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udn.com/2012/2/8/NEWS/WORLD/WOR4/6886655.shtml
查理首先往訪倫敦狄更斯博物館,由曾經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改編劇「遠大前程」中扮哈維仙小姐的美國女演員吉蓮安德森現場朗讀原著。
查理稍後前往西敏寺大教堂,向堂內「詩人角落」裡的狄更斯墓地獻花。男演員雷夫范恩斯,傳記作家湯瑪琳及狄更斯的玄孫馬克和玄孫女瑞秋等,均在此朗讀原著。
查理說:「儘管事隔多年,狄更斯仍然是英語世界數一數二的偉大作家,用他的創意和天分積極鼓吹社會正義。」狄更斯風格(Dickensian)一詞代表的伏筆和對比,馬上就能勾起人們對於維多利亞時期生活的鮮明印象,角色刻劃更是歷久彌新。
西敏寺大主教赫爾表示,狄更斯在作品與生活中聚焦於社會正義,因此紀念他「200歲冥誕,有助於重新界定我們的任務,改善我們自己生活中許多的弱點」。
在狄更斯的出生地樸茨茅斯,則由演員西蒙.卡洛朗誦他的作品。另外英國學會也展開一項全球性的馬拉松式朗誦,在24小時內朗讀24部狄更斯的作品,從澳洲開始,參加國家還包括伊拉克、中國大陸與巴基斯坦等。
相關的紀念活動在蘇黎世、紐約及全英國同步展開,包括由專業演員與學童等在劇院演出狄更斯作品改編的戲劇,以及西班牙發起的線上部落格論壇。
狄更斯的魅力之所以能在全球歷久不衰,源自於他作品中鮮活且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即使在現代社會中仍然俯拾可見。他早年曾當過童工,加上父親欠債入獄的不幸,激發出他對一些書中人物及布局的寫作靈感。
狄更斯第一本短篇故事於1833年問世,當時他在倫敦擔任國會記者。第一部小說「皮克威克外傳」於1836年在報上連載,大為轟動,接下來便是「孤雛淚」及「尼古拉斯.尼克貝」等鉅著。
狄更斯於1842年首次前往美國,1867年又因巡迴書展而赴美,其間他先後完成了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荒涼山莊、艱苦時代、小杜立德、雙城記及偉大前程。
成名後,不免有緋聞隨身。當他45歲左右時,遇到妙齡的艾倫.媞蘭,使狄更斯與髮妻凱莎琳仳離,當時他已有十個子女。1870年他以58歲之齡,逝世於英國肯特郡羅徹斯特附近的家中。
【2012/02/08 聯合報】@ http://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