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51648

2011-11-02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波士頓越洋採訪】


「我寫此書不是為了煽動民族情緒,我只想把歷史昇華成文學。」華裔作家哈金第一次寫歷史小說,便挑戰高難度的「南京大屠殺」,新作「南京安魂曲」本月中在台出版。
 

近年南京大屠殺被頻繁地書寫、紀念,小說家嚴歌苓和導演張藝謀合作的「金陵十三釵」將搬上大銀幕。但哈金認為,「這段歷史在文學上還是塊空白,應該有長篇小說來講述這個故事。」

f_351648_1.jpg      華裔作家哈金。圖/哈金提供

身為美國文壇最具知名度的華裔作家,哈金的獨特之處,在於用西方人的角度切入。三年前,他在華裔作家張純如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中,讀到美國傳教士魏特林的故事,決定以她為主角,「我想從一個人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如果書寫得好,就可以把民族經驗伸展為國際經驗。」

 

一九三七年南京陷落後,魏特林將金陵女子大學改造為國際安全區。她收容保護了一萬名以上的婦孺難民,卻因目睹日軍暴行得了憂鬱症,返美後自殺。張純如也有類似境遇,她寫完「南京暴行」後罹患憂鬱症,自殺身亡。

 

撰寫「南京安魂曲」時,哈金也像打了一場戰爭,改了卅二遍才定稿。「我動筆後常常感到很沮喪,一方面是素材太血腥、太黑暗;另一方面是很難寫好。」

 

哈金說,一開始的困難點是在於「感情上不瞭解魏特林」,後來明白到她窮困的出身讓她對南京難民特別好。而魏特林在屠城後並未經歷重大事件,讓整個小說缺少衝力。最後哈金決定在魏特林身邊添一個虛構人物高安玲,讓她成為故事的敘述者,「如此達到一種平衡─既講一個外國人的故事,也講一個中國家庭的故事。」

 

過去寫南京大屠殺,重點多擺在日軍屠城的殘暴,哈金卻把重點移到屠城後的日子。他說:「最難寫的是人心的苦難和疼痛。」

 

在大陸,哈金作品因真實反映大陸社會現象難以出版,僅「等待」一書曾出版。此次「南京安魂曲」的簡體字版卻搶先於繁體字版前上市,並與英文版同步推出。對此,哈金表示「很意外」,「出版社應該做了很多努力」。但大陸仍未批准他返國,最近他因母病兩次申請簽證都遭拒。

 

【2011/11/0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aRay  的頭像
    TinaRay

    劃錯重點的另類閱讀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