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aaa.jpg  

 

在母親子宮晦蒙處度過八個月之後,弟弟濕婆與我,在西元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的傍晚,來到了人世間。於海拔兩千四百米的高度,我們吸入第一口呼吸,吸進了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稀薄空氣。

 


故事由一對頭部有一小節肉管相連結的雙胞胎----瑪利詠與濕婆----在衣索比亞失迷醫院誕生為開始;身為修女的母親熬不過難產的併發症,蒙主恩召了。


大家認為最有可能是孩子的父親得外科醫師史東,卻在這時發了狂,他說他不明白為什麼會有嬰兒誕生?他只恨這兩個剛出生的小東西,奪走了世界上他最愛的女人的性命。發了狂的史東醫師,離開了失迷醫院,從此再無下落。


但是這兩個可愛的雙胞胎,對於幫他們的修女母親剖腹生產、且剪去兩人相連結那條小肉管的印度籍婦產科女醫師賀瑪來說,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且禮物有兩份,通通是送她的。


母性的光芒從此在賀瑪醫師的身上發光發熱,對於一直追求他多年的內科醫師高思,她也對他敞開心房,邀請高思醫師擔任這兩個雙胞胎的父親。於是這四個人共同組成了一個快樂和諧的小家庭。


除此之外,失迷醫院中的醫護人員本來就是想為因生病而受苦受難的病患解決問題的,再加上天主的力量,這些人又將這個小家庭包覆在這個天主賜與的大家庭中。他們一直過著平安且同心協力、和樂融融的氣氛中。


雙胞胎瑪利詠與濕婆成長過程中的非洲,一度是相當度盪不安的,包括衣索比亞在內,強權專制的領導人、國家長久不斷的分裂內戰、外國軍隊的佔領攻擊,都讓整個大環境顯得相當危險。


此時,雙胞胎視為親生父親的高思醫師因為疾病離開人世,臨終前他交代哥哥一定要前往尋找生父史東醫師的下落。正好瑪利詠因被軍事當局誤以為參加叛亂組織,準備將之逮捕。


在眾人的建議下,瑪利詠離開了這個他熱愛且視為祖國的衣索比亞,飛到遙遠地球的另一端美國紐約展開一連串行醫生涯。卻在一次手術中巧遇鼎鼎大名的肝臟移植專家----湯瑪斯‧史東。


瑪利詠要如何面對這為自己又愛又恨的親生父親呢?他們之間,甚至跟遠在衣索比亞、還留在失迷醫院裡的這些人,又會發展出怎樣的事情呢?

 


剛讀完亞伯拉罕.佛吉斯  (Abraham Verghese) 的 《雙生石》(Cutting for Stone),我相當佩服作者亞伯拉罕.佛吉斯能寫出這樣一本跨時代跨種族的巨著,特別是書中對於外科醫學進步過的描述,可說是讓人大開眼界。我一直在想,亞伯拉罕.佛吉斯究竟是何方神聖?能寫出這樣一本幾乎是七星級的好書。


讀完整個故事之後,我開始閱讀,前序和名人推薦部分,哪知道第一個躍入眼簾的文字就是:『這部小說的神奇之處,在於醫生與作家兩種角色自然融合,作者讓醫療恰如其分地融入故事情節,我頭一回讀到這樣的小說!醫療細節精采,不過沒有抹煞這部動人巨作的人情慈悲與故事技巧。角色躍然紙上,即使是次要人物也擁有完整的歷史。強烈的不祥預感更埋伏在故事中,讓讀者讀到一半,不禁開始擔心角色將有什麼遭遇。《雙生石》是一本非凡的傑作!──美國重量級小說家 / 約翰.厄文』


哎呀呀,連我的超級偶像約翰.厄文 (John Irving) 都願意提起筆來寫出這麼多讚美之詞,我想,『《雙生石》是一本非凡的傑作!』絕對無庸置疑。


作者對人性衝突有相當深刻的描寫,但是對於東非一帶自殖民地時代留下的美麗景緻,也像以非常細膩的工筆畫描繪出來,讓我突然好想在暑假親身走一趟東非洲,看看這些亞伯拉罕.佛吉斯筆下的美景。

 

 


雙生石    Cutting for Stone


• 作者:亞伯拉罕.佛吉斯  (Abraham Verghese)
• 譯者:呂玉嬋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
• ISBN:9789573327127

 

 

com.jpg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2021

內容簡介

我倆何其幸運,在出生之前便已擁有彼此。
又何其不幸!映現在我眼中的,為何是另一個我?

  美國重量級小說家約翰.厄文:「《雙生石》是一本非凡的傑作!」

  榮獲:美國獨立書商協會、北卡獨立書商協會2010年度小說!美國獨立書商協會「當月選書」第1名!出版家週刊、舊金山紀事報、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蟬連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百大暢銷榜超過7個月!
  ◎橫掃紐約時報、出版家週刊、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報等12大暢銷排行榜,最長達46週!

  他們的出生是不能言說的禁忌,
  是母親死亡的宣告,是父親出走的引線。
  他們的存在是無人能解的謎,
  直到一切從頭開始、兩人再次緊緊相連,
  謎底,才終於揭曉……

  這是關於「濕瑪雙胞胎」的故事。我是瑪利詠,如今我把故事說出來,是因為我虧欠弟弟濕婆最深,同時這也是我母親未曾揭露、我父親一直在逃避的故事,而我必須一片一片地拼湊,才能癒合我與弟弟之間的裂痕,以及生命的種種傷口。

  我們的出生其實是一場災難,身為修女、原本不該懷孕的母親因為我們難產而死,而醫術精湛的父親眼見無力挽救心愛的女人,竟然拋下我們奪門而出,從此音訊全失。雖然如此,我和濕婆卻各自繼承了父親的平凡與天才、天真與世故、熱情與漠然。我們就像鏡面的反射,各自擁有世界的一半,彼此互補也互斥,然而這並不影響我們的感情,即使出生時被迫分割,之後我們卻總是形影不離,連睡覺也要頭碰著頭。

  直到發生了那件事,彷彿一把背叛的利刃,把我、濕婆和我深愛的青梅竹馬珍妮特三人緊密的關係割裂,濕婆也從我的心裡被徹底地分開來。然而多年以後,我才終於明白,我對父親的想念和憎恨、我對珍妮特未竟的情感,以及我與濕婆注定相連的命運,如果只是一味禁錮埋藏,沒有去向和出口,我也將無法好好地踏出下一步……

  歷經數十年、跨越三大洲,這是一對奇特雙生兄弟之間的愛恨情仇,也是自我的追尋與生命的解答,作者佛吉斯以絕佳的文筆娓娓述說出瑪利詠和濕婆兩人動盪的人生與迴異的命運,複雜的情感、無法割捨的牽絆,加上多線交錯的豐富情節,讓人讀之不禁忘卻時間,著迷到無法自拔!

 

作者簡介

亞伯拉罕.佛吉斯 Abraham Verghese

  生於一九五五年,雙親是移民至衣索比亞的印度人。現任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醫學理論與實踐系」教授兼資深副系主任,也是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醫學院「醫學人文道德中心」的首任主任,並兼任教授。

  在繁重的工作和第一次的婚姻讓佛吉斯身心俱疲之際,他參加了愛荷華大學的作家工作坊,並於一九九一年拿到藝術學位,從此展開左手執筆、右手拿手術刀的創作之路。佛吉斯的前兩本書皆為非小說作品,其中第一本《我的祖國》自述他幾度遷居的離散經驗、對國家和故鄉的認同與錯亂,以及在非洲對抗愛滋病肆虐的親身經歷,不但榮獲一九九四年「美國國家書評獎」提名,並獲選為《時代周刊》最佳選書,更由印度著名女導演米拉.奈兒改編拍成電影。第二本《網球球友》則回憶友人死亡的經驗,並探索醫師用藥不當的問題,也獲選為《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雙生石》則是佛吉斯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歷經十年淬鍊,才終於完成的小說處男作。他以衣索比亞一對雙胞胎的命運,細膩又深刻地探索了生命的失落與追尋,在全球出版界掀起驚人盛況。知名文學出版社Knopf的總編輯索尼.梅塔在讀完書稿後,忍不住掩卷嘆道:「此等傑作,一生難得幾回見!」而本書於二○○九年出版後也果然不負眾望,連續榮獲美國獨立書商協會當月選書第一名、出版家週刊年度好書、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編輯選書、舊金山紀事報年度選書、美國獨立書商協會年度小說、北卡獨立書商協會年度小說,以及台灣誠品書店外文選書,全球銷量更已突破五十萬冊,並贏得各大媒體一致好評!

  佛吉斯的其他文章與短篇小說散見於《紐約客》、《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君子》、《格蘭塔》、《華爾街日報》等報章雜誌。目前他住在美國加州帕羅奧多。

 

譯者簡介

呂玉嬋

  專事筆譯。

 

名人推薦

◎馮光遠、馮品佳、鍾文音強力推薦!

各界一致最高評價!

  這部小說的神奇之處,在於醫生與作家兩種角色自然融合,作者讓醫療恰如其分地融入故事情節,我頭一回讀到這樣的小說!醫療細節精采,不過沒有抹煞這部動人巨作的人情慈悲與故事技巧。角色躍然紙上,即使是次要人物也擁有完整的歷史。強烈的不祥預感更埋伏在故事中,讓讀者讀到一半,不禁開始擔心角色將有什麼遭遇。《雙生石》是一本非凡的傑作!──美國重量級小說家 / 約翰.厄文

  讀了《雙生石》的第一頁,便無可救藥地墜入了說故事高手的魔咒中。這是一部史詩佳作,處處是刻骨的慈悲、人性和憐憫!──《最後期末考》作者 / 陳葆琳

  歷歷如繪,驚心動魄,令人完全無法自拔。如此離奇的故事充滿危險,全書文字卻如流水行雲。《雙生石》是一部傑出的佳作!──《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作者 / 葛文德

  令人著迷的故事,述說愛、醫學、雙胞胎兄弟的複雜動力。我相信《雙生石》將成為這個時代不朽的文學作品!──《給年輕醫生的信》作者.前耶魯大學教授兼外科醫生 / 理查.史沙

  多年來我所讀過的小說的第一名!──美國詩人 / 羅伯.布萊

  精采,絕對精采!故事包羅萬象:修女、連體雙胞胎、內戰、醫學。假如印度詩人賽斯(Vikram Seth)和醫生作家奧立佛.薩克斯合作,準備拍出長達四小時的非洲版「實習醫生」連續劇,他們絕對期望能打造出如此動人有趣的故事……一部非常出色的小說!──《上帝的女兒》作者 / 馬克.索茲門

  出色的想像、藝術化的形塑、有力的闡述,全成了這個人性故事的後盾,造就出感人至深、百看不厭、令人難以忘情的好書……有如古老行業「醫學」般崇高且戲劇化,而醫學也正是這本傑出小說的核心。──美國小說家 / 史瓦茲

  第一本小說便叫人驚喜!佛吉斯的非凡氣魄在這部扣人心弦的家族史中如迴文織錦……一部關於愛、背叛與寬恕的深刻小說!──《當妳先說再見》作者 / 安.佩克

  佛吉斯向來文字優雅,下筆精準,充滿了感情,《雙生石》一書竟然再度超越了他自己的成就……一部趣味盎然且深具啟發意義的小說!──《愛無國界》作者 / 崔西.季德

  第一名的好書!充滿神秘情景和感人至深的角色……佛吉斯除了是小說家,也可以說是一位魔術師!──今日美國報

  這本小說充滿慈悲和大智……讀完之後,我感覺我永遠改變了,彷彿整個宇宙為我而點亮起來。讓讀者看完之後對陌生的世界感到熟悉,這是非常令人佩服的成就!──聖安東尼快訊報

  佛吉斯寫的第一部小說就是長篇大作,啟發了我們生命的魔力和悲劇,處處洋溢著有關人類處境的智慧。閱讀樂趣同樣無窮……佛吉斯和魯西迪一樣,帶領我們完全進入了陌生的世界、文化及歷史。──新聞報

  驚天動地又心碎悲慘的人性巨作……這本初試啼聲的小說猶如音調完美、繞樑不絕的交響曲,假如今年你只有時間看一本小說,就看這本吧!──紐瓦克市 / 星定報

  佛吉斯的成就在於讓讀者確實感受到緊要關頭的危險:誕生、愛情、死亡、戰爭、忠貞……你要慢慢看,因為你會捨不得看完這本書!──英國 / 衛報

  傑作!這部長篇傳奇故事字字珠璣……佛吉斯擅長將無數劇情線交織成緊湊的傑作,文字優美,人物慈悲,故事充滿了珍貴的智慧。──舊金山紀事報

  奇妙的故事……浩瀚動人的家族故事……我想我很久沒讀過如此具有深度、氣度、角色動人與生動描述的小說了!──美國知名新聞網站 / 每日野獸

  驚人之作!……普世皆通的故事,談論了醫學與家庭關係,已然達到胡賽尼《燦爛千陽》的文學高度!──密蘇里人報

  佛吉斯與契訶夫一樣是醫生,對人性運作與人體運轉擁有同樣的了解……如果必須再與另一位作家相提並論,此書融合了具象的細描、冒險的橋段、神話傳說和智慧風趣,有高潮,有詩趣,讓我想起了莎士比亞!──英國 / 週日電訊報

  佛吉斯的文筆著實令人著迷!他刻劃出這些地方的文化與魅力……《雙生石》的故事豐富、情節錯綜複雜,但依然精闢好讀。佛吉斯生動地描繪出這些場景、醫學(他也是醫生)和角色的內心衝突。我感覺彷彿與這些人物同處一室,甚至共進晚餐,正捏著熱呼呼、軟綿綿的酸麵餅去沾辛辣的衣式咖哩。大德蘭修女(Saint Teresa)在描述神秘神學的《七寶樓台》中寫道:「我開始認為,靈魂是單一鑽石或透徹水晶所打造的樓台,就如天國有許多宅邸,樓台也有許多房間。」《雙生石》正如七寶樓台一樣熠熠生輝!──華盛頓郵報

  放肆的想像力……佛吉斯擁有難得的天賦,隨著故事發展,從悲劇到喜劇,從喜劇到通俗劇,以不同觀點刻劃角色,結局有幾分狄更斯的味道,有幾分「實習醫生」的色彩。這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曲對醫生的動人謳歌!──娛樂週刊

  引人入勝,振奮人心……如果你渴望閱讀長篇大作,翻開《雙生石》的封面吧,然後別想再做什麼其他的事了!──西雅圖時報

  佛吉斯的自傳《我的祖國》情感細膩,描寫八○年代愛滋病爆發初期,他在田納西州東部擔任醫生的故事,此書深獲好評。而今他將傑出的天賦用於小說創作,在體大思精的小說中暗埋一己的人生及體驗,從印度到衣索比亞,從衣索比亞到紐約市的貧困社區醫院,描述數十載、數個世代的人事物……小男孩也成了醫生。佛吉斯把行醫的點滴交織入文,故事布局引人入迷,穿插了十九世紀曠世巨作特有的張力和巧合。──出版家週刊

  深具異國情趣……是魯索(Richard Russo)或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可能創作的小說類型……刻劃歷史、環境與出生時的事件何以聯手影響人生經歷……佛吉斯筆下的故事感人至深,讀者在閱讀的短暫期間會感覺身歷其境,也許再也離不開椅子。──洛杉磯時報

  了不起!……情真意切,悲天憫人的第一人稱角度,還有豐富的醫學見解和資訊,《雙生石》是難得的傑作!──休士頓紀事報

  巨作!……長篇傳奇,外科與歷史的偶遇,文字優美,情意感人。──金融時報

  令人感嘆……讀者看完之後放下小說,明白故事將繚繞心中久久不去。──聖路易郵電報

  足以拍成電影的宏偉情節……好看極了!──達拉斯晨報

  引人入勝……《雙生石》最令人難忘之處,在於佛吉斯身為作者,對筆下角色的憐憫與寬容,醫療場景尤其如此。佛吉斯描寫的醫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正在動刀的對象,是人……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明尼亞波里星壇報

  佛吉斯的第一部小說寫入了人的心坎裡,讓讀者沉湎在故事中而無法自拔。──《時人》雜誌

  絲絲入扣……溫馨感人……熱情、生動而深具啟發的小說!──波士頓環球報

  關於愛、醫學與流亡的長篇故事,這本初試啼聲的小說像是現代的《奧德賽》!──《好管家》雜誌

  繪聲繪色……《雙生石》閃耀著光芒!──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

  佛吉斯醫師的第一本小說,展現出他在大受好評的暢銷回憶錄中明顯的優點。他善於嚴謹的布局,對醫學懷抱熱情,並且具備讓人感染到那分熱情的天賦。──克里夫蘭平原商報

  我們大概會嫉妒佛吉斯,他比一般人更輕而易舉地就從散文家變為小說家。《雙生石》會讓讀者想起魯西迪、約翰.厄文和哈金,佛吉斯很可能對醫生散文家理查.史沙的作品也很熟悉。──書籤雜誌

  豐富的娛樂饗宴……藉由情緒流轉,技巧性地描寫橫跨時空與地點……《雙生石》對外科醫生與內科醫生出色、複雜的工作致敬,但也讓我們得以窺見男男女女的眾生相。──英國 / 週日泰晤士報

  野心勃勃……下筆千里……平凡與離奇交織成文,風格可稱為狂喜寫實派。──奧勒岡人報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CHOICE系列
  • 規格:平裝 / 624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導讀.

離散者之歌


交通大學外文系教授 / 馮品佳

  在印度裔導演米拉.奈耶(Mira Nair)改編自亞伯拉罕.佛吉斯的回憶錄《我的祖國》(My Own Country)的影片中,因為一九七四年衣索比亞內戰而倉皇逃離非洲的佛吉斯,臨別時刻手上所持別無他物,僅有一個鑲有十字架的非洲外形木刻。因為殖民歷史而意外成為諸多印度裔子民原鄉 / 母國的非洲,也是佛吉斯首部小說《雙生石》(Cutting for Stone)裡不同族裔的離散人民最終的故鄉。

  《雙生石》說的是離散的故事,是醫生的故事,也是人性的故事。佛吉斯以自己出生於衣索比亞,又是醫生的生命經驗寫出這部跨越非洲、亞洲、歐洲與美洲的家族羅曼史。英文標題一方面引用自希臘時代流傳下來的醫生誓言──「凡患結石者,余不施手術」──保證尊重專業,決不擅自進行自己專科之外的手術。另一方面這標題也指涉小說裡石東(Stone)家族的悲歡離合,包括印度修女生母的難產死亡、英籍白人父親的遺棄、雙生兄弟因為情感的背叛而產生的疏離等等。第一人稱的敘事者瑪利詠在序幕中就言明,對於年已半百的他而言,說出這個家族故事、暴露這個「讓家庭分裂的傷口」的最大目的,就在於癒合與弟弟之間的裂痕。

  小說中瑪利詠與連體嬰弟弟濕婆的分裂,開始於他們初生之際被手術夾鉗硬生生地剪斷他們相連的額角,其後又因為青梅竹馬的珍妮特造成的愛慾糾葛而瀕臨決裂。他們的一生其實就在尋找再度合體、再度成為「濕瑪雙胞胎」的可能。童年時兩兄弟以奇異的頭角相靠相擁的睡姿,找回在母親子宮中成形、茁壯的始初時刻;長大之後兄弟因為器官移植而再度結合。因此瑪利詠言道:「生為一體,突然分離,我們又回到了一體」。不論是身體或心靈的分離,乃至於與故鄉的分離,《雙生石》的基調就是一種在離散情境中尋找重逢的情感結構,也道出離散者內心最深切的惆悵與渴望。

  小說裡充斥著被迫離鄉背井的人物,像是孿生兄弟的印度養母賀瑪因為性別歧視離開了南印的家鄉,遠渡重洋到衣索比亞的失迷(Missing)醫院擔任婦產科醫生。當她返鄉探親被父親質疑為何不在家鄉定居時,賀瑪反問:「如果我的國家需要我,為什麼他們不接受我?」雖然佛吉斯無意在小說中表達強烈的女性主義意識,但賀瑪的處境無疑代表許多離散者無奈又傷痛的心情。瑪利詠因為叛國的嫌疑不得不逃到美國時,也表達出這種被國家背棄的悲憤:「假如我的國家願意折磨我、懷疑我……那麼我要與她斷絕關係」。

  失迷醫院是使命(Mission)的誤譯,代表在跨國移動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改變,同時也象徵性地成為收納異鄉人的空間,成就另一種跨越種族與信仰的另類家庭,讓喪母失父的雙生孤兒得到家人關愛。因此對於瑪利詠而言,被迫離開失迷醫院,就是在被父親遺棄之後再一次失去家庭。雖然瑪利詠在紐約印裔醫生聚集的聖母醫院,再度與同儕之間建立起家人般親密的革命情感,但他終究選擇返回失迷醫院。《雙生石》在離散的脈絡之中,不斷重演遷徙與重組家庭的情節,也總是帶著不被認可、黯然離家的感傷。只有在回到衣索比亞之後,這樣的遺憾才稍得紓解。

  在佛吉斯的筆下,離散的情境需要經由可攜帶的記憶物件加以紓解,也與失去的母體緊緊扣連。瑪利詠提及兒時熟悉的民謠〈緹西塔〉是衣索比亞離散人民的精神寄託。他逃離衣索比亞帶著〈緹西塔〉的卡帶,也在異鄉聽到各種不同版本的演唱,更因此結識各種來自故鄉的衣裔同胞。〈緹西塔〉召喚出他們共同的原鄉情感,因為「〈緹西塔〉是精神的國歌,是離散的輓詩」。對於瑪利詠而言,這首歌曲特別之處是它帶出與母性身體記憶的連結,因為那是他幼兒時捧住保母亞麥姿乳房時,她所唱的歌曲。亞麥姿為了安撫瑪利詠而獻上乳房,滿足了他自出生就與生母訣別的原初創傷,也安慰他因為養母出門工作而產生的分離焦慮。成人之後,當瑪利詠因為外在因素必須離開母國時,亞麥姿慣常哼唱的〈緹西塔〉就成了母體的替代品,伴隨著他遠走異地,並且在歌曲熟悉的旋律裡尋找失去的「母親」。

  小說結束時,母親終於再度現身。在回到衣索比亞的途中,賀瑪與瑪利詠在羅馬暫留,因而看到「聖泰瑞莎的狂喜」的雕像真蹟。那是曾為修女的母親生前最鍾愛的圖像,也是瑪利詠遠走美國時另一件紀念母親的隨身之物。瑪利詠在陳列雕像的教堂裡感到狂喜,因為終於能夠透過藝術所再現的宗教情感聆聽到母親的「聲音」。小說結尾,他也終於閱讀到母親那封塵封五十年的書信,了解母親在臨盆之際向石東醫師坦白不為世俗禮教所容許的情愛。閱讀這封信證明了雙胞胎是愛情的結晶,也受到愛情的祝福,至此瑪利詠被遺棄的情結方得舒緩,終於能夠真正的接納父親。

  以一部描述離散情感的小說而言,《雙生石》的結局充滿希望。身心俱創的瑪利詠不但回到母國,也透過器官的移植與弟弟永不分離。這是具有醫生與作家雙重身分的佛吉斯所能提供的最佳結果。不論是透過小說的標題或是在各個訪談中,佛吉斯都一再強調這是一個關於醫學、地理環境與人類命運的故事。石東家族注定要行醫,也注定要在不同的地理空間中行走,經由對於職業的投入與激情以及身體的移徙與流離,體認各種不同的人性。這是佛吉斯的離散者之歌,也使得他透過文字藝術,得以為自己以及其他離散人民找回安身的心靈原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