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人文歷史報 < mailman@mx.udnpaper.com >

 
艾菲爾鐵塔的新郎與新娘,在這幅畫中,可以看到夏卡爾年輕時喜愛的主題,尤其是愛戀的激情,這是他一生經常不斷地迷戀的題材。
創作的原鄉

 

夏卡爾出生於俄國比帖布斯克鎮上的一個猶太人的家庭中。當時猶太人在俄國受到歧視,甚至不准接受高等教育;此外家裡的經濟情況也很差,父親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以賣魚為生。但在自傳中,夏卡爾回憶著:「雖然生活悲苦,不過卻是充滿了樂趣的城鎮。」

 

那裡街道很窄,到處散落著農具,小販們來回走動;平靜的小鎮上,一名猶太教士在祈禱,一名樂師在演奏,一對情人正悠閒地逛著,而母雞和公羊、貓和馬、公雞和目光溫柔的母牛等動物懶洋洋臥在大地上。夏卡爾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漸漸成長。

 

十幾歲時,因為母親的奔走,夏卡爾得以繼續讀中學,開始學小提琴、音樂、畫畫,開始接觸也開始關心藝術和中產階級,就在此時,他確定了將來的人生方向。

1910年,夏卡爾告別了故鄉到法國留學。那年,他逛遍了巴黎的畫廊,也常來往於羅浮宮美術館。有時則在塞納河畔漫步,眺望艾菲爾鐵塔。從他的畫室,可以看到孟帕爾那斯街道。

 

可是,巴黎的景致卻攫取不住他的心靈,他把自己關閉在畫室裡,繼續不斷地畫著如同《我與鄉村》那幅畫一般與遙遠故鄉之記憶有關的畫。他以繪畫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四年後,夏卡爾回到國內,與他深愛的情人蓓拉成婚。沒有多久,俄國爆發了大革命。

 

雖然共產黨初掌權時,一切看來頗為樂觀,夏卡爾甚至被任命為故鄉的文化局長,夏卡爾的理念是:「工人階級一旦改變,隨時能創造藝術和文化的高峰。」然而他自己的作品卻遭共產黨統治階級質疑有何政治實用性,綠色的牛、在空中飛的馬不能為列寧歌功頌德,藝術在此地已被革命所左右,夏卡爾幾乎無立身之處,他只得黯然地再度離鄉背景,重回法國。

 

這次,他開始發現了法國的農村、風景和鮮花不同凡響的風貌,他所描繪的巴黎風景越來越多。不過,卻在畫面的角落裡隱藏著牛和驢子,雲和雲的中間,也飄浮著小小的屋子,俄國及猶太根源永遠是他創作的原鄉。

 

戰爭記實

1923年,夏卡爾遠離了他的俄國,開始在法國聲譽鵲起。由於他的作品總是充滿了詩與夢境的氣氛,常看到作品中的人飛在城市上空,或是牛在拉小提琴,有如童話世界的畫面,因此人們稱他是「超現實主義」畫家。

 

不過,夏卡爾是很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藝術的。夏卡爾曾說:「很多人說我的畫是詩的、幻想的、錯誤的。其實相反地,我的繪畫是寫實的,只是我以空間的第四次元導入心理的次元而已。」

 

他又說:「我不喜歡『幻想』或『象徵主義』這類的話,在我的內心世界,一切都是現實的,恐怕比我們目睹的世界更現實。」

 

的確,當時夏卡爾所處的歐洲,政治氣氛正在迅速地發生變化,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人的迫害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這段時期,夏卡爾畫了多幅猶太人的畫像,有《祈禱的猶太人》、《綠色猶太人》、《紅色猶太人》……他們的身分雖有不同,對於這場戰爭卻是同樣發愁,畫中主角的共同特點是沉思、迷惘,正符合夏卡爾當時的心境。

 

緊接著1933年,納粹開始成立集中營,大量猶太人遭屠殺。1935年夏卡爾至波蘭,親眼目睹朋友在大街上當場被罵「骯髒的猶太人」。在他心中猶太人的世界再也不是夢幻世界、安逸的聖地,它已經成為真實世界中的殺戮戰場。雖然身在安全地區,夏卡爾卻無法漠視這一切。他的作品一反前幾年無憂無慮的風格,出現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時期夏卡爾的代表畫作有二:《革命》和《白色極刑》。在《革命》中,藝術家將畫面切割成左右兩邊,左邊是持著棍棒的共產黨員朝中間蜂擁,有的手拿勝利的紅旗;右邊則代表民主世界,夏卡爾在這裡畫了他畫中慣常看到的戀人、馬戲團員、提琴手、動物等,飛在空中、不受地心引力控制的樂手正好說明了這裡的自由。列寧在圖中央倒立著,手指向右邊,夏卡爾透過這個畫中人物來表達全人類的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