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的國度經常來造訪我,它總是喀吱喀吱地抓傷我的一顆心,然後又隨著我醒來而離去。
伊藤計劃 Project Itoh ------ 一九七四年十月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二○○九年三月二十日肺癌病逝,得年僅三十四歲,為一早夭的天才。
二○○七年六月以長篇小說《虐殺器官》出道,入圍第七屆小松左京賞決選名單。儘管是沒沒無聞的新人處女作,但引發極大迴響,在《最想看的SF!2008年版》中獲得「最佳科幻小說」第一名,在「第一屆PLAYBOY推理大賞」中也贏得第一名殊榮。
(資料來源~~網路)
在網路上搜尋到這樣一段關於《虐殺器官 (虐殺器官 )》作者------日本作家伊藤計劃 ( Project Itoh ) 的生平介紹。
R.I.P
特別是當一口氣閱讀完台灣東販即將在7月出版中文翻譯本的伊藤計劃在日本文壇出道處女作長篇小說《虐殺器官》。正在心中暗自期待著要一定要繼續follow伊藤計劃自《虐殺器官》往後的作品時,讀到這樣一段作者資料,說實話,心裡的不捨只有一點點。
能像櫻花那般在最燦爛絕美時死去,是日本人莫大的追求與光榮------用來形容我對伊藤計劃作品的感覺,恰恰好,那樣的不帶一絲牽掛,卻為自己在日本和世界文壇留下一個奇蹟似的流星劃過的痕跡。
「人們只會看自己想看的東西。」
厚厚一本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恰如其分地說明了上面這句話。
以前我讀書,其實沒有那樣特別在意作者,與其說我在意作者,毋寧說我更想讀到的是一個絕妙或感人的好故事。對於作者在累積寫作經驗這個部分,其實過去我很少注意。
直到最近因為某些緣故,我開始注意所謂某某一位作家的『創作歷史』。想當然爾,幾乎可以大膽地說,無論中外,九成五以上知名作家的處女作品其實都藏著一股掩不住的青澀------那樣不是不好或討人厭,而是,那更對照出那其中只佔了不到百分之五的天才型作家的令人驚嘆。
由台灣東販出版在2015年7月出版中譯本的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更是如後者這般,令人絕鼎的驚艷。
通常從一個作家寫作的格局,是一種檢視作家深度的方式。
青青澀澀的處女作雖然也能令讀者接受,但倘若格局完整宏大,具備到像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這樣的大格局,那就讓人忍不住要推算一下,作者創作時究竟是多大年紀------通常讀者們會認為,寫作的格局必然靠時間與經驗累積。
那《虐殺器官》呢?從資料來推算,時年32歲的伊藤計劃要寫出如《虐殺器官》一書史詩般的故事,著實不易。
有人將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歸類在科幻小說中,我讀來時卻不這麼想,當然『科幻』的基本元素,的確構成了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但,除此之外呢?
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藉著第一人稱『我』,一名任職於美國情報部隊暗殺小組的成員薛帕德上尉,聽著他娓娓道來這幾年任職情報部隊發生的種種事情,不只滿足了讀者對於未來先進科技的科幻想像,關於國際局勢、政治折衝、甚至身為『暗殺小組的成員』在執行任務時的種種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思辨,讓讀者在享受感官衝擊的同時,隨著故事的起伏跌宕,而有更深層的人性觀的思考。
殺人,對不對呢?
為國殺人,又對不對呢?
如果為國殺人的對象正是惡意引起其他國家發生大屠殺的領導者,那又對不對呢?
試想,單純『殺一個人』這件事的層次,如果從社會新聞版移到了國際情勢版?
如果殺人這件事,從你我他的個人小恩怨,提升到國際人道救援的層次呢?
那麼『殺一個人』可能從需要被接受良心譴責和大眾鄙視的目光,180度地變成一樁甚或可以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光榮事蹟。
同樣是殺人,同樣不把生命當成生命尊重對待,由於局勢不同,所處的空間時間不同,狗熊與英雄可以互換。
但,這樣又真的可以成為公然殺人的絕對藉口嗎?
好像也不全然是這樣。至少在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一書中,關於『殺人』,它給了讀者幾個思辯的方向:
因為這個人犯法,所以他應該被殺。
因為這個人傷害了太多無辜的生命,所以他應該被殺。
因為我想保護我深愛的家人與愛人,所以他應該被殺。
還是......,其實以上都是藉口,其實只是那麼單純------因為我想殺人,所以他應該被殺。
同樣的《虐殺器官》,同樣執行殺人命令一事,卻有不同層次的思辯空間。
一個人可以拿著這些轟轟烈烈的藉口去取另一個人的性命嗎?
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一書,除了有大格局的探討國際武力使用倫理的議題之外,其中還穿插著主角『我』薛帕德上尉生命中的小我事件。
他為因車禍而仰賴維生系統的母親下了拔管而死亡的決定。這個小我的、對生命的決定,穿插在《虐殺器官》一書的大格局中,特別吸引我的目光。
自幼親眼目睹父親舉槍自殺,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到長大。父親的自殺,讓薛帕德上尉對生命、殺人、死亡等等關乎生命倫理價值的議題,從小就有著比一般人還要多的思考。
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一書來到最後一段落,對於結束母親生命深感愧疚的薛帕德上尉接到一封信,那是一份資料裡,有著亡者對自己一生敘述的傳記。薛帕德上尉驚訝地發現:
媽媽的視線,以及經常注視我的那個觸感,並不存在於傳記之中。媽媽的傳記,幾乎沒有關於我的記述。就像是媽媽的傳記背叛了我孩提時代的記憶。
傳記以最低限度的篇幅,零星地提到有關於我的一些事情。媽媽的傳記中絕大多數都是關於爸爸的記事,不是還活在世上的我,而是那個打穿自己頭部,突然從媽媽人生中消失的爸爸。
媽媽並未看著我。
………
每個人的故事裡,都穿插著其他人的故事。我的故事中,包含著媽媽的故事………。但是,在母親的故事裡,卻幾乎找不到我。
穿插在整本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的小故事,相較於原本故事的那樣微不足道的份量,卻又有那樣絕對徹底的令人心碎。
於是,幾乎有著和薛帕德上尉母親一模一樣的媽媽的我,在最後那一頁,再也忍不住閱讀中強壓抑住的所有情緒,淚水潰堤而出………
虐殺器官 虐殺器官
• 作者:伊藤計劃 Project Itoh @ 2007
• 譯者: 麥盧寶全
• 出版社:台灣東販
• 出版日期:2015/07/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3317555
• 規 格:平裝 /376頁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日本文學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恐怖/驚悚小說> 日本恐怖/驚悚小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