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先說說我拿到這本《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時的感覺,一冊是黃底黑色圓點的『珠玉短篇小說集』,另一冊則是出版社限量附贈的黑底銀色圓點的『〈鑿刻時光〉格紋筆記』。
能夠為兩冊小小的小說和筆記本,而將整體包裝得非常有味道,讓我在第一次觸摸前,有先跑去找一付白色絲絨手套戴著先的衝動。
幾乎可以說是不必看內容,光這兩個封面,外加書腰想出『珠玉短篇小說』、『鑿刻時光筆記』這兩個詞,就讓人一整個覺得好精緻,有一種『不據為己有,誓不為人』的衝動感。
我想我對《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封面之喜愛與讚嘆,大約和大部分女生對著五克拉鑽石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
說完外表,再來就是談吉田修一這本《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的內容。
雖說作者明明寫著吉田修一,但這本《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閱讀起來的感覺,和近兩三年來吉田修一最熱門、暢銷的作品《惡人》、《再見溪谷》幾乎沒有任何共同點。
〈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爸爸下車的時候〉、〈夫婦之間的惡作劇〉、〈休息站〉、〈樂園〉書中五篇圍繞著筒井和妻子瞳以及養子文樹,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有一種悠閒但溫暖的感覺,到讓我感覺像是溫馨回憶版的《最後的兒子》。只不過這個兒子比從前成熟,懂得保護家人,不會做出以前有些孩子氣的莫名其妙行為了。
在台灣,《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出版於2011年04月,距離2008年03月出版的《最後的兒子》,中間還有年2008年10月出版的《惡人》和2010年10月出版的《再見溪谷》。
如果單純按照中文版翻譯本推出的時間順序,一個既然已經寫得出《惡人》、《再見溪谷》之類、凝重感十足的作者,怎麼可能反而又能雲淡風輕地寫出一本《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
說真的,如果一位作家能做到這樣反璞歸真,我會相當佩服,但是直覺上就是不可能。
於是我從日文網站找到找到日文版的發行順序,這才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
日文版《最後的兒子》出版於2002年,《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出版於2004年11月。
當然距離現下、人盡皆知的超級作品《惡人》、《再見溪谷》都至少有五年以上的時間了。
如此追隨一個作家的寫作風格的脈絡,其實也感覺得出吉田修一寫作風格與關心議題的改變。
說實話,我懷念的是以前對凡事都不甚用心也雲淡風清的、吉田修一筆下的主角。
今天,在巴尼斯百貨六樓,牽著文樹的手,與闊別多年的他聊了幾句,又讓筒井領悟了一件事。這麼形容或許有點誇張,但筒井這下明白:一個曾受人掏心掏肺愛過的人,似乎也學得會該如何掏心掏肺去愛人。
三十多歲,有了妻子和妻子與前夫生下的小孩文樹,並且與岳母同住的通勤族筒井,在百貨公司男裝部門巧遇十多年前、曾有一段短暫同居戀情的前男友『他』。
看著前男友現在身邊的新男孩,也看著現在在自己身邊的妻與子,筒井的過去與現在,似乎是兩個完全無關也聯想不出關係的世界。
當年,雖然前男友非常愛筒井,但年輕的他並不懂得珍惜,甚至只是將這一段戀情視為下一個女朋友出現前的過渡期。十多年中遇見的各種感情歷練和創傷,讓筒井打從心裡懂得愛惜自己的妻子----甚至也願意將妻子與前夫生的兒子視為己出。
有些感情,雖然包著謊言但內在殘破不堪,經過那樣感情事件的人,往往只能選擇恨或漠然。唯有當你真正找到一個懂得珍惜自己而自己也同等想珍惜的對方,過去的傷痕才算真正結痂了、隱形了、甚或被忘記了。
對於此刻,《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的筒井就是這樣一個人,夠溫柔也懂得對往事釋懷。
我好喜歡這樣的筒井。
也希望所有曾在追逐情愛中受過傷的紅男綠女們,終有一天,遇見一直在等著與你相逢的那個對的人。
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 ( 春、バーニーズで)
• 作者:吉田修一 ( YOSHIDA SHUICHI )
• 譯者:劉名揚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
• ISBN:9789861207209
說真的, 我不太明白,為何日本的文庫版和單行版, 會想要用一整個很不美的黑色來當封面呢???
這樣一比, 中文翻譯版就勝出太太太太....太多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2610
內容簡介
【有時候,現實總會牽引著我們回到過去,沉浸在另一個時間裡。】 筒井,平凡的上班族。雖然家庭美滿,工作也還過得去,但在他的內心深處,總還是住著莫名的空虛與焦慮:如果當初沒有離開「他」,是否生活會更不同?如果當初不和「她」結婚,是否就不必擔心孩子不喜歡自己? 改編同名電視劇由西島秀俊(《白色榮光2》)、寺島忍(《龍馬傳》)主演。 收錄〈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在內共五則珠玉短篇: 〈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 〈爸爸下車的時候〉 〈夫婦之間的惡作劇〉 〈高速公路休息站〉 〈樂園〉
作者簡介 為所有浮遊於城市的孤寂靈魂而寫 步入文壇,該作品亦是第一一七屆芥川獎入圍作品。此後陸續發表〈碎片〉、〈WATER〉等作品。二○○二年以《同棲生活》獲山本周五郎獎,同時期再以《公園生活》奪下第一二七屆芥川獎。 其他著作有《熱帶魚》、《東京灣景》、《地標》、《長崎亂樂》、《7月24日大道》、《惡人》、《最後的星期天》、《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貨》等。其中,《惡人》將吉田文學推向另一高峰。不僅首次的報紙連載小說獲得各方好評,更一舉拿下了日本兩大新聞報社(朝日新聞社、每日新聞社)的大佛次郎獎與每日出版文化獎,在日暢銷破220萬冊,並改編為同名電影。 吉田修一擅長描寫年輕人在都會生活的當下心情,貼近真實的文字描述引發無數讀者共鳴。他自己十八歲才到東京,覺得自己「既不屬於東京,也不屬於故鄉」,在兩者之間游移的孤獨和鄉愁,就成了他書寫的動力。
譯者簡介 劉名揚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市。美國紐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畢業。曾長年旅居美、日,現在從事設計與翻譯工作。譯有《布宜諾斯艾利斯午夜零點》、《爺爺》、《不夜城》、《完全北野武》、《宿命的AV女優》、《三毛貓追蹤》、《性交與戀愛的幾則故事》等書。
|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吉田修一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1*18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