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jpg

 

慈悲?慈悲的問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法院的存在,不是為了慈悲的思維。懊悔?「我很樂意以我的生命換回對方一命」,休伊曾經這麼對我說過。但這些上訴法官對於懊悔或是悔罪卻漠不關心,他們有興趣的是法律......

我告訴自己,這正是他們覺得刺激有趣的地方,法律專業中的細節與特點。

 


我們有法律,當然,也有正義,但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好的法律未必能保證實現正義;同樣的,正義得以伸張,可能是源於惡法,這兩者未必一致,但如果法律與正義「雙雙」與你作對------讓你陷於危殆之中呢?......

 

 

 


詹姆斯.麥克奈許(James McNeish) 的《創傷迷宮 (The Crime Of Huey Dunstan)》說是一本法庭小說也可以,由成為被告證人的盲眼老心理學家契斯尼為主述者,展開本書的故事。

 


為何要為被告當證人,是因為受到辯護律師學生的請託,因為辯護策略是要主訴被告的殺人是因為幼年時被性侵所留下的陰影,才導致在神智清醒的狀況下,殺害另一名外表和當年性侵被告的老人。

 


喜歡法庭小說或是對法律有興趣的讀者,應該會喜歡這本書。在被告一審被判「故意殺人罪」之後,辯護律師不滿意這個罪名,另而提出被告是「義憤殺人罪」;不熟悉法律的讀者可能不會理解,同樣是殺人,而且被害人也死了,被告同樣要服相當時間的刑罰,律師為什麼要一心一意堅持是「義憤殺人罪」呢?

 


這當然是因為法律人從讀書接近法律開始便被教導的腦袋,「故意殺人」、「義憤殺人」、「過失殺人罪」、「殺人未遂」這幾個看來相近的名詞,對法律人而言定義大不同,如何從被告犯罪所有的流程與動作和其犯罪時的心理情狀,符合哪些法律要件要素,才能因此而被定罪。在爭取從輕度罪名當中,律師相當程度地也為被告取得正義的人權。沒有學習過法律相關的人,可能不了解這些差異到底意義為何;懂了法律的人更難,因為要從中一一分析,盡量為自己受託的辯護人取得最大利益和最合適的罪名,有時真的需要絞盡腦汁。

 

 

 


生於一九三一年的紐西蘭作家詹姆斯.麥克奈許,在創作《創傷迷宮》已經高齡80歲,在故事中出現的創傷心理學家也同樣高齡,在書中主述的主角我,不但年齡大,而且眼盲。眼盲雖然讓他在其他感官功能上更細微,但遺憾的是,看不到就真的是很可惜,看不到被告、辯護律師、檢察官、法官、證人、陪審團團員任何的表情反應,他只能靠「想像」,但想像本身的難度就遠比能親身用肉眼看見更困難。

 


故事除了老心理學家對於日常盲眼人生活困難的點點滴滴描述,還有過去幼年時他自認為自己犯下的一妝罪行,犯罪也許並非有實質上的行動才算犯罪,在年幼的主角心中,他將一時衝動的幼稚行為,與母親的隨後死亡畫下等號,帶著自己是弒母兇手的陰影長大。

 


從來都說不出口的罪行與內疚,成為老心理學家在面對已經自我放棄的被告時,激勵被告休伊的將自己受到性侵害的過去明確表達出來。身在「創傷迷宮」中長大的,原來不只老心理學家,還包括了殺人犯休伊,而這份難以言說的創傷,最後成為律師爭取將罪名更改為「義憤殺人」成功的最主因。

 


《創傷迷宮》故事行進有點兒緩慢,確實是那種老派英語系作家獨有的緩慢,但是靜下心來慢慢細讀,感覺在法律或法庭攻防技巧部分,收穫極大。透過書中文字,看見了幼年心理受創者是如何戰戰競競、毫無安全感地長大,一定要等到能將不堪的往事說出口,多年來內心的拉扯才算有個結果。

 


詹姆斯.麥克奈許的《創傷迷宮》,輕淡而緩慢地說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心理狀態,請讀者自行享受這份緩慢帶來的從容與理解,也推薦給對法庭小說有興趣的書友。

 

 

Image 4.jpg

 

 

創傷迷宮
The Crime Of Huey Dunstan


作者:詹姆斯.麥克奈許   James McNeish   @  2010
譯者:吳宗璘
出版社:春天出版
出版日期:2018/11/0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9609975
規格:平裝 / 256頁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其他地區

 

 

Image 6.jpg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3679

 

《創傷迷宮》 內容簡介


   紐西蘭知名文學家詹姆斯.麥克奈許優美細膩、發人深省之作!


   單純溫和的毛利族青年休伊,為何兇性大發殘殺無辜男子?
   在休伊的生命歷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致使這個開朗的男孩雙手染滿鮮血?


雙目失明,曾擔任保釋官的心理創傷研究專家契斯尼接到了學生的邀請,參與一起被視為極度兇殘的謀殺案評估。當契斯尼第一次「感受」到年輕兇嫌休伊.唐斯頓時,他便對整起案件充滿疑惑。休伊犯案後,告訴自己的父親,他在意識不清的狀況下殺害了一名認識的男人,之後,休伊的父親將他送至警局自首。由於案發現場狀甚恐怖,因此檢方認定休伊是持斧行兇的恐怖惡煞,但是契斯尼卻憑著多年經驗,認為休伊應該由於童年創傷,在情緒失控下鑄成大錯……


   究竟契斯尼的判斷是否正確?
   關於好青年休伊.唐斯頓的謀殺罪行,真相又是如何?


   本書靈感來自於某起真實刑案,我們也看到了罪行與無辜等議題的深層意涵,有關司法與人性的各種省思。這是紐西蘭最受敬重的小說家之一的作品,感情澎湃、文筆優美。


  「正因為敘述手法如此動人平實,所以最後體現的不屈不撓、成熟洗鍊,以及情感力道,更讓人震撼不已!」﹣﹣海倫.葛納

 


 

 

作者簡介

 詹姆斯.麥克奈許   James McNeish


小說家、劇作家,同時也是傳記文學家。一九三一年出生於奧克蘭,年輕時曾旅遊世界各地,做過挪威的貨輪水手,也在倫敦劇院工作過,擔任過《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衛報》,以及《觀察家報》的記者。他的著作已達二十五本,其中包括反黑手黨改革者丹尼洛.多契的自傳,作者曾與其在西里里島共事。此外,麥克奈許也曾獲得諸多文學獎。本書是他的第九本小說。

 

 

 


譯者簡介

 吳宗璘


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肄,曾任職媒體與從事設計業,曾獲華航旅行文學獎與南瀛文學獎,現居義大利專事翻譯。

 

 

 

 
詳細資料

 

ISBN:9789579609975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其他地區

 

 

 

 

 

 

 

 

 

arrow
arrow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