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等他們把我關進了移民拘留中心,他們給了我……一杯白色塑膠杯裝的茶。我喝了一口,恨不得立刻跳上船回家,回到我的祖國。茶跟我家鄉的味道一樣:苦澀溫暖,濃烈,而且因回憶而刺激。喝起來是渴望。喝起來是你所在之地和所來之處兩地的距離。還有,它會消失………

 

 

克里斯‧克里夫( Chris Cleave) 的《不能說的名字 ( The Other Hand )》,一開始以一種非常緩慢的步調在進行著,雖然讀者確實會感覺到故事有在向前推動的感覺,但是又緩慢得……嗯,我個人是聯想到的是,『一個人獨自且漫無目標地、在不熟悉但感覺很安全的城市裡散步』的那種感覺。


在這樣徐緩的速度中,讀者漸漸對兩位女主角小蜜蜂以及莎拉的印象有了雛型。

 

小蜜蜂----一個因為村裡的人和家人全被殺光,從奈及利亞偷渡到英國的非洲女孩。

莎拉----一個丈夫剛自殺,不知道如何面對前途的單親媽媽;莎拉還有個自認是蝙蝠俠的小兒子查理,和一名已經外遇多年的對象。

 

因為故事的流動非常舒緩,因此讀者很有餘裕去進一步想像:小蜜蜂在移民管制中心的生活、小蜜蜂如何藉著閱讀報紙學習純正英國人的口音及應對進退。

另外小蜜蜂也幻想著----如果有一天、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她可以平安地回到故鄉奈及利亞的小村莊,再遇見那些早已慘遭殺害的姊妹淘,她要如何跟這些純真的女孩兒們形容和說明,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多奇妙。

 


同時,讀者對於丈夫安德魯剛剛在家中自缢身亡的莎拉,雖然對丈夫早就沒有太多愛情、雖然有個偷偷來往多年且貼心的外遇對象勞倫斯;但是如何告訴年幼仍不懂死亡為何物的兒子查理:『疼愛你的父親死了』、『死了的意思是代表你永遠再也見不到他了』,莎拉感覺很無助。

而且對於先生的自殺身亡這個事實,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莎拉發現原來她比自己想像中還要難以面對、還要悲傷自責,這也令她感到相當挫折。

還有,兩年前與安德魯在奈及利亞海灘度假時偶然巧遇的小蜜蜂,竟然活生生地出現在她家門口------就在丈夫下葬的那一天早晨。

 

 

在小蜜蜂、莎拉、安德魯之間,在兩年前的奈及利亞海灘上,到底發生過什麼事?讓這三個人原本生活的世界,一夕之間全走了調?

 

 


由於我手邊的《不能說的名字》還是試讀本的階段,關於作者克里斯‧克里夫的介紹並不多,我只能知道他是個已婚有妻兒的英國作家,他在幼年時曾經有在非洲生活的經驗。

 

 

但是從閱讀《不能說的名字》一書中,我一直在想,他是非洲裔的英國人嗎?不然他怎麼能將一個非洲女孩,面對白人世界的種種心聲----包括羨慕、好奇、甚至憤怒……五味雜陳的情緒,描述得似乎是作者親身經歷過似的。

 

 


再來是,書中對於莎拉這名成年女性的內心描寫,包括遇見無法抗拒的外遇對象時的坦然,面對罹患憂鬱症丈夫的視而不見,成為未亡人和單親媽媽之後,那種排山倒海而來的無以名狀的憂傷和懊悔。------不是女性,卻能寫得如此深刻,真的讓我有大吃一驚的感覺。

 

 


接著我想到的是,面對小蜜蜂,不論是兩年前或現在,都是相當棘手和兩難的狀況。可是莎拉的選擇都一樣,但兩年前的丈夫安德魯和兩年後的情夫勞倫斯選擇也都一樣。


特別是,在莎拉眼中,正因為安德魯與勞倫斯個性完全不同,所以她才會陷入外遇的情境中------那又為什麼個性不同的兩人在處理小蜜蜂事情的態度,卻又如此相似呢?


我想了很久,得到一個還蠻可悲的答案。


我想,安德魯與勞倫斯絕非壞人,甚至他們都還是對現實社會有一些理念的知識份子;那麼在歐洲傳統一直引以為傲的、保護女性和弱小的騎士精神,為什麼在此刻卻蕩然無存?


那是因為男人們心中的白人主義在作祟,白人的女性和小孩才是人、才是他們值得犧牲生命去保衛的對象------但,很遺憾,小蜜蜂妳『只是』個非洲黑女孩。換句話說,嗯,在歐洲男性間傳承數百年的騎士精神可能不適用在妳身上,因為,嗯,好吧,坦白說吧,我們並不覺得妳們是人。

 

 


而莎拉,為什麼兩年前的教訓沒有讓莎拉怯步,兩年後再面對小蜜蜂的她,還是想給這個非親非故的非洲黑女孩傾盡全力的幫助------我想純粹是母愛或母性的延伸;因為為人母之後,女性會開始懂得愛自己的小孩、甚至能將這份精神再延伸出去,懂得愛其他人的小孩,最後懂得愛世界上所有的小孩。

 

 


克里斯‧克里夫的《不能說的名字》絕對是本好書中的好書。雖然故事中有令人不忍卒賭的血腥,但是那都過去了。

莎拉和小蜜蜂這兩個女子,各自用自己獨特方式的愛和溫柔,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刻,伸出了自己的手。

多麼溫柔的感覺呀!

 

 

com.jpg  

 

 

不能說的名字   (The Other Hand)

• 作者:克里斯‧克里夫  (Chris Cleave)
• 譯者:趙丕慧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
• ISBN:9789573328230

 

 

 

轉載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09464?sloc=main


內容簡介


請不要洩露結局,請不要對別人說出「不能說的名字」!

  ●美國2010年度10大暢銷小說!熱賣突破800,000冊!即將改編拍成電影!
  ●入圍「不列顛國協作家獎」最佳書籍、「柯斯達小說獎」、「都柏林文學獎」!
  ●芝加哥論壇報年度最愛小說、聖路易郵電報年度50大小說、歐普拉雜誌年度十大選書!

  他們的故事,都在「那件事」之後展開。
  「勇敢」的那一個,深陷罪惡的泥淖;
  「懦弱」的那一個,試圖力挽狂瀾;
  而「無辜」的那一個,卻悄悄在心底埋下了邪惡的種子……

  你敢不敢用一根手指,來交換陌生人的一條性命?
  也許,你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善良」!


  「妳為什麼沒有死?」這是莎拉面對眼前女孩的第一個反應。女孩沉默不語,莎拉卻從她清澈慧黠的雙眼裡,望見那片海灘,以及那個脆弱得無可救藥的自己。

  兩年前,莎拉與丈夫安德魯遠赴異國海灘度假,希望藉此挽救瀕臨破碎的婚姻,沒想到卻意外捲入一場駭人至極的暴行中。為了解救人質,他們被要求截斷自己的手指。面對惡意的脅迫,兩人做出了全然不同的抉擇。從此以後,他們分據善惡的兩端,各自鎮守這段恐怖的記憶,莎拉無法自拔地墮落,安德魯則陷入了憂鬱的陰霾。

  兩年過去了,安德魯的憂鬱害死了自己,他的葬禮將在兩小時之後舉行,而從當年的暴行中逃過一劫的女孩跋涉千里,恰在此時來到他們家。她為了躲避追蹤,小心掩藏身分,絕口不提自己的名字。莎拉從女孩那裡得知了「那件事」的真相,而在以後的日子裡,她將慢慢發現女孩的來意並不單純,更將赫然驚覺,這場奇異的重逢,會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徹底撼動她們彼此的人生!

  在人性的險灘,我們會選擇犧牲,還是自保?捨身相救值不值得?冷眼旁觀有沒有罪?一連串的人性考驗意外激盪出埋伏於內心深處的純真、失落、夢想與恐懼,正如同「不能說的名字」,如此真實存在,卻因為我們善於偽裝、慣於逃避,年深月久,遂成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者簡介

克里斯.克里夫 Chris Cleave


  一九七三年生於倫敦,在喀麥隆與英國白金漢郡成長,並於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研讀心理學。後以記者為業,為英國《衛報》撰寫專欄。
    
    克里夫在二○○五年出版小說處女作《燃燒彈》,即獲得極大好評,不但榮獲「毛姆文學獎」與「不列顛國協作家獎」提名,並被改編拍成電影。

  雖然第一部小說便一鳴驚人,寫作重質不重量的克里夫卻直到三年後才推出第二本小說《不能說的名字》,靈感則來自在非洲度過的童年時光。特殊的敘事結構、出人意表的劇情,以及充滿尊重與同理心的人道關懷,也果然造成了更加轟動的閱讀熱潮!在英國一上市,週銷即超過五千冊,平裝版出書當月更創下六萬五千冊的優異成績,還有同行致電英國出版社,打聽他們究竟是如何造就出這部文學小說罕見的暢銷狀況!

  《不能說的名字》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甚至締造了更為驚人的紀錄,不但榮登美國年度小說暢銷排行榜前十名,更熱賣突破八十萬冊!而在叫座之餘,《不能說的名字》也備獲文壇和各大媒體的肯定,連續入圍「柯斯達小說獎」、「不列顛國協作家獎」、「都柏林文學獎」,以及入選《紐約時報》編輯選書、獨立書商協會當月選書、《歐普拉雜誌》年度十大選書、《芝加哥論壇報》年度最愛小說、《聖路易郵電報》年度五十大小說、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廣播節目「On Point」年度最佳書籍、哈德森網路書店年度十大選書、美國亞馬遜書店當月最佳書籍和博客來書店二○一○年三月外文館選書,此外還將被改編搬上大銀幕。

  克里夫目前與妻子、三個孩子居住在英國。

 

 


譯者簡介

趙丕慧


  一九六四年生。輔仁大學英文碩士。譯有《改變的力量──決定你一生的11個關鍵字》、《阿法的二手書之戀》、《易經》、《雷峰塔》、《珥瑪的351本書》、《穿條紋衣的男孩》、《少年Pi的奇幻漂流》、《幻影書》、《戰地琴人》與《贖罪》等等。

 

 


後記

全球化下的道德劇    by  【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馮品佳


  克里斯.克里夫(Chris Clave)的第二本小說《不能說的名字》(The Other Hand)搬演的是全球化下的一齣道德劇,一次又一次測試著小說中歷經創傷的各個角色是否能夠承受創傷折磨,以及在面臨生死關頭時是否能夠依循良心做出符合自己道德價值判斷的抉擇。

  作者雖然沒有特別描畫殖民脈絡,但是這本小說卻脫離不了大英帝國的殖民歷史。一開始作者就安排小蜜蜂跟其他三位來自牙買加、印度等英國前殖民地的女性離開移民拘留中心,這一群流離失所的女性雖然如願以償得以離開阻隔她們與英國土地的拘留所,但是獲釋之後卻更加茫然無依,使得這藉由牙買加女子以肉體所換來的自由顯得格外虛幻,無法撫慰她們受創的心靈與身體,乃至於其中一位在獲得自由、甚至被好心農人收留的第一天就上吊身亡。

  莎拉也有難以面對的過去,她與安德魯之所以會走上奈及利亞的沙灘,不僅僅是因為前殖民地觀光經濟的召喚,更是因為莎拉想要脫離婚外情、並且修補自己岌岌可危的婚姻。而莎拉之所以能夠存活,則是因為她當機立「斷」,砍下了自己的手指換回小蜜蜂的性命。莎拉的斷指,可以說是小說中諸多創傷最具體的表現,而克里夫的文字也相當精妙地表達這身體的殘缺對於以文字為生的莎拉造成無可彌補的匱乏:「截肢倒也截得挺徹底的,原來的手指只剩下短短的肉樁,以往負責敲打鍵盤上的E、D、C的手指,如今徒留虛影。我再也不能信任E、D、C了,它們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離棄我。」沒有了可以信賴的中指,失去了丈夫,而查理又拒絕接受父親已然往生的事實,堅持躲在蝙蝠俠的面具之下,外遇對象的勞倫斯又想要在她生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莎拉面臨到人生更多的挑戰,不是僅憑斷指那樣即可快刀斬亂麻。莎拉在小說中的抉擇代表了白種人的良知判斷,充滿勇氣與衝動,但是或許仍然存留著許多自我的成分。

  相形之下,小蜜蜂的行為則是無私而具有改變性的力量。她因為莎拉失去了左手的中指以及丈夫,因而對於莎拉覺得有所虧欠,決心幫助莎拉照顧查理,也因此做了諸多犧牲。作者給予她無私奉獻的回報,是讓她找回了自己失去的名字。

  作者克里夫曾自道《不能說的名字》源自他在求學期間在移民拘留中心的打工經驗,因此小說中穿插了許多新移民或是難民要進入英國國土之前各種的挑戰與手續細節,不僅增加小說的真實性,也凸顯出英國社會對於新移民的不友善。曾經有移民作家提出「我們會在這裡,是因為你們曾在那裡」的邏輯,也就是英國社會之所以有新移民湧入,是因為殖民者的魔爪曾經荼毒過這些前殖民地,並且製造出殖民母國的美好幻像來召喚著這些前殖民地的子民們「回歸」。這本小說告訴我們殖民行動不是過去的歷史,而是以屢屢更新的全球化形式不斷進行。

  小蜜蜂以她的道德抉擇改變了「全球化」的意義,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這應該是我們在讀完這本小說之後更需要深思的問題。

本文摘自《不能說的名字》後記〈全球化下的道德劇〉

 

 

 
詳細資料


ISBN:9789573328230
叢書系列:CHOICE系列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懸疑/推理小說> 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