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照-1

 

 

孩童的頭髮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彷若有時在朝露中看見的微小七彩光束,花朵的瓣片和孩童的皮膚上也泛著同樣的光芒。你的頭髮又直又黑,膚色非常白皙,你不比其他小孩漂亮,只是一個長得不錯的小男孩,個子雖然小了點,但乾乾淨淨很有禮貌。這些都無所謂,只因你活在世上,我就鍾愛著你。對目前的我而言,活著似乎是最不可思議之事,我即將邁向永生,可能就在剎那之間、眨眼之際。








很驚人的一本五顆星溫柔作品,瑪莉蓮.羅賓遜 ( Marilynne Robinson ) 的《遺愛基列 ( Gilead )》,正擺在我的書桌上。




筆調優美到無以復加的瑪莉蓮.羅賓遜的《遺愛基列》,那美麗的文字,那文字帶來的色調、光線、情感、思考、雋永、詩意………,正緩緩流過我身體的每一處,讓讀者享受文字帶來的無比舒暢或憂傷,和,更多的情緒出口。








若按照之前的標準,我的確沒什麼條件可能愛上瑪莉蓮.羅賓遜的《遺愛基列》,她直接採到我幾個閱讀地雷,1.基督宗教小說,2.描述父與子甚至是家族中父權關係的延續與對立,3.故事發生在1880年代的太古老年代。




但,無論如何,瑪莉蓮.羅賓遜的文字震懾了我,漾著一種溫柔到令人憐愛、不捨的氛圍裡------七十六歲的老牧師父親,因深知自己身體孱弱病重,且即將不久於人世,於是想寫給年僅六歲兒子,一封漫長而深情的告別信。








過世的人竟然會思念,聽起來似乎有點荒謬。等你長大,讀到這封書信時------這也正是我的企求------我將早已離你而去,也將更加明瞭死後的世界。但我大多把把一切埋在心裡,像來似乎總是如此。








書中主角的『我』------七十六歲的老牧師約翰.艾姆斯,叨叨絮絮,用一種老人慣有的陷入回憶式的喃喃自語,把生命中曾經有過的那些燦爛或不堪或苦難的過往,不照時間順序,只依著自己的心情步調,心緒飄到何方,便從那裡開始說故事。




訴說自己的過去,訴說自己的父親與祖父之間微妙的衝突,訴說自己擔任小鎮牧師六十餘年生涯的點點滴滴,訴說著自己如何和孩子的母親相遇相愛,訴說……訴說太多滄海桑田、人事變幻,訴說盡了七十六歲的老牧師約翰.艾姆斯的點點滴滴。




讀者並不會感覺枯燥,反而像被帶入另一種很緩慢且無神奇感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的世界裡。在那裡雖然表面上看來充滿基督宗教的教旨和文字,實則毋寧說是某一種滿溢的人生體驗與領悟。








小鎮老牧師用最寬厚、溫柔的心,帶著讀者走過一遍他的過去和現在,甚至也不吝於與讀者分享他對未來的期許------儘管那已經是他身後的世界了,但,誰說對那不能有夢想呢?




緩慢的步調、優美的文字中,讀者們於是漸漸懂了,人生是什麼?人生因何而起?人生為何而逝?




人生可以過得很簡單,也可以過得很複雜。人生可以恨多於愛,也可以做錯的事情多於最對的事情。人生的可能,千千萬萬,曲曲折折,卻可以那麼深遠而有意境。








我看了一下最近親手寫的這些字句,赫然發現自己白擔心了好一會兒,我最初打算是跟你說說話,留給你一些誠實的告白,讓你了解我比較純良的一面,現在看來,你肯定只會看到一個老人,掙扎著想要了解自身內心掙扎些什麼。








書寫給年幼兒子的文字,其實也是老牧師心中的感慨萬千。




五顆星強力推薦 ~~ 瑪莉蓮.羅賓遜的《遺愛基列》!

 

 

欲

 

 


基列系列 I:遺愛基列    Gilead



•  作者:瑪莉蓮.羅賓遜   Marilynne Robinson  @ 2004
•  譯者:施清真
•  出版社:漫步文化
•  出版日期:2014/04/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9016025
•  規格:平裝 / 288頁

 

 

 

〈基列系列〉三部曲英文版 

 

欲1  

 

ps.作者已完成〈基列系列〉第三部《萊拉》(Lila)書稿,中文版預計2015年出版。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0362

 

內容簡介


美國總統歐巴馬最愛的當代小說
榮獲普立茲文學獎、美國國家書評獎、《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瑪莉蓮.羅賓遜以1981年處女作《管家》震驚文壇,許多文學評論家將《管家》評為美國當代文學經典;有人問她下一本書何時出版,她說「25年」。23年後,我們有了〈基列系列〉第一部:《遺愛基列》。

  「每當樹一長成,大風就來折斷」的荒涼之州,人類墾荒定居固守,究竟是為了證明什麼信念?

  這是一封七十六歲的老父親,寫給六歲兒子漫長、深情的告別長信。老父親隨時有心臟病發而死的可能,深知自己能伴隨兒子成長的時間已經不多,在生命走向盡頭前,提筆寫出對生命的告白。

  故事以寫給兒子的回憶錄形式展開,牧師約翰.艾姆斯反思自己的一生,回憶同是牧師的祖父與父親,前後四代之間糾結、矛盾、挫敗的父子關係;並細數小鎮基列此牧師家族歷經南北戰爭、廢奴運動、乾旱、瘟疫、大蕭條、三次戰爭,一直到1956年,一百年以來的變遷與辛酸,使這封「家書」成為一部濃縮的美國近代史。在寫信過程中,摰友的兒子――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浪子傑克,回到了小鎮,此事衝擊了艾姆斯內心深處的記憶與情感。

  在這希望倦怠的荒涼之州,透過艾姆斯對過往的檢視與懺悔,描繪世代交替存在的隔閡與拉扯、生命的苦難與悲劇、信仰和道德困境,最終因為愛走向諒解與救贖,新的生活又將繼續,新的希望終將從絕望中誕生。

  「基列」是《聖經》中的地名,原意為「見證之堆」。該地乳香名聞遐邇,山地上林木密布,被視為富庶的象徵,它是牧羊之地,也是逃亡者隱藏之處。瑪莉蓮.羅賓遜以此作為小說中美國農村小鎮的虛構地名,在此展開優美細膩的史詩敘事。作者已完成〈基列系列〉第三部《萊拉》(Lila)書稿,中文版預計2015年出版。

 

 


得獎與推薦紀錄


  ★ 2004年《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 2005年普立茲文學獎
  ★ 2005年美國國家書評獎
  ★ 2005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提名
  ★ 2005年入圍美國筆會/福克納獎決選名單

  作家 袁瓊瓊
  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郝譽翔
  作家 張讓
  作家 黃小黛
  作家 楊索
  作家 駱以軍
  作家 鍾文音
  聯合推薦(依姓名筆畫序)

 

 


國際媒體讚譽


  「《遺愛基列》是個非常美麗的作品──高層次、重要、清晰……逐漸地,羅賓孫的小說教我們如何去閱讀它,跟著故事的節奏慢下步伐,學著細膩感受故事的細節。」──《紐約時報》書評

  「非常地寧靜優美,縝密而幾經沉思的文字,讀起來優美且動人心弦。」──《華盛頓郵報》

  「燦爛……偉大……一部文學奇蹟。」──《娛樂週報》

  「明亮閃耀……這是一本能細細品味的書。」──《芝加哥論壇》

  「令人著迷……驚豔……《遺愛基列》是由情感浸於虔誠之火的作者,寫成的一本具啟示的作品。」──《Elle雜誌》

  「抒情且深思……經深思熟慮的。」──《時代雜誌》

  「《遺愛基列》為所有渴求愈趨珍貴的小說作品的讀者,提供了庇護所。敘說故事的同時,也探索著巨大的思想……一部非凡傑作。」──《舊金山紀事報》

  「完美。」──《人物雜誌》

  「一流的作品。」──《新聞日報》

  「《遺愛基列》是一個安靜、深沉的生命禮讚,不容錯過。」──《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遺愛基列》應該要緩慢、深思並反覆地被閱讀……我想見到其複本散落在教堂的長椅上、遍及我的國家,讓這本書能擺放在聖經與讚美詩之間。能提醒著我去過高尚、道德的生活,並且也提醒著我寫作真實、偉大的小說。」──Anne Patchett, 《鄉村之聲》

  「寫宗教生活的好小說彌足珍貴。這本是其中之一。」──《新聞週刊》

  「對宗教沒有興趣的讀者,將會從聖詩到存在意義中找到快樂……以故事如何走向終局作為稜鏡來去檢視,這是一個抓取生命光輝與充滿人生困境的故事。」──《亞特蘭大立憲報》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

  「寧靜且強而有力,動人的信仰故事。」──《O雜誌》

  「擁有一系列瑪莉蓮.羅賓遜的作品,豐富了美國文化。」──《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當我首次拿起這本書讀了幾頁,我震懾於其優美的語言,以及說進我心裡的率真。艾姆斯牧師說:『我的寫作如祈禱。』而我們如此幸運,能夠聽聞他的祈禱。」 ──《洛諾克時報》The Roanoke Times

  「《遺愛基列》是最珍貴的小說之一。其簡單、平和的文字充滿了深刻的智慧。」──《威奇托鷹報》The Wichita Eagle

  「這是一本道德與訴諸情感的複雜小說……所有的文字皆有意義……一部應被閱讀、細細品味,並再次閱讀的經典。」──《信使報》The Courier-Journal (Louisville)

  「純粹美麗的文字與猛烈的激情,《遺愛基列》展現令人驚豔的力量:愈是靠近,看似簡單的技巧,顯現出更多複雜與精細的結構。這是本細致、偉大的作品,極為動人的小說。」──《旗幟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

  「《遺愛基列》散發著璀璨光芒。」──《費城詢問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有時,在安靜的段落行文之中,讀者會感覺到敘事者伸出手,輕放在我們頭上,以他的謙遜與崇高的生命作為禮物,為我們祝福。」──《邁阿密先驅報》The Miami Herald

  「在這個時代,宗教信仰被政客侵略地誇耀著,當成策略性的媒體語言,讀一本述說道德與精神困境的誠實作品,能使人恢復精神……《遺愛基列》對地域的感官召喚、對歷史的頌揚成就非凡,並且因為它的誠實、坦率,理解了良心,引人入勝。」──《女性書評》The Women’s Review of books

  「這部小說,如國土般廣闊、如思想那般寧靜、如禱文那般動人。無與倫比且卓越。」──《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starred review)

  「每一處皆優秀卓越……《遺愛基列》比起其它美國多年來出版的書籍,是極具爭議性的作品。無論經過多少考驗,《遺愛基列》就是大師之作。」──《天主教國家紀事報》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安靜地令人屏息的小說……優美的書,讓你留在書架上,並且流連忘返。」──《溫斯頓—撒萊姆周刊》The Winston-Salem Journal

  「適合溫靜的讀者閱讀……將之帶入心扉,宛如住在自己的小宇宙,撫慰人心。」──《新奧爾良時代花絮報》The Times-Picayune(New Orleans)

  「優秀卓越的精湛手法……達到近似梅爾維爾的的宏大,眩目的清澈。」──《評論》Commentary

  「《遺愛基列》引人入勝……你將會緊抓每個字句。」──《石板網路雜誌》Slate
 

 

 

作者簡介

瑪莉蓮.羅賓遜 Marilynne Robinson


  瑪莉蓮.羅賓遜至今出版過三部小說。《管家》獲得美國筆會/海明威獎,並入圍普立茲文學獎決選名單,如今此書已成當代文學經典;《遺愛基列》獲得普立茲文學獎及美國國家書評獎;《家園》則獲得柑橘文學獎。

  她也出版過散文作品《祖國》(Mother Country)及《亞當之死》(The Death of Adam)等。瑪莉蓮.羅賓遜文學創作量極少,每一著作皆備受矚目,更被認定為美國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2012年因其「優美、智慧的書寫」榮獲美國國家人文獎章。目前她任教於愛荷華大學的寫作工作坊。

 

 


譯者簡介

施清真

  1965年生,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美國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譯作包括《繆思文集》、《蘇西的世界》、《接骨師的女兒》、《人生贏家就是妳!》、《重返艷陽下》、《珍.奧斯汀讀書會》等。
 

 

 

導讀

浪子沒有回家/作家 袁瓊瓊


  二○○五年,《遺愛基列》得到普立茲文學獎。瑪莉蓮‧羅賓遜自己對《遺愛基列》的評價是:「這是一本安靜的書,既不憤怒、嚇人,也不古怪、詭異。」

  她的這個評論,某種程度是個警告,警告讀者:你如果想看一本高潮迭起的書,想看一本驚悚刺激的書,那麼別來看《遺愛基列》,你一定會失望的。

  如果在通俗看法裡,「憤怒、嚇人」,「古怪、詭異」意味著某種閱讀快感,羅賓遜似乎在表白:看她的書是不會有「快感」的。然而,意外的,這本被作者警告過不會帶來快感的書,卻非常好看,非常容易閱讀。她的字句簡淨單純,不飾華藻,然而所敘述的這個世界之美,卻透到骨子裡。讓人覺得,我們每個人的世界裡,其實同樣有這些美妙的東西,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能夠安靜下來。

  是的,安靜。《遺愛基列》之安靜,不是無聲,反是眾聲隱然,那些繁複的多重多層次的聲音,由於安靜,成為渾然一體,成為生命的底層。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這個底層,一般來說,我們聽不到也看不見,直到我們能夠安靜下來。

  故事說不上有什麼情節。七十七歲的男主角講述他一生的故事。他家三代都是牧師,他自己年輕時結過婚,但是妻子難產死去。一併帶走了剛出生的孩子。他孤身活到六十七歲,遇見了第二任妻子。在晚年時結了婚,並且有了個七歲兒子。整本書是寫給兒子的一封長信,因為他預計自己可能活不到兒子長大。

  某種程度,這封家書其實也是族譜,告訴兒子從何而來,血脈的根源是哪裡。

  唯一可以算得上跌宕的情節,是他的好友柏頓最疼愛的兒子返家的部分。

  羅賓遜在《遺愛基列》完成之後,又寫了《家園》。《家園》描述的便是《遺愛基列》中的柏頓一家。柏頓這個兒子的故事是主線。而二○一四年的新作,書名是《萊拉》,萊拉(Lila)是《遺愛基列》中男主角第二任妻子的名字,或許這本新書也與《遺愛基列》存在平行關係。

  幾乎同樣的故事,羅賓遜一說再說,用不同的方式。這決不是找不到新的素材,而應當是整個故事是某種原型,能夠產生的意義太多。

  在《遺愛基列》中,明顯可見的原型是「浪子回家」的故事。

  聖經中,「浪子回家」是耶穌的一個譬喻。記載於《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第十一到三十二節。故事應當多數人耳熟能詳。小兒子愛玩,要求分家。把分得的財產揮霍得一乾二淨之後,回到家來。父親歡天喜地為他殺牛宰羊,還把最好的衣服拿出來讓他穿,最珍貴的珠寶拿出來給他配戴。一直跟在父親身邊任勞任怨的大兒子很不平,埋怨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而父親回答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聖經並沒有說浪子回家之後是不是就永遠待下來了。然而羅賓遜講的這個故事,浪子回家之後又離開了。而且,在《家園》裡,這個浪子再也沒有回來。

  《遺愛基列》裡的浪子,就是柏頓的兒子傑克.柏頓。

  傑克.柏頓與男主角同名。他出生的時候,男主角的妻女剛死不久,好友柏頓為了安慰他,把男主角的名字給了這個新生兒。用意不外乎是與好友一起擁有這個孩子,「我的兒子也就是你的兒子」。

  但是這個傑克非常不成材,從小就壞點子特多,到處惹是生非,幹的都是所謂「好人」難以容忍的事。不小心把個窮女孩弄大肚子之後,他避不見面,逃到外鄉去。直到二十年後才回來。

  在傑克初生之時,要接受洗禮,男主角身為牧師,必須祝福這個嬰兒。羅賓遜描寫男主角那時看著這嬰兒,感覺自己無法祝福他。或就因為這孩子與他同名,而他自己剛才喪了妻女,無法感覺這個名字是被祝福的,因之他就只走了個形式。之後,看到傑克種種劣跡,他總是會想到自己當初其實並沒有給他祝福這件事,而多少有一種心虛,感覺是自己那個不踏實的祝福害了他。

  因之,至少是作者的觀點。浪子之成為浪子是有原因的,而浪子無法待在家裡,也是有原因的。這原因倒並非他生來「不被祝福」,而只是,浪子是不同於我們的另一種人。傑克的種種所謂劣行,在生命面前,其實是被容許的。羅賓遜在書中藉男主角之口說:「生命是莊嚴的,如果天主認為我們的過失不算什麼,那麼過失真的不算什麼。就算真的有些影響,相較於生命的莊嚴,過失也都微不足道,天主當然會將之一掃而空。」

  這是包容和寬諒,給錯誤一個位置,因為生命的美好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容許過失,容許錯誤。

  在傑克再度離家前,男主角給了這個與自己同名字的男人真正的祝福。這段描寫極為平實簡單,不過六行,卻是全書最為有力量的段落。經文如下:「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他說:「主啊,請賜福給這位受人鍾愛的兒子、兄弟、丈夫以及父親。」他唸出了與自己相同的名字;同時,在祝福他人的時候,也祝福了自己。

  聖經裡,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有一支停留在基列,以放牧為生,生活非常艱苦。基列(Gilead)在希伯來文裡,因之便有了「艱難」的意思。書中人物居住在「基列」小城。羅賓遜虛構了這個地名,顯然不是全無用意。人生固然艱難,但是接受並且包容,艱難未始不是一種祝福。

 

 


詳細資料

ISBN:9789869016025
叢書系列:rever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美國文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