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北上來的時候,我們坐國光號走高速公路,平平直直,一種很滿足的感覺,其實日子正在走著,也是教人覺得很開心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忙著,誰也不能衡量我們這一趟路程收穫如何,至少還可以無休止地走下去......
相隔三十年再讀郭強生老師的《作伴(三十周年精選復刻版)》,有了好多於是。於是我真的在簽書會上和郭老師握手交談了,於是我知道郭老師一直沒忘記我這個追隨三十年的書迷,於是我已經度過最難熬的青春期,於是現在我來到初老的心境,於是我變成了在世上沒有親人的孤獨之人,於是三十年後什麼都變了,於是我用47歲的年紀和心情重溫17歲時閱讀的心愛作品。
其實我是記得住很大部分30年前那本三三版的《作伴》這本書的大概內容,但大概只是大概,最厲害的是出版設想出的文宣~~
長篇小說《斷代》前身,性別的啟蒙,初戀的迷惘,成長的跌撞,一九八○年代的我們……
純真的最後一哩路上,誰曾經勇敢承諾?
《作伴》真的是《斷代》的前身嗎?我那麼鍾愛《斷代》,可是若沒有踏踏實實地再讀一遍《作伴》,無從下判斷,所以買來《作伴(三十周年精選復刻版)》,一邊閱讀,一邊勇敢地和30年前的自己對話。我也曾經那樣青春呀......
畢竟也走到47歲了,很多往事再提或不再提,都變得不是很重要了。當年讀三三版的《作伴》乃至於希代出版的 、書寫大學生活的《傷心時不要跳舞》,17歲的我讀郭強生老師的17歲,忌妒作者生活圈的感覺依舊記得;只是30年後再讀,(不得不)用的是一種47歲阿姨看青春期孩子生活的角度,就像作家凌性傑在<【新版推薦序】青春斷代史----讀《作伴》>當中寫道的~~
......有時候成長是會要人命的。所謂成長,不外是去碰撞、去經歷、去忍受種種不可忍受。所謂成長,大概相當接近劫後餘生的概念。過得去的與過不去的,從來也就只有自己知道。
當一個青春倖存者追想從前,或許因為已經遭遇過了,再回首的心情也就多了幾分從容。
是啊,高中時期有多難熬,乃至於美好到爆的大學與研究所時期,畢業後經歷幾段工作、幾份感情,又重考回大學讀書,最後栖栖遑遑撐過母親病重的那些年,覆又來到如今,責任已了,雲淡風輕。人生給我歷練也開我玩笑,與30年前一樣不變的是,我還是那個無法和自己握手言和的人,我還是學不會放過自己。
還是要回到郭強生老師《作伴(三十周年精選復刻版)》一書的閱讀來談。如果像我這樣,一路已經追著郭強生老師的作品到2018年《來不及美好》的讀者,《作伴》中的文字的確青澀了許多,坦白說於寫作上也讀得出某些是初習作過程中不得不的矯情,但是啊,青春是那樣宇宙世紀超級無敵,誰能說《作伴》裡說的故事,沒有曾經發生在你我的青春歲月中。
往回看,那不堪的青春期,也就只是為了死讀書和被同儕霸凌而煩心。以為那就是人生最大的難了,其實不是,想明白了,那段時光雖然痛苦,但其實相較於人生後來的更許多階段,青春哪裡難呢?
那時白天很亮,夜晚很暗,白天和黑夜總不會顛倒過來,學校生活的考試卷裡有標準答案,不必煩惱該選哪項,錯答就是錯,答對就是對。我在<閒事>裡讀到當年 17歲的作者寫的一段文字~~
有時想起自己真是莫名其妙,除了看點小說,愛點繪畫,再加上數學不好,他實在沒有其他的理由去念乙組的。......
知道讀高中還要分成甲、乙、丙、丁四組的讀者,想來年紀都已過4字頭。這一段話再簡單修改幾字,變成了我的高中生涯寫照~~
有時想起自己真是莫名其妙,除了看點小說,記不住地理、歷史,再加上數學、物理混得過去,沒有其他的理由不去念自然組的。
高中我讀甲組,大學聯考靠著國中殘存的記憶考生物,結果進了本屬丙組的醫學院。醫學院其實也算好混,只是落落長的藥名永遠記不住,因著學校開放的校風和當時的解嚴,開始玩起社會運動,玩上癮後直接先拿個實在不相干的社會科學碩士;之後從商被逼著學會計和企管,幾乎是丁組出身的fu;最後又因故讀了法學院。真好笑高中為何要分甲、乙、丙、丁四組,35歲我就把這四組的文憑都各拿了一張。人家問我為什麼?喔,沒有,單純光宗耀祖來著(笑)。
《作伴》一書,那樣多的青春故事,30年前讀著羨慕,30年後讀著還是羨慕,卻又加了一份慶幸,慶幸這個世界上有作者如郭強生老師,終究將自己和其他人的某段青春都留在字裡行間。而現在,我可以稍微微笑地讀別人的青春了。
想回味青春,請走一趟郭強生老師的《作伴(三十周年精選復刻版)》,那裡很溫暖,還有許多已經被歲月遺忘的曾經。
作伴(三十周年精選復刻版)
作者:郭強生 @ 2018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8/06/2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4717702903886
規格:平裝 / 288頁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小說
延伸閱讀~~
2018-11-28 |
2017-07-03 |
2015-11-10 | TinaRay讀 郭強生的《何不認真來悲傷》 |
2015-05-05 | TinaRay讀 郭強生的《斷代》 |
2012-06-18 | 我讀 郭強生的《惑鄉之人》 |
2011-04-28 | 我讀 郭強生的《我是我的新郎》 |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0266
《作伴(三十周年精選復刻版)》內容簡介
【三十周年精選復刻‧限量親簽珍藏版】
「青春是一場從未落幕的獨角戲。」──郭強生
校園文學經典,三十年後重磅再現!
★長篇小說《斷代》前身,性別的啟蒙,初戀的迷惘,成長的跌撞,一九八○年代的我們……
純真的最後一哩路上,誰曾經勇敢承諾?
★純摯筆法留下專屬於上世紀的浪漫瘀傷。羞澀軟殼下,某種蠢動正不斷破隙而出,對照今日遍地開花的情感論述,本書是無可忽視的世代迴聲。
王德威、凌性傑 專文作序
王盛弘、林俊穎、侯文詠、孫梓評、馬翊航、張曼娟、張維中、陳栢青、盛浩偉、駱以軍、聶永真──深情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大專聯考果真成為人生寄託的終點;校園中的眉目傳情像煞地老天荒的前奏;一頓飯局,一位新老師的亮相都是生命中的傳奇。郭強生顯然好生體驗了青春期將盡的一刻,寫下或誇張、或感傷、或荒唐的點點滴滴。」──王德威
「每一個世代的年輕讀者可以在《作伴》裡瞥見自己的心情,從別人的故事裡察覺青春的難題。所謂成長,大概相當接近劫後餘生的概念。過得去的與過不去的,從來也就只有自己知道。」──凌性傑
◎內容簡介
青春不曾幻滅,是我們自以為懂得了這個世界
總是誠實面對生命的郭強生,
在十八歲那年提筆,為自己與那個時代,留下了如此無雜質的成長書寫。
這樣的一個男孩,如何面對壓抑與寂寞?如何去愛?
又如何預知了屬於他的文學人生?
「對愛的諸般面貌,不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
都只能用生命去驗證,沒有簡單的公式。」──郭強生
被菸絲纏繞的氤氳時光,黑板上日日削減的倒數日期。
小小的喜歡、小小的嫉妒與傷心,
混入教室蒸騰的汗與制服縐褶裡,成了他們每一吋呼吸。
各種心緒不斷放大、再放大,
鼓脹於情感對峙間,刺破於聯考與時代禁忌下……
若是一抹嘆息一滴淚就是整個世界了,
那麼自高中升上大學、從羞赧走向世故的他們,
畢了業、失了戀,
接下來還有哪兒可去呢?
「如果這本書還有什麼可以感動我自己的,那就是書裡呈現出的那種熱烈的生活,真心全意地在看世界,以及愛自己周圍的人。」補習街外的等待、租屋處的自作多情、高三下如赤子般的絮語,在作者真誠又夾帶一絲迷茫的書寫下款款延展開來。點根菸是心情的一部份,無關品德教養,每一個青春轉折都真實得令人心痛;心痛但也過癮,那些瑰奇纖敏、或婉轉或澎派的紙上內心戲,當我們成長後再次回眸;是那麼無可替代,卻也不可能複製重來了……
◎精選摘文
「我要記住我十七歲這最後一滴眼淚,我跟自己說。我會永遠記住這一刻,幾萬人在吶喊與悚叫聲中,懷著期待緊張,共同等候八七與八八交會的一瞬,這種複雜而奇妙的感覺……再見了,一九八七,再見了!」〈傷心時不要跳舞〉
「明明他每天還背著書包來學校,裡面裝的全是高中的書,連課桌椅都還是原來的那一張。再過十天,十天吧──他一咬唇,我還不算畢業,再等十天吧!他一直是這樣想,沒有痛苦,只有涼涼的孤單。」〈高三之外〉
「他忽然很想哼那首〈再見女郎〉,可是發現自己不知道歌詞,而且似乎自己也還不夠那個資格──實在稱不上一個愛情故事啊,可是卻已經有了個隆重的結局……到底別人的初戀是如何起頭的呢?」〈最後一次初戀〉
作者簡介
郭強生
2018年 〈罪人〉獲九歌年度小說獎
2017年 《我將前往的遠方》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2016年 《何不認真來悲傷》獲開卷年度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
2015年 《斷代》入圍台北書展大獎
2013年 《惑鄉之人》獲金鼎獎
2010年 《夜行之子》入圍台北書展大獎
.....
1991年 《給我一顆星星》獲文建會劇本創作首獎
1990年 《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戲劇首獎
.....
1986年 《作伴》出版,進入文壇
十六歲便在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小說,從沒想到能夠一路寫到今天。
台大畢業後,在美國紐約大學NYU取得戲劇博士學位,回台任教創立台灣第一間文學創作研究所。
如今的他是學者,教授,作家,劇場編導,還是多次入圍金鐘獎的廣播人。
天真又認真的牡羊座,沒有臉書,非常低調,只想好好生活與寫作。
對於處女作重新問世,他的反應只有:真的已經三十年了嗎?
相關著作:《作伴(青春經典,三十周年精選復刻版)》《斷代》
目 錄
【新版自序】認真與天真
【初版推薦序】也是一位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王德威
【新版推薦序】青春斷代史──讀《作伴》 /凌性傑
高三之外
西廂記
作伴
閒事
飄在雨中的歌
知否
最後一次初戀
愛情
八點在等我
親愛的
外找
傷心時不要跳舞
秋看
這些人與那些人
初版後記
詳細資料
ISBN:4717702903886
叢書系列:麥田文學
規格:平裝 / 288頁 / 26 x 19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16歲~60歲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小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