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繼續背對著史丹頓……等待隨之而來的死亡,他要死在警察面前和媒體面前,尼可拉斯.史丹頓醫師要殺死一個手無寸鐵的人。他以為這人殺了他的女兒,所以要殺他。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要接受審判。他會被判有罪,就跟十五年前迦勒被判有罪一樣。然後他會去坐牢,被人毆打強姦,那些討厭對稱的混蛋會一再打斷他的手指,然後尼可拉斯.史丹頓才知道當迦勒.寇爾是什麼滋味。
伊斯蘭教式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觀念,是我這個受了三年半大陸法律法系教育畢業後的人,最認同的一種定罪方式。我總覺得,恨,不能沒有出口,特別是,當你正是那個受傷害的人,本人或最親近家屬。
但可惜無論在非伊斯蘭宗教信仰的國家,無論英美法系或大陸法系,我們都沒有讓恨有選擇出口的機會,加上世界各國因為保障人權,而更加要求刑事訟訴法中的關於審問、證據法則之正當性,一但中間有所疏忽,明明是一樁證據確鑿的殺人案,卻可以因此讓犯罪者變成無罪之人。
這種情況,往往讓犯罪被害者覺得司法不公不義。但,不保障基本人權又是司法最底限所不容的,因此,忘不掉的仇恨、執行不完的報復往往讓人感到可嘆又同情。就像保羅.克里夫﹙Paul Cleave﹚《父仇者﹙The Laughterhouse﹚》一書中的迦勒.寇爾那樣的悲劇人物,一再重現。
一夜之間,基督城裡連續發生數起命案,手法幾乎一致:屍體身中十九刀、額頭上用簽字筆寫下留言。這名在短短一晚內奪走多條人命的殺人狂魔,馬上成為全城市民的頭號惡夢!
因案被逐出警隊的私家偵探泰特一心想重新任職,如今終於獲得警隊暫時聘用,為了立下功勞,泰特不得不賭上性命。
正當泰特與警方為了連續命案而焦頭爛額時,有人通報,一名心理醫生史丹頓失蹤了,史丹頓是位單親爸爸,他和他的三名幼女在殺人案發生不久後宣告失蹤。史丹頓一家失蹤的時機讓泰特心生懷疑,這時,一名陌生男子找上了泰特,要泰特親手殺人,來換取史丹頓家女兒的性命……
在一夜之內連續犯下多起謀殺的神秘兇手究竟是何人?
失蹤的史丹頓一家和連續殺人案是否有關?
被脅迫殺人的泰特又該如何是好?
台灣翻譯文壇好像很少見紐西蘭作家,保羅.克里夫﹙Paul Cleave﹚則是出生於1973 年的紐西蘭基督城人。他出版的所有小說場景均設定於此。
在保羅.克里夫2012年的原著作品《父仇者﹙The Laughterhouse﹚》,不管是閱讀之前或之後,對於中文和對於中文和原文書名《父仇者》及《The Laughterhouse》,均會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現在是晚上十點多。氣溫大概零下一兩度。再過幾天就是滿月。前一天晚上就開始融雪了。鹵素燈照不到的地方都沐浴在蒼白的月光下。建築物前方寫著大大的北城屠宰場。有人把招牌上的『屠宰場亂塗』,結果變成『尸宰場』,其他地方也遭到嚴重的破壞。一天半以前,切割和切片又再度開始了,只是這次對象不是牛也不是羊。
這本紐西蘭作家保羅.克里夫﹙Paul Cleave﹚的《父仇者﹙The Laughterhouse﹚》。我閱讀時偏好花些時間研究書名,不管是中文或是原文或是其他國家另外翻譯成的書名。
這次的原文書名《The Laughterhouse》頗讓我一開始陷入某種困境。按照理說,假如在翻譯軟體輸入『Laughterhouse』這個字,是得不到翻譯的。因此第一次我只好想像『Laughterhouse』並非一個字,而是我可能需要將它拆開成『Laughter』和『house』兩個字,因為這樣很合理地就出現『帶著歡樂笑聲的房子』,在我最原始的想像中,這樣的意思,正好和《父仇者》一名相對地呼應------原本都是美滿歡樂的家庭,受到外來的無情拆散,才會出現『父仇者』這個有強烈復仇動機念頭的父親。
------總還是覺得有那麼一點點小牽強,通常翻譯對了是會有一種『啊~~真是巧妙呀』之類的感嘆。但這次是真的沒有,而且讓我感覺好牽強,因為閱讀過整本書兩次,也看不到有地方大談特談『帶著歡樂笑聲的房子』,頂多就只有三言兩語帶過的~~這個家庭原本很和樂之類的而已。
我天生就是那種『對很多人覺得不值得一提的事卻很在意』的人,因此,一邊寫心得,一直我還在不死心地想,真的原文書名就只是這樣嗎?中文翻譯春天出版社將這中文版翻成《父仇者》,感覺很厲害呀,原文書名真的如此 簡單 /簡陋 嗎?
直到我終於想出,那麼就來查查『屠宰場』的英文怎麼拼好了……( 感覺真的是一輩子都用不上的英文單字耶...... )
『The Laughterhouse』其實並非一個完整的英文單字,它是由一開始發現第一具屍體的『屠宰場』『Slaughterhouse』一字,經過年久失修後,第一個單字『S』脫落,而成為近乎廢墟鬼屋的『The Laughterhouse』。原著書名《The Laughterhouse》我想應該也是從這邊發想的才對。
由於某些壞人的無端介入,讓家庭四分五裂,親人一一死去,坐滿十五年牢的殺人犯迦勒.寇爾出獄了,帶著他十五年來每一天滿滿的恨意,他立志要成為一名『父仇者』------他要用一家之主父親的身分,報復那些從前殺害他妻女的每一個人,沒錯,每--一--個--人。
這條屬於迦勒.寇爾的殺人故事軸線,一夜之間慘死四人,在外人看來似個毫不相干的人,對於懷抱著沉重報復心態的迦勒.寇爾,每一個人都互有關連,要不是前一個人的某個行為,就不會有下一個人的第二個行為,以此類推,第三個行為、第四個行為……到第N個行為之後,迦勒.寇爾從此家破人亡。
因此,他有恨,他要讓這些過去漫不經心的人,也來嚐一嚐失去所愛的感受。
有殺人命案,就會有警探。故事的另一條軸線就是因故被解職,復又重新剛任職的警探泰特。
泰特警探身分的背後,其實有著一個和迦勒.寇爾極為相似的家庭狀況------女兒無端被殺,殺人者潛逃至國外,妻子因為受不了打擊,必須終身住在療養院,無法與人溝通。
警探抓殺人犯想破案,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泰特警探和迦勒.寇爾家庭狀況的悲慘程度,竟然那樣接近且相似。而且在迦勒.寇爾復仇對象之一的心理醫生史丹頓,在迦勒.寇爾將他和全家綁架到手之後猛地發現,原來他也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史丹頓醫生作為報復,讓有三個女兒的他,慢慢地,分三次,接受女兒被殘忍殺害的過程。
整本保羅.克里夫的《父仇者》,整體感覺上寫得四平八穩,不至於讓讀者食不下嚥得的平凡;但也沒有讓讀者眼睛為之一亮的亮點。類似這種從監獄裡出來找舊時仇家復仇的故事,其實也有點老掉牙,只能說保羅.克里夫的《父仇者》,表現平平,沒有特別出色的成績,但也還算是讀得下去,介於3顆星到3.5顆星之間。
不過我在出版社的文宣上發現另一本保羅.克里夫的作品《清掃魔﹙The Cleaner﹚》的推出,似乎相當地受到全世界推理文壇的好評。另外出版社似乎也將保羅.克里夫的多本作品,包括:《清掃魔﹙The Cleaner﹚》、《殺人基因﹙Blood Men﹚》、《殺手收藏家﹙Collecting Cooper﹚》和《父仇者》皆按原文出版順序翻譯成中文版上市了。
也許有機會我應該來讀讀其他幾本,感受一下是否真有保羅.克里夫的『專屬魅力』?
父仇者 The Laughterhouse
• 作者:保羅.克里夫 Paul Cleave @ 2012
• 譯者:嚴麗娟
•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02/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5706593
• 規 格:平裝 / 400頁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其他地區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懸疑/推理小說> 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