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9 01:49
「台灣沒有中年人該有的勇氣、擔當!」作家郭強生出版小說「夜行之子」,探討性別、族群等各種認同問題。他希望他這一代的中年人,能看到書中記錄的70到90年代各種苦樂、羞恥、憤怒……重新爬梳這一代的記憶。
一群大學生在學校的電梯裡對話。狹小空間中,「很機車」、「還OK 」這些屬於年輕人的詞彙一直反覆出現。電梯一角有個中年人默不作聲,他是作家郭強生,16歲就出道在聯合副刊發表小說就獲得「新人推薦」;10年前受邀從紐約回到東華大學創辦文學創作研究所,培養新一代的「文藝青年」。
七情六欲 無法分辨
「現代年輕人為什麼沒有辦法更細膩表達自己的情感?」郭強生在電梯裡思索。年輕人語言如果都只在沒有任何輕重比例的「機車」跟「OK 」之間擺盪,永遠用「機車」兩個字代表所有的不滿情緒,而無法分辨自己的七情六欲,不認識自己的語言,讓郭強生對這群潛在文字創作者感到憂慮。
同樣是很年輕就走上文學之路、又教了十年創作,郭強生看現在某些立志於文學創作的年輕人,給了「好嬌」的評語。有學生告訴他,希望以後每天可以在家裡寫作,不用兼差為五斗米發愁;而且要有一群光鮮亮麗的「文壇好友」,沒事喝喝下午茶,在對方的部落格上衝人氣。
逃避陰暗 很難進步
「他們都把『作家配備』想好了」,郭強生往往會給學生一記當頭棒喝:「你的作品呢?」「社會為什麼要供養你這個全職作家,而不是其他人?」「作品有何感動人心之處?」
「有作家頭銜,生命沒什麼不一樣」,郭強生常勸學生不要一開始就把自己關在家裡寫作,因為小說家要有觀察力,「小說不是關於作者,而是作者觀察到的故事」。郭強生覺得現代年輕人寫作彷彿都有一種同樣的「氣口」(台語),缺的就是觀察、想像。但他也沒對新一代寫手失去希望,「現在小孩很聰明,我期待他們變化。」
郭強生對於「中年人」也很有意見,無論是跟他一樣「坐四望五」的同輩,還是正步入中年的台灣社會。他感覺,人到中年,大家都不想接受陰暗面,但若大家都不接受陰暗,社會很難進步。「如果不能面對悲傷的真相,快樂其實都是假的」,郭強生在新書「夜行之子」中下了這句警語,給中年人,也給台灣社會。
政治窘況 挑戰思惟
這本短篇小說集的主角清一色都是同志身分。但郭強生只是想「藉由同志的小歷史,談台灣的各種大認同」。選擇同志角色做為素材,是因為「同志」的概念還沒有定型,把各種認同問題投射在同志角色上,更能讓讀者深思,這些問題也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書中的角色面臨了性別、族群、階級、膚色等各種認同問題;故事背後,郭強生更想談的是台灣社會面臨的政治窘況。在小說「迴光」中,一對男同志結婚後,透過其中一人的妹妹當代理孕母,生了一個小孩。
這種「預言式」的瘋狂想法,郭強生想挑戰讀者的思惟:當同志爭取到婚姻平等權後,該怎麼用?如果像故事中一樣,進一步得到孩子,倫常、法律問題又要如何解?
價值洗禮 盤整包袱
「台灣政治不也是一樣?」他指出,人民在爭到選舉權後,要怎麼用手上的選票?台灣解嚴開放超過20年,在郭強生眼中已是逐漸步入中年,「有幾十年的包袱要處理,但台灣沒有中年人該有的勇氣、擔當」,他嗅到台灣社會仍存在著一股「莫名其妙的悲情」。
在書中,郭強生寫了不少讓人「不舒服」的話題,「如果你讀了覺得激動,那很好」,他希望讓讀者開始思考新的可能。
郭強生也毫不客氣說,台灣的中年人「還不想長大」,不少50歲的書寫者筆下仍是屬於少年人的漂泊、青春氣味。郭強生認為,自己所屬的40歲這一代,歷經了各種社會價值洗禮,有三民主義反攻大陸,有兩岸關係正常化;有經濟起飛的暴發戶,也有經濟蕭條的困窘。
「該是盤整的時候了」,郭強生希望中年人能看到書中記錄的70到90年代各種苦樂、羞恥、憤怒,重新爬梳這一代「被攪了廿年的記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