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照-1  

 

 

 

我的黑暗面,是以另一種形式呈現。








「……嚴格來說,所謂的夢遊症患者根本不是處於睡眠狀態,而是游移在一種幾乎不曾研究過的意識狀態裡,一種介於睡眠和清醒之間,被我稱之為第三場域的狀態。」








什麼樣的故事內容最容易吸引讀者閱讀目光呢?那些撰寫讀者最熟悉的範圍的故事?那些讀者腦中全然不知一片空白的區塊的故事?或者是那些讀者明明很清楚卻不願意正視的隱蔽部分的故事?




瑟巴斯提昂.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的《夢遊者(Der Nachtwandler)》讓我很有感。而且是屬於上述第三類的有感!!!








因著長期睡眠障礙,服用助眠藥物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般人的概念會以為,服藥可以幫助睡眠、解決入睡困難的問題,殊不知,長期服用特定助眠藥物所導致的副作用之一,正是『夢遊』。




就像瑟巴斯提昂.費策克在《夢遊者》中提到的,『夢遊行為』之所以普遍讓一般人畏懼的原因,綜括起來包括:


一、夢遊時出現的僵硬動作容易讓人聯想到殭屍。

二、夢遊時雖能對答如流,眼睛卻無法正視著談話對方,會讓他人以為是嗑藥者。

三、夢遊時所做過的事在清醒後幾乎是被完全遺忘的。既然確實行動過,乍然又稱遺忘,前後二者連貫斷裂,不免啟人疑竇。

四、『夢遊』只發生在極少數人身上,因為對此一行為(或者想稱為病狀也可)的知識累積太少,資訊不足,造成人們恐懼心態。




即使作者瑟巴斯提昂.費策克在書末〈謝辭〉中強調:《夢遊者》一書並非專業書籍,書中所謂的『研究結果』全屬虛構或聯想效應下的巧合。但作者也坦承,書中描述某些夢遊者的舉動其實是早已經被醫學所證實。








雖說小說本就容許存在虛構元素,但有時作者因為某種必要元素形塑出的主角行為或性格,會讓讀者有一種想大喊『太誇張了,作者你到底懂不懂xxxx』的感覺出現。




太過或不足,都可能扼殺一本原來可以很棒的小說。




但在《夢遊者》這部精采的心理驚悚小說中,就夢遊者本身的狀況而言,至少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是的,夢遊中的我能正常開車、購物、正常地與人討論議題或聊天、在廚房煮東西或找東西吃………。




至於能否如書中夢遊者雷昂那樣飛天鑽地、不辭辛勞,只為解救出心愛的妻子,甚至在夢遊狀態下使用思考與一般人水平無異的推理和判斷能力呢?




我個人想同意以下這段被《夢遊者》作者瑟巴斯提昂.費策克稱為小說虛構元素的文字:


「即使在夢裡,夢遊症患者其實也會記得真實世界裡的某些事件,但不會是每件事情。……根據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只有在情緒上造成深刻影響的事件,才會滲透到夢遊的記憶裡。」








小說最迷人的元素之一,虛構世界與真實世界交會的時空,在瑟巴斯提昂.費策克的《夢遊者》中,迸出驚悚而吸引人的火花。



 

 

 

 

 

 

 

com  

 

 

 

 

 






夢遊者    Der Nachtwandler



•作者:瑟巴斯提昂.費策克    Sebastian Fitzek
•譯者:羅秀青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01/26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725115
•規格:平裝 / 320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