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認真來悲傷》、《我將前往的遠方》之後,郭強生交出了「人生私散文」第三部曲――告別遺憾之作《來不及美好》。
好比放下了一點什麼,新發現了一點什麼,但更多時候,是疑惑。
比起好奇對方如今狀況,其實我更想知道的是,這些年,各自都是守著甚麼樣的價值觀才生存下來的呢?
郭強生老師在新書《來不及美好》裡,以畢業四十年後的同學會做開端,書寫在回憶中與現在進行式中的點點滴滴,充滿勇氣與自己和解,另外也默默細數著似水年華的美好往昔。回憶、勇氣、和解、往昔,每一個都是我終究去不了境界,讀了《來不及美好》之後,我很羨慕,真心羨慕。
從《何不認真來悲傷》出版時序與我真實生活幾乎完全重疊的哀傷開始,兩條交叉線不得不地各往前行,越來越遠,但其實很樂見郭強生老師這兩年來的《我將前往的遠方》和《來不及美好》,至少現實生活將他拉離悲傷,靠近美好。他有能力和餘裕去回憶過往,並且將之寫成溫暖,不是無法同理,其實可能因為我們在悲傷交叉之後,生命已經讓作家與我踏上兩條相反方向的路程了。
《來不及美好》中,郭強生老師炫耀(? 笑)的同學會,其實我也有,那是我們大學畢業二十年的同學會,它來得非常不是時候,一方面因為數月前母親才剛離世,我不想觸及與母親有關的記憶,我的大學畢業得非常不愉快,被特定老師霸凌,又被幾位更善心的老師「救回」,當年善良的老師都離開了那所學校,只有霸凌學生的成了萬年系主任,人人想巴結,這樣的回憶,我需要「一起重溫」嗎? 另一方面是我發現,我根本和大學同學的多數決搭不上邊,我與他們選擇的工作天差地別,工作過程中的辛苦與甘甜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事,誰能 理解/想像 這漫長二十年帶來的差異?
大學我就讀的社工系,同學有2/3從畢業後就一職擔任社工,你知道大學剛畢業的社工薪水是多少嗎? 你知道做了二十年的資深社工薪水又是多少呢?說我市儈愛錢,我真心不否認,與其窮窮地當社工安心過一輩子,到現在我還是不後悔離開非營利機構界,花七年時間讓自己變成一個心思複雜的奸商------至少我不用每天看到看膩了的一群個案,至少我在物質生活所得和所花可能是社工同學的數倍以上。
再後來的十年,我讀了法律系,沒來得及參加半次國考,就變成母親的24小時專職看護;我的同學們仍然當著社工,並且結婚生子建立家庭。「結婚生子建立家庭」這八個字寫起來很容易,卻離我完全不可能地太過遙遠。在照顧母親到最後幾乎崩潰之際,安寧照護的團隊給了我一些些繼續下去的力量,同時我也發現自己的同學是醫院安寧照護部門的主管。
那樣不相似的二十年走來,我幾乎要想像得出,若是參加同學會,我們有多麼雞同鴨講,搭不上話。
其實我更想知道的是,這些年,各自都是守著甚麼樣的價值觀才生存下來的呢?
我想多半是為了家庭與子女而努力生存吧! 但是兩者都注定無法擁有的人,要如何看著別人的價值觀呢?說不上羨慕別人或同情自己,我只覺得是命。命運安排我從小就生在單親家庭,命運安排我十五歲就必須參與家族爭產,命運安排我差一點考上研究所而無法就讀,命運讓我在經商時期看過世間的最醜陋,命運也讓我在35歲同齡人忙著事業與家庭時,我總是在醫院裡無言地在病危通知書上簽名。
《來不及美好》,短短五個字,在某次直播訪談中,聽到了於寫作者郭強生老師而言,可以有兩種不同解讀方式。其一說法是,一直追趕不上「美好」,所以心存殘念; 另一說法則是,過往的某個片段中「美好」太多,多到無法完全享受到,現如今回想過去,愉悅而感恩。
人生也總是這樣,回首去看,上一次的美好已經是殘存的記憶,下一次的美好也許一生中再也等不到、也許下一秒就降臨眼前。積極樂觀的作者如郭強生老師,對上我這悲觀偏執的小書迷,迸出的火花雖然似乎不可能如《何不認真來悲傷》那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但《我將前往的遠方》和《來不及美好》能真誠不再悲傷而帶領讀者往更樂觀的未來走去,也許是上天給好人的祝福。
更也許,好人不一定時時美好;但,好人一生平安。
延伸閱讀~~
2017-07-03 | TinaRay讀 郭強生的《我將前往的遠方》 |
2015-11-10 |
2015-05-05 | TinaRay讀 郭強生的《斷代》 |
2012-06-18 | 我讀 郭強生的《惑鄉之人》 |
2011-04-28 | 我讀 郭強生的《我是我的新郎》 |
來不及美好
作者:郭強生 @ 2018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10/26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4795604
規格:平裝 / 256頁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散文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3017
《來不及美好》內容簡介
青春太美,不能遺忘,獻給走過青春的我和你
★《何不認真來悲傷》、《我將前往的遠方》之後,
郭強生交出了「人生私散文」第三部曲――告別遺憾之作《來不及美好》。
經歷過那些一去不復返,
才明白了
美好不是想像,
是命運……
台灣中生代小說家郭強生,從大學時期出版第一本小說之後,至今寫作不輟。小說一直是他的創作主力,直到二〇一四到二〇一五年間,受邀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撰寫專欄,他開始了散文創作。
過了四十歲之後,寫作對我來說,就是面對自己。」郭強生在人生半百之際,以回顧自己的生命,剖析真實自我為創作主題,寫成「人生私散文三部曲」,從而為他開啟了另一個寫作巔峰!
《何不認真來悲傷》叫好又叫座,一舉獲得當年度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三大獎。
「人生私散文」系列是深刻而動人的作品,首部曲《何不認真來悲傷》以「悲傷」貫穿;二部曲《我將前往的遠方》圍繞著「孤獨」;第三部曲《來不及美好》則關於「告別」,與過去的時代、青春告別――
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閃亮、輝煌、繁花似錦……
這是一個屬於五年級的年少紀事,夢幻、騷動、風花雪月……
青春換不惑,滄桑見真純。
四十年的更迭起落,
讓一整個世代終於懂得了,
收藏與告別,
傳承與自省。
面對過去的自己,究竟該說一聲感謝?還是對不起?
長長的一生與短短的一瞬,他們在交換著什麼低語?
來不及美好,是讚嘆?還是感慨?
答案都藏在你我對時光深情的注視裡。
作者簡介
郭強生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回國後先在國立東華大學任教,協助創立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以《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獎戲劇首獎;長篇小說《惑鄉之人》獲金鼎獎,日文版將於二○一九年問世;《夜行之子》、《斷代》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榮獲二○一七年九歌年度小說獎。散文集《何不認真來悲傷》獲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肯定;《我將前往的遠方》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優遊於文學與文化不同領域,其文字美學與創作視角成熟沉穩,冷冽華麗,從激昂與憂鬱之人性衝突中淬取恣放與純情,澎湃中見深厚底蘊。除小說與戲劇外,其散文出版作品包括《就是捨不得》、日記文學《2003╱郭強生》,以及評論文集《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文學公民》、《在文學徬徨的年代》等多部。
目 錄
序曲 走向我,走向你
Part I 曲終人未散
呼叫,時光
出入記憶
尋人啟事
男女合班
國語課
淡淡三月天
旗袍往事
反共年代
Part II 說不出的告別
茶樓一九七○
歲月如歌
卡帶一九八○
青春作伴西門町
慈悲之淚
荼蘼一九九○
重回母校
Part III 我的鄉愁我的夢
那年夏天
他方
如夢
國境之西
報告學長
還想再聽一回
記得 難得 捨得
後記 來不及美好
序
走向我,走向你 by 作者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幾歲?
昨天我還是文壇新人,今天大家都對著我喊「老師、老師」。上週我才為沒有結果的初戀落淚,今天我卻在擔心即將孤老一生。去年我還牽著父母的手到巷口的小麵館吃餛飩,今年我已找不到路。
也許我六十好幾了,暈黃的記憶如夢似真。
小時候每回生病都被父母毛毯一裹,登上搖搖晃晃的三輪車,將油布簾子放下。從縫隙中我看見三輪車夫的背影,朝左朝右有韻律地踩著踏板。
路上總是靜靜的,忘了上油的輪子嘰嘰滾著。小兒科診所有種日據時代的風情,牆上掛滿日本藥廠送的風景月曆與和服美女圖片。診所外有一條大水溝,沒生病的孩子可以在溝裡捕到小魚。
也許我快要十八。夜裡枕著自己的胳臂,看見百葉窗射出的條紋陰影打在牆上,在陰藍藍的夜色汩汩滲進的初秋,我輕聲哼起一首悲傷的情歌,發誓再不要、再不要只為了一次目光的交錯,而讓自己陷入這樣惱人的失眠。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小時候心裡只會記掛著農曆新年,穿新衣新鞋領壓歲錢。二十多歲離家,海外十年徹底洗淨了這個節慶的熱鬧記憶,華人們還是會在日曆上標出這個日子,但最後都學會了壓抑住那樣的思鄉情緒,看著春節來,靜靜等它走。
回國之後才發現,春節在台灣都淡薄了,情人節耶誕夜跨年才是鬧熱滾滾的重頭戲。西洋節日愈來愈鋪張,粽子月餅愈來愈寂寞。
無論如何,清明節卻是不能取代的。總盡可能空出時間,在這一天到供著母親的廟裡上柱香,在牌位前靜坐一會兒,告訴她我都好。
一格格的骨灰塔位,有的已換上了新的緞帶花,表示親人來過;另外同樣的那幾格門上,繫著依然還是那一束早已褪色塵封的別離。
無心瞟見上層貼滿了祝福小卡片的某扇門格,發現其中暗藏的小故事,一時間眼熱不能自已。
親愛的豆豆,我好想你。二○○四
親愛的豆豆,已經十五年了,我還是依然愛你。二○○五
另一張卡片上出現不同的字體寫著:
小亭,感謝妳這麼多年來對豆豆的深情,張伯伯張媽媽祝福妳,也希望妳能早日找到屬於妳的幸福。二○○五
故事停駐在這個時間點,十餘年的魂縈夢牽,究竟是如何收場的,不再有線索。小亭走出了情慟?還是不忍心讓老人家繼續為自己仍是孤家寡人而感覺虧欠?
或者,老人家已經不在了?斷線……
是不是一個句點?只能說,答案藏在每個人對愛不同的認知裡。
‧‧‧
渴望愛與被愛的年紀,以為戀愛會帶自己到一個不知名卻有歸屬感的所在。又用了二十年才證明了一件事,初戀竟然不是發生在自己生長的地方,其實是一種悲哀。
午後陽光閒閒,去洗衣店取回襯衫三件長褲一條,如此家常的平凡,沒有讀書也沒寫稿,光是去洗衣店取衣就足以讓人覺得這一天成就了什麼的天氣。
轉進巷子,檳榔攤阿伯低頭攪拌一盆紅紅石灰,電晶體收音機一旁開著,很老很老以東洋腔翻唱的閩南語歌曲,小水紋般抖在黏黏的熱空氣裡。
童年記憶一股腦全炸開。
我停下步子,對著某個應該出現、卻從未出現過的情人低聲說:這種情調,很台,很民國六十年,喂,你記得這種午後的感覺嗎?
沒有人回答。
不可能再回到初戀的年紀,至少回到了兒時的城市。
然後我繼續走。
詳細資料
ISBN:9789864795604
叢書系列:華文創作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散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