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Ray讀 道格拉斯.理查茲的《變態療法》(奇幻基地 2016年 4月新書)

http://fangkuo0917.pixnet.net/blog/post/42983045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0717

 

快照-5  

 




內容簡介


精神變態可以「治療」?!


  ★《紐約時報》暢銷作者道格拉斯.理查茲最新科幻驚悚力作。

  ★美國最大科幻出版社Tor以六位數美金高價買下版權,震撼歐美文壇。

  ★出版至今好評不斷,榮獲重量級書評雜誌《出版人週刊》、《書單》鄭重推薦。

  ★本書將逼你忍不住一頁翻過一頁,不熬夜知道答案絕不罷休!




十三年前,艾琳從殘殺了全家人的變態凶手手下倖存,
從此發誓要徹底剷除世界上所有毫無良知的惡徒,
為了杜絕精神變態犯人的危險基因,
她一步一步越過再也無法回頭的危險界線……


艾琳曾親眼目睹年幼的妹妹被活生生扭斷脖子,
最愛的父母死於精神變態殺手的行刑式槍殺,
從那一夜起,她失去了所有的希望與快樂,一心只想消滅世上所有變態。


某天,頂尖神經學家休.拉朋博士主動找上她,
他宣稱找到精神變態療法,不但能治癒罪犯,更能改變其基因組合,
只要使用此療法就不會再有任何精神異常犯罪發生。


博士要求艾琳加入他,因為她是少數幾個能自由出入重刑犯監獄的研究人員,
而他需要進行特殊療法研究;
過往的慘痛經歷使艾琳無法拒絕這道在眼前敞開的希望之門,
於是她祕密地開始了一個個人體實驗,也漸漸深陷道德與偏執的拉鋸掙扎……








國內外名人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專文導讀│楊添圍(精神科醫師/作家)


驚悚推薦│
  冬陽(推理評論人)
  林翰昌(英國利物浦大學科幻研究碩士)
  臥斧(文字工作者)
  陳浩基(推理作家)
  喬齊安(推理評論家)
  寵物先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
  難攻博士(中華科幻學會理事長)
  蘇逸平(科幻小說家)
  史蒂芬.庫恩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道格拉斯.普雷斯頓(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享譽國際,好評不斷


不僅是峰迴路轉的科幻動作片,亦是內含「根除人性之惡是否妥當」之命題,發人省思的深度作品。--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 寵物先生


科學研究時常像把雙面刃,帶來一日千里的進步或難以挽回的災難,如此極端的衝突性正是驚悚小說的最佳題材,透過虛構的故事來場沙盒推演,探究尖端科技、道德人權與社會安全間將發生怎樣的衝突?《變態療法》正是一部充滿刺激娛樂與科學倫理思考的科幻驚悚之作。 --推理評論人冬陽


集科幻、驚悚、懸疑於一身,加上驚險的動作場面與俊男美女的愛情元素,全書尤如好萊塢電影般精采;作者的奇想、情節的超展開都叫人措手不及、欲罷不能,喜好科幻驚悚小說的讀者萬勿錯過。──推理作家 陳浩基


麥可.克萊頓與史蒂芬.金也要拍案叫絕的未來式傑作!雙面人魔漢尼拔也自嘆弗如的全新型態冷血狂魔!宛如失控火車脫軌的暴走發展刺激得讓我完全捨不得闔上書睡覺!你可知最危險的人性威脅就潛伏在最無害的笑靨之下?把這本小說版「精神變態預防手冊」緊緊藏在身邊就對了!--推理評論家 喬齊安


變態殺人狂是時代進步的一種恐怖產物,成因極為複雜驚人。這本書詮釋的方向,讓我覺得相當有意思,也是一條思考的可能性。──科幻小說家 蘇逸平


科幻驚悚小說?我想《變態療法》絕對扛得起這類型標籤所帶來的強烈預期──而且遠遠超出預期。你將從學會分辨「精神變態」(psychopath)與「精神病患」(psychotic)開始,逐步踏入令人越來越不安的水深之處,最後在超展開之中忘了闔上書本──至少,這是我的經歷──中華科幻學會理事長 難攻博士


道格拉斯.理查茲的最新小說《變態療法》混合許多元素,故事充滿源源不絕的想像力!─《書目》


令人驚嘆的作品!道格拉斯.理查茲完美結合了動作、懸疑、驚悚與科幻元素,在你讀完這本書之前,根本沒辦法做其他事。──美國亞馬遜讀者Lisa Binion


在沒讀到道格拉斯.理查茲作品前,我根本不愛科幻小說,但《變態療法》讓我好奇,這本科幻驚悚小說故事峰迴路轉、令我著迷不已。──美國亞馬遜讀者MikiHope


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不是科幻迷,但道格拉斯.理查茲讓我成為他的信徒。令人信服的複雜科學推理,以及足夠的驚悚與浪漫,讓你翻頁一整晚。──美國亞馬遜讀者Jeanne Klohr


《變態療法》真的太好看了!你永遠不可能只看一遍。──美國亞馬遜讀者James Jr A. Batson


充滿創新的科學概念和複雜的倫理問題,非常令人興奮,我簡直無法把它放下。──美國亞馬遜讀者Allene Rohrer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理查茲    Douglas E. Richards


擅長架構動作場面、鋪陳懸疑情節、熟練活用科技知識,巧妙橫跨驚悚與科幻兩大領域,廣受各方讚賞。

他的《WIRED》、續作《Amped》與另外六部青少年冒險故事皆榮登《紐約時報》與《今日美國》暢銷榜。

道格拉斯.理查茲出身生物科技領域,擁有俄亥俄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士、威斯康辛大學微生物碩士學位。研讀碩士期間,他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完成數個病毒突變株,並且皆以他命名。

道格拉斯.理查茲與妻子、兩個孩子、兩隻狗定居加州聖地牙哥。








譯者簡介

力耘


六年級生,兼職譯者,動物醫學相關科系畢業,轉介文字十餘年。

譯文賜教:12ruedelodeon@gmail.com






 

台灣版獨家作者序

精神變態就在你我之間 文/道格拉斯.理查茲


  感謝各位選讀我的小說《變態療法》。雖然我出身美國,這本書卻在世界各地引起共鳴,理由是小說主題觸及一個跨越種族文化、令人無法忽視的面向:人的行為。

  啟發我寫這本書的理由是,有一天,我在科學期刊上讀到一篇文章,該文描述一項驚人的新研究:精神變態與非精神變態的腦子不一樣。這個題目令我十分著迷,所以著手做了更多研究。我越是探討、揣摩精神變態的各種狀況,就越清楚知道我該以此為題,寫一本小說,以虛構方式探討這個病症對人類未來的廣泛影響。

  人類是否總有一天會進軍宇宙?又或者,我們這個族類是否將以自我毀滅告終?我的目標是寫出結合所有暢銷小說重要元素,包括快節奏的動作場面、冒險、起伏轉折的情節,還有科幻小說必不可少、能激發獨到見解與精彩推理的好故事。

  在進行《變態療法》的準備工作時,我才知道原來精神變態占了人類總人口的百分之一。

  我嚇壞了。這百分之一之中有少數是連續殺人型,但就連非暴力型精神變態也常過著支離破碎的生活。他們用撒謊、操縱、霸凌、誘惑等方式予取予求,毫不在乎地踐踏蹂躪他人。他們是獵食者,我們是餌,他們對他者的同情憐憫,就好比狼群對綿羊的假好心。

  除了極度自私—沒有良心、同理心,也不懂自責—他們沒有深刻的情緒,只做表面功夫。處在壓力之下的精神變態者冷血無情,卻也能展現不可思議的迷人魅力。由於他們談吐溫和,永遠不令人尷尬或過度表現自我意識,因此他們是極聰明的大說謊家、操縱者、反動大師,甚至還有辦法愚弄、騙過一輩子研究精神變態的專家們。

  這種人無所不在,他們可能是會計師、律師、政治人物,或是你的同事,他們欺上瞞下、搶人功勞,還笑著在背後捅你一刀。他們也可能是你的新鄰居,跟女友一起搬進來,在榨乾她的感情和資產之後拍拍屁股走人,不管她死活,也不在意世人目光,繼續過日子。

  研究顯示,在精神變態處理情感(如同理心、罪惡感)的大腦區域,與調節恐懼焦慮的區域之間,連結彼此的神經數目偏低。此外,人在思考道德行為時會活化大腦的某些區域,而精神變態者在這些區域的腦灰質也比一般人少。若這些區域受損,患者會缺乏同理心、不識恐懼、少有內疚或尷尬等情緒反應。

  這些大腦差異或許能解釋,一般人為何較難理解精神變態平素的行為表現。我們會因為同理心,因為與他人產生情感連結而影響自己的情緒,但他們不會。

  因此,若精神變態與非精神變態的大腦當真存在明顯差異,我不禁開始好奇,人類能否研發一種遠端偵測裝置,在我們身邊出現精神變態時,適時發出警訊。假如真有人發明這類裝置,那麼這種監控方式—有些人甚至可能還未犯下任何罪行—合法、合理嗎?

  如果這種疾病可以治療呢?但這同時也會衍生另一更棘手的問題:精神變態者往往不想接受治療,他們根本不認為自己行為有問題,甚至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在他們眼裡,我們只不過是一群軟弱、愚蠢、同情心氾濫又不長見識的凡夫俗子。

  我不斷思考這些問題以及人類的天性與本質,最後將歸納所得的驚奇結論全寫進這本書裡。希望讀者能在閱讀過程中讀到巧妙安排的驚悚元素,疾速推移的動作場面,意想不到的轉折與耐人尋味的想法,讓各位在闔上最後一頁之後仍回味良久。

  最後,歡迎各位在讀完《變態療法》後寫信給我(doug@san.rr.com)。不論讀者來自世界哪個角落,我一定會回信。

  再次感謝各位和我共度這趟旅程。這本書我寫得很愉快,也很享受,希望讀者們也跟我一樣喜歡。








專文導讀

文明世界裡的掠食者:精神變態人格 文/精神科醫師 楊添圍


  關於精神變態特質,psychopathy,這概念在精神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已有多年。如果不深究或計較其歷史沿革,對於這種人格特質,早期生動又經典的描述,來自於一九四一年,一位美國精神科醫師賀維.克萊克雷(Hervey M. Cleckley)著作,《精神健全的面具》(The Mask of Sanity)。

  在此書中,他描述了一種人格特質,不同於精神異常者,通常會缺乏判斷力或現實感,也呈現出不同於一般人的疾病特質,這些精神變態者貌似精神健全,卻是現代社會絕佳的掠食者,乍看之下風趣、具有魅力,但是裡層缺乏罪惡感與道德感,行事自私、冷酷,缺乏同理心,喜好利用剝削他人博取自身利益,最特別的是,時常在社會上卓然有成,占據高位。
 
  這樣的特質,雖然與所謂反社會人格特質十分類似,但卻比後者冷靜、自持,也不一定會讓自己觸犯法律惹上麻煩,因此精神變態者未必會有犯罪紀錄,更容易是一位白領或上層階級。諷刺的是,在後續一些研究尚且指出,精神變態特質在企業或政治領導身上,所占比例不少。

  同時,學界對於精神變態是屬於後天還是先天所導致,也並非完全一致。《變態療法》中提到,後天環境所造成的,稱為反社會人格,而精神變態則傾向於先天,或是基因所造成。這樣的說法,自然是一家之言,實證有本。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先天與後天的成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不過在爭論之外,最大的共識則是,無論精神變態或是反社會人格,在現今精神醫學或心理學治療上都面臨絕境,換言之,基本上無法治療、無從矯治。因此,對於犯罪學,或者是刑法學的領域,這些明確的特質,都是絕佳的再犯預測因子。

  當然也有論者認為,除了極端的個別精神變態者,以及另一端,極度馴服從眾的人之外,難道這些性格特質都是只存在於少數人身上,而不是如光譜般或多或少出現在一般人身上?攻擊性、嗜血無情,難道不會是人們對惡劣環境、戰爭或競爭之下會激起的特質?不安於現狀,試圖改變、企圖心、攻擊性,不也會造成改變,形成革命?

  於是,很容易有這樣的爭論與思辨:這些特質是文明所無法容忍,代表著野蠻、殘酷不文明的過往嗎?難道這些特質,不正是面對人類世界威脅時,才會發揮出適者生存的作用,有利於人類存活的特質?尚且,人們真的這麼容易二分,沒有灰色地帶,而只能區辨出掠食者與被掠食者,壞人與好人嗎?還是,這些特質可能潛伏在大多數人身上,只是等待外在環境改變,乘機浮現出來?

  掠食、狼性,相對於溫馴者,羊群,當然是帶來不安與死亡的特質。但是,如果反社會性,或是精神變態,是人類的基本特質,文明的動力之一,那我們又如何去排除或改變這些人呢?開疆闢土、功成名就、出人頭地,哪一項不需要嗜血或略奪的特質呢?這些根本就存在我們的天性裡,如何馴化這些蟄伏著的特質,或是替它們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而不是找到根治或痊癒的方法。或許,這才真的是嚴峻的挑戰。

  《變態療法》,雖是科幻小說,卻也引領出現實世界中,最難解的真實議題。







 
詳細資料


    ISBN:9789869272827
    叢書系列:Best嚴選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美國文學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科幻/奇幻小說> 歐美科幻/奇幻小說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恐怖/驚悚小說> 歐美恐怖/驚悚小說

 

 

 

 

 

快照-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