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Tina 的 閱讀心得 (16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0.jpg

 

他是不是也像人類一樣,是不是也會感覺到她在看他?有些時候,她看著他,他也對著她看------這種情形雖不多,確實有過。這種時候她會把對他的猜測 、疑問、需要、熱情,全部輸進她的眼神裡------,畢竟,她懷胎八個月生下他,儘管害她差一點死掉------但他完全感受不到她的問詢。他冷漠、漫不經心地別開視線,轉向注意那些同伴和追隨著們的面孔。

他看到------看到什麼?

他是否還記得她------他的母親,這個名詞對他具有什麼意義?

 

 

 


性格中擁有極強大仇父仇母心態的我,很好奇自己會對多麗絲.萊辛 (Doris Lessing) 的《第五個孩子(The Tattoo Thief)》寫出怎樣一篇讀後心得。(笑)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27.jpg

 

男人失去意識,我掀開他背部鮮血淋漓的T恤,一個華麗的刺青出現了。從口袋拿出的照片縐了,但還清楚,我可以拿來與男人皮膚上的圖案比對。謝天謝地,街燈光線夠亮,我看出兩個設計是一模一樣的。濃黑色墨水勾勒的波西尼亞圓形刺青裝飾在男人的左肩上,中央精細複雜的 部落臉孔露出憤怒的表情。一對藝術造型翅膀自外緣展開,一隻往下延伸到男人的肩胛骨,另一隻延伸到左胸。一片血跡斑斑。

圖案吻合,我找對人了。

 

 

 


倫敦街頭發生連環殺命案,對象似乎不是針對人,而是被害者身上的刺青------找到相符合的圖案,把人殺掉,再割取想要的圖案部分的人體,用於收藏。殺人者並非收藏者,殺人者只是接收收藏者的訊息,尋找相符合的被害者下手。刺青收藏者究竟心裡在想些什麼?收集刺青圖案對他來說有何特殊意義?

 


愛莉森卓.貝爾珊 (Alison Belsham) 的《收藏刺青的人(The Tattoo Thief)》用節奏明快的手法開始描述這個血淋淋又奇特的故事。一開始一定是殺人者在殺人過程的心情描述,有點激動,有點興奮,有點對自己的找人成功而感到喜悅;於是將被害者擊傷後要抓緊時間,因為活體割下的刺青才美,如果已經變成死屍,那這片刺青就會隨之變色枯萎------這不是刺青收藏者要的,殺人者也希望自己的完成品是受到收藏家肯定的。因此,閱讀每章節的首段,都是一種新知識的學習,喔~~原來是要這樣殺人或取皮的呀!(大誤)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7911_1.jpg       0gQ5Zzm_pTijXBpTCGP3jA (1).jpg     

 

如果自己是北川的話,他有把握不會犯下相同的過錯嗎?

當然他知道這種假設性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

錯就是錯。人生中本來就有好運與壞運,而這些運氣的大小將導致各種不同的結果,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人生中本來就有好運與壞運,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2.jpg

 

我將小說題作「考工記」,顧名思義,圍繞修葺房屋展開的故事,又以《考工記》官書的身分,反諷小說稗史的性質,同時還因為房屋裡的人------這個人的一生時間,倘若只是奔走修房,未免太托實,也太簡單,世事往往就是簡單,小說可不是,小說應該有另一種人生,在個體中隱喻著更多數。這個人,在上世紀最為動盪的中國社會,磨礪和修鍊自身,使之納入穿越時間的空間,也許算得上一部小小的營造史。  By 作者,《考工記》跋

 

 

 


對於每年能安安穩穩讀上一本王安憶 (王安忆)的小說,我很珍惜這樣的時光,在閱讀的時空裡,作者細膩優美的文字,絕不多言的恰到好處,加上某一種與生俱來的寬宏大度性格,在王安憶筆下的人,無論古今,總沒有工於心計之人,被命運捉弄的人不多,反而相對地大家都生活得很有一些小餘裕;讀王安憶總感覺在讀前半部的紅樓夢,有景有物有好人兒,生活總是平靜、有餘時居多,寧謐而時有點小風波,但不打緊,順其自然總是會沒事作結。

 


有時候我很慶幸自己讀了理工科,所以六年級生的我,除了國中非不可的歷史以外,到了高中就沒再碰過歷史,------戡亂時期教育部版本的國共內戰後的歷史是假歷史,因為沒讀過,所以不知道,也就沒了包袱。一直要到我大學後期,因為所學也因為國家願意讓真實的歷史重現,我才從許多相關文獻和內地小說裡讀到,其實若非特定人,文革時期沒有那麼慘烈的。年輕一代作家如王安憶或畢飛宇筆下的中學生參加文革,實在也就是六七零年代、台灣更大規模一點的救國團活動而已,一群年輕孩子集體下鄉,鬧鬧玩玩也就過了。只是將身上用不掉的青春荷爾蒙努力用光而已,參加文革的孩子真的沒什麼太大的壞心眼。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對這個國家來說,「管教」與「過當」是具有魔力的字眼。即使對孩子加諸就算出人命也不奇怪的暴力------就算真的殺死孩子,只要加害人是父母或教師,全都能用「管教過當」一句話帶過。

 

 

 


談白說,我對教育議題完全沒興趣,會買這本似鳥 雞 (似鳥 鶏) 的《一○一教室(一○一教室)》,單純是書封讓我誤以為是本科幻小說。而我對教育議題沒興趣是因為我的母系家族幾乎全部都是教師,當我還不知道教師是何物時,早看盡了不同教師的各式各樣嘴臉------學生看不到的私下那面,不公開的那面,就和担任其他職業沒有兩樣。只是我不大懂當老師為什麼如此驕傲,為什麼他們可以以自己的理由當理由責罰學生,誰來判定他們的理由是正確的呢?

 


為著這生性叛逆,一直擔任高中教師的母親,在我高中畢業以前飽受困擾,每個老師都會打電話到家裡責問她~~怎麼會讓女兒有公然反抗或衝撞老師的言語與行為。母親和我都一樣覺得,老師憑什麼就比學生偉大呢?老師憑什麼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呢?因此高中畢業以前,我一直被公認是問題學生,母親被認為是問題家長。(笑)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0.jpg

 

這部小說的主角小幹,是我描寫的人物中最可愛的一個。

這部小說,或許也是我寫的小說中最悲傷的一個。

而且也是最不著痕跡的作品,雖然沒有蓄意如此,但讀過以後,感覺留下了晶瑩閃亮的東西。

我希望這部小說是照亮漫長黑暗的光。

by 作者<後記>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感覺上吉本 芭娜娜 ( よしもと ばなな) 的文風是在2010年出版《喂!喂!下北澤(もしもし下北沢) 》 開始有了新改變,在這之後的每一本書似乎不再那麼無奈,對未來充滿了愉悅但平靜心情;再沒有人會碰到無可解的挫折,即使書中有親人或愛人死亡,也都有安慰的事物留下。在新的吉本 芭娜娜創造的世界裡,總是有光,照亮書中主角的人生。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406214.jpg

 

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有兩顆杏仁,它們就扎實地嵌在耳後往頭頂延伸的某個深處。大小還有形狀都跟杏仁差不多,也因為長得像水蜜桃核,又被叫做「Amygdala」或「扁桃體」。

受到外部刺激時,杏仁核就會亮起紅燈。根據不同的刺激性質,我們會感覺到恐懼、不悅以及各種喜歡或討厭的情緒。

但我腦裡的杏仁核好像有個地方壞掉了,就算受到刺激也不會亮紅燈,所以我不太了解為什麼別人會笑或哭。對我來說,開心、難過、喜歡或害怕這些情緒都很模糊。就連情緒這個詞彙、同感這句話,對我而言不過是模糊的印刷字體。

 

 

 


還是讀不習慣韓文小說,感覺應該不是翻譯的問題,因為看過的每一本都是不同翻譯者,那所以是韓文本身在被翻譯的過程出了錯,要不然就是韓文小說也如普通現代韓劇,劇情都是差不多的套路,讀韓文小說就像看韓劇一樣,除了人際關係的書寫以外,沒有太多吸睛的亮點。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這是我二十這本《雲沒有回答》是我的處女作,一九九二年時書名為《但是⋯⋯某福祉高級官僚 死亡的軌跡》,到二〇〇一年改以《官僚為何選擇絕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出版。

二十幾歲時寫的紀實報導,二十二年後三度出版,對作者來說,實在是少有的幸褔。   by   作者<修訂版前言>

 


「沒有人的存在是為了故事或議題。我們只是像那樣的活著——生命翻滾於那些樣態的活著。我會想在電影中描繪這樣的人類,或許遠因就在於相遇本書中的這對夫婦,下意識受到了影響吧。我是這麼想的。果然,處女作融入了一切。」    by   作者<修訂版前言>
 

 

 

 

是枝 裕和的《雲沒有回答:高級官僚的生與死(いつか、あなたも) 》和前幾天閱讀的伊藤 詩織的《黑箱:性暴力受害者的真實告白(Black Box) 》一樣,其實不是小說,也不算真人記事,而是屬於社會議題。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瘦到這樣子,美智江實在很拚啊 !」

「吃了很多苦頭吧 !」

「但,已經解脫了,可以好好休息了 !」

 


「不是的,我不想依賴嗎啡這種東西,是因為不想變成依賴嗎啡的弱者啊!」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人們只看死亡的痕跡,就認定死者瘋狂或淒慘,那是因為人們只看表象,其實當事人們置身於遠遠超乎他們想像的至福境界。

無論被留下來的人說什麼,當事人們都已皈依於愛情這個宗教,處於幸福的巔峰,啟程前往死亡這個安息的世界。

 

 

 


在正式進入心得書寫之前,我想先聊三件閒事。

一,自從前幾天閱讀了北野 武 ( ビート たけし ) 的《老派(アナログ》之後,「老派」這個詞真的有打動到我,包括決定將二十年前看過《失樂園(失楽園) 》的電影原著小說買來讀閱讀------我當年是看過電影,但沒讀過原著小說的,理由和故事我會在後面提到。

二,我在google找《失樂園》的各國書封時,意外發現內地有林少华翻譯版的《失乐园 》,我好想買來看喔。甚至腦海中已經開始在想像,到底林大翻譯家會將這本書翻成什麼樣子呢?自從30年前比較過被林少华翻譯版和被賴明珠翻譯版的《挪威的森林(ノルウェイの森)》,深深為一本書能被翻成兩種完全竟然不同的境界之後,我就一直非常關注內地這位翻譯家。這個......不好說,要是讀過、比較過,就懂了我為何好奇心如此之大。

三,印象中我曾經在2000年左右,看過黒木瞳與役所広司合演的電影版《失樂園 》,不是在電影院看的,而是在某一位同事家看的DVD吧(?ㄟ我真的失憶症很嚴重),一同看的好像有男有女、五六個人; 男生,想也知道,把人家好好一部文學名著當A片在看; 我自己對於電影的印象則是,畫面好像只有亮和暗兩種,暗的時候就是兩人在交歡,亮的時候好像就是交歡後滿足地睡醒,整部電影好像就這樣明暗交錯地演完了,至於有什麼?好像其他什麼都沒有------因此覺得挺無聊的,真的很像某種講究背景的AAA級A片,所以也沒再後續閱讀渡邊 淳一( 渡辺 淳一 )的原著。------這樣也好,如果在二三十歲讀,也許讀不出書中想表達的韻味,有些事,老一點有緣分再說,這種想法其實不算錯的。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 1.jpg

 

性暴力大大地影響了被害者的往後人生,使被害者和其家人受到長期折磨。無法痊癒的傷痕,冗長的訴訟程序,有人因無法重返職場而變得無家可歸,也有人難以從痛苦中脫身,選擇結束生命。

Mary F.Calvert拍攝的照片生動地投射出這些痛苦。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一名被上司強姦,並隨後自殺的女性。看到她在日記裡畫著佈滿割痕的手腕,我的身體一下子僵住了。

她在畫的一側留下這句話。
"IF ONLY IT WAS THIS EASY. "
「要是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9.jpg

 

我不知道我應該以什麼態度活到死期來臨。

但我絕不要活得太用力,什麼戰到最後一刻之類的。

 

 

 


佐野 洋子的《死氣滿滿(死ぬ気まんまん 》日文原著出版於作者死後數月,我很愛佐野 洋子的散文,也非常理解作者的生命觀,因著與我非常相似,我很替她開心,她終於如願走了,讓想走的人早早走掉,是一件很慈悲的事。但上天不是公平對待每一個人的。

 


年初摯友的離世,讓我打擊相當大,一方面因為她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一方面也因為我們日常在談論生死之事時,她總開朗樂觀地覺得自己會長壽,我則是屬於早早就把人生行李背好想馬上離開的人------我們兩人都彼此長久這麼相信著,五年、十年、二十年就這樣過去了。去年八月她告知我,醫師說她罹癌且已轉移,差不多就還有六個月,結果她真的分毫不差,進到第六個月時,病況突然急轉直下,走了。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8.jpg

 

「這樣很棒欸。比起互傳一些沒有意義的電子郵件或是打電話,期待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可以見面的相處方式更棒。」

 

 

 


既然是閱讀部落格,也可以寫一點關於閱讀的小抱怨吧。現實世界中的我住在非常偏僻鄉下,最近的一間大型書店要開車一小時才能到,於是網路書店成為我購書的主要管道,但是很討厭的是,出版社文宣都亂寫,有些可以相信,有些卻不能------所以我經常買到不好看的書,也經常錯過自己喜歡的書。在連訂了三次書都GG之後,決定還是走一趟實體書店,親手摸摸書,翻一翻內頁文章,親自感覺自己喜不喜歡這本書。

 


北野 武 ( ビート たけし ) 的《老派(アナログ》就是這樣,以最老派的逛書店方式,被買回家的。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2.jpg

 

多年前我愛上法律,是愛上它說故事的方式,對事件作簡潔描述的方式,它找到因果的方式。但我後來不明白,法律只找真實,而不再找起源,它創造了故事,那個故事有個開始,那個故事被簡化了,而我們稱它為真實。

 


判決有法律衝突。

......,各方面對(瑞奇)這個故事不懈地追求,法律卻從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複雜的中間地帶,但生活充滿了中間地帶。

我現在對陪審團的判決有不同的看法,陪審團所投的判決在法律上是不一致的,而現在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優雅、人性的美麗。這件事顯露出,在法律上無法為真的事,在生活中可以,瑞奇既要負責,也不用負責。陪審團代表的法律原本沒有空間容納這灰色地帶,他們創造了它,就像他們在法律中開闢了空間,發明了一個不存在的類別。

瑞奇。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佩格(母親)死後,他必須極其謹慎地應付自己的思緒。在做一些非常簡單平凡的事時------像是穿襪子------事實會冷不防地平空竄出。他想要對她生氣,為了她所做的一切,但他的創傷是如此巨大,除了痛苦外,他什麼也感受不到。那就像失去某樣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但同時又領悟那東西從來不屬於自己。所以他要自己一個接一個學著接受現實:好吧,她死了,我得重新開始。但接下來,他進入下一步,也就是面對她最後的離棄,那感覺宛如洪水來襲,他無法逃脫......

 

 

 


寫情、寫景、寫愛,最後仍逃不出「溫馨」一詞的手掌心。我對蕾秋.喬伊斯 (Rachel Joyce ) 的《街角那家唱片行(The Music Shop)》真是愛不釋手,多好看的一個故事,本來以為只會讀到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結果愛情不缺,更多的親情與友情,既感動了我,也讓我暫時從這個小假期會有的壓力中釋放了一下下------可不可以,可不可以不要再打電話來問給我爸媽掃墓過了沒有?沒有,我是被雙親遺棄的,我沒有父母,所以,好人壞人任何人,能不能有一年放過我呢?

 


蕾秋.喬伊斯的《街角那家唱片行》書如其名,就是在寫一間唱片行中發生的故事,1980年代末 CD剛問世,黑膠唱片逐漸沒落,唱片行老闆法蘭克卻堅持只賣黑膠唱片,既不賣CD,也不賣卡帶。這一天,一位操著德語腔調的美麗女子,無故暈倒在他的唱片行門口,帶女子甦醒後說明自己名叫伊爾莎,而法蘭克竟然在等待伊爾莎醒來的幾十分鐘內,發現自己已經深深愛上她。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失去他後索然無味的生活,年幼的我們完全無法填補。我們只能接受事實默默忍受,因為知道再沒有別人像他一樣,所以別無他法。

那不是擁抱或安慰就能輕易傳達的傷痛。無論過世的人走得多麼安詳,對於留下的人而言那只是痛苦凝重的歲月。豈止一句寂寞可以形容。......

 

 

 


無論過世的人走得多麼安詳,對於留下的人而言那只是痛苦凝重的歲月。豈止一句寂寞可以形容。

 


越來越喜歡吉本芭娜娜 (よしもとばなな) ,跟二十幾歲三十歲閱讀時相比,完全是兩個極端;從前讀,只感覺書中帶入好多無形的物質和念力等等之類的,勉強說算是與鬼怪幽靈有關吧,必然地出現在每一本書的某個角落讀起來,乍讀到總有心驚的、害怕的、恐懼的。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封.jpg

 

世界其實是很寬廣的。

 


回頭想想,我為什麼工作到險些跳軌自殺的地步?

理由很多,但一言以蔽之。

「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撐得下去。」

就是這句話。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jpg

 

「小說家的工作並不是把一堆詞彙湊在一起就好,而是要寫出打動人心的故事吧?」

 

 

 


讀完柳本 光晴的《響~成為小說家的方法~(響 〜小説家になる方法〜)》1-3集漫畫,坦白說,我很感動,感動於這個故事的青春活力,也感動於故事中每位熱愛文學的主角或配角。我也開始思考,所謂小說/故事 一定只能以特定方式呈現嗎?答案否定。

 


就像《響~成為小說家的方法~》雖然是以漫畫方式發表,但故事情節與架構都滿滿地動人好看,能說它只是單純的漫畫嗎?這個好故事再多添一些枝葉,也許可以用輕小說方式發表,若讓更厲害的文學作家來改寫,也許就成了扣人心弦的純文學作品也說不定。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jpg

 

眼前是一面偌大的鏡子,海水將鏡面填得滿滿的。這間店地勢比沿途高,窗的另一頭毫無遮攔,背後窗外的大海,映照在鏡子裡。

......

喜歡這面鏡子嗎?您可以盡情觀賞,客人看著正前方,我工作起來也比較方便。......

 

 

 


文字即有畫面,想像坐在理髮椅上,向前望去的鏡子內是一片藍色大海的倒影,怎麼想像都很舒服。我想起日常剪髮時的痛苦,拔下眼鏡就幾乎什麼都看不見的我,因為看不見,也因為萬一與設計師眼神在鏡中交會剎那的尷尬,我選擇全程閉上眼睛,聽著剪刀的喀擦喀擦聲,最後剪出來的成品------唉都要年近五十的人了,隨便吧。

 

荻原 浩的《看得見海的理髮廳(海の見える理髪店)》有六篇短篇小說,起先在網路書店選書時,我一直很擔心選到心中的地雷,就像川口 俊和《在咖啡冷掉之前(コーヒーが冷めないうちに》或東野 圭吾《解憂雜貨店(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那種故事架構,只有一個特定地點,任意人來到這裡做一些假假的動作,期望挽回什麼或回到過去,或者懺悔,或者感慨------我個人覺得這種寫法被寫濫了,非常害怕讀到這類型的書。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jpg           2.jpg

 

她已經兩天沒出現了,這期間都沒跟我聯絡,也沒回我的簡訊和電話。發生可怕的事情了,她失蹤了,我不知道她人在何處。

各位媽咪,艾米莉聽起來像是會拋下孩子,不見人影兩天,而且完全沒傳簡訊、打電話,也沒回我的簡訊和電話的媽咪嗎?真的沒事嗎?是真的嗎?

 

 

 


單親的網路部落客史蒂芬妮因先生在車禍中過世,她獨自扶養五歲大的孩子,孩子已經進入幼稚園,她好想和其他孩子的媽媽變成好朋友,但是這些人都好冷漠,讓她不知如何跨出交友的第一步。這個突來的雨天,忘了帶傘的史蒂芬妮想著要怎樣才能讓兒子不會淋到雨,著急無助之餘,一把時尚的雨傘伸向她,這屬於一個漂亮時尚的女子所有,感謝之餘的攀談中,史蒂芬妮發現眼前幫助她的艾米莉的兒子竟是自己兒子最要好的朋友。

 


能交到這樣的朋友真是太幸運了,兩人的兒子既然是好朋友,大家就可以輪流接送小孩,必要時一方也能照顧另一方的小孩,甚至讓孩子在對方家過夜也很放心。史蒂芬妮好珍惜這位得來不易的好朋友艾米莉。突然有一天,艾米莉沒有留下訊息失蹤了,英國籍丈夫尚恩為了照顧孩子,向公司申請半職工作,哪知又與自己失蹤老婆最要好的朋友史蒂芬妮產生情愫。

Tina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