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作品及必讀之9大理由

 

白噪音
唐‧德里羅(Don Delillo)著,何致和譯,寶瓶文化公司,350元
推薦理由:採用百科全書式筆法,深刻討論「死亡」跟恐懼、邪惡,以及原始信仰之間的關係。嘲諷美國社會的過度消費、污染氾濫、媒體成為聯繫家庭的核心,以及學術體系的偽善。原書出版於1985年,卻預言了全球化時代現代文明的共同病徵。(鍾怡雯)

 

看得到的化學
西奧多‧葛雷(Theodore Gray)著,吳瑤玲譯,大是文化公司,499元
推薦理由:構成自然世界的化學元素,總是如此抽象而神祕。本書透過鮮明的圖片,活生生讓你看到每個元素的面貌,附上生活的日常剪影,你可以細細端詳它們各自的儀態、舉止及性情。製作精美,圖比文多,在今日重視視覺化的潮流中,顯得如此親切。(張嘉泓)

 

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梁永安譯,立緒文化公司,550元
推薦理由:異端就是反正統,就是不耐於窠臼的束縛。透過作者優雅又深入肌理的文字,我們得以縱覽現代主義十大璀璨的藝術領域,同時又見證這些藝術異端,如何成為今日人類文化的經典作品。(陳儒修)

 

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
V‧S‧奈波爾(V.S. Naipaul)著,穆卓芸譯,遠流出版公司,580元
推薦理由:房子,不只是財產,更是弱勢者渴望安家立命的象徵。奈波爾將不得居所的移民創傷,包裝在家庭悲喜劇中,以略帶喜感的筆法,探觸理想的追尋及其代價。台灣的升斗小民亦能與此題材深切共鳴。(范銘如)

 

富國的糖衣
張夏準著,胡瑋珊譯,博雅書屋公司,350元
推薦理由:「我6歲的兒子該找工作嗎?」作者一句話就道盡了現行自由貿易架構的荒謬,沒有留一點空間讓後進國家得以成長。在南北問題惡化的當下,貿易保護主義自有其吸引力,而本書強勁清晰的論述,讀者很難不被說服。(王怡修)

 

傷心人類學
露思‧貝哈(Ruth Behar)著,黃珮玲、黃恩霖譯,群學出版公司,320元
推薦理由:美國社會科學界「反思轉向」(reflexive turn)的代表作,藉由反思「學者身分」與「田野現場」的難分難捨,闡明社會變遷下更深刻的道德困境與結構難題,學術命題中極其少見之──引你帶著淚光一口氣讀完的知性之作。(詹偉雄)

 

當我們一起跳海
亞托‧帕西里納(Arto Paasilinna)著,武忠森譯,寶瓶文化公司,300元
推薦理由:典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黑色幽默小說。一群厭世的人組團集體自殺,最後各自發現生存的契機。在笑料百出的尋死旅途中,作者嚴肅地點出芬蘭各階層的社會問題,絕望中又賦予溫暖與希望。(范銘如)

 

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
費南多‧薩巴特(Fernando Savater)著,于施洋譯,漫遊者文化公司,260元
推薦理由:這是一個西班牙哲學家父親寫給15歲兒子的倫理學小書,鼓勵下一代自主思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全書親切委婉,勵志而不教條,對於願意思辨倫理問題的成人讀者,亦有參考價值。(李淑珍)

 

讀書人:讀書講義
大江健三郎著,許金龍譯,聯經出版公司,320元
推薦理由:小說大家以其個人私密的閱讀啟蒙經驗為依據,為讀者精心提示寫作與人生閱讀旅途中的繁花盛景、歡喜讚嘆。儘管限於語言與翻譯所隔,難以完全按圖索驥,但其追索的精神依然可感。(朱偉誠)

(從缺1本)

【十大好書文學類‧評選側記】
 

散文、小說平分秋色

⊙鍾怡雯(元智大學中文系教授)

 2010年文學組的評選,有3個現象值得一提。首先,入圍的中文創作數量多於翻譯。其次,散文幾乎跟小說平分秋色,迥異於往年翻譯多、小說為主的狀況。第三,新人,且以第一本書入圍的新人,比例相對提高,包括楊富閔、謝顗、劉梓潔、李維菁等人。因此,文學組的中文創作評選,是個難度頗高的挑戰。作品的差異性太大,新人和名家、散文和小說,知識的和抒情的, 如何在同一個天秤上評比?最後,評選委員盡可能以作品的完成度、寫作的難度,以及是否超越作者過往的作品等等條件,作為評選考量。

 翻譯類則是名家壓陣。村上春樹、奈波爾、大江健三郎、愛特伍、石黑一雄等,不乏多次入圍或曾經入選年度好書者。除了馬奎斯的傳記和大江健三郎的讀書筆記外,幾乎都是小說,突顯中文創作和外文創作在文類上的根本差異, 或者出版和書市的口味。翻譯的先決條件必須是譯筆流暢,今年仍有未達這個基本條件的入圍書。此外,評選委員對於奇幻小說可否成為年度好書、太艱深太大部頭的「鉅著」是否入選,意見不一,最後仍以「精彩好讀」作為選書標準。

 回歸到中文創作,則我們會提問,那麼,哪些題材或元素,是小說無法處理的,使得它的形式必定是散文?2010年入圍的3本散文,或許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文學組共選出4部作品,除劉克襄《十五顆小行星》無異議全票通過之外,餘皆經過反覆討論。《十五顆小行星》寫自然觀察和探險旅程中15個關於土地和人的故事,劉克襄融合報導文學的寫實精神和感性之筆,寫自己跟15個生命風格獨特的小行星交會,相較於過去的作品,流露的深情前所未有。舒國治的《水城臺北》,以「水城」的獨特視角寫台北,呈現庶民的生活情趣之外,勝在風格的語言,以及獨特的資料融合。唐諾《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是深入淺出的閱讀指引,以出版人和專業讀者的閱讀經驗,從不同的路徑和視角引領讀者進入14位作家。唯一選出的小說是張翎的《金山》。此書大可構想成三數冊的大河小說,作者卻很節制地濃縮成一本,以史筆寫盡四代人的百年離合,沒有難下嚥的史料,細膩精彩。

 翻譯書選出4本,大江健三郎的《讀書人:讀書講義》跟《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一樣,是閱讀筆記。這類知識性散文難寫,其首要條件是要對寫作材料熟悉,旁徵博引和融會貫通的基本功之外,兼要說出個人的見解。奈波爾《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處理移民創傷,《當我們一起跳海》以幽默嘲諷面對死亡,各有擅場。唐‧德里羅《白噪音》出版於1985年, 是後現代小說的重要代表作,雖然跟台灣有15年的時間落差,卻預言了全球化時代現代文明的共同病徵,值得推薦。雷聲頗大的《1Q84》,幾經討論,最後,因為它未能滿足評選委員對村上春樹的閱讀期待而落選。

 2010年入圍的散文集多半有主題分散,或者構想不周全的問題。周芬伶《蘭花辭》前半本火力全開,惜後半部削弱了整體的閱讀感,成為遺珠。回憶錄或自傳體仍是潮流,然在格局或寫法上都無法超越2009年入圍的《巨流河》,或入選年度好書的《王鼎鈞回憶錄》。

 這份年度好書書單,或許不盡然讓每位讀者都滿意,然而我們總是期待,它具有參考和指引的作用,同時為2010年的出版,留下一點歷史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