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CASFBOOW  

 

 

據說,只要等得夠久,就能變成國王。

 

讀過真人真事的《千里凝視》、讀過虛擬小說的《我想念我自己》。我突然發現自己非常欣賞這本阿諾.蓋格(Arno Geiger)的《流放的老國王》(Der alte Konig in seinem Exil),因為他教會了我如何以比較正向的態度面對失智症------不再只有惶恐和眼淚,其實我們也可以讓失智症病人過得很安祥------當然是在一種比較好的情況下。

 

 

 

 

《流放的老國王》是作者阿諾.蓋格替父親書寫的一本書,從父親的幼年生活談起,婚姻生活中他與妻子相處不睦,但家庭生活上兩人卻深深愛著共同生下的幾名子女,然後一直到最後一個人生段落------作者父親罹患失智症,得到家人和看護非常不錯的居家照顧,甚至最末一段在安養院的日子也過得不像想像中那般悽涼而陌生。

 

我想那的確應該歸功於作者阿諾.蓋格和某幾個他父親的看護在對待失智症病人時的心態和做法。

 

就像作者所說:

我經常將客觀事實束之高閣,我並不在乎,因為那沒有價值。同時我也越來越能再度賺的故事中找到樂趣。只要遵守一個原則:越能讓父親平靜下來越好。

 

當父親不確定是否認得兒子時,當兒子的也能不心浮氣燥,坦然地和父親像朋友又像只是友善的陌生人一般地對話:

「依照我自己判斷,我過得很好。」他說。「我現在年紀不小了,想做我喜歡做的事情,然後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那你要做什麼呢,爸爸?」
「就什麼都不做啊。這才最棒,你知道的。人必須有什麼都不做的能耐。」

 

是呀!是誰規定面對疾病只能赤裸裸地堅強對抗,卻不能像駝鳥一樣把頭埋近沙子裡,就只是等待時間流逝呢?------當然我同意,前提一定要是,病人和家屬有共識,都認為不必積極去處理這個疾病,或者是這個疾病即便積極處理了,意義也不太大的時候。

 

 


隨著母親和我的年齡越來越老,我們的確曾經交換過對老年的意見。

 

母親直接了當告訴我,只要發現她一罹患失智症,不必考慮別人的眼光馬上把她送進安養院,千萬不要自己累個半死只為了照顧她。

 

為了讓我沒有壓力,她甚至告訴週遭和她同輩的親友,只要發現我沒有將她送去安養院,就一定要反過來教訓說我『不孝』------因為不懂得讓自己過輕鬆的日子。

 

我則更天才地想出一招,如果將我媽送進安養院,那我就要在安養院附近租個小套房或小公寓來住,並且跟安養院商量好三餐在那邊包餐搭伙------如此一來,每天可以見到母親,瞭解她有哪些立即的醫護上需要,並且立即處理。

 

其他母親身體仍然健康的時候,即使她不認得我了,我也可以讓她覺得我是個親切的看護、志工、甚至是路人甲都沒關係------只要讓她感覺這個社會對她很親切、很客氣、很溫暖,那就應該足夠了。

 

 


當然這只是母親和我閒話家常所畫出來的一幅美麗的圖畫,但是,這樣轉念一想,未來的未來的未來、未知的未知的未知,好像變得輕鬆容易許多。

 

我們都不知道此刻之後將發生什麼事情,或許喜、或許悲,但是珍惜現下的緣分與快樂是更珍貴、更重要的。------此時的我是這麼想的。

 

 

 

 

流放的老國王    Der alte König in seinem Exil

• 作者:阿諾.蓋格    Arno Geiger
• 譯者:錢俊宇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 ISBN:9789862720332

 

 

 

 

 

51EuwleCFIL__SL500_AA300_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2988

 

內容簡介

 

  ◎3個月狂銷30萬冊,德國、奧地利讀者感動推薦
  ◎真摯幽默、溫馨感人,詮釋家與親情的最佳文學讀物
  ◎橫掃《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榜、奧地利暢銷書榜
  ◎德國各大媒體爭相訪問報導,奧地利國家電台遴選最佳新書第一名

  爸爸明明就在家裡,「回家」卻是他最難達成的心願
  對於愛、對於家,爸爸可以教我們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這是一個作家兒子寫給父親的愛的宣言——
  我們是羈絆最深的伙伴,即使爸爸不再記得我是誰

  一個人如果腦子壞掉了,疾病慢慢掠走原有的生活,還可以過什麼樣的日子?

  這是一部小說,也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作者娓娓講述他那日漸喪失記憶、對現實世界方向感也逐漸瓦解的父親:「由於父親再也無法從橋那頭走到我的世界來,因此我必須走到他那裡去。」

  他決定以真誠、開朗的態度重新認識父親,與他重遊兒時兩人一起走過的故地,聽著他那似乎毫無意義,卻往往充滿絕美詩意的話語,講述著父親的現在和過往,以及自己在鄉村的童年時光。一般人認為阿茲海默症會阻斷家人的聯結,但正好相反,有時候它會製造聯結。

  「父親總是令我措手不及地展現他溫柔的一面,他會把手放到我的臉頰上,有時候用手心,但經常是用手背。這時我會感覺到,我和他的關係永遠不可能再像此刻這般親密了。」隨著死亡的逼近,幸福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濃度。那是一個我們始料未及的地方。

  「父親對卡塔琳娜和我說,『我從前可是個強壯的小伙子,才不像你們這些弱雞!』」這是一本光明、充滿生命力又滑稽有趣的書。即使父親忘記了過去的一切,過往發生的事與尊嚴卻早已刻印在他的性格裡,永遠與他相隨。

 

 

 

 

本書特色

  ◎故事真摯,溫馨動人,充滿光明與生命力、幽默有趣

  ◎筆觸細膩,展現出親情的溫暖力量,沒有任何煽情字句,一本真實的小說,能實在地感動人心

  ◎雖然整個家庭陷入迷惘,生活步調被打亂,但作者並沒有因此消沉,父子倆肩搭著肩一起從黑暗走向光明

  ◎作者是知名小說家,也是散文好手。以優美如詩的文筆描寫與父親之間的真實互動,也寫出許多人心中想對父親、家人說的話。

 

 

 

 

 

作者簡介

阿諾.蓋格(Arno Geiger)

  一九六八年生,現居維也納和沃爾福特。曾著有《我們過得很好》(Es geht uns gut)、《別忘記安娜》(Anna nicht vergessen)、《關於莎莉的一切》(Alles uber Sally)。曾獲得2005年賀德林獎(Friedrich Holderlin-Forderpreis)、2005年德國圖書獎(Deutscher Buchpreis)、2008年赫貝爾獎(Johann Peter Hebel-Preis)、2011年阿登納基金會文學獎(Literaturpreis der Konrad-Adenauer-Stiftung)。

  ◎以《我們過得很好》擊敗《丈量世界》獲得首屆德國圖書獎桂冠殊榮,一舉躍升一線德語作家

  ◎《流放的老國王》入圍今年度萊比錫書展獎決選

 

 

 

 

譯者簡介

錢俊宇

  輔仁大學德文系畢業。曾任德國Witten/Herdecke大學講師等職,現為科隆大學中文講師與跨文化溝通訓練講師。熱愛華語之美,長年在國外為台灣的正體字文化貢獻心力,興趣是閱讀和運動。書籍譯作:《我是誰?如果有我,有幾個我?》。

 

 

 

 

 

 

名人推薦

【國外媒體好評】

  這本書找尋了失落世界、失落家園、原以為失落的性格,以及重新尋回的關係,也在讓人感到堅強、成熟、新奇、感動之餘帶給人幸福。

世界週報

  一份愛的見證,一段關於患病父親以及父子關係的詳盡記述;一場追尋自我的旅程。時而悲傷,時而令人會心微笑,就像二月的日子,總會透露出春天的氣息。

世界日報

  一場深刻、豐富又跨時代的對談,涉及的主題與每個人密切相關:晚年和童年、故鄉和家庭,是今年最有價值的文學佳作……一份寫給父親的愛的宣言,同時也探討生命無時無刻都存在的價值,提醒我們親密的心所具有的無窮力量。

法蘭克福匯報

  動人而充滿藝術性……一部奇妙的作品。取材於生活,筆觸自然流暢而純熟。

每日鏡報

  阿諾.蓋格的書散發出明亮的光彩,富有感情與愛。具有高度文學質量。

ZDF aspekte

  體貼、精緻又極簡單的書,為尚在人世者豎立的紀念碑。

新蘇黎世報

  《流放的老國王》不僅是一本感人的人生紀錄,也是一部藝術作品。能夠不把個人物品視為私密,而將其示範給眾人,這是一門藝術……尤其,本書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描寫作者在願意敞開心胸進入父親的世界後,再次體驗到與父親之間的親密關係。

每日導報

  阿諾.蓋格完成了一本關於父親罹患失智症的文學作品,極為動人卻絲毫不煽情……非常成功的著作。

丹尼斯.薛克(Denis Scheck),德國第一電視台(ARD)書評節目
《新鮮出爐》(druckfrisch)

  本書最令人佩服的,是作者講述其個人故事時所展現的堅強。

日報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獨.小說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專文推薦

永不乾涸的泉水 林歡

  奧地利作家阿諾.蓋格個性冷靜,在語言方面非常傑出。這樣的一位作家,用幽默溫暖的語調,記錄了許多自己與受阿茲海默症折磨超過十年的父親之間感人的故事,也用異常理性的筆觸,在書中分享了關於無可避免的老化與消逝,許多悲傷卻令人相當有共鳴的想法。從一個典型的歐洲鄉村裡傳出來的故事,離我們的生活那麼遙遠,卻與讀者的心靈建起一座安慰的橋梁。

  一直以來,父母親在孩子們心中就是強大的,而孩子也因此有了父母理所當然會一直這樣下去的想像。就像作者所寫,「相對於其他人的軟弱,孩子更不容易原諒自己的父母日漸軟弱」。經過與失智症父親長年相處,蓋格漸漸發現,即使父親再也不認得自己,頭腦再也不清晰,父子關係仍像口永不乾涸的泉水,一再教導自己如何勝任為人子女的角色。透過本書,蓋格深刻並大方地與世人分享生命中重大的轉折,以及關於愛的一切。

  獲萊比錫國際書展獎提名之前,德奧各大報紙均以「感人至深的愛的故事」形容本書。瑞士《日報》更點出阿諾.蓋格突破性地不把這些家庭故事當作私人事件,進而使他在書中傳達的想法成為模範。

  德語版的介紹寫到,「這本書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的確,本書常使人熱淚盈眶,也讓人深刻體會到,在死亡來臨前,「幸福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濃度」。在生命如此深邃而長遠的過程中,最珍貴的是那些人與人之間難以放下的羈絆,是人與成長環境之間敏銳的連結,是連歲月的流逝在其面前都微不足道的,愛。

(本文作者為維也納太平洋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現於維也納大學攻讀德文研究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