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老很老的故事:我有個朋友,我們什麼事都共享,然後她死了,我們也共享那件事。………
………有她同行我的生命有意義多了:許多年來我們每天玩那心照不宣的簡單接球遊戲。一個球,兩副手套,投球與接球同等高興。這時我在球場她不在:一副手套,無可玩。哀悼是那個告訴你獨處時你是誰的東西。………
………就像大多染了最後一章色澤的回憶,我的回憶帶了悲哀實體的重量。關於悲傷,從沒人告訴你,思念是容易的部分。
一本文學作品大約讀五到十頁,就要開始戒慎恐懼了。怎麼說呢,這位陌生作者的文筆風格即將展現在你眼前,直覺的喜歡或不喜歡,差不多就要成形了。
但是在這本葛兒.卡德薇 ( Gail Caldwell ) 的《一路兩個人》( Let’s Take the Long Way Home:A Memoir of Friendship ) ,我卻選擇停下閱讀,然後開始看書本前面的作者介紹、譯者介紹以及各界推薦。
整本《一路兩個人》讀完之後,我強烈地想找到原文版的《Let’s Take the Long Way Home》來讀,因為我有些懷疑,這本書究竟是葛兒.卡德薇的《一路兩個人》,或是翻譯者張讓的《一路兩個人》?
我雖然沒有讀過很仔細讀過大量張讓的華文創作,但是在我看過許多翻譯小說的直覺下,我有些懷疑葛兒.卡德薇英文原本的筆觸也是如此輕盈跳耀、哀傷處不多,回憶倒是滿滿------是這樣的感覺嗎?
撇開關於翻譯我的一肚子疑惑不說。書的本文還是讓我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很時常停留在特定的段落,一遍又一遍的讀------我不懂文字與文字、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間,竟然會跳躍如此。
好比我以為書名是《一路兩個人》,內容應該寫的就是葛兒和卡洛蘭之間的友誼,也許交代一些她們各自不同(或相似)的成長背景,然後重點是兩個人成為朋友時的互動交心,再就是卡洛蘭離開人世之後,葛兒失去摯友的心情------惶恐、哀傷、沮喪、心理重建………任何感覺都可以,只要是有關葛兒和卡洛蘭之間的。
但是我卻在《一路兩個人》的中間部分,讀到作者葛兒用很長一大段,幾乎快有1/4到1/3的比例,在敘述自己遇到卡洛蘭之前的成長經驗,兒時回憶、和家人的相處、找工作、談戀愛和從酗酒到戒酒成功的過程。
(請注意,這裡有超過三十年以上,是沒有卡洛蘭這個人存在的------我的意思是葛兒完全不認識卡洛蘭,自然就與她沒有任何交集也不受其影響。)
原先我以為這些只是鋪陳,到最後會去呼應葛兒和卡洛蘭之間的……什麼都可以,包括卡洛蘭曾經出版過一本描寫自己戒酒心路歷程的書,或者去比較兩人對於愛情觀的不同,或者甚至是對於愛狗方面的相似度。
但是事實上,除了愛狗的部分被少許輕描淡寫地提到之外,《一路兩個人》的情感是如何建立,對於身為女生、一路走來也都有好朋友的我,其實讀不大出來她們之間的太多『什麼』……對,什麼都可以,但是我就是讀不到。
然後要說哀悼或回憶嘛,《一路兩個人》與其說是葛兒在回憶和卡洛蘭之間的友誼或互動,倒不如說《一路兩個人》是葛兒個人到了某一個年齡在寫自己的前傳或回憶錄。
總之,我認為中文書名翻譯成《一路兩個人》,實在有點太矯情。
至於文宣中所提到的『這般感受,唯有「知己」知道』,說實話,我有一些不明所以------至少我個人讀這本書時,並沒有這個fu。
一路兩個人
Let’s Take the Long Way Home:A Memoir of Friendship
• 作者:葛兒.卡德薇 Gail Caldwell
• 譯者:張讓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
• ISBN:9789571353821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9099
內容簡介
★《出版人週刊》年度選書(非小說類)No.2
普立茲獎得主.張讓譯文.知名歌手范范 范瑋琪 推薦文 普立茲獎得主卡德薇耗時八年,悼念生命摯友的回憶錄! 這般感受,唯有「知己」知道。 這是一個很老很老的故事。我曾經有一位可以分享一切事物的朋友,然後她過世了,所以死亡也是我們會一同分享的東西。 普立茲獎得主葛兒.卡德薇以她一貫優美坦誠的筆調,記述與作家好友卡洛蘭(Caroline Knapp,1859-2002)的一段友誼,讓人看到兩人之間富於智慧又深刻動人的情誼。 全書分成十三篇章,內容總是輕盈地從回憶開始,重重地從思念結束。書中寫著兩人共同的喜好,如划船、養狗和書籍,以及如何擺脫酒的誘惑;一開始葛兒和凱洛琳都沒料到會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因為兩人的背景不同,但在感情上她們都是非常獨立自主的女性。 卡洛蘭從不乏愛她的男伴,葛兒則是忘情工作,保持愛情距離。葛兒覺得能有人分享的生活更好,凱洛琳則是她的知音。 幾年過後,當卡洛蘭被診斷出罹患末期肺癌,隔年去世。深受打擊的葛兒,從沒想過好友遽逝,甚至比自己的父親更早離開人世。這段哀悼死亡的經驗,是個從覆滅到新生的過程,八年之後,葛兒將她心中對摯友縈繞不去的思念,一絲絲化為動人的文字見證。 「死亡,不全然是壞事。」這是葛兒在書中反覆重申的體悟。作者字句巧如珠饌、重如鐘鼎,全書篇篇動人抒情的文章,為兩名女性摯友的堅定情誼,留下感人見證。本書既是追憶亡故好友的回憶集,也是一名女性獨身跨越死亡幽谷的心路歷程。
國內外暢銷記錄 ★《出版人週刊》年度選書(非文學類)No.2
作者簡介 葛兒.卡德薇(Gail Caldwell,1951- ) 二○○一年普立茲獎評論類得主,《波士頓環球報》前首席書評家。她替《波士頓環球報》寫文章和評論超過二十年(1985-2009)。 葛兒.卡德薇出生並成長於德州,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美國研究」雙學位。直到一九八一年為止,葛兒在德州大學擔任講師;在加入《波士頓環球報》之前,她在波士頓大學教授特寫寫作(feature writing)、擔任《波士頓評論》的藝術編輯,並替《新英格蘭月刊》及《村聲》寫文章。
譯者簡介 張讓 曾獲首屆《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聯合報長篇小說推薦獎、中國時報散文獎,並多次入選各家年度散文或小說選集。著作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集和兒童傳記等。散文集《剎那之眼》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譯有童書《爸爸真棒》,與小說集《初戀異想》、《感情遊戲》、《出走》和非小說《人在廢墟》。現定居美國。 |
名人推薦
幾近完美的回憶錄:美好、謙虛、親切而又充滿了洞察力。值得慢慢品味與人分享。
《時代雜誌》
驚人……耀眼……熾烈而又動人,帶了透徹真情,讓人也為之心痛。
《波士頓環球報》
辛辣而又撼人……卡德薇以深刻然不過度傷感的感情記述一段改換生命的友情。
《克爾克斯評論》
在這本安靜而又激烈的書裡,卡德薇做到了幾乎無法表達的:創造了一個難忘的,給知友卡洛蘭.納普的愛的獻禮……。卡德薇毫不畏縮描述好友的最後時日,儘管幾乎給自己的哀傷擊倒; 她以極度感人的優美敘寫這段悽涼時光。
《出版人週刊》(特別推薦評論)
一本融合告白、輓歌和決心的書,引人入勝……一部巧妙沉澱的回憶錄,關於信賴、親近和愛。
《書單》
頌揚友誼的長久……。這是本你會想要和自己「生活必須的支柱」(就像卡德薇形容貼心密友的)分享的書。是個給讀者的可愛禮物。
《華盛頓郵報》
(她們的)友情滋養並激勵了卡德薇和納普,讀到這樣的友情我們也跟著受益。
《芝加哥論壇報》,編輯嚴選
是本美好的書……。這故事的獨特並不在於失落,每個人遲早都會失去某樣東西。不可思議的是當初竟能找到那件東西。
沙龍
令人傷心的回憶錄……。帶著幽默和悲傷…卡德薇巧妙編織故事軸線,描述並回想友誼和失落。
《今日美國》
悲哀有許多層次,正如讓我們傷心的失去之愛有許多層次。友情,誠如葛兒.卡德薇的回憶錄優美闡述的,需要一種特別、舒放人心的說服力。
里查.佛德,《獨立紀念日》作者
寫愛與失落其中深沉甘苦的絕頂證言。如果你曾有過一個靈魂伴侶,不管是人是狗,這本書是為你寫的。如果你沒有過,這本誠懇而又舒放人心的回憶錄可以幫你找到。
派翠西亞.麥克康乃爾,《為了對一條狗的愛》作者
從巨大的失落當中,葛兒.卡德薇作出了一件絕佳禮物:是部貼心的回憶錄,卻又包含了生命中所有真正重要的東西。《一路兩個人》清晰、優美、熱情、智慧而又極度感人,是本帶了罕見與難忘之美的書。
喬安.維可珊,《自殺指數》作者
《一路兩個人》讓我深受感動……卡德薇最大的成就是(超越死亡和失落)生動描述女性間可以融洽相處,以及若是願意,可以相互回饋的珍寶:力量、幽默、愛和自尊。
朱莉.邁爾森,《紐約時報》書評,編輯嚴選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藍小說
- 規格:平裝 / 20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譯序 因為是她,因為是我 張讓 013
一路兩個人 019
序
推薦序
勇敢的生命大步走吧!
這一本書,讓我讀完之後深深地感動一直持續著。追憶好友可以那麼地美、那麼地哀傷!友情本來就是一種很綿密又漫長的關係。對我這樣的讀者,和自身經驗來說,這一本書帶給我是又深刻、又是一個好像必經的過程。
人的肉體會不見,但是精神卻是永恆,任何一種關係亦然。友情是我非常重視的,常常會覺得對方需要我,或是我也很需要對方的那種層面。尤其這一本書提到面對好友的死亡,雖然要經歷分開的痛苦。但是心中仍會有一股力量在心中推著你往前走,這也就是好友,最真的好友會給你的!猶如93病房的孩子們給我的氣力!
此書談到的也不只是友情,有談到了戒酒的自我療癒過程,感覺快要失去了全世界的失望、失落感,但是藉由書寫了這一本好書,來公開這一切,用簡單的文字,來描述和形容心中深深的哀傷和小小期望,觸動人心底的深淵!
闔上了書,睜開的心裡的明亮之眼,讀完之後,才有的一種透徹領悟,有一種關係,一些過程,都是人與人之間不可多得的「一路兩個人」。
范范 范瑋琪 友情推薦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譯序
因為是她,因為是我
她曾有一個絕無僅有的好友,然後好友死了,她流落世間,不知如何是好。
這本書寫的是在那不知如何是好當中,以及之前與之後的事。換句話說,這是本悼亡友的書,但裡面其實有兩本書:悼亡書和憶友書。
在個人回憶錄大肆風行的現代,悼亡書常見,但紀念友情的書卻相對少見。這書兩者合一,因此是稀有品種。
悼亡書怎麼寫?自十多年前我母親去世後,我便不時在想這問題。心裡有本《至哀書》一直在醞釀,同時我陸陸續續寫了一些紀念母親的文字(市面上的悼亡書也越來越多),由書寫中逐步發現悼亡最初其實是通過寫死亡來寫自己,慢慢死亡的陰影淡去,時間開始倒轉,母親一點點起死回生,不再是具無法接受的屍體,而是個活生生有說有笑的人。這個從寫死到寫生的轉化時間很長,對我起碼需要五年。對本書作者葛兒.卡德薇而言,需要七八年。
也許是經過了足夠時間的沈澱和療傷,這裡卡德薇筆下得以大半本書將死去的卡洛蘭還原到當初的跳脫強健。如果不是她分明已死的話,我們很難相信像她那樣一個年輕強韌的人會一下就沒有了,灰飛煙滅,去到無人知曉的地方。可以想見她的死給卡德薇帶來的打擊。(文章未完)
張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