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教~1  

 

但願這本書裡的一切都是虛構。我真希望我寫的是一本小說,這樣我就可以任意形塑裡面的角色,要來要去,隨心所欲。不喜歡的情節,也可以隨時刪除。如果這是小說,我會讓它少一點殺戮、少一點痛苦。

只可惜我的故事太真實,每一個細節都無法翻頁作廢………。

 

 

 

在母親節前夕讀這本真人真事的《活著》,的確不是一件讓人能開心閱讀的事情。裡面除了沉重、數不清的眼淚和疑惑,還有強烈感受到作者莫妮卡.拉屏 (Monique Lepine) 得以言說和無法言說的痛以外。難過和遺憾,是對作者想表達的,但是我也非常佩服她勇敢面對事實的勇氣。

 


1989年12月6日在加拿大蒙特婁工業技術學院校園發生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一名青年瘋狂射殺十四名女同學,隨即飲彈自盡!!兇手的母親也就是作者之一的莫妮卡.拉屏,從此之後懷抱著無限的歉意、愧疚和罪惡感,不知道該如何向無辜殞命的十四名女同學家屬道歉;也不知道該如何對社會大眾道歉;更重要的是『為什麼兒子會作出這樣的行為』,是否因為兒子幼年時期做母親的疏忽所導致?莫妮卡.拉屏甚至也覺得對不起兒子。

 


然而,這一切終究沒有答案------兒子殺人後自殺並沒有留下清楚交代原因的遺言。十幾年後,她一一拜訪當年兒子的朋友或與校園槍殺案有關的人士,聽到了一連串類似的說法。但是,還是沒人能告訴她:為何兒子必須槍殺掉十四條無辜女同學的人命。

 


背負著罪惡感十字架的母親莫妮卡.拉屏在隨後幾年,另外剩下的一個女兒也因為長期吸毒過量死亡。這不只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在莫妮卡.拉屏的心中盡是不解和疑惑------為何她辛辛苦苦一手帶大的一雙兒女,都在成年之後選擇自殺這條道路。

 

 

 


這對兄妹在自殺前腦中是否想過母親的處境?這個母親真的讓他們如此懷抱恨意嗎?

 


「有人說,過去都過去了,再講它也沒有意義。有些人卻覺得必須把感覺表達出來。我自己認為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沒有辦法被抹滅。我們必須把這件事講出來,用一種嚴肅的態度,這是出於對那些擺脫不了痛苦的在世者的尊重。」

 


在歷經兩名子女相繼自殺,刻意躲避媒體追逐,也靜下心來沉澱反思了十多年之後,莫妮卡.拉屏選擇將她親身遇見和體驗的心路歷程,原原本本攤在陽光下任人檢視,有懺悔、有反思、有難以打開的心結、還有更多的疑問與自責。

 


但我認為,寫出《活著》(Aftermath)是身為母親莫妮卡.拉屏一項勇敢的舉動。雖然說已經無法改變既有事實,但我相信,一定能帶給人們某些震撼和省思。

 

 

 

活著的人比較痛苦,或是那個選擇不要繼續活著的人會更快樂?一個值得深思但必然無解的問題在我腦中形成。

 

 

 

 

 

41c7A6Pr8dL__SL500_AA300_  

 

 

 

 

 

活著
Aftermath: The Mother of Marc Lepine Tells the Story of Her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Montreal Massacre

• 作者:哈洛.蓋聶  (Harold Gagne)  &   莫妮卡.拉屏 (Monique Lepine)
• 譯者:羅倩宜
• 出版社:智富
•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
• ISBN:97898685240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