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hp  

 

在弟弟大喊著:「這個秘密藏在我心中好幾年了,我覺得你們從來沒有瞭解過我……你們真覺得關心過我嗎?你們知道那種沒有辦法和家人分享情感的痛苦嗎?」這句話之前,她也把自己的秘密隱藏了很久很久,因為她怕說出妹妹一直還在家中這個秘密,會傷到父母親或許已經癒合的心,於是她把這個秘密珍藏在自己心扉中。








學過諮商輔道或教育的人,應該都很熟悉『家庭樹圖』這種紀錄方法吧!讀徐嘉澤的新作《秘河》,讓我聯想起,若把家庭樹圖平放,出現在樹圖中每一個人都當作是一條條延伸又延伸出去的河流呢?《秘河》一書的視覺概念,就如此這般成型了。




這次大塊文化舉辦《秘河》的試讀活動,同時也向參與試讀者提出一項很特別的要求:


由於作者上本著作《下一個天亮》與《秘河》是為一外一內相互對照,入選此次試讀者,亦會附上《下一個天亮》一書,希望更能綜觀與清楚作者創作兩書的脈絡。


在《下一個天亮》和《秘河》兩本書都細讀過幾次之後,我以自己的方式,解讀了個人以為出版社如此安排的用意。








《下一個天亮》和《秘河》一樣以家族故事為軸心,但前者《下一個天亮》是將這個家庭在不同時間點、不同歷史事件發生時,家庭成員如何面對,延著時間的脈絡一步步往外發展出去。




而後者《秘河》則是將故事場景凝結在一段特定的時間段落中,家族成員因著接二連三的私人秘密曝光,他們向內去省思,為何 我/我家 會發生這種狀況呢?藉著不同家庭成員,反覆回想過去相同一件事件時,每位成員各自的解讀和每位成員為自己的秘密作出辯解。




相同一件事,烙印在每個人腦海中的痕跡不同,造成的影響也不同------這是否就是出版社希望讀者看見的一外一內相互對照』呢?








我知道這個問題不會有單一制式的答案,因為每個閱讀者所看的觀點都不同,無論是《下一個天亮》和《秘河》




但我注意到作者徐嘉澤在處理《下一個天亮》和《秘河》兩本書時,有個相當大的差異:《下一個天亮》在我讀來,作者企圖要在200多頁的書中放進去太多太多東西,太龐大的資料庫和企圖心,又受限於篇幅有限,讓《下一個天亮》整個故事讀起來,感覺只是一層浮在表面的文字,就像直接看電視或電影那樣,觀賞者被拉著走,我讀不到太多書中主角內心太深刻的想法。




但是在《秘河》一書中,作者徐嘉澤以相反的手法來處理這個故事,書中主角其實想說的事情(秘密)不多,但幾乎都有其重疊性或相關連性;這就像閱讀書本,有空間和時間容讀者停下來思考或反芻。




家庭是人類最原始也最緊密的社會組織,一件事情的發生,家人幾乎都是共同經歷那個過程的,但是看在不同人眼中,卻有不同觀點,甚而引發不同反應和舉動。這些微妙的不同,《秘河》本身的架構,就能將故事處理得很得宜。




好比『出櫃』這個議題,不知道為什麼,作者徐嘉澤在《下一個天亮》和《秘河》兩本書中都安排了『出櫃』的劇情。『出櫃』這個舉措,到了2013年的現在還值得大書特書嗎?我不知道,至少在我的想法裡,這可能和宣布『先有後婚』一樣,不都是很稀鬆平常了嘛?




也許是每個人生命經驗不同,所以我覺得『還好』的事情,作者會希望是故事重點之一。








《秘河》較之於《下一個天亮》值得讚許的地方是:作者放棄了大範圍的書寫討論,而願意將故事目標集中於某幾個特定的事件點上,那樣也使得作者更有餘力將家庭中不同成員的不同心態,深入再深入的剖析,最後形塑出『秘河』這個意象。




這就很像當年我在寫碩士論文時,指導教授告訴我的:到了某一階段,廣泛地蒐集資料和呈現,太多教科書上都有,不必寫論文來多此一舉了。論文反而是應該要將題目範圍縮小再縮小,精緻地濃縮處理手邊龐大的資料,該割捨的割捨,只將淬鍊過的精華寫出。




《秘河》較之於《下一個天亮》,在處理故事的精細度上,我感覺作者明顯進步許多。


 

 

 

 





秘河

•    作者:徐嘉澤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
•    ISBN:97898621341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