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以前

那是我離開社工圈開始作生意好幾年之後的事

 

 

好友林玲的妹妹林芬讀研究所準備寫碩士論文

林芬透過姐姐向寫過論文的我問了一些與寫論文有關的"小撇步"

後來     林芬順利畢業     還寄了本碩士論文送我

 

 

記得林芬的論文題目大約是【癌症病人家屬相關之研究】

是用量化方式對病人的主要照顧者作問卷調查

 

 

當時不以為意

只是現在才想起來

問卷中的題目通通都是類似這樣的 :

對親人罹患癌症你感到恐懼嗎? (1分至5分)

對親人生病你感覺沮喪嗎? (1分至5分)

你對這次的醫療有信心嗎? (1分至5分)

.........

 

當然這與林芬無關

因為量化的研究方法本來就要採取計分制才有辦法跑統計

 

 

 

只是過了這戰戰兢兢的一星期

設若現在問我 : 對親人罹患癌症你感到恐懼嗎? 答案~~無限大

                       對親人生病你感覺沮喪嗎? 答案~~無限大

                       你對這次的醫療有信心嗎? 答案~~不敢去想

 

 

病人或家屬的情緒真的可以量化嗎 ?

量化的結果不是一定都會出現  最高分/最擔心  嗎?

(其實仔細想想, 問卷實際跑統計時, 還是可以找出有顯著差異變項的)

 

 

倒也不是說   在這類研究方式上質性比量化來得恰當

相反地,  也許質性方式更不恰當

一不小心可能就流於寫小說或新聞報導     而非學術論文了

 

 

我蠻想找到久未連絡的林芬    問問她

沮喪  害怕  信心......等等如何能評分

母親生病    我的擔憂指數絕對是百分之一百萬以上呀!!!

(唉~~苦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