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fgjhkjh.jpg  

 

世界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虛無的。然後虛無縮成為比大頭針針頭還要小的物質。這一切的形成,是由於它自己的意願,還是別的事物把它擠壓成型的?沒有人知道答案。這一個微小的物質一直壓縮到最後,帶著一股氣憤,憤怒地爆發了。它由原來的虛無,轉變而成為一道強烈的光束,分佈瀰漫於空中,世界不再是一片黑暗,而是充滿了光亮。由這一片光,漫生出宇宙………


這是蘇珊娜‧塔瑪洛 ( Susanna Tamaro )《精神世界 Anima Mundi 》的開頭第一段話。濃濃的哲學味道並沒有嚇壞我,反而激起我一股「一定要讀到完畢」的毅力。

 

說穿了《精神世界》的故事並不複雜,整本書藉著『火』、『土』、『風』三個元素,將之比擬為主人翁義大利人華特從小到青春期 (『火』) ,成年期(『土』)和中年期(『風』)的自傳故事。

 


本來寫自傳式的的故事,應該不難閱讀,只是書中主人翁華特實在太喜歡抽象思辯式的思考了,在說故事之餘不時加入哲學性的思考太多,好比華特在青少年期描寫自己生活的一段話:

在很短的一段時間之內,我的生活突然掉落在一堆混亂之中。當事情好像展露出適時真相的一線曙光之時,我就開始便得心煩意亂。但我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也沒有作任何抗議。我一直都是這麼樣的心煩意亂的。只是現在,為了這事實的真相,我正在找合適的語言解釋它。

 

 

因為青春期的叛逆,加上與父母親相處時時發生口角,成年後華特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不告而別的離家出走,毅然決然從原本小村莊到花花世界的羅馬居住。

這時候的華特(也就是他自稱為『土』元素的時期)因緣際會下成了一名小作家,出版了一本較好不叫座的書,但也因而造成自己生活上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架上故鄉傳來母親過世的消息,華特的內心沮喪到了谷底。有一次華特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夢境的:

這時候,我驚醒過來,心煩意亂的感覺,就好像是死亡一樣地感覺到一種深墜的孤獨感。窗外傳來樓燕的尖銳叫聲,已經又是新的一天開始了,我是誰?站在鏡子前面,我這麼問著自己,我再也不知道我是誰了。………

 

 

後來因為老父重病,華特被通知回到故鄉接收父母親居住的房子,也陪伴在安養院已經重度失智的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父親過世後,華特又一段自我辨證:

三十年以來,我都是往一個方向在移動,而那個方向,就是遠離我父母。我的所作所為,就像是巴甫洛夫那隻狗,身上掛著鈴噹一樣:它所發出來的聲音,總是下意識地,把我推向另一個相反的方向。而在那個逃避之中,我什麼也沒有建造,我不但沒有建造任何東西,也沒有播種任何東西。我緊緊地握著拳頭,而拳頭裡卻是空無一物。我再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緊緊地握著拳頭了,因為我為反對而反對的所有理由,已經全部都消失了。

 

蘇珊娜‧塔瑪洛的《精神世界》就是這樣一本充滿自我思考辯證的書,讀著讀著我突然想,不知道出版社是如何幫這本書作文宣的,因為如果是我,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說服或介紹別人來讀這本書呢??(我的假想是,大部分的人看完書的第一頁,就會想把它送給周遭讀哲學系的朋友了。)

 

後來我從網路上找來出版社的介紹文宣如下:

本書為自《依隨你心》轟動文壇以後,女作家塔瑪洛的最新之作,也是她宣稱封筆前的最後傑作。此書靈感來自《歌力奧圖》的歷史,敘述一位帝托的主政者,把大爾馬亞夷為平地並重新開發,卻弄得世人怨聲載道。兩位主角:安德烈亞與愛慕拉皆是有種族意識的知識份子,但下場都不好。小說重點在後半部一位真正閃耀的主角華特身上,他是安德烈亞的好朋友,常教導安如何去過生活。這是一部比《依隨你心》更完整的小說,在義大利更因為它被批評為是本反共產主義的小說而引起爭議。


 

說實話,此時的我又萌生另外一個想法:我是不是查錯書了??

 

imagefgjhkjh1.jpg  

 

精神世界  Anima Mundi

  • ·                                 作者:蘇珊娜‧塔瑪洛  (Susanna Tamaro)
  • ·                                 譯者:白淑貞
  •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                                 出版日期:199805
  • ·                                 ISBN957132556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