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jpg

 

詞彙逐漸消失,我的腦部變得像海參一樣平滑、出現漏洞、所有東西為之流失。每天早晨我會從頭到尾閱讀報紙,讀完了以後,我卻覺得忘記的内容要比讀到的更多,但我還是讀,每次讀句子時,心情就好像勉強組裝缺了幾個必備零件的機械一般。

 

 

 


不得不說,金英夏(김영하)的《殺人者的記憶法(살인자의 기억법)》是本絕頂好看的奇書。

 


使用「奇」字是讚美,當文壇上流行將老年痴呆症寫成感傷無比、想賺人熱淚的狀況下,韓國作家金英夏斷然離開那些庸俗而繁瑣的眼淚文,他讓老年痴呆症者的世界跳脫被人同情或使人絕望,寫出了一個無限奇幻的精彩故事。

 


《殺人者的記憶法(살인자의 기억법)》書中主述者是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他從十五歲起殺掉會虐待家人的父親之後,從此像有了什麼特殊癖好發作似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殺人,他甚至有點自豪地表示~~

我最後一次殺人已是在二十五年前,不,是二十六年前吧?反正就約莫是那時候的事。直到那時為止,促使我去殺人的原因並非人們經常想到的殺人的衝動、變態性慾等這些東西,而是「惋惜」、還可以成就更完美快感的希望。在埋下死者的時候,我總是重複說著:
 
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我之所以停止殺人,正是那點希望消失所致。

 


殺人於老人是一種慾望或說是一種寄望,在殺人過程中,老人得到某些做其他事情也達不到的快感,所以,書中除了殺掉父親是有原因的以外,其他數十年間被殺掉的人,老人都不曾解釋原因。

 


書中的不解釋,是真的不想解釋嗎?在閱讀金英夏的《殺人者的記憶法》時,真的要將老人已經罹患一段時間的老年痴呆症這個因素放進來。老年痴呆症讓他忘東忘西,老年痴呆症讓他的思考無法用時間前後連貫,老年痴呆症讓他錯以為太多東西。因著這個緣故,眼下有三件女子被連續被殺害的案子,這一刻老人肯定命案與他無關,下一刻老人又懷疑自己的殺人癖好發作了。

 

 

 


《殺人者的記憶法》一書的寫作方法非常特別,既不按照時間順序逆或順著敘述,反而是片片斷斷地,時而連結時而不連結在說故事;前一刻還說著自己的往事,下一刻會跳到世界名著的話語中;家裡究竟有沒有養狗?文章中怎麼老是出現一隻狗。女兒恩熙說自己談戀愛了,但是戀愛對象老人總覺得似曾相識,又說不出他是誰。

 


原本創作一篇小說或散文應有的起承轉合和時間線條邏輯性,在《殺人者的記憶法》書中完全不存在。反而是東冒出一點,西冒出一些地,讀者即便想拼湊也有所困難的文字。

 


但,就是因為這樣,所以這本書好看。我在過去那些年間,曾經照顧過幾位家中罹患失智症的長輩,與他們對談就是如此。他們的思緒無法凝固在特定時間點上,時間與空間的存在對失智症者而言,只是心緒漂移的過程,下一刻要往哪個方向去,沒人知曉。金英夏在《殺人者的記憶法》善用失智症患者的這個特點,偶然丟出一些與殺人有關的線索,偶然又不承認自己做過某些事情,讓整個長達2、30年的殺人記憶全部混淆。懸念似漩渦,越向外擴散,離真相卻願來越遙遠。

 


感覺上,作者金英夏就是文字的魔術師,卻又不是那樣典型的魔術師,他自有一套自己的時空論述,殺人命案在書中完全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忠實地呈現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日常,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對殺人的老人沒有惡感,反而心生可憐。

 


這位老人家,到底是不是真的殺過人?他殺了多少人?為什麼殺人?書到最末,想得到的答案都闕如,讀者只讀到「衰老」或「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可怕性。

 


「老年痴呆症對年老的連續殺人犯而言,簡直是人生送來的煩人笑話。」這句對本書濃縮成一句結語的文字,讓讀者在閱讀文本之餘,感受到人生無奈。無論誰,面對未知都充滿恐懼,似乎是誰也擺脫不了的憂傷。

 


五顆星推薦,金英夏的《殺人者的記憶法》。

 

 

1.jpg

1.jpg

 

 

殺人者的記憶法
살인자의 기억법


作者:金英夏   김영하   @   2013
譯者:盧鴻金
繪者:楊忠銘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8/10/0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4893089
規格:平裝 / 224頁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亞洲文學

 

 

413X6mPjRfL__SY445_QL7230_ML2_234.jpg

 

 

22526_3825066_M_png.jpg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0513

 


《殺人者的記憶法》內容簡介


   ◎2013年出版即登上文學類暢銷書
   ◎《東亞日報》2013年度好書
   ◎改編同名電影2017年上映,影帝薛耿求主演
   ◎日文版獲得2018年第四屆翻譯大獎


   ◆
   人類是關在名為時間的監獄裡的囚犯,
   可怕的不是惡,而是時間,因為沒有人能夠贏過它。
   ◆


  *    *  *

天才型殺人犯金炳秀,在連續作案三十年後決定退隱,二十多年來和養女恩熙住在偏僻山村,相依為命。然而隨著年紀增長,他罹患了阿茲海默症。與此同時,村裡有年輕女人接二連三遇害,彷彿有個新的連續殺人犯在此地出沒。

某天他開車出門時,意外與一輛吉普車擦撞,車主朴柱泰後車廂的血跡,引起金炳秀的懷疑,他憑直覺認為對方就是那個犯人。讓他吃驚的是,恩熙的交往對象竟然就是朴柱泰。為了保護女兒,金炳秀決定策劃這輩子最後一次殺人。他要殺了朴柱泰。

他開始試圖把每天的事情記錄下來,卻發現自己的記憶逐漸流失,殘缺的記憶碎片讓他愈發混亂,陷入妄想的深淵。女兒脖子上的勒痕、院子裡徘徊的黃狗、莫名消失的刑警名片,這一切都指向一個他不願想起的事實……

  ※  ※  ※


  ◆老年痴呆症對年老的連續殺人犯而言,簡直是人生送來的煩人笑話
   我的名字是金炳秀,今年七十歲。最近被醫生宣判得了阿茲海默症。
   我不怕死亡,也無法阻止遺忘。最近的我只在乎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阻止恩熙被殺害,在我所有的記憶消失之前。


  ◆那是一雙毒蛇的眼睛,冰涼而冷酷,我確信,在那當下我們倆都認出了彼此。
   他竟然泰然自若走進我家,而且還是以恩熙未婚夫的身分!
   朴柱泰說,他知道我是誰,他說,他和我是同種,他第一眼就看出來了。
   前任連續殺人犯的女兒,竟然被現任連續殺人犯盯上。這是神丟給我的高級玩笑?還是審判?


  ◆神已經決定要對我進行何種處罰,我已走進遺忘之中
   我突然在便條紙上寫下「未來記憶」,分明是我的筆跡,究竟是什麼意思卻想不起來。記住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才是記憶嗎?網路上說,「未來記憶」是記住未來要做的事情的意思,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快遺忘的就是那個。
   如果喪失過去的記憶,我無法得知我究竟是誰,如果不能記住未來,我永遠只能停留在現在;如果沒有過去和未來,現在又有什麼意義?但有什麼辦法呢?鐵軌中斷的話,火車也只能停止。

   ※  ※  ※


  記憶的消解是否等於個人存在的消解?時間是比惡更可怕的東西嗎?

   《殺人者的記憶法》可說是個人世界逐漸傾頽崩潰的驚悚記錄,那並非只是誇張地呈現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主角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那些混亂記憶漸漸拼湊出來的,是逐漸翻轉、令人吃驚的現實真相。對他來說,可怕的不是殺人,而是自己逐漸變成「空」的過程,在漸增的孤獨和恐怖中,他反覆背誦尋求安慰的般若心經,反而諷刺地變成一個讓他無處可逃的噩夢。

 

 

 


【封面設計概念】


本書封面以版畫家楊忠銘老師的「WANDERERs」系列版畫為主視覺,此系列為繪者在遊歷京都時,用畫筆捕捉了幾名藝術家的身影。

畫面上的人、拱橋、鳥、路燈與咖啡杯,與倒映出的河川、影子和地上路口的標誌,組成看似具體卻又抽象的符號。實體與影子的對比、真實與虛構的錯位,彷彿呼應著本書中記憶逐漸喪失的主角的內心變化。

 

 

 


名人推薦


   陳栢青(作家)  專文推薦
   黃崇凱(小說家)、藍祖蔚(影評人) 好評推薦

 

 

 


好評推薦


▶媒體評論

   閱讀這本小說的讀者一定要小心!——《韓民族日報》

   偶爾出現的尼采與蒙田的箴言,突兀又令人膽寒的妙語遊刃有餘地描寫了對生活與死亡、時間與罪惡的頓悟。——《首爾新聞》

   巨大的破壞力,雖然一口氣讀完,但卻留下久遠的後遺症。——李迪(作曲家、歌手、作家)

   快速、堅實、鋒利、優雅,有趣的程度令人昏迷。- eAeon(韓國獨立樂團MOT主唱)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前連續殺人犯的孤獨爭戰,即占據這本小說大部分「太」好讀的場面,其實都只是為了將這些緊急刹車和靜寂驚悚的效果最大化,進而精巧地配置發出巨響和疾馳的内容。……這是精巧地雕琢出的恐怖記錄,甚至是連讓人們無法擺脫恐怖糾纏的連環殺人犯也無法承受的驚悚。我們當中,沒有任何人能夠勝過雙重的噩夢或雙重的監獄所形成的恐怖,或許那就是《殺人者的記憶法》傳遞給我們的惡意的禮物。——權熙哲(文學評論家,韓國藝術綜合學校 劇作系 教授)


▶讀者評論

   看書名的時候還以為是恐怖的內容。書很薄,內容也很容易讀了下去,剛開始覺得有些奇怪的時候就已經到結局的部分了。啊~原來不是那麼簡單的小說。……最後的結局還真是讓人覺得殘忍。

   金英夏的小說有一種年輕感。總是能運用簡潔的文章,寫出「有趣的小說」。

   這本小說展開的很有速度感,吸引著讀者一直讀下去,最後的結局又令人緩不過神來。……這個故事的展開可以放在朴柱泰vs.金炳秀的對決上,但到了最後10頁情節就發生了巨大的逆轉。

   中間多次出現了院子裡的狗,這暗示了金炳秀的世界在一點點崩潰。金炳秀漸漸消失的記憶和自己相信的記憶,真真假假又是一種恐怖。對金炳秀來說,可怕的不是刑法與坐牢,而是自己的記憶被停止被消失。
 


 

 


作者簡介

 金英夏(김영하)


1968年11月11日生,是韓國進軍國際文壇的先鋒作家,不少作品已經在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十餘個國家翻譯出版。

他畢業於延世大學企業管理系,1995年在季刊《批評》上發表〈關於鏡子的冥想〉,登上文壇。同年八月,金英夏以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與趙京蘭(《烤麵包的時間》)同獲第一屆文學村新人作家獎,受到文壇和讀者的廣泛關注。1998年,《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在法國翻譯出版,隨後又推出了德語版,1999年,金英夏憑藉短篇小說〈你的樹木〉獲得著名的現代文學獎(第44屆)。

2004年,韓國文壇颳起了強勁的「金英夏旋風」。他以短篇小說〈哥哥回來了〉、〈珍寶船〉及長篇小說《黑色花》在一年內勇奪黃順元文學獎、怡山文學獎,以及韓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東仁文學獎。一年之內集三個著名文學獎項於一身,不僅成為年度文壇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韓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罕見傳奇。

金英夏給人的印象帶有特立獨行的感覺,他不畏世俗眼光,曾戴著耳環領取文學獎,原本學商的他,後來卻在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教寫作,也寫影評、客串電影、主持廣播節目等等,以電影《腦海中的橡皮擦》獲得「大鐘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17年還擔任韓國tvN電視台《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共同主持人。他不只擅長運用媒體推廣文學,也關懷社會議題,並且勇於發聲。

他擅長描寫都市生活的冷冽、無奈,現代人的黑暗面是他關注的主題,性愛與死亡更是他直接大膽的著力點。評論家將他比喻為「韓國的卡夫卡」,足見他的作品為讀者帶來的省思與衝擊,有其重要的代表性。

著有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1996)、《阿郎,為什麼》(2001)、《黑色花》(2003)、《光之帝國》(2006)、《猜謎秀》(2007)、《殺人者的記憶法》(2013),短篇小說集有《傳呼》(1997)、《夾進電梯裡的那個男人怎麼樣了》(1999)、《哥哥回來了》(2007)、《無論發生什麼事》(2010)、《只有兩個人》(2017),譯作有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等。

漫遊者已出版:《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2018.8
  
即將出版:《光之帝國》2019.2   《猜謎秀》2019.5

 

 

 


譯者簡介

 盧鴻金


祖籍海南萬寧,生於台灣台南,目前定居韓國,任韓國新安山大學酒店餐飲管理系教授。著、譯有中、韓文各類書籍四十餘種,論文二十餘篇。E-mail:roctw@naver.com

 

 

 


繪者簡介

 楊忠銘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他的作品探索個人與文化之間的共通點,融合並反映了傳統與現代、東西方影響下的當代社會。他同時也進行教育與藝術推廣,認為藝術應該是所有人都可以觸及的美好境地,2003年創辦以版畫藝術推廣為主軸的324版畫工作房。2014年受邀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委託創作計畫,在展覽中呈現古今版畫技法與美學風格間的有趣對比。

「WANDERERs系列」創作概念
   關於,那些在京都的『WANDERERs』
   我想,人生的苦澀,世故的我們多少都懂一些。
   因為嚐過了那些味道,所以在某些時刻,能理解哀傷、想把握當下,也意識到「無常」的如影隨行。
   我們都想優雅的活著,也希望能優雅的離開,但事實總像是個調皮的孩子,在打翻牛奶杯的下一刻,就已盪上秋韆訕笑著我們的認真狼狽。
   雖然如此,仍有人固執地與孩子們拚鬥玩耍,在生活中啜飲苦澀還努力尋找其中的甘甜韻味,就像是那些...我在京都,遇見的流浪者們。

 

 

 


 
目   錄


 【正文】
 【作者的話】
 【解說】笑不出來的笑話,薩德―佛陀的惡夢 權熙哲(文學評論家)
 【推薦】用保齡球刺殺──讀金英夏《殺人者的記憶法》  陳栢青(作家)
  抒情破壞與當代感性──韓國新世代文學的先行者金英夏及其小說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詳細資料


ISBN:9789864893089
叢書系列:FICTION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亞洲文學

 

 

 

 

 

arrow
arrow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