時報短篇小說獎,並在2007年榮獲紐西蘭最頂尖的短篇小說獎項──紐西蘭銀行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獎。
2006年,他以處女作《炸魚薯條店之歌故事集》榮登紐西蘭暢銷小說榜首,並入圍大英國協作家獎東南亞暨南太平洋區最佳處女作獎。
201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處女與鯨魚》則獲選《紐西蘭聽眾》雜誌年度百大好書,以及紐西蘭自治領郵報與基督城報年度最佳紐西蘭小說前五名,並由南太平洋電視公司買下影視改編權。
2006年,尼克森應娥蘇拉.貝索創意紐西蘭基金會之邀,在康特柏里大學擔任駐校作家期間創作了《夏日死亡紀事》,本書隨後入圍IMPAC都柏林國際文學獎,並入選德國年度最佳犯罪小說。
譯者簡介
趙丕慧
一九六四年生,輔仁大學英文碩士。譯有《杜鵑的呼喚》、《臨時空缺》、《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易經》、《雷峯塔》、《穿條紋衣的男孩》、《不能說的名字》等書。
導讀
從世界彼端飛行而來的美麗巧合──中文版《夏日死亡紀事》的身世
圖書版權經紀人/譚光磊
二○一三年五月,我受邀參加奧克蘭作家節的國際交流活動,搭機飛往紐西蘭。這個活動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 Flying Friends(當然後面一定要加上毛利語版的 Te Manu Ka Tau)。確實,對紐西蘭這個遺世獨立的國度來說,任何來訪的朋友,恐怕都得千里迢迢、飛度重洋,才能來到這個美麗之地。
在當天的歡迎晚宴上,我得知這次受邀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四人,除了我和愛米粒出版的莊靜君,還有一對德國老夫婦,史蒂芬.維朵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兩人共同經營一間小而美的「維朵出版社」(Weidle Verlag),是,而他們之所以受邀來奧克蘭,是因為出版了卡爾.尼克森的小說《夏日死亡紀事》德文版。
聊著聊著,話題當然不免轉到卡爾.尼克森這位紐西蘭作家身上。史蒂芬娓娓道來他是如何審慎評估之後簽下版權,自己動手翻譯,趕在二○一二 年法蘭克福書展之前推出。那年紐西蘭正好是主題國,他們還特別請尼克森去德國宣傳,這次到紐西蘭,夫妻倆還提早到南島的基督城去找他,再北上參加作家節。
史蒂芬原本是把《夏日死亡紀事》當成文學小說出版,沒想到幾位犯罪推理小說的部落客讀了以後非常喜歡,口碑不脛而走,結果在犯罪小說圈裡引起轟動,後來還有大出版社用高價買下平裝版權。一本文學小說居然被當成推理小說讀,也真是夠神奇的了。
在奧克蘭最後一天,我沒有任何特定行程,搭的又是晚班機,便獨自在市區晃蕩。我找了家海邊的咖啡館,坐在白得刺眼的天光下,一邊吃新鮮的炸魚薯條配葡萄柚汁,一邊翻開了《夏日死亡紀事》。我從白天看到晚上,換了兩間咖啡館,等計程車來接的時候坐在旅館大廳裡看,等登機的時候坐在貴賓室裡看,就這樣一口氣在午夜之前讀完了這本書。
這本二百四十頁的小說看似輕薄短小,卻承載了複雜厚實的情感和憂傷。故事設定在一九八○年代的紐西蘭小鎮,一個炎熱的夏天,美麗少女露西被人發現陳屍沙灘上,她的死亡使得小鎮的生活從此不再平靜。
這是一個懷舊的故事,也是一群少年的成長故事,更是一個未解謀殺謎團的推理故事。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卡爾.尼克森竟採用了第一人稱複數的敘事口吻,這個「我們」是一群十來歲的少年,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都曾經為露西著迷,為她的死亡哀嘆而且抱屈,發誓要找出兇手。他們歷經了一九八一年炎熱的耶誕節(是的,我們別忘了紐西蘭位於南半球,所以他們的「夏天」是我們的冬天),小鎮上因為露西死亡而呼之欲出的種種祕密,還有透過電視機和廣播傳來的、外在世界的種種災荒或動盪。
幾十年過去,這群男孩早已長大而且老去,有人成家立業,有人依然獨身,但他們彷彿一個歃血為盟的秘密組織,仍然利用每一次假期的空檔齊聚一堂,耙梳他們日積月累的剪報與「證物」,反覆檢視一個又一個的假設與嫌犯。他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誰殺死露西,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無人記得露西死亡之前的事情。他們的記憶始於她生命的終結,一個年輕美好生命的殞落,形塑了一整個世代的共同記憶與人生。
《夏日死亡紀事》讓我想起《神祕森林》和澳洲作家的戴朗.威廉斯(Darren Williams)的《天使岩》(Angel Rock),某種程度上,你甚至可說這是紐西蘭推理版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這個版本的泛黃回憶中女神不再,但年輕的男孩依舊燃燒著青春的烈火,為她前仆後繼,哪怕只是將關於她的片段銘刻於記憶,用一輩子來溫存……。
回到台灣之後,我馬上給紐西蘭出版社寫信,說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想要代理中文版權,奈何他們的版權皆交給澳洲藍燈書屋處理,我完全使不上力。
想不到半年後的法蘭克福書展,我和維朵夫婦又相約到紐西蘭的攤位聚首,在拿取自助式早餐的人群之中,我遇見了卡爾.尼克森。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告訴我自己正在跟一位經紀人談代理事宜,而那位經紀人正是我前幾天初次見面的新客戶,西班牙Pontas經紀公司的瑪麗娜.沛瓦納(Marina Penalva)。又是半年過去。瑪麗娜正式發來《夏日死亡紀事》資料,將中文版權託付到我手上。距離我飛往奧克蘭、首次聽說卡爾.尼克森這個名字,差不多正好一年。這並不算是太漫長的等待,卻是充滿驚喜的巧合。現在,這本精彩的小說終於要與中文讀者見面了。
詳細資料
ISBN:9789573332329
叢書系列:CHOICE系列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其他地區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懸疑/推理小說> 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