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照-15  

 

 

在這裡,母親與我,我們正以異於常人的速度衰敗,就如同這棟房子,如同它腐朽木質地板和漏水的屋頂,只有我的孩子們依然生氣勃勃地日漸茁壯。








……母親轉身看著我,冷冰冰地說:「我認為,自殺的重點在於避免受罪,而不是尋找全新的受罪方法。」








關心我的朋友一看到書名也許要問~~怎麼了嗎?沒有,我會讀這本書是單純因為,發現翻譯者孫昭業應該是我從前很熟悉的同學,二十多年沒見,我想藉著讀這本她翻譯的作品,向她打聲招呼~~妳好嗎?希望妳一切都很好。








倘若真要平心而論,我很喜歡這本書的翻譯文筆,也許因為譯者細膩的翻譯功力,或者是因為當年我們真的是意氣相投的好朋友,總覺得,這本書的故事題材雖然對我來說已經如同雞肋,但我在一邊閱讀,還是能感受到許多……不,那並不是幽微,而是一種相反地,帶點溫暖與寬容的情緒。




我,當然認為人有自己決定死亡時間的意志與自由。




不自行選擇死亡時間的人,或許有其對這世間仍有所留戀之人事物,或許只是單純不想破壞天地自然的運行法則。




選擇與否,我給予同等的尊重。








柔伊.卡特 ( Zoe FitzGerald Carter )的《幫母親自殺 (Imperfect Endings)》,故事其實不複雜︰




柔伊.卡特跟丈夫及兩名幼女定居在加州。平靜的家庭生活與剛起步的寫作事業,因為優雅矜持、思想獨立的母親瑪格莉特的一個驚人決定,而出現意想不到的逆轉。


罹患無藥可救的帕金森氏症二十年的母親,最痛苦的是睜開眼的清晨。母親厭倦每天與病魔奮鬥的生活。她決心不讓病魔支配所剩不多的生命,宣布將「自我了斷」。儘管日期與方式懸而未決,有一點則是再確定也不過:她希望臨終的那一刻,三個女兒能陪伴身旁。


從此,即將失去母親的憂懼與協助自殺涉及的法律風險,徹底盤踞柔伊的生活。她用盡方法說服母親打消自殺的念頭。然而,病情日益惡化的瑪格莉特已經投注全副心思在自殺計畫上。她視柔伊為盟友,密切地與她商討「退場」事宜:服用嗎啡,或是紅中?求助「毒芹會」或一切自理?以及何時付諸行動──二月、 五月或六月?


柔伊來回奔波於華盛頓的原生家庭與加州的家之間,逐漸深陷母親的「退場」計畫中。她幫助瑪格莉特從精神科醫生那裡取得足可致命的藥物,以及與一名過份熱心的「毒芹會」志工巴德會面。


為了維持從小到大一貫「乖女兒」的角色,柔伊內心煎熬不已。她的兩個姊姊過去與母親的關係緊張,如今她們的立場與柔伊相左。在幾個月中,女兒們面臨協助自殺的糾結。誰要對自己的母親下最後的決定?對於母親即將死亡,最後是否會坐牢?是否忍心讓母親孤單的只在醫生的陪同下死去?是否要讓母親接受過 量注射嗎啡的自殺方式?在母親的心目中仁慈的「好女兒」,還是對社會來說是一個不仁道的「兇手」? 當這三個女人為了是否應該支持母親的選擇、誰應該「送行」等問題,進行攻防的同時,當年的三角關係與往事,逐一浮現,包括由優雅的母親與風流的父親支配喜怒哀樂的童年。








出版社的文宣恰如其分地點出,這本《幫母親自殺》,是作者柔伊.卡特親身經歷的一段『不完美的結局 ( Imperfect Endings)』。




然而,世間又有哪一種死亡會屬於『完美的結局』?




邏輯性的必然,引導出這本書的故事與命名。








比較讓我在閱讀時感興趣的是:不知道大家是否閱讀過法國女作家諾愛拉.夏特雷 ( Noëlle Châtelet )在2006年出版中譯本的《那就10月17日吧!》(La dernière leçon)?




《幫母親自殺》和《那就10月17日吧!》兩本書同樣是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年屆中年的女兒面對被老邁與病痛摧殘得再無生存意志的母親,兩個相似度高達9成以上的人生經驗。




但這絕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歷。




我想應該可以這樣形容:在《那就10月17日吧!》一書中,我讀到更多的是身為女兒不捨母親離開的大聲哭泣,作者寫的是『女兒』的心情。




而在《幫母親自殺》一書,我則讀到更多原來屬於『母親』的心聲------放手與不放手之間,自己對自己、自己對最親近的他人(女兒與孫子)的猶豫與不捨。








原來,自己面對死亡,與,近距離經歷別人面對死亡,是完全兩種心境。




前者交雜著放手後自我解脫的快感預想、面對未知的死後世界的恐懼、和如果還留在這世間依然確實緊握著的那份幸福感。未來種種皆是臆測,眼前只有肉體的苦痛和親情的慰藉。這時,選擇死亡與否,像極了一種賭注。




放手一搏吧!要放手一搏嗎?




這樣的糾結與拉扯,仔細想想,人生裡其實很難走到所謂『了無牽掛』的情境裡。








因著我自己陪伴母親正走在漫長的抗癌路上,親身經歷母親奇蹟似的痊癒,然後又再次嚴重復發;因為不堪化療的折磨,而一度選擇放棄治療;現在,母親仍然積極地面對病魔奮戰。




走過了6年多的醫學定義中『癌症末期』的時光,母親內心怎麼想,我也許並不清楚,但,我確實地瞭解,當這個世界上還存有最後一個妳所深愛的人時,放手談何容易?








「而且,我們都將成為孤兒。」我試圖逗她(二姐)笑,但心裡想著,只要我們的孩子在,失去父母的傷痛,也就不那麼難挨了。





 

 

 

 

 

 

 

com  

 

 

 

 

 

 

 



幫母親自殺   Imperfect Endings



•  作者:柔伊.卡特    Zoe FitzGerald Carter 
•  譯者:孫昭業
•  出版社:大好書屋
•  出版日期:2011/12/0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482230
•  規格:平裝 / 320頁

 

 

 

 

 

 

   延伸閱讀

2012-02-25   image.jpg    我讀 諾愛拉.夏特雷的《那就10月17日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