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五二○」農民示威的那個晚上,我高二,忙著校刊社的事情,天天窩在社辦。我和老戴……
就這麼輕輕巧巧翻閱馬世芳《耳朵借我》一書的前幾個字。一九八八年就讀高二,想來作者和我的年齡相差不遠。作者馬世芳有個鼎鼎有名、號稱『民歌教母』的母親陶曉清,對音樂從小耳濡目染。
我真好奇二十幾年過去了,回首後青春期乃至大學時期的華文流行音樂,我們……作者馬世芳和我,我們還保存著的記憶有多少相似之處、或者有完全矛盾的想法呢?
真可惜忽略了性別是女或男,我想這還算挺大的變數。
那幾年雖然就讀社會學系,也熱衷於主持地下電台節目,參與各色社會運動,但…….地下樂團的音樂,至今我仍敬謝不敏。我很要好的同學的哥哥還開了一家可愛萌動物為名稱的非主流音樂唱片行,現在仍然生存著,我常常想向他致意。
自二○○○年前後,台灣政治環境風起雲湧,為了推翻老國代,為了各式各樣的議題,社會運動排山倒海而來。妙的是,閱讀閱馬世芳的《耳朵借我》書中的歌曲,我挺尷尬地發現,幾乎每次活動或某種特定社會運動,都會存在一至兩首鼓舞人心的歌,然而這些歌,我還真的都沒聽過。
怎麼一回事呢?我非常認真的思考了一下,也許跟我的人到社運活動現場,AIWA牌 WALKMAN 耳機卻總是塞在耳朵裡有關。我總是聽著辛曉琪、陳淑樺、齊秦、前期的陳昇、萬芳……簡而言之就是彼時的『滾石幫』------當年錄音帶居多,滾石音樂除了在選歌挑歌的歌詞上相當用心以外,專輯內的紙本文宣封面與內容更是做得嚇嚇叫得驚人,總能讓我一邊讀閱讀一邊心嚮往之。
我人也許身在某一個我已然搞不清楚到底在抗議什麼場合了------因為大家都覺得當時我很好『央請』------於是,T恤、牛仔褲,側身小背包裡丟幾碟喜愛的錄音帶,哪管它哪個場合?只要有人指揮我就往前走。
然而,二十年後的我想問------我有沒有不小心跑錯『攤』過,明明是綠的,卻跑到藍的來吃便當?嘿嘿嘿,我還真不敢確定呢!
閱讀馬世芳的《耳朵借我》,寫的是我們那個年代,某些社會運動者、特別是反抗音樂或地下樂團的記憶。
我一個遇見歌曲就柔情似水到不行的夢幻女大學生,記憶中實在完全沒有這些歌存在的空間。
羅大佑、後陳昇加新寶島康樂隊、吳佰,榮登我『最不想聽到男歌手』前三名之列,理由是~~吵死了,,根本聽不出你們在吶喊什麼------吶喊也要口齒清晰一些呀。
最後出現五月天和周杰倫,我聽華語流行歌曲的『氣數』總算用盡了,理由是~~啊~~世界上的好歌好詞,都被那幾年的滾石幫------李宗盛、姚謙、易家揚、陳沒給寫光了。
但,在馬世芳的《耳朵借我》一書,我讀來一個很珍貴的資訊,那是寫在〈輯三 溯流靜聽〉裡的文章〈這句其實唱錯了?〉。
大家都知曉,格主從前年起瘋狂追逐李宗盛演唱會,也忍過一路14小時的舟車(飛機)勞頓,到過L.A及N.Y只為欣賞李宗盛『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會』。其實很少人曉得我並非奔著李宗盛而去,我其實是奔著他為娃娃金智娟寫的〈飄洋過海來看你〉一曲而去。
這首歌,收藏我年輕時的許多秘密------都是美好的,美好得令人捨不得取出那些記憶來回味。
馬世芳在《耳朵借我》一書p.207頁這樣寫道:
……中文歌詞卻有一「誤」,積非成是,就是把「不能自已」唱成「不能自己」,「已」是終結、完了之意,「不能自已」即「無法控制自己,情緒激動壓抑不下來」。把「自已」唱成「自己」,意思也就不通了。
是這樣嗎?「不能自己」的意思才是「激動得無法控制自己」吧?
我沒有惡意,只是單純為我喜歡的歌,找一個我喜歡的解釋,如此而已。
我的耳朵無需借你,你的耳朵當真不賴。 By李宗盛
耳朵借我
• 作 者:馬世芳 @ 2014
•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 出版日期:2014/06/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5824211
• 規 格:平裝 / 272頁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散文
•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 音樂> 音樂家傳記/文集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7160?sloc=main
內容簡介
李宗盛 傾心推薦:
「馬世芳這樣用心專業的聽者,讓華語音樂工作者的努力與付出,有了價值和尊嚴。」
他能訪出音樂人的真性情,羅大佑說,戴墨鏡不是為了耍酷;李宗盛:寫歌,靠的不是靈感。
他從野百合一路走到太陽花,也曾走進陳昇和伍佰第一次的合作現場。
他從音樂深入時代,書寫被遺忘、被屏蔽,卻猶然美麗的大小聲音。
AGI聯盟首位台灣設計師 聶永真 封面設計 X 大陸知名視覺設計師 魏籽 插畫
「一首歌也可以是啟蒙的神諭,一張唱片也可以是一樁文化事件;一個音樂人不但可以是藝術家,更可以是革命家、思想家。」──馬世芳
從太陽花學運遙思禁歌〈美麗島〉、兩岸不同風景的「滾石三十」演唱會、源起七○年代的「小清新」風潮,到獨立樂團、〈島嶼天光〉等民運歌曲如春筍冒芽而生……一個時代下,這種種從「聲音」外擴而成無數繽紛回聲的萬千世界,透過資深樂評人馬世芳的耳朵記錄,盡收《耳朵借我》這座文字雕堡之中。
《耳朵借我》收錄2011年以來,馬世芳在台港中專欄集結的三十餘篇文章。〈輯一〉從人民運動入題,以厚實的思維剖析時代的聲音;〈輯二〉漫談台灣音樂人數十年間向世界輻射出前所未見的音樂盛況;〈輯三〉溯源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橄欖樹〉、限定版唱片、卡帶AB面……;〈輯四〉回到作者個人樂迷紀實:「那天晚上,他們是地球上最偉大的搖滾樂團」。
從無名樂室裡一曲曲播送的啟蒙材料,到兩岸青年一代代背誦傳抄的地下經典,在這座「聽大聲音見微、由小聲音知大」的文字雕堡裡,我們得以藉由一段口白、一張唱盤、一捲卡帶,甚或某時某地某一席話,再次注視那些撐起這時代一切細微末節的簡單事物。作者馬世芳豐富的樂史知識與精鍊的文采交融,溫文處教人駐足,激動處喚醒沉寂的心緒,令人不禁跟著走進他的世界,打開了耳朵──Lend me your ears。請把耳朵借給他,讓他帶領你,再次聆聽那些美麗而熟悉的歌曲……
作者簡介
馬世芳
廣播人,寫作者,1971年夏生於台北。
著有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大學時代開始在電台引介經典搖滾樂。曾與社團同學合編《1975-1993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編纂《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二十年紀念冊》。與友人合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合譯《藍儂回憶》,統籌編輯《1975-2005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目前在News98主持「音樂五四三」節目。
現居台北,仍持續撰寫雜文、專欄與音樂文字,部落格:honeypie.org
目錄
輯一 刀子一樣的風
我曾和同樣年輕愚騃的友朋激切論辯家國大我,亦曾期待尋得《九陽真經》,一舉解決所有問題……然而現在我已漸漸明白:重點從來都不是如何獲取「通關密語」,而是聽懂自己的問題。
淌著血歌唱/完美的抗議歌曲/「放過孩子吧!」/從橄欖樹到葵花籽/好一朵美麗的敏感詞/在鳥巢高唱自由/那年北京刀子一樣的風/一萬匹脫韁的馬/江湖,秋蟬,美麗島
輯二 你轉回頭
我們這群各自攜帶著不同的身世記憶、吹不同的風、喝不同的水長大的孩子,在這一夜,因為同一首歌而一齊流下了眼淚。
巨龍之眼,美麗之島/白色的恐懼,紅色的污泥/當未來的世界充滿了一些陌生的旋律/青春不再,琴音猶存/李泰祥二三事/阿仁,你轉回頭/坐在那音樂上/倔強執拗的張懸/這個導演會選歌/但願是柴油的/當爐心熔燬,但願我們還能告別/「地下社會」並不欠這社會甚麼
輯三 溯流靜聽
重新再聽那個誠誠懇懇唱著的大男孩,你還是會感動的──我們後來都進來了他的世界,而且,豈只稍作停留而已。
請進來我的世界,稍作停留/忙與盲,一張消失的床/流浪遠方,流浪/「小清新」的祖師奶奶/文青應當讀詩,寫歌的文青尤其是/這句其實唱錯了?/請勿槍殺歌手!/不許胡搞瞎搞!/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目擊陳昇和伍佰的第一次
輯四 以歌築牆
一副塑膠喇叭,一只隨身聽,和一堵豎在書桌前的卡帶牆,便是我青春期的天堂之門。
生平買了最多卡帶那一天/一萬塊一張CD/記得那只隨身聽/消失的貝斯手
推薦序
世芳老弟:
讓我老實跟你說,即便並不動聽。
從不主動或者能免則免,我極少看樂評或是相關的文章。
能給我啟發的不多只是一小部分原因。
主要是我想純粹地、主觀地、不受影響地去完成一首歌或是一張專輯的製作。
當我交出母帶的時候工作已然完成,專輯的銷售、外界的評語、歌者的成敗,我並不在乎。
一張專輯的製作對我而言意味著是要去說服、去感動、去帶領一個團隊,
一起相信這十首歌能為歌者創造奇蹟,能為時代留下印記。
身為製作人背負著一個歌者或者是一個公司的未來,
他憑藉著的是信仰般的虔誠與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我知道這樣的態度當然有失偏頗,但是大半輩子的音樂人生涯也就這樣過來了。
然而其實無礙,
你的文章我雖然不多看,但卻必須承認持續暗中觀察。
所以在你新書發表的時候,要真心感謝你的孜孜不倦。
所以請你繼續,
在眾聲喧嘩時代中,為盡心盡力的音樂人掙些許尊嚴。
在荒謬浮誇行業裡,替混沌不明的現象給出諍言補白。
我的耳朵無需借你,
你的耳朵當真不賴。
李宗盛 敬禮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824211
叢書系列:文學森林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散文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 音樂> 音樂家傳記/文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