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00.jpg

 

醫師也是人,雖說是協助他人離開人世的安樂死,不過對醫師來說,就是藉由注射藥劑刻意結束他人的生命。 患者可以感受到的幸福,醫師完全無法體會。 聽到女醫師流下眼淚,不知為什麼,我心裡感覺一陣寬慰。 

 

 


在法學院畢業之前,我是從社會科學院畢業的,又在這之前,我是從醫學院畢業的。

 

三種不同邏輯與專業訓練,讓我在閱讀宮下 洋一 的現場紀實書《如果可以好好說再見(安楽死を遂げるまで)》時,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感受。談「安樂死」議題,從法律、社會學、醫學三種不同思考模式閱讀,肯定,否認,矛盾,贊成,反對,感動,恐怖,合理或不合理,合法或不合法,如何用與作者抗衡或支持的角度去閱讀這本書,在一開始就造成我閱讀預設立場上的充滿矛盾與不確定。作者只是一句話或一段文字,卻不知分別以法律、社會學、醫學去讀,各有不同的發展和思辨領域。剛翻開書頁時,我有如此深感幸運卻又苦惱的感覺。

 

最後我決定,既然書名副標題為「以愛告別,人生最後選擇的現場紀實」,那就很放掉無謂的思考,直接以閱讀現場紀實書的最單純初衷,直接當成故事來閱讀好了。可不知,這樣還是沒辦法讓我撐過整本書的閱讀,我分成三次才有辦法將本書閱讀完畢,因為在故事與故事間,我經常入戲地讀到非常痛苦;我知道不同人------作者、醫師、病患、家屬、其他外部人,無論什麼角色,只要閱讀了其中某個故事,就會理解故事中每一個人為什麼會有如是的想法,或者說,不得不有如是的想法。

 

 


尋求安樂死,究竟對人性是一種尊嚴或是一段殘酷的殺戮呢?故事中即便成長背景相仿、年齡相近、或生病類型很相似,都會因為不知名的原因和價值觀,肯定或否定安樂死的存在。甚至連尋常的說法「安樂死」,在書中仔細用法學角度去理解,還能細分成「安樂死」、「尊嚴死」、「加工自殺」、「囑託殺人」、「積極自殺」、「協助自殺」等等細微不同法律構成要件的非法或根本合法狀態。

 

於我個人而言,如果我還在法學院時就接觸到這本書,極可能會想以此比較法為論文題目,因為,細節太有意思卻又太弔詭,人性尊嚴的定義在其間搖擺,每個人想像中或能接受的人性尊嚴尺度不一,加上作者本來採樣訪問的對象就相當具有比較性,例如北歐國家比較起南歐傳統天主教思維的更先進且積極接受合法安樂死,又例如歐洲與美國對於安樂死接受度也還是存有一定差異,更遑論亞洲人與歐美人集體價值觀的大不同。不用作者說明他自己在這些採訪中的得到的震撼,光是閱讀本書,每一個故事,每個故事中人物的反應,就能讓人深深思考良久。

 

------每個人都是怎樣看待「死亡」的,而且還要細分,是看待自己死亡,還是自己最近親死亡,還是自己重要家庭成員的死亡,還是一般親友的死亡,或者你什麼身分也沒有,只是知道這個故事,恰好在旁觀的人。不同人,不同想法,人和人之間的想法又互相衝擊,最後結局有人滿意,有人控訴,讀者在閱讀之後卻沒有立場質疑故事中每位出現者的反應。「死亡」寫起來只有兩個字,卻不知道隱含了多少意義和價值觀在其中。對於立場相近者當然容易溝通,但立場相反者之間存在的更大鴻溝呢?

 

宮下 洋一 的《如果可以好好說再見:以愛告別,人生最後選擇的現場紀實》,在採訪當事人或相關人時的用心和體貼,書寫成故事後的來龍去脈立體化,用最極致的同理心表達敘事角度;每一位選擇或別人幫你決定的安樂死病患,疾病不同,個人家庭狀態不同,社會環境支持度不同,於是有了書中一篇篇令人既感人又忍不住深思的精彩故事。

 

書到最末,我個人的閱讀結論是,死亡很容易,死亡也很不容易。將死者不易,送行者也同樣不易。有些人的人生就是這樣充滿矛盾和戲劇化。既想看書中的故事,卻又不忍看書中的故事,因為每位讀者都是人,能思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只是想讀一本書,沒想到卻讀到如此精采的好書。五顆星推薦,宮下 洋一 的《如果可以好好說再見:以愛告別,人生最後選擇的現場紀實》。 

 

 

 

 

111.jpg

 

如果可以好好說再見:以愛告別,人生最後選擇的現場紀實
安楽死を遂げるまで / The Road to Euthanasia


作者:宮下 洋一  @   2017
譯者:賴郁婷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0/03/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854800
規格:平裝 / 380頁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社會議題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 生死醫病

 

20180128_miyashita.jpg

 

Image 1.jpg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144?sloc=main


 
《如果可以好好說再見:以愛告別,人生最後選擇的現場紀實》內容簡介


  假如可以選擇,生命的最後一刻我想安樂離開!
  
  當高齡者的時代終於來臨,當長壽不再是幸福的表徵, 
  這時候,你希望自己怎麼離開?
  《如果可以好好說再見:以愛告別,人生最後選擇的現場紀實》
  探討安樂死最新現況,
  榮獲第40屆講談社非小說類文學獎!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帶著痛苦一步一步地慢慢走向它。」

 
  「安樂死」真的如同字面意思,是一種安詳離開人世的方式嗎?患者究竟承受著何種痛苦和折磨,以至於決定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目送這一切的家屬,又是怎麼想的呢?
 
  日本國際記者宮下洋一走訪瑞士、荷蘭、比利時、美國、西班牙及日本等國家安樂死現況,直擊安樂死的「瞬間」,探索生命的究極之問。

 
  從西方到東方,宮下洋一除了回溯各國患者在死亡之前所經歷的過程,也訪問到了他們的親友,以及持贊成或反對立場的一線醫師、相關機構、瑞士協助自殺組織的日本會員、因為「安樂死事件」被問罪的日本醫師……。走過研究安樂死的世界之旅後,最後他得到了何種「理想的死亡」的答案呢?
 
  有意思的是,在書的最後,他提出在日本的採訪讓他發現講求「個人主義」的西方文化,缺少東方家族社會重視的「群體意識」,所以選擇安樂死的阻礙較小。而在國家、文化、宗教等不同價值觀的影響下,每個人的想法也會不一樣,究竟要怎麼死怎麼生?其實各憑自己的判斷。
 
  大家不妨跟著他豐富的現場紀實報導與思路,重新對生命的始終做最全面的審視。

 

 


全球安樂死現場紀實


瑞士

  艾瑞卡・普萊希克
  瑞士協助自殺組織「生命週期」(Life Cycle)創辦人。在協助腦中風臥病在床的父親自殺之後,從此踏入了協助自殺的世界。曾一年協助80個人「結束生命」,其中也包括外國的自願者。
 
  約德爾・芬努
  瑞典人、罹患胰臟癌,被宣告只剩下半年的生命。由於瑞典不承認安樂死,於是她只好到瑞士尋求協助。16個小時後,她就在醫師的協助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8歲。
 
  莎賓娜・潔莉絲卡
  擔任空服員,31歲時因為腦梗塞失去了行動自由,從此在病床上生活了22年。接受協助自殺的前一天,她留下遺言希望男友布魯諾「能夠懷抱著希望活下去」。得年53歲。

 
荷蘭

  威爾・威瑟
  因為罹患鱗狀細胞癌而決定接受安樂死。安樂死當天,他找來親友舉辦了一場派對,作為最後的道別。照片拍攝後一個小時,威爾就離開了世界。享年66歲。
 
  西普・皮耶特爾斯曼
  罹患心肌梗塞和皮膚癌,不過讓他走上安樂死的,是後來的失智症。失智症是否符合安樂死條件中的「難以忍受的痛苦」,成為社會議論的話題。他當著全家人的面前喝下致命藥物,享年79歲。

 
西班牙

  安德莉亞・歐多尼茲
  一出生就罹患重症的女孩,在父母強烈的要求下,以臨終鎮靜的方式離開,得年12歲。由於西班牙安樂死不合法,因此事件受到媒體的大幅報導。

 
比利時

  庫恩・迪普利克
  長年患有精神疾病,於2013年以安樂死結束了生命,得年49歲。當時年僅14歲的繼女席琳娜,在對事情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就這樣讓繼父消失。如今已經成長的她,心裡是怎麼看待當年的事呢?

 

美國

  布蘭特妮・梅納德
  患有腦癌,被醫生宣告只剩下半年的存活期。於是從加州搬到有尊嚴死亡法的奧勒岡州。她將自己安樂死的決定公開在YouTube上,於2014年離開人世,得年29歲。

 
日本

  須田節子
  涉及對「植物人狀態」的患者施打肌肉鬆弛劑,於2002年以殺人罪被起訴。一審法庭宣判3年徒刑並緩刑5年。她一路上訴至最高法院,卻始終沒能推翻有罪的判決。

 

 

 
以愛推薦

 
  白明奇,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神經學教授
  主動脈,麻醉及疼痛科醫師
  朱為民,台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江盛,婦產科醫師,台灣死亡權利合法化運動者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作家

 

 

 

作者簡介
 
宮下洋一(YOICHI MIYASHITA)

 
1976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記者。
 
18歲隻身前往美國留學,畢業於維吉尼亞州立大學外語學院。之後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修得國際研究所碩士,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碩士。精通法語、西班牙語、英語、葡萄牙語和加泰隆語。以法國和西班牙為主要據點,採訪工作遍及世界各地。
 
著作包括榮獲日本小學館非小說類大賞優秀賞的《卵子探しています 世界の不妊・生殖医療現場を訪ねて》、《外人部隊の日本兵》(橫田徹攝影)等。

 

 

 
譯者簡介
 
賴郁婷

 
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研究所碩士。曾任職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熱愛從翻譯中學習認真生活。

e-mail:lalaworkhome@gmail.com

 

 


目   錄


前言

各國安樂死情況

第1章 安樂死的瞬間(瑞士)

請問妳的工作是什麼?/好的道別方法/也有日本患者嗎?
抱著丈夫的情書離開人世
赴死的四大條件/臨終之日
造訪「解脫」
人生還剩下十六個小時
無神論者/離別時的玩笑話/「以後再見吧」


第2章 我要在死的那天辦一場派對(荷蘭)

安樂死合法化的過程/安樂死占所有死因的四%/突如其來的相遇
希望安樂死的人的共同心聲
我就是船長/派對開始
失智症屬於「難耐的痛苦」嗎?
家庭的牽絆/痛苦無法測定
附文Ⅰ 還能活下來、卻一心尋死的理由(瑞士)
「我的狀況,只會一路走下坡而已」/「謝謝」


第3章 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接受安樂死的國度(比利時)

無法逾越的道德規範
追求完美的少女
戴著面具的人生/無法診斷為「憂鬱症」/為自己終於可以死感到放心
幸福會眷顧被留下來的家人嗎?
她是否有所隱瞞?/「好好享受妳的人生!」
安樂死具備遏制的作用嗎?
反對派的意見


第4章 選擇「死」與選擇「生」的女子(美國)

在尊嚴死合法之前/「你想自殺還久得很呢!」
在YouTube宣告自己將死亡
和布蘭特妮的約定/「我再也不會離開妳」/只剩下六個月的時間/從沒想過要自殺/感覺到自己的死期/「我希望有一天你能成為一個父親」
幸好沒有選擇安樂死
拒絕接受治療的那一刻,就成了末期患者/具備「4W」特徵的人/比起痛苦,恐懼讓人選擇了死亡/醫師的使命究竟是什麼?


第5章 是愛還是自私(西班牙)

天主教的影響
電影《點燃生命之海》的主角原型
活著是一種「義務」嗎?/她不是我們的家人/出乎意料的回答
選擇讓十二歲女兒離開的夫婦
「我會一直愛著妳,直到離開的那一天」/折磨的開始/痛苦的活下去
半年後再度見面
附文Ⅱ 和普萊希克的對談(瑞士)
二十二年的臥病生活/「愛不會消失」/醫生的違法行為/想得到橋田壽賀子的聯絡方式/協助她自殺是錯的


第6章 被當成殺人犯的醫師們(日本)

違反刑法
日本第一起「安樂死事件」
「他已經不會回來了」/低聲的怒吼/驚恐的老母親
消失的「精神支柱」
病歷會說話/從「他人」的死亡變成「家人」的死亡/「如果夠冷靜,就不會這麼做了」
我這麼做是殺人嗎?
為什麼要抗告到最高法院?/家屬的證詞
一通來自生命週期日本會員的電話
前往瑞士的重重難關
接連傳來的訊息

後記

參考文獻

全球安樂死事件年表

 

 

 
詳細資料


ISBN:9789570854800
叢書系列:生命講堂
規格:平裝 / 380頁 / 14.8 x 21 x 2.2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社會議題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 生死醫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aRay  的頭像
    TinaRay

    劃錯重點的另類閱讀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